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乳腺癌C—erbB—2及nm23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C-erbB-2,nm23基因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数及术后复发的相关性。方法 随机选择乳腺癌术后石蜡包埋标本117例行免疫组化法(SP)法。结果 (1)C-erbB-2在不同组织学类型的阳性表达率以浸润型导管癌最高,为70.60%,单纯癌57.10%,髓样癌为50.00%。而nm23阳性表达率以单纯癌高,为65.07%,浸润性导管癌为58.82%,髓样癌为53.57%。三者间C-erbB-2,nm23的表达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2)C-erbB-2阳性率在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5,淋巴结转移≥5,分别为28.1%,77.5%,100%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最性率分别为61.40%,60%,55%三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3)C-erbB-2阳性者病复发率32.8%,阴性者复发率为12%;nm23阳性者复发率为16%,阴性者复发率为34.80%,两者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的过度表达与组织类型无相关性,而多个淋巴结转移时常见过度表达,且与术后复发呈正相关,而nm23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淋巴结转移亦无相关性,但与术后复发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乳腺癌C -erbB - 2癌基因与雌激素和孕激素受体的关系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 (二步法 ) ,检测 83例乳腺癌组织中C -erbB - 2、ER、PR的表达。结果 C -erbB - 2、ER、PR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为 5 7 83%、71 0 8%、6 6 2 7%。C -erbB - 2表达 :在ER、PR阴性组高于ER、PR阳性组 (P <0 0 5 ) ;在淋巴结转移组的乳腺癌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组 (P <0 0 5 )。结论 C -erbB - 2与ER、PR联合检测 ,对于乳腺癌患者术后选择个性化化疗具有指导意义 ,也是衡量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C -erbB - 2、Bcl- 2、MDR - 1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 ,检测 5 0例食管癌组织及癌旁粘膜组织中C -erbB - 2、Bcl- 2、MDR - 1的表达水平。结果 在食管癌中C -erbB - 2、Bcl- 2、MDR - 1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5 4 0 %、44 0 %、2 8 0 %,均呈高表达 ,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 ,P <0 0 5。结论 C -erbB - 2、Bcl- 2、MDR - 1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 ,C-erbB - 2、Bcl- 2可能是食管癌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p53和p16及c-erbB-2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p5 3、p16、c -erbB -2癌基因表达变化与非小细胞肺癌术后长期生存、短期死亡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关系。方法 采用S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 ,检测了非小细胞肺癌术后 5年以上生存者及 1年内死亡者的 161例蜡块标本的 p5 3、p16、c -erbB -2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3项癌基因在 2组中的表达均有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p16和c -erbB -2呈阳性表达多为腺癌组织 ;p16呈阴性表达及 p5 3和c -erbB -2呈阳性表达者 ,肿瘤分化差、临床分期晚、多伴有淋巴结转移 (P <0 .0 5 )。单项 p5 3阳性或c -erbB -2阳性或p16阴性表达者的预后优于其中 2项癌基因联合表达者 ;单项c -erbB -2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p5 3阳性或 p16阴性表达者差 ;3项癌基因共同表达的 19例患者均在 1年内死亡。 结论 p5 3、p16、c -erbB -2癌基因联合检测 ,可有效地判定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 ,明显优于单个癌基因蛋白的检测  相似文献   

5.
S100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钙结合蛋白S10 0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研究S10 0蛋白表达与乳腺癌已知预后相关因子C -erbB - 2、ER、PR的关系。方法 采用Elivision二步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 4 6例乳腺癌组织中S10 0蛋白、C -erbB - 2、ER、PR的表达。结果 S10 0蛋白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密切关系。S10 0蛋白阳性乳腺癌患者 5年无病生存率显著低于阴性者 (P <0 0 1)。S10 0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C -erbB - 2、ER、PR无相关性。结论 S10 0蛋白可以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独立分子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端粒酶和 nm2 3癌基因蛋白表达与胃腺癌根治术后复发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端粒酶原位分子杂交技术及免疫组化 S- P法。结果 胃腺癌端粒酶阳性表达率及 nm2 3低表达率在有淋巴结转移组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在术后 3年内复发者中显著高于无复发者。结论 胃腺癌组织中端粒酶的活性表达及 nm2 3的低表达对判断胃癌术后复发及预后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乳腺癌易感基因 (BRCA1 )蛋白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的关系 ,了解BRCA1 蛋白的表达与P53及C -erbB2 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LDP免疫组化法对 60例乳腺癌 ,1 0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的石腊标本进行了BRCA1 蛋白 ,P53 ,C -erbB2 的联合检测 ,结合患者的年龄、家族史、病理组织学分级 ,腋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雌、孕激素受体状况等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BRCA1 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恶性组为 61 .66 % (37 60 ) ,在良性组表达为 0 (0 1 0 )。BRCA1 蛋白的表达绝大部分为胞质表达。BRCA1 蛋白的表达与年龄呈负相关 (r=- 0 .2 95 ,P <0 .0 5) ,与家族史呈正相关 (r=0 .50 9,P <0 .0 1 )BRCA1 蛋白的表达在不同组织学分级中 (Ⅰ~Ⅲ )存在差异 (P <0 .0 5) ,随着组织学分级的增加BRCA1 蛋白阳性表达的程度也增高 (r=0 .41 3 ,P <0 .0 1 ) ,BRCA1 蛋白的表达在有无腋淋巴结转移的病例中存在差异 (P <0 .0 5) ,随着腋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加 ,BRCA1 蛋白阳性表达的程度也增高 (r=0 .365 ,P <0 .0 1 )。BRCA1 蛋白的表达与ER、PR之间以及与P53及C -erbB2表达之间本研究未见其相关性。结论 :BRCA1 蛋白的表达与年轻、有家族史 ,组织学分级高 ,腋淋巴结转移相关 ,随着进一步研究的深  相似文献   

8.
MTA1、nm23H_1 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MAT1、nm2 3H1mRNA表达及突变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应用逆转录 PCR(RT PCR)和逆转录 PCR 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RT PCR SSCP)技术 ,对 8例正常卵巢、2 0例卵巢癌及其相应的 2 0例淋巴结组织 ,进行MTA1和nm2 3H1mRNA表达及突变的检测。 结果 转移卵巢癌原发灶MTA1mRNA高表达率为 10 0 % (7/ 7) ,无转移为 38 5 % (5 / 13) ,P =0 0 10 3;有癌转移淋巴结高表达率为 87 5 % (6 / 7) ,无癌转移为 2 3 % (3/ 13) ,P =0 0 118。有转移卵巢癌原发灶nm2 3H1mRNA低表达率为 10 0 % (7/ 7) ,无转移为 30 % (4 / 13) ,P =0 0 0 43;有癌转移淋巴结低表达率为 10 0 %(7/ 7) ,无癌转移为 38 5 % (5 / 13) ,P =0 0 10 2。MTA1/nm2 3H1mRNA表达的相对吸光度值 (A值 ,曾称光密度OD值 )的比值随转移而增加。单链构像多态性分析 (SSCP)未发现突变。 结论 MTA1、nm2 3H1基因的转录表达与卵巢癌淋巴结转移呈正负相关关系 ,起着正负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两个基因的异常表达是卵巢癌转移中的频发事件而与基因突变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 nm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 S- P法回顾性分析 2 0例肺多形性癌组织中 nm2 3- H1基因表达 ,并结合肺多形性癌的转移、侵袭力、肿块大小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nm2 3- H1基因在肺多形性癌中表达阳性率 ,有淋巴结转移组 (2 5 .0 % )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87.5 % ) (P<0 .0 1) ,有侵犯周围组织组 (12 .5 % )低于无侵犯周围组织组 (10 0 % ) (P<0 .0 1) ,肿块直径 >6 cm组 (4 2 .8% )与肿块直径 <6 cm组 (5 0 .0 % )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结论  nm 2 3- H1基因表达与肺多形性癌有无淋巴结转移、侵袭力强弱关系密切 ,而与肿块大小无关。 nm 2 3- H 1基因高表达预示肺多形性癌转移及侵袭力低 ,预后可能较好  相似文献   

10.
RASSF1基因不同转录本在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 探讨RASSF1基因 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 PCR方法检测 5 1例肺癌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RASSF1A、RASSF1B及RASSF1C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1) 3种不同转录本在癌旁正常肺组织中均表达 ;在癌组织中 ,RASSF1A及RASSF1B存在较高的表达缺失 ,其表达缺失率分别为 5 4 .9% (2 8/ 5 1)和 37.3% (19/ 5 1) ,RASSF1C则全部表达。 (2 )RASSF1A表达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有关 ,淋巴结转移者及晚期病例均存在较高的RASSF1A表达缺失 (P <0 .0 5 )。 (3)RASSF1B和RASSF1C表达与肺癌分期、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及吸烟指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RASSF1基因 3种不同转录本在肺癌中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 ,其中转录本A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及病理分期相关 ,是一新型肺癌抑癌基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nm23、VEGF蛋白表达与肺门淋巴结微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40例根治术后Ⅰ期NSCLC 原发灶nm23、VEGF蛋白表达,以细胞角蛋白为淋巴结微转移指标检测86枚肺门淋巴结,分析nm23、VEGF蛋白表达与淋巴结微转移关系,以Kaplan-Meier 和Log rank 检验进行5 年生存资料分析。结果:Ⅰ期NSCLC 肺门淋巴结微转移病例阳性率为12.5% 。淋巴结微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肺原发肿瘤大小、VEGF蛋白表达等无统计学相关性(P>0.05),而与原发灶癌组织nm23基因表达负相关(P<0.05)。 组织学呈高分化、nm23表达阳性、淋巴细微转移阴性者5 年生存率明显好于组织学中-低分化、nm23蛋白表达阴性、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P<0.05)。 多因素Cox 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微转移及原发灶nm23蛋白表达是Ⅰ期NSCLC 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结论:Ⅰ期NSCLC nm23蛋白表达与肺门淋巴结微转移关系密切,二者是Ⅰ期NSCLC 的两个独立预后因素,nm23蛋白表达缺失、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者预后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人类错配修复基因hMLH1、hMSH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运用免疫组织化学S P法对 5 6例肺癌组织中hMLH1、hMSH2及PCNA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  5 6例肺癌组织中hMLH1的阳性表达率为 35 % ,hMSH2阳性表达率为 2 8.6 % ,分化程度高者阳性率显著高于分化程度低者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hMLH1及hMSH2阳性率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hMLH1及hMSH2表达无显著差别 (P >0 .0 5 ) ;5 6例肺癌组织中分化程度低者PCNA标记指数高于分化程度高者 (P <0 .0 1) ,有淋巴结转移者PCNA标记指数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 <0 .0 5 ) ,hMLH1及hMSH2阴性表达者的PCNA标记指数明显高于hMLH1及hMSH2阳性表达者 (P <0 .0 1) ,不同病理组织学类型之间PCNA标记指数无显著差别 (P >0 .0 5 )。结论 hMLH1及hMSH2基因的缺陷及PCNA的表达与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并与分化程度及有否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Bcl-2,P53,C-erbB-2蛋白在肺癌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癌中Bcl 2 ,P53 ,C erbB 2蛋白的表达及其在肺癌发生、转移、预后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 76例肺癌中Bcl 2 ,P53 ,C erbB 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小细胞癌 (sclc)Bcl 2蛋白阳性率 ( 60 .0 % )明显高于腺癌 ( 16.0 % ,P <0 .0 5 )。高分化鳞癌P53 阳性率 ( 3 0 .8% )明显低于低分化鳞癌 ( 73 .8% ,P <0 .0 5 )。高分化腺癌P53 阳性率 ( 3 0 .0 % )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 ( 87.5 % ,P <0 .0 5 ) ,淋巴结有转移组P53 表达较无转移组高 (P <0 .0 5 )。腺癌C erbB 2阳性率 ( 5 2 .0 % )明显高于小细胞癌 ( 10 .0 % ,P <0 .0 5 )。高分化腺癌C erbB 2阳性率 ( 2 2 .2 % )明显低于低分化腺癌 ( 75 .0 % ,P <0 .0 1)。Bcl 2和P53 蛋白表达有相关性 (P <0 .0 5 )。结论 Bcl 2蛋白表达与肺癌的组织学类型有关 ,组织分化越好 ,Bcl 2表达率越高。P53 基因改变不但与肺癌发生有关 ,而且与肺癌淋巴结转移和病程进展有关。C erbB 2基因改变与sclc关系不大 ,但与肺腺癌关系很密切。Bcl 2与P53 表达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nm2 3 -H1基因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 88例宫颈癌组织中nm2 3 -H1基因表达 ;对nm2 3 -H1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及预后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宫颈鳞癌与腺癌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46 4% (2 6 /5 6 )和5 6 2 % (18/32 ) ;在与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分析中发现 :宫颈腺癌中 ,无淋巴结转移者nm2 3 -H1阳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P <0 0 1) ;而鳞癌中nm2 3 -H1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无关 (P >0 0 5 )。另外 ,nm2 3 -H1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病灶大小无关。回顾性预后调查发现 ,nm2 3 -H1阳性患者的生存率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 ,在鳞癌及腺癌中 ,P <0 0 5和P <0 0 1。结论 nm2 3 -H1表达与宫颈腺癌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 ;与鳞癌淋巴结转移无关。nm2 3 -H1基因的表达可以作为宫颈癌预后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nm2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癌旁肺组织和76例肺癌组织中P-选择素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选择素在肺癌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857;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62.00%(31/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62%(9/26),χ2=5.145,P=0.023;肺癌Ⅲ期、Ⅳ期中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82.35%(14/17),显著高于Ⅰ期23.81%(5/21)、Ⅱ期35.29%(6/17),χ2=17.000,P=0.000。nm23蛋白在肺癌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2,P=0.086;在癌旁组织和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8,P=0.17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60.00%(30/50),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8.46%(23/26),χ2=6.566,P=0.010。结论P-选择素高表达提示肺癌高浸润风险,nm23蛋白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起抑制作用,P-选择素高表达和nm23蛋白低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乳腺癌中神经内分泌分化情况 ,及其与nm 2 3、pS2基因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 ,对 5 8例乳腺癌手术标本用神经内分泌抗体NSE、Sy、CgA进行测定 ,观察其表达情况 ;同时进行nm 2 3、pS2基因检测并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共同分析。结果  5 8例乳腺癌患者中NSE、Sy、CgA 3种抗体同时表达阳性者 14例 ,占 2 4% ,电镜下观察发现肿瘤细胞中有神经内分泌颗粒。NE阳性者nm 2 3、pS2表达水平均低于NE阴性者 ,而NSE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率 ( 5 7% ,8/14 )较NE阴性者 ( 2 7% ,12 /4 4)高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是肿瘤异质性的表现 ,是乳腺癌的 1种特殊类型 ,具有与一般类型乳腺癌不完全一致的生物学行为 ,在乳腺癌术后治疗方案的决策上应重视  相似文献   

17.
HSP27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热休克蛋白 2 7(HSP2 7)在大肠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72例大肠癌组织和癌旁组织HSP2 7表达情况。结果 :HSP2 7在癌组织与癌旁组织的表达率分别是 4 0 2 8%和 18 75 % ,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HSP2 7在高、中、低分化腺癌组织中表达分别是 6 3 6 4 %、31 5 8%和 10 0 0 % ,统计学分析三者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P <0 0 1)。在大肠癌组织、癌旁组织中HSP2 7表达率与年龄、性别、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无相关性 ,但在 >5 0岁组中有 9例呈过表达 (9/ 2 3) ,而≤ 5 0岁组中则无过表达者 ;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癌组织中HSP2 7表达率为4 3 4 8%。无淋巴结转移者为 38 78% ,统计学分析虽然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但无淋巴结转移组中HSP2 7有 9例过表达 ,有淋巴结转移组则无 1例过表达。结论 :HSP2 7表达在大肠癌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并可能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恶性转型及防止其侵袭发展作用。  相似文献   

18.
非小细胞肺癌CD44V6和C-erbB-2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CD44V6及C erbB 2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S P免疫组化法检测 132例非小细胞肺癌、6 6例淋巴结转移癌、95例癌旁肺组织和 2 0例正常肺组织CD44V6和C erbB 2表达的情况。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CD44V6阳性表达率为 48 4 8%,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 16 84%和正常肺组织 2 0 0 0 %的阳性有效率。CD44V6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状况、TNM分期、肿瘤大小和组织学类型有显著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组、TNMⅢ期患者、直径>3cm的肿瘤和鳞癌CD44V6阳性表达率分别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Ⅰ、Ⅱ期患者、直径≤ 3cm的肿瘤和腺癌。淋巴结转移癌CD44V6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肺原发癌。CD44V6阳性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和组织学分级无显著相关性。非小细胞肺癌C erbB 2阳性表达率为 6 1 36 %,明显高于癌旁肺组织 18 95 %和正常肺组织 10 0 0 %的阳性表达率。C erbB 2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CD44V6阳性表达预示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强的侵袭和转移能力 ,CD44V6可作为一项预测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潜能及判断预后的生物学指标。C erbB 2作为判断非小细胞肺癌预后的指标不理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选择素和nm23蛋白的表达与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例癌旁肺组织和76例肺癌组织中P-选择素和nm23蛋白的表达.结果:P-选择素在肺癌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8,P=0.857;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62.00%(31/50),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34.62%(9/26),χ^2=5.145,P=0.023;肺癌Ⅲ期、Ⅳ期中阳性率分别为71.43%(15/21)、82.35%(14/17),显著高于Ⅰ期23.81% (5/21)、Ⅱ期35.29% (6/17),χ^2=17.000,P=0.000.nm23蛋白在肺癌各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52,P=0.086;在癌旁组织和肺癌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68,P=0.172;在肺癌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率60.00%(30/50),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组88.46%(23/26) ,χ^2=6.566,P=0.010.结论:P-选择素高表达提示肺癌高浸润风险,nm23蛋白对肺癌淋巴结转移起抑制作用,P-选择素高表达和nm23蛋白低表达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乳腺癌中pS2、HSP27、Cath-D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乳腺癌雌激素调节基因 pS2、HSP2 7、Cath D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 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ER、pS2、HSP2 7、Cath -D的表达。 结果 pS2的表达与ER呈正相关性 (P <0 .0 1) ;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性 (P <0 .0 5)。HSP2 7表达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学分级及ER状态无相关性。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 ,间质Cath -D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 (P<0 .0 1)。结论 pS2表达与ER有关 ,pS2确能反映乳腺癌雌激素调节系统的完整性。间质Cath D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 ,可作为判断乳腺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