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疫情报告及控制措施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1~2010年全市共发病1241例,年发病率为0.59/10万~1.36/10万;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与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占总发病数的92.51%;8~9月中旬为全年蚊媒密度高峰。[结论]疟疾发病较稳定,应继续开展监测,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大邑县疟疾防治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1950-2006年大邑县疟疾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并对疟疾防治效果的相关因素及防治的演变过程进行全面剖析.结果 疟疾发病率随防治进程逐渐下降,1950、1960、1970年代疟疾发病率分别为456.00/10万、264.37/10万、181.16/10万,1996年降至10/10万以内,防治效果明显.结论 大邑县的疟疾防治已达到基本消除标准,除长期的综合防治外,当地生产生活、社会经济及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自我防病能力的增强也起了有力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1951-2010年龙胜县疟疾防治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龙胜县疟疾防治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对1951-2010年龙胜县疟疾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疟疾年均发病率,1951~1959年为2918.49/10万,1960~1969年为720,95/10万,1970~1979年为33.15/10万,1980~1989年为60.99/10万,1990-1999年为1.50/10万,2000-2010年仅为0.32/10万(病人均为流动人口)。1951~1969年病原学诊断的1516例疟疾中,恶性疟739例,间日疟777例;1965年以后未再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龙胜县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当地疟疾已经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慈溪市2001-2009年疟疾流行特征,指导疟疾防治。方法用回顾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慈溪市2001-2009年疟疾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1-2009年全市共检出135例疟疾病例,除1例为本地人口外出输入性感染,余均为外来人口输入性病例,外来流动人口疟疾平均年发病率2.17/10万;患者年龄主要为20~39岁,职业以民工为主;病原以间日疟为主,占99.26%。结论 9年来慈溪市在疟疾防治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绩,但由于流动人口带来的输入性病例时有发生,疟疾防治工作仍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广西崇左市1950-2015年疟疾防制效果,为今后疟疾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整理崇左市各市县区1950-2015年历年疟疾防制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和图表制作。结果 崇左市五十年代存在4种疟原虫流行及4种传疟媒介,属于疟疾高度混合流行区,并以恶性疟病例为主,当地居民疟疾病例数报告最多的1953年为52 422例,人群发病率为635.30/10万;经过30年的疟疾防制后,1979年疟疾病例下降至1 127例,发病率为62.00/10万;1991年后在当地居民中未发现恶性疟病例,2000年后未发现间日疟病例。自1980年开始当地出现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在国内感染的疟疾病例占78.42%,近5年在国外感染的病例占93.75%,其中73.33%的病例在东南亚国家感染。结论 崇左市当地居民疟疾达到国家消除疟疾标准,但仍然受到输入性疟疾威胁,需继续加强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巴马瑶族自治县1956-2009年的疟疾防治效果。方法收集全县各乡镇卫生院1956-2009年疟疾防治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该县1956年疟疾发病率为318.62/万,并有恶性疟、间日疟和三日疟流行。1970年下降为152.39/万,1971年后未发现三日疟病例,1978年后未发现当地恶性疟病例。1980年下降为4.33/万,1990年为0.36/万,以流动人口疟疾患者为主,1995年以后全县均无内外源疟疾患者发现,2000年疟疾发病率为0.17/万,2006年后该县未发现疟疾病例。结论该县通过长期的疟疾综合性防治措施后疟疾流行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为制定疟疾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1~2010年徐州市疟疾监测资料、疫情报告及控制措施等资料,分析疟疾流行特点,评价防治效果。[结果]2001~2010年全市共发病1 241例,年发病率为0.59/10万~1.36/10万;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与本地人口血检阳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例主要集中在6~10月,占总发病数的92.51%;8~9月中旬为全年蚊媒密度高峰。[结论]疟疾发病较稳定,应继续开展监测,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的监测和管理,防止疟疾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控制疟疾流行,通过监测了解和掌握疟疾态势。方法2004—2007年在筠连县开展疟疾疫情报告,发热患者血检,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检测,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等综合措施。结果2004—2007年筠连县疟疾发病率从2.47/万下降到0.12/万,有病例乡镇数从13个下降到2个;血检疟原虫阳性率从2.92%下降到0.04%,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阳性率从3.53%下降到0;蚊帐使用率平均为70.98%,蚊香使用率平均为98.17%;血检外出务工返乡人员30人,疟原虫阳性率为0。结论筠连县疟疾发病率、发热患者血检疟原虫阳性率、学龄儿童疟原虫抗体阳性率逐年下降,有病例乡镇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分析信阳市2001—2005年疟疾疫情,由疟疾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信阳市2001—2005年疟疾疫情报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信阳市2001—2005年共报告疟疾病例3679例,平均年发病率0.94/万。发病集中在准滨县、浉河区和平桥区(94.9%)。夏秋季节为流行季节,5~10月发病数占总数的88.7%(3263/3679),8月份达到高峰(24.2%)。发病年龄16~40岁占病例总数的61.3%(2256/3679),男女比为1.7:1。农民和学生为主要发病群体分别占70.4%和14.1%。[结论]信阳市疟疾流行处于低水平,但疫情呈波动状态,其间实施的防治措施效果肯定,防治与监测仍是长期任务。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贡山县第一轮全球基金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方法]2008年1月,对贡山县2003-2007年疟疾发病情况、中小学生疟疾相关知识、村民发热求医及蚊帐使用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3-2007年累计报告疟疾285例,各年发病率分别为19.61/万、18.11/万、15.93/万、8.98/万、20.02/万,平均为16.53/万。年均发病率,普拉底乡为26.74/万,茨开镇为19.77/万,捧当乡为13.69/万,丙中洛乡为8.10/万,独龙江乡为7.31/万。调查中小学生360名,知道3项以上疟疾防治知识的占99.44%。调查村民3 097人,发热病人2 d内自主就医者占93.41%(170/182);至少拥有1顶药浸蚊帐的家庭占56.06%(453/808)。[结论]贡山县疟疾控制项目的实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龙胜县疟疾防治效果,为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对1951~2010年龙胜县疟疾防治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疟疾年均发病率,1951~1959年为2 918.49/10万,1960~1969年为720.95/10万,1970~1979年为33.15/10万,1980~1989年为60.99/10万,1990~1999年为1.50/10万,2000~2010年仅为0.32/10万(病人均为流动人口)。1951~1969年病原学诊断的1 516例疟疾中,恶性疟739例,间日疟777例;1965年以后未再发现恶性疟病例。[结论]龙胜县疟疾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当地疟疾已经基本消灭。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现阶段武鸣县疟疾发病情况和流行特征,为控制后期疟疾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1~2008年武鸣县疟疾血检、疟疾病例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1~2008年合计血检当地发热病人45 194例、流动人口发热病人3 096例,阳性率分别为0.007%、0.743%,检出疟疾病例26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3例(均在2003年检出的(间日疟))、输入性病例23例(间日疟17例,恶性疟6例)。[结论]近8年武鸣县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很少,输入性疟疾病例数量多、分布面广。  相似文献   

14.
韦正初 《职业与健康》2010,26(17):1977-1979
目的探索适合贵州省三都县疟疾防治的对策和措施。方法通过对1998—2008年该县疟疾疫情资料和开展的常规工作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存在困难和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根据全县疟疾防治形势的发展和变化,在执行疟疾防治常规性措施的同时,有针对性地采取包括在宣传动员、行为干预、环境改造、灭蚊和休根治疗等在内的综合性措施。结果疟疾年带虫发病率(API)从1998年的4.53/万下降至2008年的1.34/万,均为间日疟。结论综合性措施对控制三都县疟疾疫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2001年广西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1年全区疟疾防治效果、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1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居民原虫阳性率分别比上年降低21.74%及16.67%,91.49%的当地感染的病人分布在山区县,86.02%的病灶村为1例病人。流动人口检出疟疾病例数占各类人群血检检出疟疾病例总数的87.89%,外出回归人员检出病例中84.79%的病人从事与野外作业相关的工种。结论:全区大部分地区为低疟区,局部地区疟疾传播仍未阻断。流动人口和山区复媒地区是当前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