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调查哮喘的控制现状,评价哮喘控制测试(ACT)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方法随机抽取呼吸科门诊和首次参加“哮喘之家”的哮喘患者共100例,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哮喘患者发病的病情信息,同时进行ACT。结果调查的哮喘患者以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居多(62%);病程长[(13±7)年];合并症多;行肺功能检查者少(36%);治疗不规范,长期持续吸人糖皮质激素者少(9%)。ACT平均分为(15±6)分,仅6%的患者达到了完全控制和良好控制。结论哮喘控制现状不容乐观,哮喘的教育和管理有待加强。ACT是一种简便有效的评估哮喘控制的方法,也是一项用以改善哮喘管理质量的新工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反复发作性咳嗽、喘息和呼吸困难为临床表现,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性的可逆性、梗阻性呼吸道疾病,多见于12岁以下儿童。近年来,随着人们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提高,对不典型的哮喘症状也提高了警惕,但对有典型哮喘症状的其它疾病,仍时有误诊为支气管哮喘者。本院2000年1月~2006年6月,以支气管哮喘住院治疗的患儿共152例,经正规治疗,绝大多数病情缓解,但其中12例疗效不佳,经进一步检查,被最终诊断为其它疾病,误诊率为7.7%,现将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哮喘是影响儿童身心健康的最常见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许多病人长期受哮喘症状的困扰,严重影响国民的体质,不及时诊治可造成气道的不可逆反应。因此对哮喘患儿的教育和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我院于1994年8月建立“哮喘之家”7年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哮喘之家”成立7年来开展了许多独特的诊治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河南省哮喘诊治现状,改进防治对策。方法:对2000年河南省全人群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调查,依据询问病史体检,确诊哮喘患者。结果:受检人口65033人,哮喘患病率1.05%,延误7天以上就诊者40.00%,诊断率为20.00%,诊断方法单一,治疗管理混乱,仅0.30%的哮喘病人按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要求正规治疗管理。结论:向基层宣传普及GINA知识是哮喘防治取得成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哮喘是影响学龄期儿童学习和生活的常见疾病,为了解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肺功能变化,我们对本地区122名哮喘儿童进行常规通气功能测定,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所有患儿均来自本院儿科哮喘门诊,按年龄及性别分组观察。哮喘儿童122名中,7~10岁74人,男46人,女28人;11~14岁48人,男26人,女22人。全部病例均符合全国小儿呼吸道会议制订的哮喘临床诊断标准(门。另以120名正常儿童测定值作为对照组(刀。两组年龄,身高,体重均近似。1.2方法测定前患儿经短期训练,使其掌握操作要领,应用国产FJD-80型肺量计,连续测定…  相似文献   

6.
2020年的5月7日是第22个世界哮喘日。据国际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的我国学者完成的《中国成人哮喘流行状况、风险因素与疾病管理现状》研究结果显示,我国20岁及以上人群哮喘患病率为4.2%,其中男性患病率4.6%,女性患病率3.7%,患者总人数为4570万。《中国过敏性哮喘诊治指南》(2019年第1版)中介绍,过敏性哮喘的发病率高于非过敏性哮喘。通过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加强全程防控,是控制过敏性哮喘及降低过敏性哮喘疾病负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支气管哮喘(简称为哮喘)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目前,世界各国的哮喘患病率有所上升。在英国,学龄儿童哮喘患病率1964年为4.1%,1989年为10.2%,1994年为19.6%。美国10%~15%的男孩和7%~10%的女孩曾有哮喘发作史。我国2000年进行的中国城区儿童哮喘患病率调查结果显示,城市儿童哮喘患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小儿支气管哮喘是儿科常见的呼吸道疾病,是一种表现为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和呼吸困难,并伴有气道高反应、梗阻性呼吸道疾病。现代医学认为,哮喘的预防重于治疗,治疗哮喘的目标是控制哮喘而不是控制哮喘的急性发作。因此,哮喘儿童及家长的健康教育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本文就我科几年来关于哮喘儿童及家长健康教育的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广义的老年人哮喘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的哮喘患,其中60岁以前发生的哮喘称早发老年哮喘,60岁以后新发生的哮喘称晚发老年哮喘。  相似文献   

10.
DZL-01型哮喘治疗仪是根据中医针灸原理,运用现代电子学技术研制而成。本文介绍了仪器的电路特点和功能。临床治疗有效率达9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