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铜陵市城区伤害死亡状况,为制定伤害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0~2004年死因统计报表,使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YPLL)和减寿率等指标分析居民伤害死亡情况。结果2000~2004年伤害年平均死亡率和标化死亡率分别为29.86/10万、29.3/10万,死亡率男女性别比值为1.7∶1。YPLL为11 999.5人年,减寿率为9.5‰。伤害死因前5位为交通事故、意外跌落、自杀、淹死、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结论伤害死因是铜陵市城区居民主要死因之一,应加强对交通事故等的综合防治力度,以降低伤害死亡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06-2009年广州市气温与居民死亡人数的关系.方法 应用泊松分布的广义相加模型分析时间序列资料,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季节)、星期几效应、空气污染、其他气象因素等的混杂后,分析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每日死亡人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每日总死亡人数呈"U"形.广州市最适宜日平均气温为19.7℃,高于19.7 ℃时,平均气温每升高1 ℃,每日总死亡的风险增加3.0%(RR=1.030,95%CI:1.011~1.050);当日平均气温不超过19.7 ℃时,平均气温每升高1 ℃,每日总死亡的风险减少3.3%(RR=0.967,95%CI:0.936~0.997),循环系统疾病死亡风险减少3.6%(RR=0.964,95%CI:0.935~0.994).结论 广州市日平均气温与居民每日死亡人数有关系,应该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气温相关死亡的发生.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daily mortality from June 1, 2006 to December 31, 2009 in Guangzhou. Methods Time series approach was used to estimate the impact of temperature on the rates of total and cause-specific daily mortality. We fitted generalized additive Poisson regression using non-parametric smooth functions to control for the long-term time trend, day of week, air pollution and other weather variables. Results A slight sloping U-lik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otal mortality and temperature was found, with an optimum average temperature (temperature with lowest mortality risk) value of 19.7 ℃ in Guangzhou. For temperature above the optimum value, the relative risk of total mortality increased by 3.0% (RR=1.030,95%CI: 1.011-1.050) for each increase of degree in Celsius. For average temperature below the optimum value, the relative risk of total mortality and diseases of circulatory system had a 3.3%(RR=0.967,95%CI: 0.936-0.997 ) decrease and a 3.6% ( RR= 0.964,95%CI:0.935-0.994 ) increase,for each degree of Celsius increase, respectively. Conclusion Our findings showed that the temperature had an impact on the daily mortality in Guangzhou. Countermeasures needed to be taken to reduce the temperature related mortality.  相似文献   

3.
气温与死亡关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境温度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已众所周知,各种病理和疾病与温度的极值都有直接关系。大量研究表明,死亡具有季节性,天气的周期性变化是决定某些疾病季节性的基本因素,循环系和呼吸系病的死亡与温度变化的联系最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中山市小榄镇城区居民的死亡状况,分析死亡原因,为制订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由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入户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2004年小榄镇城区居民各种原因死亡183人,总死亡率为593.98/10万,其中因疾病死亡165人(占90.16%),意外伤害死亡18人(占9.84%)。引起死亡的疾病主要是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道疾病。结论小榄镇城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应大力开展慢性病的预防与保健工作,减少慢性病的发病与死亡。  相似文献   

5.
福州市城区2004-2006年居民恶性肿瘤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婉辉  林辉  郑萍 《现代预防医学》2008,35(22):4498-4500
[目的]了解福州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的原因分布,为制定恶性肿瘤的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入户调查的方法,按ICD-10的标准和方法进行死因分类,对福州市2004~2006年城区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情况进行全面分析。[结果]2004~2006年福州市城区居民恶性肿瘤平均死亡率为104.94/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五位死因依次为胃癌、肝癌、肺癌、结肠,直肠和肛门癌、食管癌。[结论]恶性肿瘤是威胁福州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肿瘤的特点,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或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天长市居民损伤中毒死亡水平及对居民健康危害程度,为制定损伤中毒死亡的预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市2000—2004年居民死亡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编码,录入微机,使用DeathReg软件生成报表进行分析。结果我市5年来居民损伤中毒总死亡人数为1553人,男性死亡率为62.03/10万,女性死亡率为41.22/10万;死因顺位为机动车事故占首位(27.50%),第2位为自杀(22.41%),第3位为淹死(21.12%),我市损伤中毒死亡随时间推移呈增高趋势。结论损伤中毒死亡已对本市居民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危害,应根据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制定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 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致死亡病例的发生规律和特点,为制定意外伤害死亡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州市越秀区第3次死因回顾性调查资料和2006-2010年越秀区全人群死因监测资料,采用DreathReg2005统计软件对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的意外伤害死亡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结果2004—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1555例,意外伤害死亡率为23.41/10万。死因排序由高到低依次为:意外跌倒(占25.79%)、自杀(占21.29%)、交通事故(占18.14%)、其他(占16.46%)、意外中毒(占11.25%)、被杀(占3.28%)、溺水(占2.64%)、火灾(占1.16%)。0~14岁年龄组死亡以意外跌倒(占16.28%)和溺水(占16.28%)为主,15~59岁年龄组以自杀(占23.97%)和交通事故(占20.22%)为主,360岁年龄组以意外跌倒(占40.23%)和自杀(占18.95%)为主。各类意外伤害的死亡率除了溺水和火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男性均高于女性(P〈0.01或P〈0.05)。结论应针对意外伤害的死因谱、年龄结构、性别特征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提高生存年,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象山县居民伤害死亡特征,探讨影响居民伤害死亡的各种因素,为制定伤害预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象山县2000~2004年死亡登记系统资料,采用ICD-10进行伤害死因归类,并进行居民伤害死亡原因分析。结果2000~2004年象山县发生伤害死亡1 741例,伤害年平均死亡率为65.70/10万,交通事故、自杀、意外跌落、淹死是主要死因,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0.74%。0~14岁儿童伤害死亡前2位原因为淹死和交通事故;中青年死因以交通事故、自杀为主;老年人以意外跌落、自杀为主。结论伤害死亡已成为象山县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应针对各人群伤害死亡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苏州市城区居民伤害死亡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的死因登记报告子系统,使用死因分析软件Deathreg对苏州市原沧浪区2003―2012年间的居民伤害死亡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3-2012年该区居民因伤害死亡共1 164例,占全部死因总数的6.35%,死因顺位排名第4,粗死亡率为35.77/10万,标化死亡率为20.38/10万。前5位伤害死因是意外跌落、其他意外事故和有害效应、机动车辆交通事故、自杀、溺水,共1 046例,占伤害死亡总数的89.86%。结论意外跌落死亡为该区伤害首位死因,应对不同年龄人群开展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1.
高温对南京市某城区人口死亡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高温对南京市某城区人口死亡的影响。方法将监测日按最高气温分为“热日”(≥35℃)和“非热日”(<35℃);1a中每个热日的死亡数与该年平均每个非热日的死亡数的差值称为“热日多出死亡数”或“热有关死亡数”。在分析南京近10年来的气候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该区1994-2002年夏季(6-8月)日最高气温对该区9a人口死亡的影响。并分析了1998年夏季日最高气温与总死亡数、性别、年龄别死亡数的关系。结果南京夏季最高气温多出现在7、8月份,可达40.7℃。该区夏季最高气温在35℃以上时,随温度的升高死亡数显著增加;“热日”与“非热日”死亡数之比为1.17。1998年热日多出死亡数占该年夏季总死亡数的11.3%。总死亡数、60岁以上老年人以及男、女死亡数均在7月10-20日及8月1-15日出现死亡高峰,且前者高于后者。结论南京的高温天气对人口死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居民死亡率及死亡原因,探讨主要死因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为制定疾病控制策略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6年,克拉玛依市对当地居民2000~2004年死亡情况进行调查。[结果]2000~2004年克拉玛依市居民年均死亡率为254.84/10万,标化死亡率为451.36/10万。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324.44,女性为177.82(Χ^2=276.33,P〈0.01);0岁为78.70,1~9岁为30.83,10~19岁为18.93,30~49岁为83.79,50~69岁为415.19,70岁以上为4811.60。居民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循环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运输事故(车祸)和消化系统疾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是克拉玛依市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2005-2007年青岛市黄岛区居民死亡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青岛市黄岛区居民死亡水平和主要死亡原因,为制定卫生政策、卫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3-2007年黄岛区死因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黄岛区年均死亡率为323.69/10万。标化死亡率为311.26/10万,前5位死因依次是恶性肿瘤、心脏病、损伤与中毒、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合计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数的81.44%(2483/3049)。[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已成为危害黄岛区居民生命和健康的主要疾病。  相似文献   

14.
陈璐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7):505-507
目的研究天津市东丽区主要死因死亡率的长期变化和发展趋势,以制订科学合理的预防控制规划。方法收集东丽区1976-2004年近30年的人口资料和死亡病例资料,采用标化死亡率和U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76--2004年脑血管病、心脏病、恶性肿瘤始终为东丽区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排在死亡原因的前三位,每年因这3项疾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65%~75%。心脑血管疾病位于死因的第一位,恶性肿瘤死亡率保持持续上升的趋势,死亡率由1976年的71.79/10万上升到2004年的143.21/10万。糖尿病也由第九位死因上升到第六位,死亡率由2.56/10万升至8.63/10万。而传染病的死亡率下降最为明显,由第五位死因下降到第十位,死亡率由45.2/10万下降到2.56/10万。男性死亡率普遍高于女性死亡率。结论对东丽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病)死亡率的长期趋势进行分析表明,与慢病病因学有关的行为、环境和职业暴露等综合危险因素仍存在。脑血管病、冠心病、恶性肿瘤和糖尿病,应是东丽区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平定县近几年居民死亡情况,分析死亡原因,为有关部门制定卫生防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平定县2004~2006年居民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平定县2004~2006年居民年均死亡率为720.72/10万,男性为784.43/10万,女性为651.72/10万(P<0.01)。累计死亡的6 844例中,死亡原因为脑血管病的2 262例,心脏病1445例,恶性肿瘤1 351例,损伤和中毒494例,呼吸系统疾病434例,消化系统疾病212例。心脏病、损伤和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年均死亡率男性分别为173.37/10万、80.41/10万、39.50/10万,女性分别为129.20/10万、21.28/10万、52.43/10万(P<0.01)。[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为平定县居民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6.
2004-2005年彭州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彭州市居民死因状况及规律,为制定预防策略及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采用ICD-10死因分类法进行死因统计分类和全国死因监测点统一使用的死因统计分析软件Deathreg2002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彭州市年平均粗死亡率为732.63/10万,其中男性为832.92/10万,女性为630.11/10万,男性高于女性(P〈0.01);死因构成以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损伤和中毒、心脏病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前6位。结论慢性病是死亡的主要原因,是今后疾病控制的重点,损伤和中毒的预防应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17.
2000-2004年广州市海珠区孕产妇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对36例死亡的孕产妇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孕产妇死亡的相关因素,提出本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重点干预措施。方法根据本区2000~2004年孕产妇死亡评审个案报表资料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本区孕产妇死亡以农村、流动人口、低文化程度、计划外妊娠占大多数。该人群忽视围产期保健,且绝大部分人选择了无接生证人员接生以及家庭分娩。死亡地点集中发生在区、市医院外,致死原因排序以产后出血为首位。结论本区应注重高危孕产妇系统管理,建立孕产妇贫困家庭优抚基金,加大《母婴保健法》执法力度,取缔无证诊所,严厉打击无证接生,是本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阳城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方法]对2004-2005年阳城县居民恶性肿瘤死亡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4-2005年阳城县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为204.35110万,标化死亡率为199.21/10万。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0万).男性为236.44.女性为170.38(P〈0.01);0~14岁为4.59,15~34岁为7.42,35~54岁为149.50.55~74岁为1181.90。75岁以上为2029.01。死亡率最高的前5位恶性肿瘤,全部居民为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子宫颈癌,男性为食管癌、胃癌、肝癌、肺癌、直肠结肠癌,女性为食管癌、胃癌、肝癌、子宫颈癌、肺癌。[结论]阳城县属于恶性肿瘤高死亡率地区。恶性肿瘤的主要死因是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9.
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血清学和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对2000-2004年广州市登革热(DEN)病原体分离鉴定及流行特点分析,为该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间接酶联免疫(ELISA)法、免疫斑点法、免疫层析法、对疑似患者的血清特异性抗体IgM、IgG进行检测。用C6/36细胞对早期病例血清进行病毒分离,以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方法鉴定。RT-PCR法检测成蚊、蚊幼。结果 病毒分离株经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McAb-IFA)、RT-PCR检测鉴定为Ⅰ级登革病毒。检出幼蚊有登革病毒Ⅰ型。结论2001-2004年广州市的登革热流行是由Ⅰ型登革病毒感染所致,2002年出现暴发与流行并延伸到2003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