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分析常用中药针剂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35名健康体检者的混合血清,取20倍稀释丹红注射液、喜炎平注射液、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3种药物原液,同时以20倍稀释注射用水作为对照,对3种中药针剂干扰生化检验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丹红注射液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项目有尿酸(U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a-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总胆固醇(TCHO)、肌酐(CREA)、尿素(UREA),喜炎平注射液影响生化检验结果的项目为乳酸脱氢酶(LDH),丹参酮IIa磺酸钠注射液对生化检验结果无任何影响。结论:常用中药针剂会对部分生化检验项目的结果造成影响,应尽可能的排除干扰,提高检验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和研究分级检验法用于血脂生化检验的效果。方法:检测对象为2012年1月~2013年1月之间我院住院患者200例,采集标本分别进行分级检验及传统拉网式检验,对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 AI)及载脂蛋白B(Apo B)等检测结果进行对比。结果:从TC、TG、HDL-C对比上来看,两组检测结果并无显著差异(P0.05),从LDL-C、Apo AI、Apo B的检测结果上来看,分级检测组的阳性率要显著高于传统组(P0.05)。结论:分级检验法作用于血脂生化检验能够有效的缩减检验成本,提高检验效率和准确率,是一种新型有效的检验方法,值得提倡和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溶血和临床生化检验结果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进入本院健康体检者60例,分别提取其血样标本,将溶血前血清当作参照组,溶血后血清当作溶血组,对两组血清各项指标展开比对。结果:溶血组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酐(Cr)、尿酸(UA)、尿素(UREA)、总胆红素(TBIL)等指标水平,与参照组比较,差异较明显(P0.05)。结论:临床生化检验过程中,标本溶血与检验结果有相关性,易造成检验结果和实际结果间产生偏差,为此,检验人员需多加关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比较地中海贫血(THAL)与缺铁性贫血(IDA)的血常规检验结果。方法:随机选取始兴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2014年3月至2016年12月进行血常规检验者2265例,对其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对照组1830例、IDA组375例和THAL组60例,比较分析三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在血常规检查指标比较中,IDA组和THAL组的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异常率比较中,IDA组和THAL组的血小板(PLT)、白细胞(WBC)异常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MCV、MCHC、MCH、RDW、PLT和WBC均能够作为重要检验指标,具有诊断意义,且检验方式简单方便、快捷,能够准确的检验出正常人和贫血患者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研究两种采血方法应用于血常规检验时的临床结果。方法:选取来广州黄花岗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受血常规检验的受检者40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Ⅰ组和Ⅱ组各有200例,分别采集受检者的末梢血和静脉血进行检验,对两组受检者各项血常规检查指标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较两组受检者在不同采血方式下各项血常规指标检测结果,可见Ⅱ组受检者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计数(RBC)、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压积(Hct)等指标显著高于Ⅰ组,而WBC则显著低于Ⅰ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三项指标平均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临床检验时,不同采血方法获得的标本检验结果有所不同,相对而言,静脉血采血获得的检验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肾脏生化中分级检验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接受肾脏生化检查的患者100例为本次研究的主要对象,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观察组予以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对照组施以常规方法进行检验,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检验结果。结果两组患者的尿素氮(BUN)、血肌酐(Scr)的阳性检验结果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在两组患者的胱抑素C(CysC)检验结果中,比较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临床的肾脏生化检查中采用分级检验法进行检验,能有效提升检验的准确性,减少出现漏诊、误诊的情况,具有临床使用与推广的价值。am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核酸检验与酶联免疫检验血液病毒的应用及检验准确率对比评价。方法:选取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医院检验科在2017年1月至2018年11月间收集的100例血液样本作为观察对象,分别给予各患者酶联免疫检验和核酸检验两种不同的检验方式,计算各种病毒的阳性预测值。结果:乙型肝炎病毒(HBV)检验的阳性预测值为97.87%(92/94);丙型肝炎病毒(HCV)检验的阳性预测值为96.67%(87/90);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检验的阳性预测值为98.91%(91/92)。结论:在检验血液病毒时,分别应用酶联免疫检验方法和核酸检验方法各具有其自己的特点和优势,有着一定的互补性,在实际操作时可联合应用两种检验方法以达到将血液病毒检验准确率提高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溶血标本对血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及丰富经验的临床实验室检验人员完成71例健康体检者血生化检验,包括K+、AST、HBDH、CK-MB、TP、TG等。记录溶血标本(研究组)与未溶血标本(对照组)血生化检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两者间差异。结果:研究组溶血标本K+、AST、HBDH、CK-MB、TP检验结果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未溶血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检验结果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医生应采取多种针对性的处理措施尽量减少标本溶血发生率,保障临床生化检验结果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并探讨冠心病患者中采用不同血液检验指标进行检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晋江市安海医院收治的20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择同期在晋江市安海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10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收血液采集行血液检验,比较两组的血液检验各项指标,比较不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血液检验各项指标。采用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血液检验各项指标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红细胞分布宽度(RDW)、血清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血清C反应蛋白(CRP)、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狭窄组的RDW、cTnI、CK–MB、CRP、Hcy均高于中度狭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相关性分析,RDW、cTnI、CK–MB、CRP、Hcy等血液检验指标均与冠心病呈正相关。结论:冠心病患者的血液检验指标普遍发生异常改变,在冠心病诊断时可作为辅助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生化检验在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南区医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经病理学检查后确诊为肝硬化的4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对40例患者采用CT检查和生化检验进行诊断,以病理学和CT检查结果作为对照,对比生化检验结果,分析生化检验用于肝硬化患者病情诊断中的效果。结果:40例患者中,CT检查检出准确率为95.00 %(38/40),生化检验为90.00 %(36/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40例肝硬化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酯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和总胆汁酸(TBA)水平与正常值比较均显著增高,而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和总蛋白(TP)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值。结论:生化检验能够较好地反映患者肝脏代谢异常,有助于临床及早发现和诊断肝硬化患者,延缓肝硬化发展进程,改善患者预后,其诊断准确率与CT检查和病理学检查结果相近,且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等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体会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与末梢血检验在临床价值。方法:将150例于2016年12月-2018年12月时段内,在我站进行献血的人员视为研究对象而展开,抽血位置差异为分组原则,设75例为对照组行末梢采血,设75例为观察组行静脉采血;观察分析2组血常规检验结果、重复检验差异、静脉血不同时段检测差异。结果:1、血常规检查各指标差异:①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观察、对照两组对比,差异不显著,P 0.05。②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GB)、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血小板(PL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七项对比,存在显著差异,P 0.05。2、血常规重复检验各指标差异:观察组、对照组各指标检验结果差异显著,P 0.05。3、静脉血采集后需即刻检测,放置6h后各指标会出现明显差异,P 0.05。结论:临床在血常规检验中,我们建议一般建议采取静脉血进行检测,数据结果可靠性较高,可帮助临床工作者准确诊断具体疾病,从而实施后续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痰热型冠心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的选择及价值。方法:选取20例痰热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20例健康检查人员作为常规组。次日对两组的空腹静脉血进行生化检验,并对检验结果做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总蛋白(TP)、葡萄糖(GLU)、尿素氮(BUN)、尿酸(UA)、肌酐(Cr)生化指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反应蛋白(CRP)以及脂蛋白a(LP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P、GLU、BUN、UA、Cr等生化指标与痰热型冠心病的相关性比较差,痰热型冠心病临床生化检验指标可选择LDL-C、CRP、LPa、TG、TC以及HDL-C,特别是LDL-C、CRP以及LPa,相关性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贫血鉴别诊断中应用血常规检验的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开封市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贫血患者,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分观察组(地中海贫血)与对照组(缺铁性贫血),每组60例,均行血常规检验,比较血常规检验对两组的诊断结果。结果:观察组血常规检验的诊断符合率是96.67 %,对照组是98.33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较低,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血常规检验能正确区别地中海贫血、缺铁性贫血患者,利于改善患者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采血方式分别在血常规检验中的临床运用情况。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5月来郑州瑞龙医院体检的112例受检人员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成静脉组与末梢组,其中,对静脉组采取采集静脉血,对末梢组采取采集末梢血的采血方法;随后对两组成员的血液标本进行检验,对其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比容(Hct)、血小板(PL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进行比较,以了解两种采血方式对血常规检验的影响。结果:静脉组Hb、WBC、RBC、Hct、PLT、MCV、MCHC等指标与末梢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采血方法不同,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相较于末梢血,静脉血的检验结果更准确。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基层医院检验质量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医院自2017年2月在检验科质量管理中采用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在全面质量管理基础上更加注重过程管理,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加强检验人员对检验标准的认识。比较分析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前(2016年2月~2017年1月)与后(2017年2月~2018年1月)临床科室满意度、患者满意度与检验技师检验标准知晓率。结果:采用持续质量改进后,患者满意度和临床科室满意度明显好于持续质量改进实施前(P0.05);持续质量改进措施采用后,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相比实施前显著提高(P0.05)。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应用于检验质量管理,提高了临床科室满意度和检验质量,提高了检验技师的检验标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从事HIV检验人员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针对HIV检验人员开展心理健康管理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成人型)对河北省各级医院137名从事HIV检验人员进行了调查。结果从事HIV检验人员阳性因子分≥2分的检出率最高为敌对因子,阳性因子分≥3分检出率较高为强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EPQ量表中的N(神经质)分与SCL-90各因子呈正相关(P<0.01)。P(精神质)分与SCL-90中7个因子呈正相关(P<0.01),躯体化、恐怖因子与P分相关不显著。有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的N分、P分均较无明显心理健康问题者高(P<0.05),L(掩饰性)分较低(P<0.05),E(内向-外向)分无明显差异。结论HIV检验人员心理卫生水平总体较好,其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密切,具有神经质倾向、精神质倾向的个性特征者容易出现不良心理体验,应重视和关注HIV检验人员的心理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临床检验投诉项目,提出解决方案,减少投诉率。方法:对506件投诉案件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结果:对连续三个阶段发生的投诉事件进行比较,可分为检验结果不准(30.43%)、增多项目(20.75%)、过量使用真空管(15.42%)、报告单未及时审核及报告(14.43%)、接标本或咨询态度恶劣(14.23%)五类,占95.26%。采取有效措施后,第一阶段投诉事件发生率为0.48%,第二阶段为0.19%,第三阶段为0.07%(χ~2=42.16,P0.001)。结论:总结投诉事件,分析其产生原因,制定相应的预防解决办法,可使检验过程更加规范,进而提升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生化检验对肝硬化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惠东县中医院2015年1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10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随机选取同期来本院体检的10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生化检验,比较分析两组研究对象的生化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丙氨酸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L)、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直接胆红素(DBIL)、γ-谷氨酰转肽酶(γ-GT)、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指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且总蛋白(TP)、胆碱酯酶(CHE)、白蛋白(ALB)指标值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的肝脏代谢异常,从而导致生化检验中相关项目的指标值变化,与健康人差异较大,这可以作为临床上对肝脏损害诊断的依据,为早期肝硬化的诊断提供新的方向和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19,(2)
微性状鉴别法是中药鉴别、检验方法之一,由于其简便、快捷、廉价的优点,近年来成为中药材检验研究热点。本研究就其在中药检验中的应用进行综述,从品种鉴别、真伪鉴别(掺伪)、掺杂、增重、霉变、非法染色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中药检验中相关鉴别点(区别点)进行探讨,为深入研究微性状鉴别法及其标准制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0.
<正>非参数检验是相对于参数检验而言。一般来说,参数检验,假定比较数据服从某分布,通过参数的估计量(x±s)对比较总体的参数(μ)做检验,统计上称为参数法检验(parametric test)。如t、μ检验、方差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