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肺癌切除标本中局部浸润的单核性细胞亚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单克隆抗体、卵白素生物素复合物法(ABC法),观察51例原发性肺癌组织中各种单核性细胞亚型的分布特点和胶原纤维反应情况。发现浸润的单核性细胞中T淋巴细胞最多,其次为单核巨噬细胞,两者除大量存在于肿瘤边缘部外,还见于肿瘤间质,乃至肿瘤实质中,与癌细胞直接接触。B淋巴细胞多集中成滤泡状,散在分布于肿瘤边缘及附近正常肺组织中。杀伤细胞/自然杀伤细胞(K/NK细胞)的数量极少。肿瘤周围胶原纤维反应程度与单核性细胞浸润程度相平行。作者认为二者都是机体肿瘤免疫的局部表现。  相似文献   

2.
3.
经电镜观察,慢活肝中主要为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分3型,通过4种方式与肝细胞接触,可能代表杀伤肝细胞的动态过程。与肝细胞接触的主要为起细胞毒作用的T_8~+Ⅱ型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多数T_4~+淋巴细胞为Ⅰ型淋巴细胞,可能为T辅助细胞。在肝细胞损伤中,淋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均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廉水清  陶英  耿真美  刘薏芝  浦权 《中国热带医学》2007,7(9):1576-1576,1568
目的评价骨髓活检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2例CMML病人的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并做出比较和分析。结果骨髓涂片与切片相互结合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骨髓切片与涂片结合起来更能提高CMML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近年研究表明,炎症和免疫激活是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1]。树突状细胞(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大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也是唯一能激活初始T淋巴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存在大量的DC和T淋巴细胞[2],提示DC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  相似文献   

6.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是一种异质性的恶性造血干细胞疾病,其临床与实验室多数仍然缺乏特异性诊断.笔者通过对14例CMML患者的骨髓涂片与活检病理学观察并做出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临床和血液学特点及相应治疗对策.方法通过4例CMML病例临床和实验室资料进行分析.结果CMML患者起病症状多为非特异性,可分为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化疗耐受性差,给予小剂量化疗,干扰素及成分输血治疗.结论CMML多见于老年人,病程有类似慢粒之演变过程.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Fas抗原系统和T淋巴细胞亚群在慢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意义。 [方法 ]提取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Fas抗原、CD3 、CD4 、CD8 ,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共检测 2 5例慢性肝炎患者 ,其中慢性乙型肝炎 (CHB)患者 1 6例 ,脂肪性肝炎患者 9例。[结果 ]2 5例慢性肝炎患者总的Fas抗原及 1 6例慢性乙型肝炎和 9例脂肪肝患者的Fas抗原阳性率分别为 (4 7.35± 6 .1 4 ) %、(4 8.31± 6 .6 8) %和 (4 7.1 9± 8.71 ) % ,明显高于对照组 (2 5 .0±7.0 7) % ,P均 <0 .0 1 ,有显著性差异。各组慢性肝病之间Fas抗原含量无显著性差异。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 ,慢性乙型肝炎组CD3 与对照组呈显著性差异 (P <0 .0 1 ) ,其余均无差异。 [结论 ]慢性肝炎患者 ,包括CHB及脂肪性肝炎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Fas抗原表达明显增高 ,同时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 (CD3 )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MCM2在膀胱移性细胞癌的表达及其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MCM2在36例膀胱移性细胞癌标本中的表达,同时分析MCM2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MCM2表达与肿瘤复发之间的关系.结果:36例膀胱移性细胞癌标本均表达MCM2,且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显著相关性(P<0.001),而于临床分期无显著相关性,复发患者均为MCM2高表达.结论:MCM2在膀胱移性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增高,MCM2表达标记指数可作为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10.
透明质酸(HA)是人体结缔组织基质主要成分之一,曲和质细胞合成.经淋巴系统各血。慢性肝炎患者肝实质受损及肝间质纤维母细胞增生等病变可导致透明质酸合成增加,分解减少,使血液中透明质酸含量升高。我院自1996~1997年对147例慢性肝炎患者及sl例健康对照者,进行血清透明质酸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且慢性肝炎组147例,其中慢性迁延型肝炎(CPH)患者78例,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69例。均依据1990年上海全国肝炎会议确定的标准进行诊断和分型。1.2对照组sl例,均无肝、肾病史,且各项肝炎病原学标志均明性的…  相似文献   

11.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HBV DNA的PCR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和血清HBVDNA的感染情况及其临床意义。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128例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和20例健康人进行了PBMC及血清中HBVDNA检测。③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PBMC中HBV DNA的感染率为64.2%,和血清HBVDNA的感染率具有一致性倾向(X^2-0.63,P〉0.05),慢性肝病病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LAK细胞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40例慢乙肝用异体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并与肝病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发现慢乙肝患者CD^+3,CD^+4,CD^+8及CD^+4/CD^+8比值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用LAK细胞治疗后,观察组CD^+3,CD^=4和CD^+4/CD^+8比值比治疗前上升,接近正常对照组,CD^+4/CD^+8比值升高与CD^+4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3.
对5例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肝穿刺标本作了电镜观察,发现肝细胞之微绒毛减少、变短,狄氏间隙纤维组织增生,肝细胞内线粒体,粗面内质网及滑面内质网变性,因而影响了营养物质的摄取,加重了肝细胞的变性及导致慢性化。  相似文献   

14.
广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患者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广西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状况及HCV基因型别,评价HCV感染在上述肝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第2代酶免疫试剂盒检测患者的抗-HCV抗体,阳性者再用型特异PCR方法检测HCV基因型。结果:186例原发性肝癌、38例慢性迁延性肝炎、30例慢性活动性肝炎、50例肝硬化及48例健康成人抗-HCV检出率依次为2.15%,5.26%,6.67%,2.0%和0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重症肝炎(SH)及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血清及外周血巨噬细胞(Mφ)着手探讨了其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低下的机制。发现SH和CAH患者血清及Mφ均能抑制SH,CAH患者及健康献血员的IL-2活性;进一步研究表明SH及CAH患者血清中存在着IL—2抑制因子,并对该抑制因子的物理性状作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HBV—DNA的定量测定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HBV -DNA定量在肝病发展及转归过程中的意义 ,以及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 (HBVM)与HBVDNA的相互关系。方法 血清的HBVM测定采用ELISA法 ,HBV -DNA定量利用外标法计算机辅助视频成像处理系统测定。结果 血清HBV -DNA含量随着HBsAg、HBeAg的转阴而下降。“小三阳”组HBVDNA( 1 .66× 1 0 9)显著低于“大三阳”组 ( 3.2 2× 1 0 9) ,P <0 .0 5。慢性肝炎 ,肝硬化 ,肝癌三者的血清HBV -DNA定量逐渐降低。且肝硬化组HBVDNA定量 ( 1 .1 5× 1 0 9)与慢性肝炎组 ( 1 .5 1× 1 0 9)差异非常显著 ,P <0 .0 0 1。结论 乙型肝炎病毒DNA是判断乙肝有否传染性的标准 ,HBV -DNA的定量测定可以准确地判断乙型肝炎患者的演变过程。e抗原转变为e抗体后病毒复制并未停止 ,而只是HBV -DNA复制的下降。肝病患者随着肝脏损害的不断加重 ,其HB -DNA的复制会降低。  相似文献   

17.
用荧光激活细胞分类计数器检测了肝硬化和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患者外周血中自然杀伤细胞(NK)的亚群状况。结果发现,肝硬化组的总 NK 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慢乙肝组(P<0. 04和 P<0. 005) ;慢乙肝组的 CD16~+CD57~-亚群百分比与细胞绝对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05) ;而肝硬化组的 CD16~+CD57~+亚群百分比则明显地高于慢乙肝组(P<0. 02) 。这些结果表明,慢乙肝患者体内的 NK 反应性低下,而肝硬化患者的 NK 反应性偏强。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41例慢性乙肝作了电镜观察,结果发现慢活肝时,淋巴细胞明显浸润并损伤肝细胞,提示慢活肝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可能比慢迁肝强。此外,根据超微结构特点作者提出了肝微循环的改变以及肝细胞内滑面内质网的增生程度可作为电镜下慢活肝和慢迁肝的区别点。  相似文献   

19.
现已知白细胞介素-2(IL-2)对T细胞、NK细胞、B细胞的功能及干扰素的产生均有作用。本文应用IL-2治疗HBV所致的慢性活动性肝炎(CAH)患者10例,以观察其对HBV复制指标的动态变化和免疫效果。结果显示:HBeAg阴转4例(4/10);IgM-抗HBc阴转3例(3/10),且与HBeAg阴转相一致;在检测HBV-DNA的3例中有2例阴转(2/10)。与对照组相比,其中HBeAg阴转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HBsAg无1例阴转。上述结果提示IL-2对HBV的复制确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至于其对HBV确切的清除作用尚需要更多病例作临床验证才能作出比较正确的疗效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