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的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对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T图像上,观察病变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边缘,测量病灶增强前后的CT值。结果醛固酮腺瘤9例,体积较小且密度低,增强后轻度增强:皮质醇腺瘤5例,瘤体较大,边界清,密度略低于正常肾上腺组织;无功腺瘤1例;结节增生5例,为等或稍低密度影,增强后强化较明显;嗜铬细胞瘤4例,体积较大,密度不均,可见多个囊变坏死区;皮质腺癌2例,肿块形态不规则,边缘模糊,密度不均匀,易发生大片坏死及点状钙化:转移瘤3例;神经纤维瘤、神经节瘤及髓性脂肪瘤各1例。结论CT表现与肾上腺肿瘤的病理基础有关,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肾上腺肿瘤的诊断真确率。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40例肾上腺疾病的CT所见,讨论了其表现特征及鉴别要点。皮质腺瘤常表现为肾上腺区低密度肿块,轮廓光滑,大小多在3cm以内,增强扫描很少或轻度强化。而嗜铬细胞瘤多数为5~8cm,且密度不均。此外本文还对肾上腺区肿块的CT定位诊断问题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以提高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水平。方法 对13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质肿瘤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嗜铬细胞瘤7例、神经节细胞瘤3例、神经纤维瘤2例、神经鞘瘤1例。结果 7例嗜铬细胞瘤有其特征性的CT表现而确诊;3例神经节细胞瘤中,1例大部分囊变类似于假性囊肿,1例为等密度肿块,有轻度强化,1例呈实性肿块,伴有小囊变和钙化灶,呈明显不均匀强化;2例神经纤维瘤,均可见囊性成分,实性部分有明显强化;1例神经鞘瘤呈实性占位,术前误诊为无功能腺瘤。结论 CT是目前最常用的肾上腺肿块的检查方法,不仅有助于对肾上腺髓质肿瘤的术前诊断,还能显示肿瘤对邻近脏器的侵犯及区域淋巴结转移等情况,从而为临床医生制定合理的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有完整CT资料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49例,分析其大小、边缘、形态、密度及强化特征。结果32例中,皮质腺瘤11例,肿瘤直径为1.0~4、0cm,有包膜,密度均匀但较低,强化较轻。皮质腺癌3例,表现为不规则、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环状强化的肿块。嗜铬细胞瘤8例,单侧,良性,瘤体大,平扫不均匀,实质强化明显,低密度区无强化。肾上腺囊肿2例,表现为边缘光滑、均质水样的囊性占位,增强无明显强化;髓质脂肪瘤2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多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形肿块,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较明显。畸胎瘤1例,CT可见脂肪密度和钙化。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特征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的CT表现、结果9例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均为单侧病灶,右侧8例,左侧1例,瘤体长径45-80mm,呈圆形、类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清晰。瘤内密度不均,以脂肪密度为主,其内夹杂云絮状、条片状略高密度影,但其CT值(-2-10Hu)低于软组织,增强扫描脂肪组织不强化,“软组织”无明显强化或轻度强化,增强幅度CT值均小于20Hu。2例肿瘤边缘见斑点钙化。结论肾上腺髓性脂肪瘤具有特征性的CT表现,术前可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和随访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53例,分析其CT征象。结果53例中,皮质腺瘤23例,多数较小,密度低而均匀,强化轻;嗜铬细胞瘤8例,肿块较大,密度不均匀,强化明显;皮质腺癌5例,为〉7.3cm的肿物,密度不均匀;转移瘤12例,表现多样,肿块大小不等,密度不均匀;髓质脂肪瘤4例,低密度的脂肪密度区是其特征性CT表现;平滑肌瘤1例,定性诊断较难。结论综合分析肾上腺肿瘤的各种CT征象,结合临床表现及生化检查多数能作出正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CT与MRI诊断价值。方法采集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年中(至2012年5月止)的随访资料、病案室统计与病理科档案,回顾性分析在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例成人型肾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表现及CT、MRI影像表现。结果 2例行CT检查,表现为囊实性较大肿块,肿块边缘见块样及小片状钙化,内部密度不均,周围有假包膜形成,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1例行MRI检查,呈不规则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病变邻近肾静脉及腔静脉见癌栓。结论 CT及MRI在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的诊断尚无特征性表现,肿瘤分期上具有较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肾透明细胞肉瘤(clear cell sarcoma of the kidney,CCSK)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CCSK患者的临床资料及CT平扫和增强图像,总结CT表现。结果 4例CCSK位于左肾,2例位于右肾,瘤体最大直径为5.0~15.7 cm,肿瘤表现为较大的边缘清楚软组织肿块,来源于肾髓质,肾皮质受压变薄但无侵犯,肿块密度不均,易坏死。增强扫描肿瘤血供丰富,呈轻-中度强化,淋巴结及骨转移多见,3例患者肿瘤边缘可见小囊状影。结论 CCSK的CT表现并无明确的特征性,肿瘤边缘小囊状影可能具有一定的鉴别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发,共有21个病灶。单发病灶19个(右侧10个,左侧9个),多发2个(双侧各1个)。呈圆形或类圆形17个,边缘分叶形3个,哑铃状1个。包膜完整18个,不完整3个。直径2.0~3.5 cm者6个,直径3.5~5.0 cm者7个,直径5.0~11.8 cm者8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平扫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或密度均匀的肿块,3个病灶中心部伴有钙化,呈颗粒状或边缘局限性的环形钙化。所有病例实性部分于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40~80 HU,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显示肾上腺区较大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结合临床资料,可提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方卫华 《吉林医学》2012,33(16):3404-340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在卵巢肿瘤蒂扭转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肿瘤蒂扭转的CT表现。结果:扭转的卵巢肿瘤为圆形或椭圆形囊实混合性肿块。1例为单房囊肿,6例为多房囊肿,3例密度不均,伴钙化、脂肪影。肿瘤囊壁边缘光滑或稍毛糙,连于肿瘤扭转蒂的一侧囊壁增厚,扭转蒂增粗、扭曲,形成连于肿瘤的假性肿块影,本组5例典型的与肿瘤形成双肿块影。结论:多层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蒂扭转肿瘤的CT特征,对卵巢肿瘤蒂扭转有很高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诊断和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10例临床及病理资料齐全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回顾性分析其CT表现。结果本组10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均为单侧发病,瘤体直径为4—10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光整。瘤体为脂肪密度3例;密度不均匀者7例,其中以脂肪为主3例,以软组织为主3例,1例伴肿瘤出血。增强后所有病例软组织成分均轻至中度强化,脂肪成分均无强化。3例见点、条状钙化,1例伴出血者为血管样钙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CT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2.
肾上腺肿瘤的CT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结果33例肿瘤中肾上腺腺瘤11例,醛固酮腺瘤肿块较小,密度稍低。皮质醇腺瘤肿块稍大,中等密度。嗜铬细胞瘤12例,瘤块均较大,以混杂密度为主。髓质脂肪瘤2例,富含脂肪组织,故密度低。肾上腺皮质癌4例,以混杂密度为主,常不均匀强化,并有邻近组织转移。肾上腺转移癌4例,CT表现无明显特异性。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为100%,定性诊断符合率为84.85%。结论CT对肾上腺肿瘤的检出率高,在定性诊断及鉴别诊断上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16层CT表现及鉴别要点。方法:收集15例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回顾性分析其16层CT表现。结果:本组15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右侧10例,左侧4例,双侧1例,肿瘤直径为3~11cm,呈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瘤体为脂肪密度6例;密度不均匀者9例,其中以脂肪为主6例,以软组织为主3例,1例伴肿瘤出血。增强后所有病例软组织成分均轻至中度强化,脂肪成分均无强化。5例见点、条状钙化,1例伴出血者为血管样钙化。结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16层CT表现较具特征性,一般可在术前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CT对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价值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例证实的2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临床、病理及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病例均起源于肾上腺并检出瘤体内有脂肪成分,肿瘤呈圆形或类圆形,肿瘤内的密度不均匀,以脂肪为主20例,以软组织为主的3 例,2例病灶内可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软组织呈轻度至中度...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肾上腺肿瘤的CT表现及特征,评价螺旋CT对肾上腺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各类肾上腺肿瘤的CT征象,提出诊断与鉴别诊断要求。结果: 皮质腺瘤6例,大小、密度中等;皮质腺癌4例,肿块较大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中心有低密度坏死;嗜铬细胞瘤9例,单侧瘤体较大,平扫密度不均匀,实质部分强化明显;髓质脂肪瘤3例,低密度的脂肪显示是其特征性CT表现;转移瘤5例,多为肺癌转移,肿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密度不均匀,中等强化;肾上腺囊肿1例,CT值低而均匀,壁薄规则。结论: 肾上腺肿瘤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认真分析,结合临床及生化检查,可对其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6.
螺旋CT扫描对胃肠道间质肿瘤的诊断及其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GIST)的螺旋CT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病理明确诊断的81例GIST临床及CT等影像学资料.结果 81例中,良性24例,恶性57例.肿瘤大小0.5~17.0 cm,平均6.8 cm.病灶位于胃50例,小肠22例,直肠结肠6例,肠系膜3例,4例伴肠系膜淋巴结转移.良性GIST螺旋CT显示一般小于2 cm、密度均匀、边缘无分叶、界限清楚、均匀强化;若大于5 cm、腔外不规则或长分叶状肿块、界限不清、明显的多灶性低密度坏死区、增强扫描明显的不均匀强化则多为恶性.结论 CT是胃肠道间质肿瘤定位诊断的主要影像学方法.消化道偏侧性狭窄伴溃疡、不规则腔外肿块、多灶性低密度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等征象对恶性GIST定性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尹燕  郑燕  陈超  鹿彩銮  徐凯  胡春峰 《当代医学》2011,17(30):31-33
目的回顾性分析原发前纵隔肿瘤的CT特征,以提高对原发前纵隔肿瘤的诊断。方法收集57例经病理证实的原发前纵隔肿瘤,全部患者行CT平扫,55例行增强检查,重点观察肿块的部位、形态、密度、边缘、肿块与周围结构的关系、胸部继发改变。结果胸腺瘤34例,21例可见囊变、坏死区,呈轻一中度强化,畸胎瘤11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10例可见脂肪成份,囊壁及实性成份强化较明显;淋巴瘤5例,4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均无钙化,呈轻度不均匀强化;胸骨后甲状腺肿3例,均可见坏死囊变区,平扫密度较高,增强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心包囊肿2例,均位于右侧心膈角区,边界清晰,呈水样密度,无强化;滑膜肉瘤2例,1例可见坏死囊变区及同侧胸腔积液,1例可见钙化及胸膜转移。结论仔细观察前纵隔肿瘤本身部位、密度以及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结合患者年龄等特征,可提高对前纵隔肿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18.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回顾性分析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CT表现特点,探讨CT对该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胃肠道间质瘤30例,术前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检查。结果:肿瘤发生于胃部16例,小肠9例,结肠2例,肠系膜2例,食管1例。平扫:软组织肿块向胃肠腔内、外或同时向腔内外突出;肿块密度均匀;肿块周边呈等密度,中心呈略低密度或低密度,或呈高、等、低混杂密度。增强:轻度均匀强化,不均匀明显强化,或呈中心坏死囊变周边明显强化。30例GIST中,良性7例,肿块直径小于5 cm,边界清楚,多轻度均匀强化;恶性23例,肿块直径多大于5 cm,边界多不清,部分边缘见分叶状,22例肿块有坏死,其中4例见钙化,3例呈高、等、低混杂密度,8例出现转移灶。结论:CT检查对于GIST敏感性高,对肿瘤良、恶性的判断也很有价值,但对体积较大的GIST确定肿瘤组织来源较困难,需结合钡餐造影及内镜检查以提高定位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蒋光仲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0):92-93,161
目的探讨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经手术、活检和病理证实为儿童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CT征象。结果肿瘤位于右侧11例,左侧14例,其中原发于。肾上腺19例,椎旁交感神经链6例;肿瘤跨中线生长18例;肿瘤多呈巨大不规则形肿块,少数呈类/椭圆形。平扫:22例肿瘤密度不均,内常见坏死、囊变区,其中肿瘤内钙化18例:3例肿瘤密度均匀。增强:肿瘤多呈不均匀性轻一中度强化。肿瘤包埋腹膜后大血管20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17例,肝转移1例。结论CT不仅能显示腹膜后神经母细胞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密度及周围侵犯、转移情况.而且可显示早期淋巴结转移,对肿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制订治疗方案及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与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对8例经病理证实的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资料回顾性分析,其中6例行CT平扫及增强检查,2例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男性6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1岁,肿瘤位于胰头3例,体尾部3例,胰尾2例。瘤体多呈囊实性团块,最大直径约4—16cm,平均直径7cm,中心均位于胰腺外,边界多清楚:较小(〈5cm)者为实性结构为主,直径增大,囊实性比例增大。CT平扫为不均匀低密度,1例显示钙化。MRI上呈混杂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上稍低、T2WI上稍高信号,裘性部分呈T1WI上低、T2WI上高信号。CT、MR1增强扫描均见瘤内实性结构早期未见明显强化,后期呈渐进性强化,强化程度低或稍低于正常胰腺组织。袭性结构各期均无强化。8例中3例肝转移,2例显示胰胆管侵犯并扩张,脾静脉内癌栓、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各1例。结论胰腺腺泡细胞癌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免疫组化有助于确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