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用药浅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分析配置中心静脉药物常见不合理用药。方法:在审查处方时,药剂师对不合理处方进行归纳整理。结果:静脉药物输液存在溶媒选择不合理、载体量过小、给药方法不合理、配伍禁忌等现象。结论:通过及时纠正临床静脉用药中存在的问题,避免或减少了药品的毒副作用甚至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药物集中配送在临床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药物集中配送是指在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剂人员严格遵照操作程序对临床用药(含静脉用药和口服用药)按医嘱进行集中配置和包装后,送达临床科室的全过程。我院药物配送中心(下简称“中心”)建于2003年1月.具有静脉用药配置、口服用药配置和送达科室的三大功能。通过网络系统对全院临床用药的医嘱进行审方、核对后,由药剂师和专职护士对药物集中配置,并由“中心”工作人员将配置好的药物下送到病区。实施集中配送后,护理工作从临床排班、工作流程、给药优质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医嘱情况,为临床提高抗肿瘤静脉用药的合理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PIVAS 2010-2015年抗肿瘤静脉用药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5年药师审核出不合理医嘱653组,占总配置处方数量的0.25%;在药师的干预下,抗肿瘤静脉药物不合理医嘱发生率从2014年的0.37%下降至2015年的0.27%。结论药师利用PIVAS平台审核且干预医嘱,可减少和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确保抗肿瘤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药师对静脉用抗肿瘤药物应用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接受静脉抗肿瘤药物治疗的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2017年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未实行配置前处方审核的47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对照组,将2018年1月至6月收治的实行配置前处方审核的45例恶性肿瘤患者作为研究组。记录两组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用抗肿瘤药物不合理处方的发生情况、患者满意度评分。结果研究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0.59%(2/339),对照组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3.79%(13/3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恶性肿瘤患者对本次治疗期间静脉用抗肿瘤药物满意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师参与静脉用抗肿瘤药物配置过程有利于降低不合理处方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降低医患纠纷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监测我院住院患者及门诊处方用药医嘱,对医生给药方案进行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09-06-2010-06在院病历及门诊处方用药医嘱进行审核,并对其中不合理用药现象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我院用药存在的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在溶媒配伍不当、药物相互作用、配伍禁忌等方面.结论 定期进行合理用药分析,加强药物配伍的监控,以提高医生用药水平,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本院静配中心溶媒种类或者溶媒量选择不当的医嘱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为临床合理、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全年的不合理医嘱,并对溶媒错误医嘱进行重点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医嘱主要分为药物剂量不当、溶媒错误、电脑输入错误、给药频率不当等。其中溶媒错误占所有不合理医嘱的比例高达22.44%(304/1355)。结论药师对医嘱进行审核,发现问题后及时与医生沟通,可规范临床用药,减少不合理医嘱。  相似文献   

7.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不合理用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分析。方法统计白2004年上半年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静脉输液医嘱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数据,基本可以分成5大类,分别举例说明。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共分成给药浓度不当、载体选择不当、药物间有配伍禁忌、中西药物配伍不当、其他等5种类型(264条),实际工作中,都给予了纠正。结论药师审核医嘱,可有效减少不舍理用药,最大限度地降低药疗差错。  相似文献   

8.
目的 统计并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常见不合理医嘱.方法 对本院2008年11月1日~2010年11月30日通过审查发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审查出不合理医嘱5218例,主要是配伍禁忌、溶酶限制、给药方式不当、相互作用等方面的问题.结论 认为应规范临床用药,确保患者用药安全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项健生 《当代临床医刊》2020,(1):100-100,51
目的研究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用药的工作模式。方法选取20个临床科室的静脉用药配置中心进行药物配置过程中出现的用药不合理的处方进行调查研究,探究建立合理用药工作模式的效果。结果在对静脉药物进行配置的过程中,只有合理建立用药工作模式,建立有效的静脉用药处方审核干预程序,合理进行处方更正,才能够采用更加规范的流程进行静脉药物配置,提升对静脉药物配置的合格率,提升用药安全。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合理用药工作模式构建的过程中,需要及时对静脉用药的处方进行审核干预,明确干预流程,有利于减少不合理用药及不合理配比的情况出现,提升患者应用药物的安全性,提升治疗的有效性,减少医患纠纷,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相似文献   

10.
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2860份门诊处方病历资料,综合分析不合理用药处方百分比以及药学监护。结果 2860份处方病历资料中,抗菌药物应用处方病历1287份(45.00%),出现不合理用药问题处方病历共256份(19.89%),其中给药方案缺陷占42.19%,选用溶媒不当占33.98%,重复用药占9.77%,药理相互拮抗占7.81%,处方书写不规范占6.25%。抗菌药物普遍存在不合理应用现象,应该采取药学监护措施,对抗菌药物使用形成全方位的监测,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确保病人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1.
孙宁 《全科护理》2013,11(7):647-648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在符合良好生产规范(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药物和抗生素等静脉用药物的配置,为临床药物治疗与合理用药服务[1]。目前国内大部分PIVAS还只能开展长期医嘱、临时医嘱等业务,只限于白天药物配送。2009年3月我院开始运行PIVAS,配备6台生物安全柜和6台水平层流台。现为28个临床科室提供24h配送服务,每小时一批次,日配送液体4000袋左右。包括长期医嘱、临时医嘱、加急医嘱、皮试发送、细  相似文献   

12.
我院住院医嘱中不合理用药问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3~2004年住院医嘱,根据药品说明书、国内外文献资料及临床药理学知识,对不合理用药的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医嘱占全部抽查医嘱的6.43%,其中占比例最大的属抗生素的不合理应用,占全部不合格医嘱的82.27%。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联合用药不当、重复性给药、给药时间不当、给药剂量过大或过小、缓控释制剂使用不合理等方面。结论:医院药房调剂工作中的审核行为是药学服务的有效措施,应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作用,进一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3.
周瑾  缪景霞  臧瑜  杨智慧 《护理学报》2012,19(16):26-28
目的 了解医护患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满意度,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实施的可行性.方法 对某院7个科室医护患3方320人次就使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满意度和医护工作量减轻情况进行问卷调查,查阅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记录档案,统计不合理医嘱情况.结果 69.5%的医护患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感到满意,46.9%医护人员认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减轻了工作量实施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后,共发现不合理医嘱61例次.结论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使用中,医、护、患满意度高,能有效减少用药不当发生,可减轻医护人员工作量,但仍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时静脉用药配送服务的方法与效果。方法扩建场地;增加人力投入;在原有静脉药物配置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建立临时静脉用药的批次、条码管理、患者用药复核、病区请领通讯等新概念和功能;设计8:00—20:00、20:00—次日8:00以及即刻执行医嘱的工作与管理流程。结果2012年5月开始实施临时静脉用药配送模式,至2013年12月已经取得较显著的成效,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送了52个临床科室临时静脉用药,日均配液量达2 019袋,节省了护理人力。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临时静脉用药配送模式能有效地服务临床工作,减少病区内备用药数量,确保了临床用药的有效性、安全性,20:00—次日8:00的临时静脉用药实施完全配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药物治疗中护理差错问题,分析差错原因,提出对策,确保药物治疗安全准确有效.方法 对2005年1月~2010年12月44例药物治疗中护理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差错内容分类为:医嘱处理错误、口服给药执行错误、静脉和肌肉给药执行错误3大类.结果 共有护理差错44例,其中医嘱处理错误12例,口服给药错误14例,静脉和肌肉给药错误18例.结论 保证病人用药准确,用药安全与护士素质及工作责任心、法律意识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审方软件拦截并收集不合理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按照溶媒选择不当、溶媒量不当、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及医嘱录入错误等项目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在284例不合理处方中,溶媒选择不当16.90%、溶媒量不当38.03%、药物配伍禁忌9.86%、药物用法用量不当32.39%、处方录入错误2.82%。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的分析,保证了临床对静脉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运作更加规范,提高为临床服务的质量.方法 通过对16个临床科室和配置中心的工作人员进行调查,分析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运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对策.结果 对34份调查表进行归纳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嘱下达后配置时间较长、重复配制药物、遗漏配置药物、医嘱录入错误、临时医嘱核对困难等.结论 通过对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实施相应对策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了最佳的服务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药学干预对临床降血脂药物合理应用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定2016年3月20日至2019年2月18日本院收诊的102例接受降血脂药物治疗的患者,按照有无应用药物干预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1例)。观察组采用药学干预,对照组不进行药学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HDL-C、TG、LDL-C水平、Morisky、NSNS评分、不合理用药发生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的HDL-C水平高于治疗前,TG、LDL-C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orisky及NSN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重复用药、给药途径不合理、用量不合理、用法不合理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7 d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药学干预方法可有效改善降血脂药物治疗患者的血脂水平,提升患者的满意度,减少其不合理用药情况,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静脉药物集中配置的优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输液的配伍历来都是由护士在病区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对药物质量影响很大,特别在配制细胞毒性药物时,对人体和周边环境也会带来一定的危害。目前在许多国家,无菌配制已是医院药剂师工作必不可少的部分。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PIVAS)是进行静脉用药集中配置的场所,是在符合优良制造标准(GMP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洁净期内,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包括全静脉营养液、细胞毒性药物和抗生素等在内的静脉滴注药物的配置。PIVAS的建设是临床药学服务的重要内容,对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临床药师工作的转变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2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8):4148-4150
目的探讨我院住院患者的抗菌药物医嘱的合理性,以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3月应用抗菌药物的住院患者240例,观察各科室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情况,分析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的原因。结果非手术科室的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为23.33%,高于手术科室为10.00%,非手术科室中肝病科、结核病科抗菌药物使用不合理率较高;占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原因前3位的为用法用量不适宜、医嘱超量及遴选的药品不适宜。结论应根据常用抗菌药物的药效学、药动学特点以及特殊人群用药方法开具抗菌药物处方,以进一步促进住院患者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