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3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中鼻甲3种不同术式治疗筛前神经痛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63例筛前神经痛患者,根据病变中鼻甲病变范围程度不同分为3组,A组为中鼻甲成形术27例,B组为中鼻甲部分切除术23例,C组为中鼻甲切除术13例,所有病例随诊6个月以上,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 A组治愈26例(96.3%)、好转1例(3.7%);B组治愈20例(86.9%)、好转3例(13.1%);C组治愈9例(69.2%)、好转4例(30.8%).中鼻甲成形术的新中鼻甲的形态基本正常,嗅裂顺畅.结论 鼻内镜下中鼻甲成形术符合鼻腔生理要求,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的优点,疗效好,是治疗筛前神经痛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鼻内镜手术对病变中鼻甲处理方法与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手术疗效及鼻功能恢复之间的关系。方法 :按摒弃Ⅰ型Ⅱ型 1期及Ⅲ型病变的原则分组 ,为 2 14例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行功能性鼻内镜手术。依中鼻甲病变程度行中鼻甲下缘激光烧灼 ,中鼻甲外侧部矢状切除及外侧部加下部部分切除术。结果 :术后 3~ 6个月中鼻甲形态基本恢复正常 ,无 1例发生鼻腔粘连 ,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的治愈好转率 86 4%。结论 :对慢性鼻窦炎Ⅱ型 2、3期患者 ,在术中酌情处理病变中鼻甲 ,既防止鼻腔粘连的发生 ,形成一个开放的窦口 鼻道通气引流系统 ,缩短换药时间 ,提高治愈好转率 ,又符合人体鼻腔生理、解剖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疗效。方法:121例(201侧)患者行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术。结果:121例患者术中完整保留下鼻甲内侧及部分下鼻甲骨下黏膜,随访6个月- 3 a,治愈105例,好转16例,总有效率100%;98例术后随访达2-3 a再次疗效评价,有效率约为96%(95/98);其中6例下鼻甲后端黏膜增生,行等离子消融后治愈。结论:下鼻甲骨及骨下黏膜部分切除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儿童鼻窦炎的鼻内窥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特点,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采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82例(139侧),慢性上颌窦炎24例(42侧),慢性筛-上颌窦炎伴中鼻甲水肿或息肉样变23例(41侧),慢性筛一堞窦炎lO例(18侧),慢性全鼻窦炎19例(30侧),慢性筛窦炎4例(6侧),慢性堞窦炎2例(2侧)。结果:总治愈率为(121/139)87.1%,好转(12/139)8.6%,无效(6/139)4.3%。3例术中出现筛骨纸样板损伤,术后出现眼睑瘀血,10例(12侧)术后出现鼻腔粘连,无大量出血及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治疗儿童慢性鼻窦炎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精确、病变清除彻底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案。方法 对56例112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采用鼻内镜下再次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经鼻内镜检查、随访3~6个月,治愈70侧(62.5%,好转35侧(31.2%),无效7例(6.396)。56例112侧中,并发眶周血肿5侧(4.5%),鼻腔粘连或闭塞16侧(14.3%),出血2例(1.896)。结论 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再次手术需要注意辨清鼻腔解剖结构,重点处理好病变的中鼻甲和完整切除钩突,术前术后配合全身、局部应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药物可促进炎症消退,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6.
鼻内窥镜手术对泡状中鼻甲的处理方法及疗效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处理泡状中鼻甲的方法及其同预后的关系。方法:10例16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伴泡状中鼻甲患者在鼻内窥镜手术时,6例双侧病变者单侧行泡状中鼻甲外侧半切除术。对侧行泡状中鼻甲成形术,另外4例单侧泡状中鼻甲者均行中鼻甲成形术。观察两种处理方法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及粘连情况。结果:术后创面上皮化完成时间:中鼻甲成形处理侧为6-16周,平均12周,单纯中鼻甲外侧半切除侧为16-28周,平均21周,两组间上皮化时间差异显著(P<0.01);术腔粘连情况:中鼻甲成形处理侧无1例发生粘连,未成形侧有1例发生粘连。结论:鼻内窥镜手术中泡状中鼻甲行成形处理,可以防止术腔粘连,缩短术后上皮化完成时间。  相似文献   

7.
鼻内镜手术中中鼻甲的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在去除中鼻甲病病的基础上,保留和恢复中鼻甲生理功能的意义。方法:将鼻腔、鼻窦疾病分为鼻内镜手术组与常规手术组,根据中甲病变的性质,在去除病变后,内镜手术组均保留了中鼻甲。常规手术组行部分中甲切除术。结果:21例内镜手术组,19例恢复良好,鼻腔结构正常,2例鼻窦炎或鼻息肉复发。20例常规组,25例通气恢复良好,但4例嗅觉无恢复,5例鼻窦炎或鼻息肉复发。结论:对严重病变的中鼻甲,切除部分病变  相似文献   

8.
陈迪  吴舜  黄家诚 《新医学》2012,43(8):585-587
目的:探讨鼻窦置换法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SOM)合并慢性鼻-鼻窦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2例SOM合并慢性鼻-鼻窦炎患儿(51侧患耳),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29侧患耳)、对照组19例(22侧)患儿,对照组给予常规口服及鼻腔局部用药,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行鼻窦置换治疗,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中,治愈11侧耳,好转13侧耳,无效5侧耳,总有效率83%;对照组中,治愈6侧耳,好转6侧耳,无效10侧耳,总有效率5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及治疗后两组均无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常规药物联合鼻窦置换法治疗伴慢性鼻-鼻窦炎的儿童SOM,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保留或切除病变中鼻甲对术后筛窦术腔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接受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伴中鼻甲病变的慢性一鼻窦炎鼻息肉患者73例,观察中鼻甲切除组35例和中鼻甲保留组38例的术后筛窦术腔闭塞的发生率。结果:术后6个月保留组患者的中鼻甲大小形态基本恢复正常的29例(76%)。中鼻甲保留组和切除组筛窦术腔闭塞率分别为7.9%和37%(P<05)。筛窦术腔闭塞的病变中鼻甲主要为息肉形成型。结论: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对病变中鼻甲作适当处理后予以保留有利于筛窦术腔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部分切除术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增生肥大 ,施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我科自1998年1月~2000年6月采用在鼻内窥镜监视系统下实行下鼻甲部分切除术82例 (120侧 ) ,疗效满意 ,现回顾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共82例 (120侧 ) ,其中男51例 ,女31例。年龄19~51岁。术前均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下鼻甲增生肥大 ,其中伴鼻窦炎手术治疗者19例 (30侧 )。1.2方法术前完善相关检查 ,控制高血压。术前肌注立止血、鲁米那钠、阿托品针。仰卧位 ,以1 %的卡因10ml加肾上腺素2m…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窦口鼻道复合体病变及解剖变异与慢性上颌窦炎的关系.方法对CT诊断的52例单侧慢性上颌窦炎进行两侧对比分析.结果患侧与健侧筛泡截面分别为(77.75±33.51) mm2和(34±20.27) mm2(P<0.01).两侧分别有19个及10个大筛泡.患侧伴有32组筛窦炎,对侧21组.鼻息肉11例,单发于上颌窦炎侧9例,对侧仅1例,双侧1例.结论大筛泡、前中组筛窦炎症、鼻息肉与慢性上颌窦炎有关.  相似文献   

12.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6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 对60例(107侧)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鼻内窥镜下手术,术后随访1年.结果 治愈39例(65.0%),好转16例(26.7%),无效5例(8.3%).总有效率91.7%.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鼻腔粘连.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窦鼻息肉手术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术中正确处理中、下鼻甲及鼻中隔,术后定期随访可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鼻甲泡的CT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CT对鼻甲泡的评估价值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 所谓鼻甲泡是指中鼻甲的气化。37例鼻窦炎者与24例正常人CT检查资料进行对照比较。结果 CT能清晰显示微小鼻甲泡,对鼻窦解剖结构及变异的显示满意。鼻窦炎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37.8%,对照组鼻甲泡的发生率为45.5%,两组间鼻甲泡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检出3例鼻甲泡内息肉,3例鼻甲泡炎,1例鼻甲泡粘液囊肿。2例巨鼻甲泡致OMC阻塞,合并额窦、筛窦和上颌窦炎症。结论 CT是检出鼻甲泡的金标准。鼻甲泡是引发鼻窦炎的潜在因素,关键在于它的大小和部位。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鼻窦炎病人与非鼻窦炎病人骨性中鼻道宽度是否有差异。方法对90例鼻窦炎病人与30例非鼻窦炎病人测量钩突与中鼻甲的最短骨性距离。结果鼻窦炎组与非鼻窦炎组之间,中鼻道骨性宽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鼻窦炎病人的钩突与中鼻甲之间的骨性距离可能并不小于其他人。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高分辨多排螺旋CT研究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并评价它们对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60例行鼻腔和副鼻窦高分辨多排螺旋CT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其中男35例,女25例,平均年龄42岁。所有受试者均采用16排螺旋CT机行高分辨容积扫描,层面从硬腭至额窦上缘,准直0.75~1mm,横断、冠状和矢状重建,层厚及层距均为1mm。分别观察和统计鼻中隔和中鼻甲解剖变异的类型和发生率,并评价其与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的关系。结果:60例中,共发现鼻中隔变异45例(75%),其中鼻隔偏曲45例(单向偏曲31例,双向偏曲14例);犁骨一软骨结合部畸形5例(肥大2例,脱位3例);鼻隔刺16例。中鼻甲变异共43例(71.7%),其中反曲15例;气化9例;双侧不对称20例(46.5%)。不对称中鼻甲中,增大一侧多见于鼻隔偏移方向的对侧,多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钩突移位和筛漏斗或鼻道狭窄。结论:鼻腔和中鼻甲不对称与鼻中隔偏曲关系密切,后者是导致前组鼻副窦引流通道中的关键部位一中鼻道和筛漏斗狭窄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鼻内窥镜下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并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后作对照,比较其疗效。材料和方法 采用西格玛公司研制的上颌窦支架,在鼻内窥镜直视下放置支架,摄片观察并通过窦口粘膜病理检查及鼻内窥镜随访。结果 31例共放置34个支架,随访显示上颌窦引流通畅,治疗效果优于常规中鼻道上颌窦口术,两组的病理检查提示无明显差异。结论 中鼻道上颌窦造口术放置引流支架治疗慢性鼻窦炎较常规造口术引流效果好,安全经济有效,治愈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