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简称ABSCT).是指应用大剂量的化疗或(和)重组人造血强胞刺激因子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动员到外周血液中,然后再应用血细胞分离机浓集血液中的单核细胞(含造血干/细胞)并冷冻保存.待大剂量化/放疗尽可能杀伤体内残留的肿瘤细胞,再回输给患者以重建造血和免疫功能,力达治愈恶性血液病和实体瘤的目的。现将我院1998年1月~1999年2月进行的3例ABSCT在移植治疗中的护理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3例,年龄26岁—65岁.男2例,女1例,2例为非何杰金淋巴瘤,显例为小细胞性肺癌。自—7天进入空气层流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动员方案以及年龄、化疗疗程、疾病缓解状态等因素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采集动员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急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及多发性骨髓病人病历资料。分别行直接G-CSF动员方案(G-CSF组)及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VP-16组)、CTX+G-CSF动员方案(CTX组),对比不同动员方案中采集细胞数量、血液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分析年龄、性别、疾病状态、化疗疗程、治疗至动员时间等因素分析对干细胞采集影响。结果31人共采集59次,获得单个核细胞(5.7±1.6)×108/kg,CD34+细胞(2.1±0.7)×106/kg。G-CSF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4 d,但CD34+细胞产量低于其他2组(P < 0.05),VP-16组与CTX组采集CD34+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P-16组与CTX组动员至采集中位时间均为12 d。CTX组采集时血小板水平低于VP-16组(P < 0.05)。VP-16组出现化疗后粒细胞缺乏并发热(>38℃)5例,CTX组出现3例。采集的CD34+细胞数男性病人高于女性,≤55岁病人高于>55岁,≤8个化疗疗程病人高于>8个化疗疗程病人,优于部分缓解病人高于部分缓解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化疗联合G-CSF方案可以动员出更多CD34+细胞数,大剂量VP-16+G-CSF动员方案采集时血小板水平更高,采集安全性更有保障。男性、年龄≤55岁、化疗疗程≤8个疗程时采集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3.
12例实体瘤采用自体外周血造干细胞移植结合大剂量化、放疗治疗。结果采用化疗药物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地塞以联合动员,效果理想,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干细胞。病人于移植后均成功地重有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前8例完全缓解的病人,行巩固强化治疗;4例有肿瘤残留的病人,经移植后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1-11个月,1例复发,其余10例均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血液肿瘤56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张怡  高蕾  王庆余 《重庆医学》2003,32(10):1295-1297
目的: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肿瘤的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2003年5月,以APBSCT治疗血液肿瘤患者共56例,年龄2~59岁(中位年龄25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17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3例,非霍杰金淋巴瘤(NHL)30例,霍杰金淋巴瘤(HD)4例,多发性骨髓瘤(MM)2例。动员方案为:联合化疗 G-CSF。预处理方案:包括含TBI(24例)与不含TBI的高剂量化疗方案(32例)。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12例患者于移植后2~13个月分别死于感染和疾病进展。其余患者已无病存活2~26个月。ALL首次完全缓解(ALL-CR1)的11例患者中9例存活(即ALL-CR1 9/11),再次完全缓解(ALL-CR2)的6例患者中3例存活(即ALL-CR2 3/6)。其他血液肿瘤患者存活情况分别为:AML-CR1 1/2,AML-CR2 0/1;NHL-CR1 20/21,NHL-CR2 3/5,NHL-NR 2/4;HD 4/4;MM 2/2。结论:APB-SCT是血液肿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对首次治疗获得完全缓解的NHL(NHL-CR1)疗效最好,可显著改善初次完全缓解的ALL(ALL-CR1)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时CD34+细胞的监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peripheral blood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BSCT)时造血干细胞的采集时机及采集量,各家观点不一[1]。本文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1994~1999年间37例行自体PBSCT病例进行分析,以了解回输造血干祖细胞含量与造血恢复相关关系,观察动员后外周血干祖细胞动力学改变,进而推测采集干细胞最佳时机。  相似文献   

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保证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安全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措施,而去除混杂在造血细胞群中的肿瘤细胞是减少疾病复发的关键。本文综述近年来用免疫学方法在体外净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7.
王翠英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2):1416-1420
目的:探讨自体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有多个预后不良因素和难治或复发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05年2006年采用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支持治疗淋巴瘤的患者12例,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患者10例,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HL)2例,动员方案:NHL的患者给予Hy-per-CVAD方案(CTX 2.5 g/m^2、VCR 2 mg、ADR 60 mg/m^2、DEX 40 mg)、DOAME方案(DEX 40 mg、VCR 2 mg、MTZ 10 mg/m^2、ARA-C 3 g/m^2、VP-16 200 mg/m^2)、DICE(Dex 40 mgI、FO 4 g/m^2、VP-16 400 mg、DDP 100 mg/m^2),HL的患者给予CTX 4 g/m^2、DOAME方案,4例CD20+的B细胞NHL患者加用美罗化进行体内净化,预处理方案采用BEAC(BCNU 300 mg/m^2、VP-16 1200 mg/m^2,ARA-C1.8 g/m^2,CTX 3.6 g/m^2),肿块大于4 cm的移植后给予补救性放疗。结果:所有患者随访半年,12例患者中11例获CR,1例患者SD,移植2个月后进展,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结论:常规化疗有效患者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疗效好,对常规化疗耐药患者疗效差,安全性好、费用低,是难治或复发和有多个不良因素患者的选择,远期疗效目前正在随访中。  相似文献   

8.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保证大剂量化疗和放疗安全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有效措施,而去除混杂在造血细胞群中的肿瘤细胞是减少疾病复发的关键。本文综述近年来用免疫学方法在体外净化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物的一些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血液病的初期疗效。方法恶性血液病患者20例,其中急性白血病3例,浆细胞白血病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8例,霍奇金淋巴瘤3例,多发性骨髓瘤5例。动员方案为米托蒽醌+长春新碱+激素+依托波苷方案化疗(MOEP方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经3-6d采集,获得单个核细胞(MNC)中位数为(7.23±2.27)×108/kg,CD34+细胞(4.37±2.72)×106/kg。结果所有患者移植后均重建造血。WBC〉2.0×109/L,PLT〉20×109/L,分别为(12.04±1.76)d,(16.55±2.31)d。4例在移植6个月内死于复发,其余16例均无病存活6-55个月。结论 APBSCT对恶性血液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的初期疗效.方法 自2007年6月至2009年4月,以APBSCT治疗恶性淋巴瘤患者共19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15例,霍奇金淋巴瘤(HD)4例.全部病例以MOED+G-CSF动员,以CEAC方案预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中性粒细胞大于0.5×109/L和PLT>20×109/L,分别为8.6d、9.8d.随访至2009年5月,4例复发,其余患者无病存活1~23个月.结论 以CEAC方案预处理的APBSCT对于恶性淋巴瘤治疗安全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1.
恶性淋巴瘤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为3~4/10万.近代化(放)疗的进展可使60%的霍奇今氏病(HD)和近30%的非霍奇今氏恶性淋巴瘤(NHL)长期存活,但对复发或难治特别对中、高度恶性NHL的长期生存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2例实体瘤采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结合大剂量化、放疗治疗。结果采用化疗药物加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加地塞米松联合动员.效果理想,采集到足够数量的干细胞。病人于移植后均成功地重建骨髓造血功能及免疫功能,无移植相关死亡。移植前8例完全缓解的病人,行巩固强化治疗;4例有肿瘤残留的病人,经移植后3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完全缓解11例随访1~11个月.1例复发,其余10例均无病生存。  相似文献   

13.
胡慧仙  魏斌  金莱  李鸽  何定珠 《河北医学》2002,8(5):445-446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 -PBSCT)因其造血干细胞来源方便 ,移植相关死亡率低 ,已越来越多地被基层医院所开展。近年来证实Auto -PBSCT可提高多发性骨髓瘤 (MM)患者的生存率 ,延长MM患者的生存期。我院于 2 0 0 2年 1月为 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Auto -PBSCT ,得到了一些粗浅的临床体会 ,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2例患者按全国统一标准[1] 诊断、分型。例 1,男性 ,4 1岁 ,属MM(IgG型 ) ,初诊时血钙、血肌酐及尿素氮正常。C反应蛋白 (CRP)及血清 β2微球蛋白 (β2 -MG)正常。予VAD方案…  相似文献   

1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为治疗严重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开辟了新途径,就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SLE的机制、动物实验、病例选择、方法、疗效和存在的问题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16.
探讨心理治疗在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中的作用,对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进行系统的心理治疗,以提高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应激能力。有利于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对确保成功进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徐薇  吴文森 《宁波医学》1999,11(5):208-210
目的 探讨自体外财力顺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血液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 7例急性白血病,2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采用APBSCT。AL和NHL在初次完合缓解后经4~5次的骨髓抑制性化疗作体内净化后移植。预处理方案: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和NHL用MAC方案,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症(ALL)用AEC方案。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造血功能重建,中位随访时间258(68~712)天,无移  相似文献   

18.
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因其不受供者限制、技术难度低、相关死亡率低、费用较少及患者年龄限制较宽而成为癌症、造血系统疾病及免疫系统疾病等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我院治疗血液病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获得较为满意疗效。现将24次(8例)采集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的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19.
周谋  李红  单桂秋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3,34(5):479-480,F003
近十年来 ,随着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peripheralbloodstemcelltransplation ,PBSCT)的实验室研究、临床应用及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对造血的发生与调控、造血干细胞的特性、移植免疫学的深入认识 ,人类白细胞抗原 (HLA)配型技术、血液制品及抗生素等支持治疗的进展、全环境保护性治疗以及造血生长因子 (hemopoieticgrowthfactors ,HGFs)的广泛应用等 ,使其技术逐渐成熟并得到更广泛应用 ,已成为治愈某些恶性血液病、实体瘤、遗传性及免疫性疾病的可靠选择[1] ,大有取代骨髓移植 (BMT)的趋势[2 ] 。完全相合的同胞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20.
刘林  陈幸华  张曦  彭贤贵  孔佩艳  刘红 《重庆医学》2003,32(10):1286-1287
目的 评价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 (APBSCT)治疗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ALL)的疗效。方法 以APBSCT治疗ALL患者共 1 7例 ,其中 ,ALL首次完全缓解 (CR1 ) 1 1例 ,ALL第 2次完全缓解 (CR2 ) 6例。动员方案为 :MOEP/CMOP +G CSF ,获得MNC中位数为 4 .8× 1 0 8/kg ,CD34+ 细胞为 5 .7× 1 0 6/kg ,CFU GM为 4 .1× 1 0 5/kg。预处理方案为 :Cy/TBI(1 5例 )及IEAC(2例 )。结果 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快速重建 :ANC >0 .5× 1 0 9/L ,PLT >2 0× 1 0 9/L ,分别为 (1 0± 3)d、(1 5± 5 )d。中位随访时间 1 3个月 (2~ 2 6个月 ) ,其中 ,ALL CR1患者持续完全缓解 9例 ,死亡 2例 ;ALL CR2患者持续完全缓解 3例 ,死亡 3例。结论 APBSCT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在首次完全缓解时移植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