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PD-1及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rcinoma,TNBC)中的表达情况。方法:收集158例TNBC组织标本,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进行PD-1及PD-L1的染色,观察其在TNBC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及PD-L1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结果:PD-L1在TNBC肿瘤细胞及间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分别为53.2%和74.7%,PD-1在间质淋巴细胞中的表达率为64.6%;PD-L1与PD-1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PD-L1及PD-1的表达与TNBC的肿瘤体积大、高组织学级别、基底样型BC(basal like breast carcinoma,BLBC)、Ki67增殖指数高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高百分比相关(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的大小、BLBC、Ki67高增殖指数及TIL高百分比是PD-L1和PD-1表达的危险因素;PD-L1及PD-1在伴髓样特征的癌、伴大汗腺特征的癌及化生性癌中高表达,在浸润性小叶癌、腺样囊性癌及腺泡细胞癌中不表达。结论:PD-L1及PD-1在TNBC中高表达,可以作为TNBC免疫治疗的靶标及预后标记物;肿瘤体积大、BLBC、Ki67增殖指数高及高TIL是PD-L1及PD-1表达的危险因素;PD-L1及PD-1表达在TNBC中存在组织学异质性。 相似文献
2.
摘 要: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及其配体(PD-L1)的免疫检查点阻滞疗法在多种实体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三阴性乳腺癌以侵袭力强、预后差、复发风险高为临床特点。由于基因组不稳定和较高的突变率,三阴性乳腺癌的新抗原和免疫原性增加较快,目前缺乏明确的治疗靶点。与其他亚型的乳腺癌相比,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偏高,这也预示着PD-1、PD-L1可能是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潜在靶点。全文总结三阴性乳腺癌中的PD-1/PD-L1的调控机制和相关抗癌药物的临床研究,以期为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CD1,也称PD-1)及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CD1LG1,也称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9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和39例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乳腺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不同乳腺癌组织中PD-1、PD-L1的表达情况,并对PD-1、PD-L1表达情况与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PD-1和PD-L1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组织(P﹤0.05)。不同年龄、绝经情况、组织学分级、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情况、肿瘤侵犯神经情况及脉管内癌栓情况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PD-1和PD-L1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D-L1具有较高的阳性表达率,检测PD-1和PD-L1的表达对早期诊断三阴性乳腺癌可能具有积极意义,同时,阻断PD-1和PD-L1信号通路可能成为三阴性乳腺癌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样本中PD-1、PD-L1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及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132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样本中PD-1、PD-L1、CD4及CD8的表达情况;苏木精-伊红染色后计数癌间质中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回顾性分析病理报告中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并随访患者预后。分析PD-1、PD-L1在三阴组和非三阴组中表达的差异,以及其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相较于非三阴组,三阴性乳腺癌中PD-1(P=0.034)及PD-L1(P=0.037)高表达;三阴性乳腺癌中PD-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P=0.015)、CD4表达(P=0.001)、ki-67指数(P=0.012)、淋巴结转移(P=0.027)、脉管癌栓(P=0.009)呈正相关,与月经初潮时间(P=0.031)呈负相关;PD-L1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个数(P=0.022)、CD4表达(P=0.004)、
CD8表达(P=0.037)、ki-67指数(P=0.013)、体质量指数(P=0.004)、乳腺手术史或外伤史(P=0.029)呈正相关。结论:PD-1及PD-L1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三阴组,其表达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数目及分型相关,并与多种临床病理指标具有明确的相关性,提示PD-1、PD-L1及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晚期三阴性乳腺癌较其他亚型乳腺癌的治疗手段少、生存期短、预后差.近年飞速发展的免疫治疗有望延长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生存时间,但是多项临床研究提示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有效率低.新近研究显示抗血管生成药物的治疗不仅可以使血管正常化,抑制肿瘤生长,还可以增强免疫治疗的疗效,与PD-1/PD-L1抑... 相似文献
6.
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患者,无论他们的疾病阶段,总是被认为总体生存数据最差。近年来,PD-L1抑制剂联合白蛋白紫杉醇在治疗TNBC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在治疗过程中药物副作用也极大地限制了化疗的临床应用,造成它在杀伤癌细胞的同时却又损害了人体的健康。目前已有多方面的科研结果证实,平衡的肠道菌群可以增强化疗效果减轻其副作用。菌群移植作为一种新技术在重建胃肠道微生态方面已在国内外一些医疗研究机构广泛开展,本文就菌群移植联合PD-L1抑制剂及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三阴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由于其对内分泌治疗无效,使其临床预后极差,因此,探索新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近年来,肿瘤的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放疗、化疗和手术治疗之后的第4种有效的治疗方法.研究表明,大约20%的三阴乳腺癌表达PD-L1,在介导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起重要作用.本文就PD-1及其配体PD-L1在三阴乳腺癌中的表达、表达机制及其运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循证医学手段,通过Meta分析评估化疗联合PD-1/PD-L1 抑制剂与单纯化疗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从而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见。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知网、万方、维普和CBM数据库从建库到2021年08月以来有关化疗联合PD-1/PD-L1 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完成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以及评估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和STATA 15.1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8篇文献。汇总结果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和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明显长于仅接受化疗的患者(HR=0.85,95%CI:0.75~0.96;HR=0.84,95%CI:0.73~0.97)。结果还表明联合治疗组患者的(complete remission rate,CRR)也显著高于仅接受化疗治疗的患者(RR=1.44,95%CI:1.10~1.89)。此外,联合治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单纯化疗组(RR=1.08,95%CI:1.03~1.14)。亚组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Atezolizumab联合化疗的患者的 OS 明显长于单独接受化疗的患者(HR=0.85,95%CI:0.75~0.96),接受Atezolizumab或Pembrolizumab与化疗的联合治疗显著延长了患者的PFS(HR=0.80,95%CI:0.73~0.89;HR=0.79,95%CI:0.67~0.92),然而接受Durvalumab联合化疗的患者OS和PFS较单纯化疗并无显著差异。结论:化疗联合 PD-1/PD-L1 抑制剂治疗三阴性乳腺癌比单独化疗更有效,但联合治疗有着更高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此外,Durvalumab与化疗药的联合使用并不能增加患者的OS和PFS。 相似文献
9.
因缺乏明确的分子靶点,三阴性乳腺癌(TNBC)与其他乳腺癌亚型相比是较难治疗以及预后较差的乳腺癌亚型。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在TNBC中表达明显增加,其免疫逃逸机制使其更适用于免疫检查点阻断治疗。然而,临床试验中TNBC对抗PD-L1或抗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治疗的反应率并不令人满意,客观反应率只有10%~20%,可能与TNBC具有免疫沉默效应有关,因此免疫检查点阻断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策略可能会增加TNBC的临床获益率。本文综述TNBC中PD-1/PD-L1抑制剂联合其他药物的研究进展,为临床医生设计多药联合策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预后及与EGFR 表达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1997年1 月至2004年1 月200 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病理特征及随访结果,并将200 例病例对应的石蜡标本制作成组织芯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乳腺癌组织中ER、PR、HER-2 的表达,进行乳腺癌分子分型。检测EGFR 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乳腺癌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200 例乳腺癌患者中三阴性乳腺癌42例(21.00%),在患者年龄、肿瘤大小、临床分期、淋巴结状态等病理参数的分析中,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的分布无明显差异,而在绝经状态及肿瘤组织学分级的分析中,三阴性乳腺癌与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阴性乳腺癌患者中17例死亡(生存率59.52%),非三阴性患者26例死亡(生存率83.54%),二者有显著性差异(P<0.05)。 EGFR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表达率较高(69.05%),与肿瘤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且表达EGFR 的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较短。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发病率虽然不高,但其与常规的乳腺癌预后相关因素缺乏特定联系,患者预后差。EGFR 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可作为三阴性乳腺癌的一个重要的预后指标,并为临床提供了治疗的靶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1 和PD-L1 蛋白在胃癌(gastric cancer, G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2007 年1 月至2007 年12 月82 例GC患者术后癌石蜡组织标本及其对应的临床病例资料,随访其生存状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PD-1 和PD-L1 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 法及Log-Rank检验分析其生存数据,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GC组织中PD-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13.41%,PD-L1 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2.68%;术前无远处转移患者GC组织中PD-1、PD-L1 及癌间质中PD-L1 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术前有远处转移(PD-1:3.28% vs 42.86%;PD-L1:13.11% vs 90.48%;癌间质中PD-L1:13.11% vs 47.62%,均P<0.01)。胃的切除范围、PD-L1 蛋白过表达及术前有无远处转移是影响GC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P<0.05)。结论:GC组织中PD-1 和PD-L1 蛋白的表达与患者术前有无远处转移和肿瘤的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D-L1 阳性表达者较阴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时间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表达水平的高低与食管鳞癌的各临床特征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四川省肿瘤医院收治的,经内镜活检病理确诊的初治食管鳞癌患者87例,对患者的食管癌病理标本进行切片,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PD-1和PD-L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PD-1和PD-L1在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全部样本中检出PD-L1的表达率为57.5%,其中大于cut-off值的高表达样本25例,即高表达率为28.7%,同时全部样本均未检出PD-1的表达;采用RECIST1.1指南对本研究的患者进行近期疗效评价所得的客观缓解率为58.6%;PD-L1的表达水平与客观缓解率呈负相关(P=0.049)。PD-L1在有远处转移的样本中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远处转移的样本(P=0.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PD-L1表达与食管鳞癌预后有相关性(P=0.043),是食管鳞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D-L1在有远处转移的患者中表达高,PD-L1的高表达是影响食管鳞癌患者不良预后的潜在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PD-1(programmed cell death-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与其配体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程序性死亡配体1) 是一对共刺激分子,对机体免疫反应起负性调节作用.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可以增强T细胞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目前有研究显示PD-1/PD-L1自身的分子生物学特性及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可能与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就PD-1/PD-L1的生物结构、分子作用机制以及与ESCC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PD-1/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免疫治疗中的应用已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然而对乳腺癌,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NBC)的免疫治疗仍存在某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包括PD-1/PD-L1抑制剂单药治疗的有效率欠佳,目前尚无明确的生物标志物来有效筛查治疗敏感人群,免疫相关不良反应(irAE)的发生率高。为了提高疗效和减少irAE的发生,采取以下措施是非常重要的:探讨PD-1/PD-L1抑制剂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方案;采用纳米技术开发选择性靶向肿瘤细胞的纳米载体,降低抗肿瘤药物毒性并提高疗效;探寻开发可预测免疫治疗反应潜力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和诊疗irAE并建设多学科诊疗协作组(MDT)模式。随着这些措施的积极推进和问题的不断解决,PD-1/PD-L1抑制剂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必将呈现出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16.
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分析三阴性乳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方法收集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本院收治的1264例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回顾性分析其中246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复发转移及生存情况。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频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x^2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组间曲线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占总患者数的19.46%(246/1264)。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比较,三阴性乳腺癌患者小于35岁的患者所占比例大[8.54%(21/246),Z=-3.58,P=0.000],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多[8.13%(20/246),x^2=5.98,P=0.014],肿瘤直径≥5cm者多[11.79%(29/246),Z=-2.70,P=0.007],腋窝淋巴结阳性者多[58.13%(143/246),x^2=6.16,P=0.013],组织学分级较高,Ⅲ级占20.73%(51/246,x^2=13.55,P=0.000)。其复发、转移发生率高,占20.33%(50/246,x^2=8.70,P=0.003)。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5年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9.67%(196/246)、89.84%(221/246),均明显低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x^2=8.70,P=0.003;x^2=15.07,P=0.000),其中骨、肺、脑、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患者(P〈0.050)。亚组分析中,三阴组5年无瘤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组(x^2=7.55,P=0.006),且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HR(+)HER-2(-)及HR(-)HER-2(+)组(x^2=15.31,P=0.000;x^2=5.77,P=0.016)。结论三阴性乳腺癌可以作为一种独特的乳腺癌亚型.复发、转移发生率高,临床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 ZEB1的表达与三阴性乳腺癌(TNBC)临床病理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75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组织标本及临床病理资料,免疫组化法分析肿瘤组织中 ZEB1的表达情况以及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75例标本中 ZEB 1阳性表达14例,阳性率18.7%。ZEB1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组织学分级、是否有淋巴结转移以及 p53的表达情况无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及 Ki -67增殖指数有关(P <0.05)。Kaplan -Meier 生存曲线分析患者的 DFS 显示, ZEB1的表达与 TNBC 患者的预后成负相关(P <0.05)。结论:在 TNBC 中,ZEB1的表达与肿瘤的组织类型、浸润、转移及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表达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临床病理指标来评价 TNBC 的恶性程度与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三阴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组织中淋巴细胞激活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3,LAG-3)、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的表达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计数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2例原发性TNBC组织和30例癌旁组织中LAG-3、PD-1、PD-L1的表达,苏木素-伊红法染色并计数TIL,分析四者与TNB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TNBC组织中LAG-3、PD-1和PD-L1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1);LAG-3表达与TNBC患者的淋巴结转移、Ki-67、PD-1、PD-L1表达和TIL计数有关(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TNBC患者DFS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Ki-67、TIL、LAG-3+PD-1+、LAG-3+PD-L1+、LAG-3+TILlow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LAG-3+PD-L1+和TIL是TNB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TNM分期、LAG-3+PD-L1+和TIL与TNBC患者不良预后有关,特别是LAG-3和PD-L1结合共表达,可为免疫检查点双重阻滞在TNBC患者的临床应用中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