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22例肺隔离症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2例患者无症状;其余患者临床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咯血、胸痛和胸闷.4例术前诊断;其余18例术前误诊为肿瘤、囊肿、支管扩张或脓肿或肺炎.影像检查显示左下叶病变15例,右下叶病变5例.叶内型19例,叶外型3例.术后无并发症.结论 肺隔离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CT增强、CT血管造影、选择性动脉造影对显示异常动脉有重要价值.手术切除是肺隔离症的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及术中大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收治的7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003年3月-2006年10月治疗肺隔离症7例,术前6例行增强CT检查,其中2例见异常血管进入病灶诊断为肺隔离症,4例误诊而术中出现大出血.1例行MRI检查并确诊.叶内型6例,行肺叶切除;叶外型1例,行隔离肺切除.病灶5例位于左肺下叶,1例位于右肺下叶,1例位于左肺上叶.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 肺隔离症术前误诊率高,提高术前诊断率及肺下叶切除术中想到可能存在肺隔离症,是预防术中大出血的关键.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5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为肺囊肿综合征2例,肺隔离症2例,胸腺瘤1例。结果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无严重术后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疾病,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误诊和遗漏,增强CT三维重建是有效的辅助诊断方法,因其可引起胸痛/感染/及咳血,甚至发生癌变,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和治疗及术中大出血的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收治的14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04年10月~2007年10月治疗肺隔离症14例,术前12例行增强CT检查,其中4例见异常血管进入病灶诊断为肺隔离症,8例误诊而术中出现大出血。2例行MRI检查并确诊。叶内型12例,行肺叶切除;叶外型2例,行隔离肺切除。病灶10例位于左肺下叶,2例位于右肺下叶2例位于左肺上叶。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肺隔离症术前误诊率高,提高术前诊断率及肺下叶切除术中想到可能存在肺隔离症,是预防术中大出血的关键。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13例肺隔离症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自1988年至2005年通过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为肺隔离症共13例。其中叶内型11例(84.6%),叶外型2例(15.4%)。术前确诊2例,拟诊2例。13例术后均恢复顺利,无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的误诊率高,影像学检查(X线、CT、MRI、选择性动脉造影)是肺隔离症术前诊断的主要手段,手术是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肺隔离症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肺隔离症的诊治进一步加以探讨。方法:回顾分析5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并结合献复习。结果:自1991年-2001年间经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5例肺隔离症,发病率占同期手术的0.42%。叶内型5例(100%),其中合并叶外型1例(20%)。4例咳嗽,2例咳痰,3例咯血,2例合并感染和1例发热。结论:肺隔离症并不是很少见疾病,其诊断主要依靠胸部X线,CT,也可支气管碘油造影或选择性动脉造影。治疗主要为外科肺叶切除,但手术已不是唯一方法,国外用栓塞供血动脉治疗肺隔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对鞍山市铁西医院1999年6月至2008年4月手术和病理明确的18例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肺囊肿伴感染综合征10例、肺隔离症6例、支气管肺癌2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行左下肺叶切除11例,右下肺叶切除5例,右隔离肺切除2例。异常血管源于胸主动脉11例、腹主动脉7例。结果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本病常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好发于肺下叶后基底段(尤其是左肺下叶),治疗以手术为主,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异常血管及胸腔粘连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叶内型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22例经手术证实为叶内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2例患者中病变位于左下肺16例,右下肺6例,病变全部位于下叶基底段;21例患者行肺叶切除术,1例患者行肺叶局部切除术。22例患者术后均痊愈出院,6例患者经随访,生存良好,无复发。结论叶内型肺隔离症主要诊断方法是CT血管造影,手术治疗叶内型肺隔离症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1例经尸检证实的肺隔离症病例分析,并进行文献复习.方法 对1例经尸检证实为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合文献讨论本病279例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结果 叶内型219例(78.5%),叶外型37例(13.3%).未报道23例(8.2%).临床多有反复肺部感染.误诊率72.8%.选择性动脉造影或增强CT确诊率100%.结论 肺隔离症者应尽早行增强CT或血管造影确诊和手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对肺隔离症临床特点的认识。方法对我科近2年确诊的2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肺隔离症大多数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胸痛、咯血等。2病例均确诊,主要诊断手段为胸片、螺旋CT平扫+增强及DSA。1例成功行介入治疗,术后无复发。结论肺隔离症极易误诊,诊断方法主要为胸片、螺旋CT平扫+增强及三维重建、数字减影动脉造影术(DSA),螺旋CT增强扫描可显示异常供血动脉是诊断肺隔离症的首选检查方法。手术是本症最佳治疗方法,近年来介入治疗为微创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仅8例于术前确诊,余者误诊为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大泡和肺癌各l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确诊,2例为叶外型,其余为叶内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隔离症在临床较罕见,易误诊,一些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肺隔离症的诊断,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980年7月~2008年12月我科收治的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8例中仅8例于术前确诊,余者误诊为肺囊肿6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大泡和肺癌各l例,所有患者均于术中确诊,2例为叶外型,其余为叶内型.术后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结论:肺隔离症在临床较罕见,易误诊,一些影像学特征可提示肺隔离症的诊断,手术治疗肺隔离症是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董云  凌春华  季成  陈延斌 《安徽医药》2012,16(7):995-996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病因、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手术证实为肺隔离症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1998年至今该院收治的28例肺隔离症,其中叶内型26例(92.9%),叶外型2例(7.1%)。叶内型多以咳嗽、脓痰、咯血和发热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叶外型多无症状,但部分伴其他畸形。术前确诊该症6例(21.5%),主要诊断方法为胸片、CT、MRA、选择性动脉造影。全组均为肺叶切除,无手术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结论肺隔离症发病率低,易误诊及漏诊,诊断方法主要为X线、CT、MRI检查及主动脉逆行造影等检查方法,发现异常的主动脉供血血管是明确诊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诊断及治疗,提高对叶内型肺隔离症的认识。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和(或)手术诊断为叶内型肺隔离症的9例患者临床资料并查阅相关文献。 结果 9例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4例;年龄14~63岁,平均年龄36.3岁;病程中位数为4.2个月;7例术前诊断为叶内型肺隔离症,1例诊为肺部占位性病变性质待查,1例诊为后纵膈肿物伴肺部炎症。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7例行常规开胸手术,1例采用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1例采用电视胸腔镜辅助手术。术后病理均证实为叶内型肺隔离症。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7.4个月,术后均生存良好,均无复发及死亡。 结论 叶内型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肺发育畸形,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及影像学特征,容易漏诊及误诊;肺增强CT、三维重建及胸部血管造影有助于诊断;目前多采用VATS病变肺叶切除术,手术的关键是异常供血动脉的处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方法 对8例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术前诊断肺囊肿综合征4例、肺隔离症3例、支气管肺癌1例.异常血管源于胸主动脉7例、腹主动脉1例.结果 均行手术切除,无手术死亡.结论 本病常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好发于肺下叶后基底段(尤其是左肺下叶),治疗以手术为主,应注意手术时机的选择、异常血管及胸腔粘连的处理等.  相似文献   

16.
谈振国  陈亦江 《江苏医药》2004,30(12):914-915
目的 探讨肺隔离症(PS)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1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PS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肺隔离症患叶内型10例,叶外型2例;位于左下叶6例,右下叶4例,左上叶1例,纵隔1例。11例出现反复肺部感染。结论 CT、磁共振成像(MRI)和主动脉造影可显示异常动脉,叶内型可作肺叶切除,叶外型作隔离肺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隔离症的分类、诊断、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至2013年5月收治15例肺膈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全部肺隔离症患者中,11例术前确诊,术前误诊支气管扩张2例,肺囊肿肺脓肿各1例。均手术治疗,恢复顺利,无手术死亡,随访13例,均未生活良好,未见复发。结论肺隔离症是一种少见的肺部先天性畸形,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螺旋增强CT和CTA等非侵袭性血管成像技术已成为临床上重要检查手段,手术是治疗最佳方法,胸腔镜手术有广泛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肺隔离症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学、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肺离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叶内型13例,均行肺叶切除;叶外型1例,行局部隔离肺病变切除;2例未行手术治疗。结果16例中有3例术前确诊,其余误诊为肺癌6例,肺囊肿2例,支气管扩张2例,肺脓肿1例,肺炎2例。14患者均经外科手术治愈,无并发症。结论肺隔离症并非罕见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易误诊,其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CTA明显优于X线检查,对于确诊或高度怀疑患者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肺隔离症的诊断、治疗体会。方法对手术治疗的16例肺隔离症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无手术死亡病例。结论肺隔离症极易误诊,常反复发生肺部感染,好发部位为肺下叶基底段,以左侧居多。手术治疗时需仔细处理异常血管。  相似文献   

20.
肺隔离症11例诊断及外科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探讨肺隔离症的临床、影像学及手术特征,提高对肺隔离症的认识。方法对11例手术证实的肺隔离症患者的临床和肺部影像学表现及手术资料作一回顾性分析。结果临床上以反复肺部感染为特点。病变位于双下肺叶后和(或)内基底段。病变表现以囊性、实变,支气管扩张为主。手术中均见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供血,行肺叶切除术。结论对双下肺叶反复发作的肺部感染、咯血患者,应想到肺隔离症的可能,行强化胸部CT和动态扫描检查,进一步明确诊断。尽早手术切除,处理异常血管是手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