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目的 探讨CT和高分辨CT(HRCT)早期检测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方法 77例煤工尘肺患者、36例无尘肺煤工和37例健康非煤工接受多层螺旋CT机无间隔胸部容积扫描及HRCT扫描,对所获得的CT图像进行煤工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平均肺密度值和肺气肿指数测定,并与其X线胸片诊断结果对照.结果 对77例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诊断的尘肺小阴影密集度分级与X线胸片尘肺分期一致性较好(Kappa=0.771,P<0.01).CT和HRCT诊断尘肺的敏感性达到98.70%,在X线胸片确诊的77例煤工尘肺患者中,CT和HRCT评估76例为煤工尘肺,可疑1例.CT和HRCT从36例X线胸片无尘肺煤工中检出8例(22.22%)达到小阴影密集度1级;从73例Ⅰ~Ⅱ期煤工尘肺患者中,检出26例(35.62%)阴影密集度≥3级,其中3级密集度阴影20例,4级密集度阴影6例;对4例X线胸片Ⅲ期煤工尘肺患者,CT和HRCT与X线胸片诊断结果相同.从113例煤工中,X线胸片检出肺气肿7例(6.19%),CT检出36例(31.86%).CT尘肺小阴影密集度1~2级组的CT平均肺密度值最高,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无尘肺组和小阴影密集度4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5.73、F2=-23.00和F3=57.72,P<0.01或P<0.05).结论 从多层螺旋CT获得的CT和HRCT影像,与X线胸片比较,对煤工尘肺小阴影、阴影融合与肺气肿识别的敏感性和准确性均较高,可为煤工尘肺及其并发症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先进的手段.  相似文献   

2.
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高分辨率CT形态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CT和高分辨率CT(HRCT)检查研究煤工尘肺胸膜病变的可靠的诊断技术。方法 煤矿井下采掘混合工煤工尘肺患者 13 1例 (其中 ,0 14例、Ⅰ期 46例、Ⅱ期 58例、Ⅲ期 13例 )及对照组 2 0例 (均摄有同期高仟伏胸片 ) ,在胸部常规CT扫描后 ,另在 4个固定水平上及感兴趣区加作HRCT扫描 ,而后进行观察对比研究。结果 参照国家尘肺诊断标准中对胸膜病变 -胸膜斑的判定方法 ,共发现胸膜病变者 68例 (51.91% ) ,其中 ,尘肺Ⅰ期 12例 (17.65% )、Ⅱ期 43例 (63 .2 4% )、Ⅲ期 13例 (19.12 % )。据胸膜病变在HRCT的形态表现可分为 :结节型(73 .3 8% )、扁平型 (18.71% )、不规则型 (7.91% )、混合型 ;病变位于胸壁胸膜者占 65.0 2 %、纵隔面占2 2 .16%、心包占 12 .80 %。本组病例肺尖和肋膈角区均未见受累表现 ,胸膜病变厚度以 5~ 10mm者为多见 (88.17% )。结论 煤矿工人胸膜损害并非罕见。HRCT是显示胸膜病变的可靠检查方法 ,是常规CT的补充手段 ,具有重要的诊断和实用价值 ,但需进一步进行影像学与病理学的对照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测量肺动脉直径诊断尘肺肺心病的价值。方法选择25例尘肺肺心病和73例尘肺无肺心病患者及60例正常人进行CT扫描,测量主肺动脉(MPA)、右肺动脉(RPA)和左肺动脉(LPA)直径。结果肺心病患者的MPA、RPA和LPA直径显著大于尘肺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尘肺组MPA、RPA直径均明显大于健康对照组(P<0.01或P<0.05)。以MPA>30mm为肺心病诊断标准,其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6.00%、93.98%和81.65%。结论CT测量肺动脉直径可作为早期诊断肺心病的一项新指标。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93例煤工尘肺工人脑室,脑沟的CT测量,并与70例健康人颅脑CT扫描进行对照、比较,观察了煤工尘尘肺脑室、脑沟的变化。煤工尘肺患者的脑室;、脑沟宽度明显大于同年龄段健康受检者的宽度,且随尘肺期别晋级有增大地趋势。煤工尘肺患者与健康人比较,侧脑室、三脑室及脑室 指数有非常显著性(P<0.01),额、顶叶脑沟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1),额、顶叶脑沟宽度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脑室及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螺旋CT(sCT)测量气管、主支气管内径,探讨煤工尘肺肺气肿患者气管的变化。方法选择124例煤工尘肺并发肺气肿患者为肺气肿组,41例尘肺无肺气肿患者为尘肺组,60例健康人为对照组,进行SCT扫描,分别测量气管横断面积(Ta),冠状径(Tc),矢状径(Ts),气管指数(Ti),胸廓指数(Thi)和左、右主支气管内径(Bl、Br)。结果肺气肿患者气管Ts(24.81±2.67)mm、Thi (0.43±0.10)明显大于尘肺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a(263.62±72.69)mm~2、Tc(17.63±2.56)mm、Ti(0.73±0.15)和Bl(11.07±2.13)mm、Br(12.18±2.16)mm,明显小于尘肺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尘肺组气管Ts(23.33±2.45)mm、Thi(0.38±0.08)明显大于对照组,Tc(19.50±2.37)mm、Ti(0.84±0.10)和Bl(11.83±1.89)mm、Br(13.04±2.07)mm明显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随着肺气肿程度的加重,剑鞘气管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i减小是煤工尘肺肺气肿气管的主要变化,SCT测量气管Ti的变化可作为判断尘肺肺气肿程度的一个间接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煤工尘肺小阴影的CT表现,探讨CT在尘肺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390例煤工尘肺小阴影CT改变.结果 所有病例CT表现为双中上肺叶为主的散在圆形小阴影,其中65例双肺叶呈弥漫分布小阴影,110例呈较多的小阴影,135例呈散在分布的小阴影,30例呈间断层面见散在小阴影,50例呈双肺少许小阴影.结论 煤工尘肺小阴影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是尘肺病诊断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煤工尘肺的CT定量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CT定量对煤工尘肺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87例不同期别的煤工尘肺患者和正常对照组(17例)分别在主动脉弓顶、隆突、气管分叉下3cm平面进行HRCT扫描,对其图像用CT密度直方图的特定区域-1024-0HU进行测试,计算出具有不同CT值的象素所占的百分数,并统计其特定范围内密度值的比率。结果 正常对照组CT密度值在-983~-778HU范围内为87.31%,I、Ⅱ、Ⅲ期煤工尘肺CT密度值在此范围内分别为80.51、75.27%、72.99%。各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 CT定量直方图信息可观测到煤工尘肺纤维化及其程度,结果客观、可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在尘肺诊断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 45例经专业机构确诊的尘肺患者均行固定管电流(150 mA)常规剂量CT扫描(固定组)和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扫描(ATCM组,固定噪声指数为14,管电流50~200 mA),记录两组不同扫描条件下患者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采用双盲法分别对两种扫描方法所获取图像的质量、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尘肺分期)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尘肺的CT影像征象显示率方面,ATCM组可清晰地显示各种尘肺特征性表现,与固定组相比,两者在显示尘肺影像特征(阴影大小、阴影密集度以及尘肺分期)、图像质量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固定组的CTDIvol、DLP分别为13.53 mGy和(337.13±13.53) mGy/cm,ATCM组分别为(7.39±0.45) mGy和(188.78±1.80) mGy/cm,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自动管电流调节低剂量CT能全面反映尘肺的特征,图像质量可满足辅助诊断要求,并且能显著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可代替常规剂量CT用于尘肺的筛选与辅助诊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由于能量成像技术的发展和临床需求的增加,能量CT的研究成为了热点,特别是2009年出现的以瞬时双kVp为核心技术的能谱CT成像,为现今能谱成像更广阔的临床应用和研究创造了可能。本文主要介绍了能谱CT基本原理及近期国内外能谱CT技术初步应用研究结果,探讨其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高分辨率CT在耳硬化症中的应用。方法收集经手术证实的耳硬化症病例共15例。扫描层厚为1.3mm,层间距1.3mm。双侧分别小视野骨算法重建,重建视野为9.6cm,重建层厚为1。3mm。结果15例均为双侧病变(30耳异常)。前庭窗和/或蜗窗异常26耳,表现为窗口扩大或缩小。累及耳蜗周围迷路骨质为主者4耳,显示耳蜗呈双环状改变。结论高分辨CT可以清晰显示耳硬化症病灶,并能进行分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煤工和煤工尘肺(CWP)尸检肺脏小结节影的高分辨率(HR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方法32例CWP和煤尘接触者(生前X线胸片诊断0^+期3例、Ⅰ期4例、无尘肺25例)的尸检离体肺脏采用Heitzman法固定、充气干燥制成充气固定肺标本,进行冠状位MSCT/SSCT及HRCT扫描,然后行尘肺病理诊断。32例选取13例肺标本的17片厚切片进行厚度为80~150μm的大切片制作,大切片后剩余的薄片进行5μm组织学切片。分析HRCT图像,记录结节类型并记录小结节的分布特点及其与肺小叶固有结构的关系。结果(1)尸检病理诊断:无CWP14例,CWP18例(Ⅰ期5例、Ⅱ期11例、Ⅲ期2例)。(2)32例离体肺标本的HRCT图像均显示有结节存在,病理检查证实29例有结节存在。(3)CWP结节的HRCT有边缘清楚的圆形结节、模糊结节及星芒状结节。HRCT所见14个边缘清楚的圆形结节,病理检查12个为典型结节;HRCT所见26个模糊状结节,病理检查14个为非典型结节、11个为尘斑及1个为典型结节;HRCT所见9个星芒状结节6个为尘斑,3个为非典型结节。(4)HRCT可显示结节位于小叶肺动脉、增厚的小叶间隔和胸膜的邻近部位及胸膜下。结论HRCT可显示煤工和CWP患者肺脏的典型结节和非典型结节及部分尘斑,还可显示结节与肺小叶结构及其与胸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初步运用螺旋CT对动脉性勃起功能障碍(ED)诊断的价值。方法对9例临床拟诊为动脉性ED的患者行螺旋CT增强扫描,运用螺旋CT原始图像,结合CT三维软件后处理进行观察诊断。结果观察组9例中,2例阴茎背动脉中断,6例有不同程度阴茎深动脉狭窄和充盈欠佳,1例表现为单侧阴部内动脉充盈缺损。结论运用螺旋CT对动脉性ED可以进行初步筛查性诊断。  相似文献   

13.
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CT)融合了PET功能显像与CT解剖显像的优点。PET功能显像可反应组织器官及病灶的生理代谢情况,但图像质量较差,分辨率不能满足临床的需要。CT解剖显像可起到定位病灶的作用,解决了单独PET显像的缺点,二者融合可以在分子水平上实现疾病的临床诊断、分期判断及疗效检测。目前,随着PET/CT的广泛应用,其在肿瘤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有望将分子影像学的发展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估多层螺旋CT(MSCT)对伴巨大倒置T波的心尖肥厚型心肌病(AHCM)的诊断价值.方法 16例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患者(AHCM组)行MSCT、超声心动图、心电图、冠状动脉及左心室造影检查,其MSCT结果与30例无心肌增厚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MSCT均正确诊断AHCM,超声心动图10例漏诊.MSCT图像上AHCM组舒张末期左心室心尖部厚度(LVA)为(21.3±3.6) mm,舒张末期LVA/左心室基底段后壁厚度(LVPW)为2.2±0.4,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 ± 1.6) mm和0.9±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SCT能准确诊断伴巨大倒置T波的AHCM,实现了心脏解剖和冠状动脉的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原始数据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74例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CT的原始数据,通过改变兴趣区(ROI)大小、图像算法、层厚等进行重建处理,得到优化的CT显示数据,总结CT原始数据在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56例图像部分超出视野外的病例,重建后154例能完全显示;180例兴趣区结构细小、空间分辨率低的病例,重建后均得到满意的图像;38例发现扫描部位以外的病变,重建后30例得到了完整的病变区图像.结论:利用CT原始数据可以对CT图像进行优化,提高图像质量,为诊断提供更多信息,避免患者二次扫描,减少辐射计量,提高球管利用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射频消融在肺癌治疗中的优势与不良反应,为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手段。方法选獅畔1月至2011年12月在獅神麵结合酿滕CT弓|导下肺恶倾瘤腿消融(RFA)的36例患者(46个病灶)为研究对象,观察术中及术后影像学变化。结果:36例患者治疗中检测无创血压、脉搏、指端末梢血氧饱和度,主观主诉疼痛不适均无明显改变。46例病灶术后3个月、6个月复査增强CT,根据实体瘤的评价标准完全缓解2例、部分缓解26例、稳定或无进展4例、进展14例(病灶均为新发病灶),总有效率(CR+PR)为61%(28/46)。36例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少量气胸2例(5.6%),麵4例(11.1%),术后发热7例(19.4%),平馳院麵为5-7d。结论:CT引导肺恶性肿瘤RFA浙翻?安全性高,术中不良反应测伤小,疗效好的特点是一种安全有細酬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