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研究 p170表达、免疫分型在恶性血液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40例恶性血液病患者用异硫氰荧光与间接免疫标记法、流式细胞仪及软件系统进行检测和分析。结果 :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 p170阳性表达率45 .0 % ,初治急性白血病外周血 p170高表达占 30 .7%。结论 :p170、CD34以及白血病两系抗原共表达三者间有明显相关性。同时它们又分别是一独立的负性预后指标 ,有利于指导临床医师采用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蛋白p16在恶性血液病细胞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恶性血液病细胞表面p16蛋白的表达情况,以7例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作为对照。结果恶性血液病细胞p16蛋白表达阳性率(72.1%)明显低于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100.0%)(P<0.05),其中淋巴细胞白血病显著低于非淋巴细胞白血病(P<0.05)。对恶性血液病患者进行诱导缓解治疗后,p16蛋白阴性组完全缓解率为8.3%(1/12),明显低于p16蛋白阳性组(25.8%,8/31)(P<0.05)。结论p16蛋白在恶性血液病中表达减弱,它与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发生更为密切,并具有一定的预后判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钱娟  王耀平 《白血病》2000,9(6):341-343
目的: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AL)p170表达与临床预后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60例AL患者p170表达。结果:60例患者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33.3%,p170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FAB分型,免疫分型,染色体改变等无关。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p170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100%、96%(P>0.1),复发率为40%,0(P=0.006)。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p170阳性与阴性患者CR率分别为62.5%、100%(P=0.049),复发率为60%、0(P=0.022),难治性为75%,0(P=0.0015)。结论:在儿童AL患者p170表达阳性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 (AL ) p170表达与临床预后及其他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流式细胞仪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6 0例 AL患者 p170表达。结果 :6 0例患者中 p170阳性表达率为 33.3% ,p170表达与性别、年龄、外周血白细胞数、FAB分型、免疫分型、染色体改变等无关。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AL L ) ,p170阳性与阴性患者的完全缓解 (CR)率分别为 10 0 %、96 % (P>0 .1) ,复发率为 40 %、0 (P=0 .0 0 6 ) ;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 L ) ,p170阳性与阴性患者 CR率分别为 6 2 .5 %、10 0 % (P=0 .0 49) ,复发率为 6 0 %、0 (P=0 .0 2 2 ) ,难治性为75 %、0 (P=0 .0 0 15 )。结论 :在儿童 AL患者 p170表达阳性是一个独立的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雷雯  许东坡 《肿瘤》1998,18(4):284-285
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意义雷雯*许东坡林永关键词胃肿瘤p170蛋白免疫组织化学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福州350005)*现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瑞金医院外科(上海200025)耐药现象是肿瘤化疗所面临的最常见...  相似文献   

6.
恶性血液病与血管新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体瘤的进展伴有血管新生已早为人所知,造血系统的恶性病是否也伴有血管新生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7.
8.
肖晖 《白血病》1999,8(5):313-315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细胞DNA含量的变化在诊治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FCM检测111例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DNA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恶性血液病组处于增殖期的S、G2/M期细胞DNA含量明显高于恶性肿瘤组及非恶性肿瘤组,而G0/G1期细胞的DNA含量相对低于后两组,P均〈0.01。(2)初发组及复发组患者S1、G2/M期细胞DNA含量及PI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缓解组,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170和053的表达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96例乳腺癌石蜡标本中p170和053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及两者的相关性。结果:96例乳腺癌组织中p170阳性表达率为65.25%(54/96),其表达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关。053阳性表达率为41.67%(40/96),其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与患者年龄、病理分型、ER和PR表达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170与p53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p170与p53的表达呈正相关,他们是重要的病理指标,对肿瘤化疗药物的选择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恶性血液病的基因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血液病的基因治疗研究大多处于体外实验阶段,有的已进入I期临床试验,本文就近几年基因治疗的现状作一简要综述。根据导入的治疗性目的基因的不同分为三类:①直接作用于肿瘤生长的基因,如将针对白血病或淋巴瘤特异性基因的反义核酸导入细胞内使细胞死亡或改变其生物学特性;将野生型p53导入细胞或导入突变型p53的反义核酸使细胞凋亡或分化;②免疫分子的基因,如将B7,MHC、细胞因子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可增强其免  相似文献   

13.
吡柔比星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血液病4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吡柔比星,亦名吡喃阿霉素(THP)是新一代蒽环类抗肿瘤抗生素[1],该药可迅速进入癌细胞内,且分布浓度高,能阻抑DNA合成,使细胞在G2期中止增殖而死亡,故具有很强的抗癌活性和广泛的抗癌谱。国外早在80年代即有该药的临床应用报道[2],国内深圳万乐公司引进原料分装生产THP,现将我们应用此药一年来的情况报道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恶性血液病40例均为1994年4月至1995年4月的住院病例,均符合《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确诊要求。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龄13~68岁,中位28岁。初治15例,复治25例。疾病类型有,急性非…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游离Fas(sFas)在恶性血液病中的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60 例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中sFas水平。结果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清sFas水平高于正常人,治疗后sFas水平下降,下降的程度与疗效有关,但治疗前水平高低与疗效无关。结论 sFas对恶性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判定有一定意义,并可能对其发病机制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段宝华  刘少君  席雨人 《癌症》2000,19(2):146-149
目的:探讨和分析白血病bcl-2,p1790,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相关性。方法:E和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和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l-2,P170,CD344的表达。结果: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低于不表达或低表达者;加速/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D  相似文献   

16.
化疗和胸腺肽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活性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探讨胸腺肽对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 应用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化疗加胸腺肽治疗组(A组)和单纯化疗组(B组)恶性血液病患者化疗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NK细胞活性,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化疗前恶性血液病患者各项免疫活性细胞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A组的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B组,A组治疗后CD3^+、CD4^ 、CD4^ /CD8^+及NK细胞活性明显高于治疗前。结论 恶性血液病患者T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受到明显抑制,胸腺肽能明显增强恶性血液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尤其是对NK细胞,它是1种低毒高效的生物反应调节剂。  相似文献   

17.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由基因控制的细胞程序化死亡,在维持机体平衡状态方面有积极的生物学意义.凋亡受抑在肿瘤发生和对化疗耐药中起重要作用,对细胞凋亡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恶性血液病治疗策略的改进.而bcl-2和p53基因是调节细胞凋亡的重要分子,它们功能的改变与人类肿瘤凋亡受抑有关.下面就其对细胞凋亡的调控以及在正常造血系统和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c-FLIP mRNA 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FLIPmRNA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2例恶性血液病骨髓单个核细胞C—FLIPmRNA的表达。包括急性白血病(AL)27例,其中初治21例及复发和完全缓解(CR)后AL各3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5例、慢性中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NL)1例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CLL)4例,多发性骨髓瘤(MM)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增多2型(MDS—RAEB-2)2例。结果:在初治和复发AL、初治CML、CNL、CLL、MDS—RAEB-2、MM中C—FLIPmRNA均呈异常增高表达,初治AL中c—FLIPmRNA的表达与复发A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FAB各亚型之间的表达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治AL与CLLC—FLIPmRNA的表达显著高于初治CML(P〈0.001),但初治AL与初治CLLE魄磋淠呒统计学意义(P〉0.05)。MDS—RAEB-2、MMC—FLIPmRNA的表达与AL的cFLIPmRNA表达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和CR后AL均为阴性表达。C—FLIPmRNA的表达与初治AL患者年龄、性别、初诊白细胞数、LDH以及核型、免疫表型无关。初治未达CR的AL患者其c—FLIPmRNA表达高于CR者,但并无统计学意义(尸〉0.05)。结论:恶性血液病C—FLIPmRNA的表达异常增高。C—FLIPmRNA能反映恶性血液病骨髓细胞的凋亡抑制情况,并与恶性血液病的类型、疾病状态、临床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原发性耐药蛋白p170、GSTP-1表达和疗效、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集AML患者治疗前骨髓液,采用ABC-AP法检测p170、GSTP-1。结果 1.105例初治AML中12例(11.4%)出现p170或GSTP-1的阳性表达。2.耐药表达阳性的12例中CR6例(50%),有效率9CR+PR)66.7%;3.12例耐药表达阳性的患者中目前7例死亡,2例复发,从总生存曲线来看下降较快。无病生存曲线反映18个月追踪仅剩25%左右,与耐药表达阴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O<0.05)。结论 成人AML原发性耐药的表达是治疗效果差的指标之一,与预后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0.
抑制血管生成在治疗恶性血液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血管生成与实体瘤的生长、扩增和转移直接相关.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FLT-1为血管生长速度和程度的重要决定因素,过度表达则肿瘤生长迅速.纤维母细胞生长因子(FGF)-2为内皮细胞和纤维母细胞分裂原介导血管生成.恶性血液病也不例外.此领域已成为热点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