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357例HBsAg、HBeAg双阳性的孕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84倒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支,200IU/支,所生284例婴儿接种HBIG 2支, 100IU/支,同时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73例孕妇所生婴儿,只按0、1、6免疫程序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婴儿在12月龄时检测乙肝两对半指标,实验组阻断率(93.8%)高于对照组(81.2%,x~2=7.68,P<0.01)。[结论]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应用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效果优于单用乙肝疫苗。  相似文献   

2.
杨燕玲 《卫生软科学》2012,26(2):156-157
[目的]探讨联合用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52例HBsAg阳性的孕妇及其分娩的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其新生儿注射HBIG、接种乙肝疫苗;对照组仅对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结果]两组孕妇28周前与分娩前HBshg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婴儿出生时及12月龄时,两组HBsAg阳性率及抗HBs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见不良坂应。[结论]联合用药可有效减少HBV的母婴传播,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有效方法。[方法]对HBsAg和HBeAg双阳性孕妇注射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以及婴儿注射乙肝疫苗。[结果]检测结果表明,婴儿乙肝感染率实验组仅4.7%(6/128),而对照组达19.2%(17/89)。[结论]HBIG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是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观察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对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阻断效果,我们将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和乙肝核心抗体(抗-HBc)三项均阳性的118名孕妇的婴儿随机分组,一组是单纯疫苗组,按0、1、6个月注射三针乙肝疫苗(5μg);另一组是孕妇临产前3个月,每月注射一次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每次100IU,婴儿出生后使用乙肝疫苗的同时,加注100IUHBIG。全程免疫后7个月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乙肝表面抗体(抗-HBs)、HBsAg和抗-HBc。3次随访结果显示,单独及时全程接种乙肝疫苗组,婴儿抗-HBs阳性率为75.39%,无应答率为6.15%,HBsAg阳性率18.46%,保护率为76.92%;联合免疫组,抗-HBs阳性率为90.57%,无应答率为3.77%,HBsAg阳性率5.66%,保护率为92.92%。提示,基因工程乙肝疫苗具有良好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HBIG联合乙肝疫苗可明显提高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5.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母婴垂直传播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莹莹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56-1957
目的:探讨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试验组孕妇于怀孕28周起每隔4周注射HBIG200 IU,婴儿出生4 h内注射HBIG 200 IU,同时按0、1、6个月顺序接种乙肝疫苗(每次剂量5μg)。对照组婴儿仅按0、1、6个月顺序接种乙肝疫苗。观察两组中婴儿HBV感染情况。结果:HBV携带者中HBeAg阴性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婴儿HBV感染差异无显著性;HBeAg阳性的试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婴儿HBV感染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HBeAg阳性孕妇孕期及婴儿出生4h内注射HBIG能有效地阻断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及其婴儿HBIG联合乙型肝炎疫苗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将108例HBsAg阳性孕妇分为两组,研究组58例,分别于孕28、32、36周时肌注HBIG 200国际单位(IU)。对照组50例,不注射HBIG。两组新生儿出生后6h内及第2周注射HBIG 200 IU,并按0-1-6方案全程接种乙肝疫苗,每次10μg。采集两组婴儿出生时、1岁时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肝HBsAg、HBsAb;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法检测HBV-DNA水平。结果:①研究组新生儿出生当天外周血HBsAg、HBV-DNA阳性率分别为5.17%和3.45%,显著低于对照组(18%和1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新生儿血清抗-HBs阳性率25%,明显高于对照组(χ2=7.53,P<0.05)。②研究组婴儿1岁时外周血HBsAb阳转率为91.67%,显著高于对照组(24%,P<0.01)。结论:对HBsAg阳性孕妇孕晚期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时应用HBIG和乙型肝炎疫苗联合免疫,可以有效减少宫内感染的发生,并可显著提高婴儿HBsAb阳性率,可以有效阻断乙肝病毒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7.
江秀梅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7):3359-3360
[目的]研究高效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分析阻断后乙肝病毒标志物的不同模式。[方法]在新生儿按0、1、6方案接种乙肝疫苗的基础上,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母亲和新生儿分别采用3种方案注射HBIG,以观察HBIG的保护效果。同时观察HBsAg阴性的母亲所产新生儿按常规接种乙肝疫苗者。[结果]方案1HBsAg阳性率为2.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保护率为79.39%;方案2HBsAg阳性率为2.94%;方案3HBsAg阳性率为10.26%。[结论]经母婴联合免疫阻断治疗后婴儿血清HBVM模式复杂,阻断有效的婴儿HBVM模式可有多种表达。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的效果,探讨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方法。方法按自愿原则将随州市曾都区HBsAg阳性孕妇319例分为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组156例孕妇,于妊娠第28,32,36周肌肉注射HBIG 200IU及10μg基因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12h内、1月、6月龄各注射HBIG 100IU及5μg乙肝疫苗。对照组HBsAg阳性孕妇163例,不用药,仅新生儿出生后12h内、1月、6月龄接种乙肝疫苗每次5μg。所有新生儿均随访至3岁。乙肝标志物检测采用酶联免疫法,HBV-DNA病毒载量采用核酸扩增(PCR)荧光定量方法。结果实验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6.41%)低于对照组(16.57%),新生儿HBsAb阳性率(22.44%)高于对照组(4.91%),1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1.28%)低于对照组(13.50%),HBsAb阳性率(95.87%)高于对照组(88.39%),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年后实验组幼儿HBV感染率为1.90%,低于对照组(14.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10,P〈0.001);但实验组、对照组幼儿HBsAb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能有效地阻断乙肝母婴宫内及生长过程中的感染,提高婴儿乙肝表面抗体应答率,有效地保护儿童健康。  相似文献   

10.
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疫苗阻断乙肝母婴传播效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探索最佳阻断方案。方法将220例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双阳性的母亲及其所生新生儿分成3组,第一组母亲在分娩前三个月每月注射一次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200IU/ml,出生婴儿按0、2周注射HBIG200IU/ml;第二组婴儿出生后按0、2周注射HBIG200IU/ml;第三组不使用HBIG。所有婴儿按国家免疫程序(0、1、6月)注射乙肝疫苗。对220名儿童进行3年血清学追踪观察(1、2、3岁)。结论联合应用免疫球蛋白与乙肝疫苗对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的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1.
文亮  高丽 《现代保健》2013,(21):135-136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预防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母亲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的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注射乙肝疫苗,治疗组新生儿母亲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新生儿于出生后24h内和出生后1个月分别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脐血HBsAg阳性率分别为7.14%和2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新生儿出生后1、6、12个月的HBsAg阳性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乙肝免疫球蛋白联合乙肝疫苗可有效地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对乙肝母婴传播的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联合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HBV)母婴传播失败原因。方法:选择HBsAg阳性、HBeAg阳性、HBV-DNA阳性孕妇218例,检测孕妇分娩前HBVDNA,新生儿(出生24h内且未进行阻断前)、7月龄及1岁时婴儿的HBsAg、抗HBs;所有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三角肌注射HBIG200IU,同时在大腿前部外侧肌内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10μg,2周再注射同等剂量的HBIG,1、6月时分别注射同等剂量的乙肝疫苗。结果: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1×106copies/ml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18.12%、19.38%,HBVDNA含量<1×106copies/mi组为7.50%、7.25%(P<0.05)。注射HBIG及乙肝疫苗后,宫内感染组7月龄、1岁时HBsAg阳性率分别为75.00%、74.19%,非宫内感染组为3.76%、4.19%(P<0.01)。结论:宫内感染及孕妇分娩前血清HBVDNA含量高是HBV母婴阻断失败的主要原因。采取综合措施可提高母婴阻断效果。  相似文献   

13.
杨富强  郭红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10):1832-1833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阻断方式对HBV母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以HBsAg阳性孕妇及其婴儿为对象,按不同阻断方式分组,A组126例采用对孕晚期孕妇及其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同时对新生儿联合采用乙肝疫苗注射;B组102例仅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C组215例只对新生儿进行乙肝疫苗接种作为对照。检测分析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变化,比较各组新生儿出生后的宫内感染率及1岁后感染率。[结果]A组孕妇使用HBIG前后血液HBV-DN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3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4.76(6/126)、4.92(5/102)和4.65(10/21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年后感染率分别为5.92、4.93、8.3,C组HBV感染率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不能降低孕妇病毒载量,对HBV宫内传播也无保护作用。对新生儿联合使用HBIG及乙肝疫苗注射与单纯接种乙肝疫苗相比,能减低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孕妇及其新生儿应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A组50例于孕28、32、36周分别注射HBIG200IU,B组40例仅常规产前检查及监护。结果:A组较B组新生儿出生时脐静脉血HBsAg阳性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HBsAg携带者孕晚期多次应用HBIG,可有效阻断乙肝病毒母婴垂直传播。  相似文献   

15.
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崔巧婵  张秀枝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1):1513-1514
目的:观察孕妇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 IG)对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垂直传播的阻断作用。方法:60例无乙型肝炎症状的HBsAg(+)和/或HBeAg(+)孕妇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自孕28周起每月肌注HB IG 200 IU。两组新生儿再随机分为疫苗组和联合组,疫苗组按免疫计划于出生时、1月和6月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联合组在用基因疫苗同时注射HB IG 200 IU/月。所有新生儿取脐血和婴儿取血检测乙型肝炎血清标记物,并随访至生后1年。结果:干预组的新生儿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在干预组中,疫苗组和联合组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在对照组中却差异明显(P<0.01)。结论:应用孕期注射HB IG的方法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垂直传播有效;在孕期未做HBV被动免疫时,新生儿同时注射HBV疫苗和HB IG也不失为一种补救措施,可降低婴儿的慢性感染率和免疫失败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HBIG、新生儿联合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阻断乙肝病毒母婴传播的效果。方法:98例HBsAg阳性孕妇在孕28、32、36周时肌内注射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HBIG)200 IU,新生儿出生采股静脉血后,臀部肌内注射HBIG 200 IU,三角肌内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10μg,1月龄时再次注射HBIG 200 IU,1、6月龄常规注射乙肝疫苗10μg,作为实验组;选取92例产前未使用HBIG的HBsAg阳性孕妇作为对照组,所生婴儿仅0、1、6月龄注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酵母)10μg。两组婴儿分别在0、1、6、12月龄时采静脉血,检测HBV标志物,随访两组婴儿至1岁。观察、比较两组婴儿的宫内感染率、慢性感染率、保护率及免疫失败率。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宫内感染率分别为3.06%和18.4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慢性感染率分别为1.02%和13.0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保护率分别为95.92%和76.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免疫失败率分别为1.02%和7.6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HBsAg阳性孕妇产前应用HBIG、新生儿出生后应用HBIG和乙肝疫苗联合免疫,可有效阻断母婴垂直传播,提高婴儿的免疫成功率,明显降低慢性HBV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anti-hepatis B immuneglobulin,HBIG)对阻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母婴垂直传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2011年在广州市妇女儿童中心和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孕妇共30441例。结果筛查出HBV携带者3682例,HBV携带率为12.10%。HBV携带者中2651例于孕晚期进行HBIG肌肉注射被动免疫治疗,其中684例自孕28周起每月肌肉注射HBIG 200 IU共3次,1967例为新生儿出生前后1个月各肌肉注射HBIG 100 IU共2次。孕晚期应用2次或3次HBIG的新生儿及6月龄婴儿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生当天新生儿外周血HBsAg阳性率孕晚期被动免疫治疗组3.62%(96/2651),未治疗组26.38%(272/1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未治疗组HBV疫苗免疫后的6个月龄婴儿外周血HBsAb阳转率为30.15%(82/272),显著低于被动免疫治疗组69.79%(67/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晚期注射HBIG可有效阻断HBV的母婴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