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VEGF、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如飞  刘宁  朱风仪  赵春生  周明卫 《江苏医药》2004,30(5):350-351,F003
目的 探讨VEGF、PCNA蛋白表达与垂体腺瘤的发生及其侵袭性、复发性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VEGF、PCNA蛋白在30例侵袭性垂体腺瘤及30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中的表达。结果 VEGF、PCNA两种蛋白的表达水平侵袭组明显高于非侵袭组,复发组明显高于非复发组。结论 VEGF、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垂体腺瘤生物学行为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可以作为肿瘤的复发性和侵袭性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2.
PC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在人脑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 SP法对 2 5例侵袭性垂体腺瘤、2 2例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病理蜡块和 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 PCNA的表达及侵袭性垂体腺瘤复发情况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 PCNA表达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 (P <0 .0 5 ) ;侵袭性垂体腺瘤中复发组 PCNA表达明显高于非复发组 (P <0 .0 5 )。结论 :腺瘤组织中的 PCNA的异常表达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细胞的增殖状态及侵袭潜能 ,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复发、治疗及预后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3.
沈晓黎  雷霆  舒凯 《中国医药》2008,3(2):90-9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其特异性受体(KDR)蛋白和mRNA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与肿瘤血管形成和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和RT-PCR检测58例人垂体腺瘤中的VEGF及KDR蛋白和mRNA的表达,并对血管进行染色及计数。将肿瘤的侵袭程度分为0、1、2、3级,分别为5例、14例、20例和19例。结果VEGF阳性蛋白主要位于胞浆,血管内皮很少表达,KDR蛋白主要表达在垂体腺瘤微血管内皮细胞胞浆中。随侵袭性程度的增加,VEGF和KDR蛋白、mRNA的表达相应增加,1级与0级、3级与2级比较P〈0.01,但1级与2级比较,P〉0.05。以VEGF和KDR表达的中位数为界分成高、低表达组,VEGF和KDR高表达组中的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低表达组(P〈0.01)。结论VEGF以旁分泌、自分泌形式,通过KDR协同促进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并与垂体腺瘤的侵袭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垂体腺瘤中血管生成的程度及其与肿瘤侵袭性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7例垂体腺瘤(侵袭性25例、非侵袭性22例)病理标本和4例正常脑垂体标本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RA)组化染色行微血管记数(MVC)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侵袭性垂体腺瘤中VEGF表达及MVC均显著大于非侵袭性腺瘤(P<0.05),VEGF表达强度与MVC两者在垂体腺瘤血管生成中呈正相关(r=0.7625, P<0.01).结论:腺瘤组织中的VEGF的异常表达和MVC能够准确地反映垂体腺瘤血管的生成程度与腺瘤侵袭密切相关,可为临床上评价垂体腺瘤侵袭性及预后提供生物学上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质细胞生长因子(GGF)与泌乳素垂体瘤临床的相关性,并分析其预测临床复发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71例泌乳素垂体瘤(PRL )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GGF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GGF表达水平与PRL水平、肿瘤大小、微血管密度(MVD)及肿瘤侵袭性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GGF表达水平与泌乳素垂体腺瘤复发的临床联系,最后采用多因素Cox生存风险模型寻求可能的预后影响因素。结果不同PRL水平、肿瘤大小、M VD及肿瘤侵袭性的患者其GGF表达水平也具有明显差异,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无复发生存分析显示,GGF高表达组患者的3年无复发生存率(71.4%)和生存期(28.0±2.2)个月均明显低于低表达GGF组88.9%和(32.8±1.5)个月,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生存风险模型分析提示GGF可能是预测泌乳素垂体瘤患者复发预后的独立生物学指标( P<0.05)。结论 GGF与泌乳素垂体瘤患者临床基线资料密切相关,且可能成为预测患者复发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6.
孙文早  王亮  黄晶  邹毅 《安徽医药》2015,19(9):1776-177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转录因子(Yin Yang-1,YY1)在垂体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SP法)对临床垂体瘤组织标本进行VEGF和YY-1蛋白表达的检测,应用RNAi( RNA interference)的方法对大鼠垂体瘤细胞系做传代培养,培养的细胞进行VEGF和YY1干扰,干扰后提取蛋白,用western blot测两者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VEGF和YY1蛋白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 P<0.05)。 RNAi的结果分析显示,当干扰VEGF后,YY1的蛋白表达也降低(P<0.05),反过来干扰了YY1因子后VEGF蛋白的表达也降低(P<0.05)。同时在垂体瘤中VEGF和YY1蛋白共阳性表达率为80.77%(21/26),VEGF和YY1蛋白共阴性表达率为78.72%(37/47),两组表达表达存在正相关(P<0.05)。结论 VEGF和YY1蛋白在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且VEGF和YY1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小没有明显相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程度以及远处转移等存在一定的关系,且在垂体瘤中VEGF和YY1蛋白表达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7.
P53蛋白和增殖细胞核抗原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P53蛋白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检测63例胃癌组织中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53蛋白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PCNA的过表达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胃癌浸润深度无关(P>0.05)。PCNA在P53阳性病例中的表达明显高于P53阴性的病例。结论:P53蛋白和PCNA与胃癌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是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预测预后的重要标记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EZH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P16蛋白在胃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EZH2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62例胃癌手术患者的肿瘤及52例癌旁正常胃粘膜组织石蜡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收集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随访资料,同时检测PCNA、P16蛋白的表达,分析这3种蛋白质之间的关系;分析EZH2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中EZH2、PCNA表达均较癌旁组织明显增强( P <0.05),P16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阳性率( P <0.05);胃癌组织中EZH2与PCNA表达有正相关关系( r =0.3846, P =0.002),EZH2与P16蛋白表达存在负相关关系( r =-0.2756, P <0.05);PCNA与P16表达无明显相关关系( P >0.05)。 EZH2表达与胃癌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 P <0.05);预后分析显示,EZH2强表达患者的生存期比弱表达者明显缩短( P <0.05)。结论胃癌组织中EZH2蛋白表达明显增高,与胃癌部分临床病理特征有关,EZH2蛋白还可以作为预后指标;EZH2蛋白在胃癌中的作用可能与其调节肿瘤细胞增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瘤内注射消痔灵,生长抑素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治疗作用。方法:30只大鼠移植性肝肿瘤模型随机分为3组,分别瘤内注射生理盐水,消痔灵和生长抑素-善宁,3天和8天后测定肿瘤体积,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及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3天后消痔灵,善宁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生理盐水,消痔灵组ALT及AST明显低于善宁组(P<0.05);消痔灵组ALP,PC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程度明显低于消痔灵和善宁组(P<0.05)。8天后消痔灵,善宁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生理盐水组(P<0.05);消痔灵,善宁组间肿瘤体积差异无显性,3组的血清白蛋白,LAT,AST和肌酐水平无统计学意义。消痔灵组ALP,PCNA表达明显低于生理盐水,善宁组(P<0.05);生理盐水组肿瘤坏死明显低于消痔灵和善宁组(P<0.01)。结论:瘤内注射消痔灵对大鼠移植性肝肿瘤的杀灭作用与善宁相当,但瘤内注射消痔灵对肝功能的损害明显较小,且对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及PCNA的表达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晓彬  曹友清  成静 《天津医药》2003,31(4):195-197
目的:探讨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活性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一杂交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端粒酶活性,PCNA在30例食管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食管癌组织中端粒酶mRNA的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距肿瘤3cm处),正常黏膜组织(距肿瘤8cm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01);端粒酶活性的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相关性。(2)PCNA阳性表达率为93.3%(28/30),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性。(3)端粒酶活性表达与PCNA密切相关(P<0.05)。结论:端粒酶的激活在食管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检测端粒酶活性和PCNA的表达强度对食管癌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二者联合检测更有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莱特瘤内注射对大鼠移植性肿瘤的疗效。方法:40只大鼠移植性肝肿瘤模型被随机分为4组(G1,G2,G3和G4,10只/组),分别瘤内注射不同药物(G1:生理盐水0.2mg,G2:康莱特10mg,G3:康莱特20mg,G4:无水酒精0.2ml),注药后第3天及第8天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肝肿瘤的体积,血清白蛋白,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肌酐值及肝肿瘤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瘤内药物注射后第3天,G3,G4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G1组(P<0.05),G2,G3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G1,G4组(P<0.05),G2,G3组的血清ALT及ASP水平明显低于G4组(P<0.05),G2,G3组的血清ALP水平明显低于G1,G4组(P<0.05),G2,G3组的PCNA表达明显低于G1,G4组(P<0.05),瘤内药物注射后第8天,G2,G3,G4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小于G1组(P<0.05),但G2,G3,G4组间的肿瘤体积差异无显著性,G2,G3组的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G4组(P<0.05),G1,G2,G3组的血清ALP水平明显低于G4组(P<0.05),G3组的PCNA表达低于G1,G4组(P<0.05),结论:康莱特瘤内注射可明显抑制大鼠移植性肿瘤的生长,对肿瘤本身其疗效未见优于无水酒精,但康莱特瘤内注射治疗肝肿瘤对肝功能的损害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高迁移率族蛋白A2(HMGA2)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与肿瘤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关系及预后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 SP 法)检测93例胃癌组织、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HMGA2、MMP-9的表达;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并进行随访。结果 HGMA2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P <0?.01);MMP-9蛋白在胃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胃黏膜( P <0.01)。 HMGA2与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蛋白阳性表达均与胃癌组织的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 P <0.05);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直径无关( P >0.05)。相关性分析发现,HMGA2与MMP-9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呈正相关( r =0.317, P <0.01)。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HMGA2、MMP-9蛋白表达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均低于表达阴性患者( P <0.01)。结论 HMGA2、MMP-9与胃癌浸润和转移有关,两者表达具有相互协同作用,对胃癌的侵袭和转移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HMGA2、MMP-9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可能成为胃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Ki67、PCNA、p53、c-erB-2与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发生、侵袭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22例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32例非侵袭性垂体瘤Ki67、PCNA、p53、c- erB-2的表达。结果Ki67、PCNA、c-erB-2在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中的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瘤(P<0.01)。结论Ki67、PCNA及C-erb-2均参与了海绵窦侵袭性垂体瘤的发生,联合检测有助于判断垂体腺瘤侵袭性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寻找垂体瘤术后复发的相关因素,探讨复发的本质。方法:经长期随访证实的复发和未复发的病人各45例,对两组病人的临床、病理、细胞动力学三方面资料作统计学分析。结果:在垂体肿瘤大小,手术切除的程度,肿瘤组织有无坏死、囊变、卒中以及有无向鞍外扩展等因素中,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而病理学特点对判断垂体瘤手术预后无指导意义(P>0.05)。细胞动力学研究表明:两组病人肿瘤细胞的增殖指数有显著差异,高增殖指数与术后复发显著相关(P<0.05)。结论;肿瘤的增殖动力学对判断垂体腺瘤的手术预后是一项客观而准确的指标,对临床有一定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性垂体腺瘤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垂体腺瘤组。结论: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highmobility group 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用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结论 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河北医药》2012,34(6)
目的 研究高迁移率蛋白A2( highmobility group A2,HMGA2)在垂体腺瘤中的表达及其与垂体腺瘤侵袭性的相关性.方法 用RT-PCR法检测55例垂体腺瘤组织中HMGA2蛋白的表达.结果 HMGA2在无功能垂体腺瘤中无表达,在功能性垂体腺瘤中表达,在侵袭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侵袭性.结论 HMGA2的高表达在垂体腺瘤的发生、发展及侵袭性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核因子-κB(NF-κB)、增殖性细胞核抗原(PCNA)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45例宫颈癌组织及30例正常宫颈组织中NF—κBp65、PCNA的表达。结果宫颈癌组织中NF-κBp65、PCNA表达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Ⅰb、Ⅱa期宫颈癌组织NF—κBp65、PCNA表达明显高于Ⅰa期宫颈癌组织(P〈0.05),低分化者表达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者(P〈0.05),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5);且NF-κBp65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705,P〈0.05)。结论NF-κB、PCNA与宫颈癌的发病、侵袭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CCB)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LSAB法检测46例TCCB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中PCNA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CNA指数随着TCCB分级、分期上升而增高(P<0.05),且复发性癌显著高于无复发者(P<0.01)。结论:PCNA表达与TCCB的病理分级、生长方式和复发有关,PCNA可作为判断膀胱癌生物学行为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RECK和MMP-14及MMP-2在喉癌中的表达与相关性。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1例喉癌组织(喉癌组)、16例癌旁组织(癌旁组)及15例喉部正常黏膜组织(对照组)中RECK和MMP-14及MMP-2的表达及相关性。结果喉癌组RECK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低于、MMP-14及MMP-2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和对照组( P均<0 m.05);后2组RECK、MMP-14及MMP-2蛋白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喉癌组织中以上三种蛋白与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病理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 P <0.05)。喉癌组织中RECK与MMP-14、MMP-2蛋白的表达均呈负相关( P <0.01)。结论喉癌的发生可能与喉癌组RECK蛋白的低表达与MMP-14、MMP-2蛋白高的表达有关;三种蛋白的相互作用可能影响喉癌的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