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IL—1Ra的分子生物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或1RAP)是IL-1基因家族成员,它能与IL-1R结合,阻断IL-1的活性,是IL-1的特异性抑制剂,而且不会触发细胞产生任何信号,所以,IL-1Ra在许多与IL-1有关的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或1RAP)是IL-1基因家族成员,它能与IL-1R结合,阻断IL-1的活性,是IL-1的特异性抑制剂,而且不会触发细胞产生任何信号,所以,IL-1Ra在许多与IL-1有关的疾病的治疗中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IL—1受体拮抗剂的临床应用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到目前为止,已经就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在败血性休克、类风湿性关节炎、类固醇耐受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等病人的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了临床试验。IL-1Ra对这些病人的治疗是剂量依赖性的。动物实验更证实了这些临床上的结果。IL-1Ra用于临床治疗时需要很高的血清浓度,但无论是在健康人或病人中,持续的高IL-1Ra血清浓度并没有不良反应倾向  相似文献   

4.
细胞因子对补体急性时相蛋白合成调控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大多数补体都是急性时相蛋白,其主要合成部位是肝脏,并受IL-6类细胞因子,IL-1类细胞因子及IFNγ的调控。各细胞因子通过“JAK-STAT”或“Ras-MAPK”信号转导途径,可改变补体APP基因的转录速率,或增强该基因mRNA的稳定性,从而完成对其合成的调控,同类型细胞因子的作用机制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5.
从活化的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提取总RNA,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获得了人白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cDNA。经过DNA测序分析,发现该片段和国外发表的IL-1RacDNA序列一致,将该目的基因插入pBV220载体,并转入大肠杆菌HB101中,经热诱导表达重组蛋白,SDS-PAGE后发现,菌体超声裂解后,在可溶性上清中有一M17000的特异带,约占菌体可溶性总蛋白的80%以上  相似文献   

6.
iRNA及S—TF对肿瘤病人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iRNA,S-TF及化疗对33例肿瘤病人IL-1,IL-2及IFN-γ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肿瘤病人的IL-1,IL-2及IFN-②正常人各细胞因子间呈正相关,肿瘤病人仅IL-1与IL-2相关;③免疫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活性显著增强,WBC明显增加,且IL-1活性,IL-2活性及WBC增加明显高于化疗者。研究表明,宿主细胞因子低下或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应用抗瘤iRNA及S-TF,可恢  相似文献   

7.
通过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动物模型,研究了IL-10和IL-1ra对正常及AA大鼠腹腔Mφ分泌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并利用分子杂交技术在基因水平上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AA大鼠腹腔Mφ呈高度活化状态,产生大量炎症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等,IL-10和IL-1ra对正常及AA大鼠腹腔Mφ细胞因子的产生均呈显著抑制作用,并呈剂量依赖关系。IL-10和IL-1ra具有协同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IL-10和IL-1ra能抑制LPS诱导的腹腔MφIL-8mRNA表达,表明其抑制作用发生在基因水平上。提示IL-10和IL-1ra是有效的免疫抑制剂,从而为其临床抗炎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iRNA及S-TF对肿瘤病人细胞因子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观察iRNA、S-TF及化疗对33例肿瘤病人IL-1、IL-2及IFN-γ的影响。结果发现,①肿瘤病人的IL-1、IL-2及IFN-γ活性均显著低于正常人;②正常人各细胞因子间里正相关,肿瘤病人仅IL-1与IL-2相关;③免疫治疗后各细胞因子活性显著增强,WBC明显增加,且IL-1活性、IL-2活性及WBC增加明显高于化疗者。研究表明,宿主细胞因子低下或失调,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应用抗瘤iRNA及S-TF,可恢复肿瘤病人的细胞因子水平,这对预防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提高化疗抗瘤效果,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ILISA检测表明:重组CHO细胞产生的IL-2Ra分子主要分布在细胞膜上,少量分泌到膜外成为可溶性IL-2R( sIL-2R)。sIL-2R产生的时相与膜IL-2Ra相似,但后有一个较长的高浓度稳定期。此结果提示:膜sIL-2Ra代谢比培养液中sIL-2R明显活跃,但sIL-2R的水平并不随膜IL-2Ra含量增加而改变,sIR-2R这种恒定的代谢方式可能包含着独特的免疫生物学意义。放免受体分析  相似文献   

10.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新疗法-抗细胞因子疗法[日]/谷口敦夫等临床免疫.-1995,27(1).-28自身免疫性疾病新疗法一抗细胞因子疗法,包括投与抑制性细胞因子,IL-4,IL-10,IL-13和TGF-β等;可溶性细胞因子受体,投给可溶性IL-1,IL...  相似文献   

11.
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基因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建立检测Th1/Th2相关细胞因子的方法。方法:设计6对用于IL-2、IL-4、IL-10、IL-13、IFNγ和β-actin基因扩增的引物,建立可用于Th1/Th2相关细胞因子检测的RT-PCR技术,同时 口平移法制备6种细胞因子的cDNA探针,建立RNA斑点杂交技术。结果:用RT-PCR和RNA斑点杂交技术检测20种肿瘤细胞株,发现11/20为Th2型细胞因子表达,8/20为Th0型,  相似文献   

12.
白细胞介素18受体及其介导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白细胞介素18(IL-18)是Okamura等[1]于1995年发现的一种新的细胞因子,因其能诱导T细胞产生IFN-γ,被称为IFN-γ诱导因子(IGIF),后被命名为IL-18。此后,有关IL-18的研究十分活跃。研究发现,IL-18除了诱导细胞产生IFN-λ外,还能诱导GM-CSF,IL-2及TNFα等其它Th1型细胞因子的产生,具有促进Th1细胞发育、增殖和分化以及增强NK细胞活性的作用。多项研究提示,IL-18具有抗多种病原微生物感染及抗多种肿瘤的作用,中和或拮抗IL-18的效应可能在抗…  相似文献   

13.
TLSFJM对PMA诱导Jurkat细胞IL—2Ra链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忱  金伯泉 《免疫学杂志》1996,12(2):101-104
本文应用原位杂交和双McAb夹心ELISA方法,探讨了来自JMT细胞白血病细胞系产生的抑制因子(TLSFJM)对PMA诱导的Jurkat细胞IL-2Ra链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TLSFJM可明显抑制PMA诱导的jurkat细胞IL-2Ra链mRNA转录,并降低膜表面IL-2Ra链mRNA转录,并降低膜表面IL-2Ra链的表达和细胞培养上清中可溶性IL-2R(sIL-2R)水平。  相似文献   

14.
本文研究了一组免疫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Graves’病和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sIL-2Ra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上述各病种患者血清sIL-2Ra明显增高,与正常人血清sIL-2Ra水平比较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本文还就sIL-2Ra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血液透析患者IL-1β、IL-6及IL-8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essangeAmpliflcationPhenotyping(MAPPing)系统半定量测定了血液透析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mRNA表达水平,结果发现,血液透析开始1h患者IL-β、IL-6和IL-8mRNA表达增强,其中IL-8mRNA的变化最明显。MAPPing系统检测细胞因子基因表达具有敏感、可靠和快速的优点。  相似文献   

16.
鼻咽癌患者外周血Th1细胞的变化及其与病程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细胞因子诱生及ELISA等技术,研究了38例不同分期的鼻咽癌(NPC)患者、23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分泌的细胞因子模式,较系统地研究了CD4^+T淋巴细胞亚群Th1和Th2所分泌的代表性的细胞因子类型IL-2、IFN-γ,IL-4,IL-6,IL-10等的变化,同时检测了NPC患者血清中IL-2和IL-4水平。发现NPC患者PBMC体外分泌IL-2的水平下降,IL-4的水平增高  相似文献   

17.
六种免疫相关疾病血清sIL—2Ra水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一组免疫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症,非何杰金氏淋巴瘤,类风湿性关节炎,Graves'病和头颈部肿瘤患者血清sIL-2Ra水平,并与正常人对照组作了比较。结果显示上述各病种患者血清sIL-2Ra明显增高。与正常人血清sIL-2Ra水平比较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本文还就sIL-2Ra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等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IL—6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IL-6是一种多功能的细胞因子,它的多能性是由IL-6受体介导的,IL-6刺激靶细胞后可通过其受体活化胞内的一系列信号蛋白分子从而实现IL-6反应基因的诱导表达。IL-6胞内信号转导途径主要有两条:Ras途径和Jak/STAT途径,Jak/STAT途径是近年来IL-6信号转导研究的热点,本文将以Jak/STAT途径为重点,阐述参与IL-6信号转递功能的信号蛋白分子及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9.
急性器官移植排斥反应时,多种细胞因子血清水平呈现升高现象,但需要与感染及CMV等因素引起的细胞因子变化鉴别。移植物局部以IL-1,TNF及M-CSF升高为明显,IL-2,IL-3,IL-4,IL-6,G-CSF或GM-CSF未见升高。实体器官排斥时IL-4mRNA,IL-2mRNA及IL-5mRNA表达可升高。而炎性因子IL-1βmRNA,IL-6mRNA及TNFamRNA表达不升高。某些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目的:为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变化及其在慢性肝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对慢性乙型肝炎(CH)、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乙型肝炎性肝硬化(HC)患者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IL-6、IL-8活性进行了测定。结果:慢肝患者血清TNF-α、IL-1、IL-6、IL-8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