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云南省澄江县1996~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双凤  李鸿坤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21):4169-4170
[目的]分析澄江县肠道传染病发病情况及流行趋势,为制订传染病预防措施和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澄江县1996~2005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澄江县1996~2005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3种3161例,占法定报告传染病的66.39%,年平均发病率212.21/10万。[结论]澄江县1996~2005年的主要传染病是肠道传染病,其中伤寒副伤寒起主要影响因素,伤寒副伤寒得到有效控制是降低我县传染病发病的关键。肠道传染病的防控是我县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应采取相应控制措施控制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查明1起伤寒暴发的原因,为控制疫情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年临沂市兰山区1起副伤寒暴发疫情进行调查.[结果]合计发病117例,病例主要分布在兰山区3个办事处的20个行政村(居),其中59例集中在6个社区,33例集中在9个单位;病例集中在20~40岁(76例,占64.96%);男性71例,女性46例;干部职员、工人、学生合计79例,占66.67%;发病高峰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临床表现以持续或反复发热为主.饮水、食物、接触等多个途径是引起暴发的原因.[结论]这是1起有多种传播途径的副伤寒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天柱县伤寒副伤寒(伤寒)流行特征,为制订伤寒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天柱县2000-2007年伤寒疫情与监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0-2007年天柱县合计报告伤寒1 281例(伤寒1 252例、甲型副伤寒25例、乙型副伤寒4例),年均发病率为40.08/10万,各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98.39、57.67、50.47、66.24、27.42、5.54、21.55、2.16。2000-2007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47.30,女性为31.92;0-4岁为46.56,5-19岁为31.62,20-39岁为52.09,40-59岁为37.02,60岁以上为27.53。5-10月发病953例,占全部病人的74.40%。合计发生3起暴发疫情,发病80例,2起为水型,1起为食物型和日常生活接触型。[结论]天柱县伤寒疫情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20-39岁为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的特征、趋势和影响因素,为制定传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州市2005--2008年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广州市2005--2008年共报告225起传染病暴发疫情,发病10223例,无死亡病例;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暴发疫情总数的84.89%,其中水痘、流感分别占40.44%、33.33%;发生在学校和托幼机构的暴发疫情共204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90.67%,发病8961例,占发病总人数的87.66%;冬春季暴发疫情较多,3-4月发生112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49.78%,12月发生27起,占暴发疫情总数的12.00%。结论广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发生场所主要在学校和托幼机构,应重点加强冬春季重点场所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5.
信息港     
霍乱疫情有所抬头 卫生部要求加强肠道传染病防治截至5月25日,全国共报告霍乱、痢疾、伤寒、副伤寒及感染性腹泻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42起,报告病例3672例,其中霍乱病例37例,防治形势不容乐观。卫生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加强以霍乱为重点的肠道传染病防治工作。与2004年同期相比,今年全国霍乱疫情呈现出发病月份提前、以聚集性暴发为主、菌型(群)单一(血清学分型全部为O139群)等特点。今年部分地区还发生多起痢疾、伤寒、副伤寒等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通知要求,各地要进一步加强医疗机构感染性疾病科(肠道门诊)工作,严格疫情报告制度。同时…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经验教训,更好地控制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以便为预防控制暴发疫情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06年济南市13所学校发生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结果]13起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疫情中,流感疫情6起、风疹疫情5起、水痘疫情2起,发生在中学8起、小学4起、大学1起;城区1起,郊区12起,合计发病861例,所在学校学生总数29 948人,总发病率为2.87%.861例病人均为学生,其中12~15岁占31.01%,16~19岁占27.76%,9~11岁占24.27%,6~8岁占14.87%,20~26岁占2.01%;男性占57.49%,女性占42.51%.[结论]根据呼吸道传染病暴发特点,及时隔离病人,开展宣传教育、免疫预防和通风消毒等措施,是控制疫情发生发展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暴发原因,为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全国2004~2007年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7年全国共报告77起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发病4 863例,死亡3例,波及人数6 393 908,罹患率为76.05/10万,伤寒暴发疫情31起,副伤寒暴发疫情46起。暴发时间主要集中在5~9月,以农村和学校为主,流行菌型以甲型副伤寒为主(61.33%)主要原因是卫生设施缺乏、水源和食品污染。[结论]全国伤寒副伤寒暴发疫情以饮用水污染引起为主(53.25%),其次为食源性(23.38%),应加强重点人群如学生、工人、民工、农民的主动监测,提高确诊率,及早发现和控制传染源,对预防控制伤寒副伤寒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2004~2008年荆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2004~2008年荆州市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对5年报告的暴发疫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4~2008年共报告暴发疫情111起,合计病种为14种,病例数为3329例,无死亡病例发生。暴发疫情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9.28%,主要病种为流感、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和麻疹;学校发生暴发疫情占85.59%;3~6月份暴发疫情占60.36%;单起疫情病例数最多的是风疹暴发疫情,病例数为177例,疫情发生在3所学校。[结论]荆州市暴发疫情控制工作的重点应放在3~6月份学校呼吸道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2006-2008年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掌握云南省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云南省2006-2008年各州(市)报告的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资料和部分现场调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云南省2006-2008年共报告学校肠道传染病暴发疫情22起,涉及病种4种,发病993例,无死亡病例.暴发疫情起数及病例数在所涉及的病种中均以甲肝为最多(10起388例),其次为感染性腹泻(5起315例)、细菌性痢疾(4起162例)和伤寒+副伤寒(3起128例);绝大部分疫情发生在农村中小学(72.73%),4-6月为高发月份(72.73%),中小学学生为高发人群(79.76%).结论 应加大云南省农村改水、改厕及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力度,加强学校食堂及校外无证摊贩的饮食卫生管理,以预防控制学校肠道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兴宁市麻疹疫情状况,为制定麻疹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08年兴宁市麻疹监测系统和法定法定传染病常规报告系统的麻疹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兴宁市合计报告麻疹疑似病例52例,确诊45例,死亡1例,年均发病率为1.97/10万。石马、水口、罗岗3处乡镇和3个街道办事处合计发病33例(占73.33%),5、6、9、10月合计发病33例(占73.33%),儿童和学生合计发病36例(占80.00%),男性21例、女性24例,14岁以下28例(占62.22%),有麻疹疫苗免疫史的10例(占22.22%)。2007年发生2起暴发,发病7例。[结论]2007~2008年兴宁市麻疹发病率较低,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81~2010年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981~2010年大连市累计报告422015例肠道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263.28/10万。肠道传染病发病率,1981年为1253.25/10万,1991年为234.23/10万,2001年为254.54/10万,2010年为28.51/10万。422015例肠道传染病病例中,细菌性痢疾占66.80%,甲肝占32.29%,伤寒和副伤寒占0.79%,霍乱占0.11%,阿米巴痢疾占0.01%,脊髓灰质炎只有9例;7~10月发病的占55.52%,其中细菌性痢疾7~10月发病的占69.30%,甲肝1~6月发病的占59.06%;男性、女性分别占57.80%、42.20%;0~4、5~14、15~34、35~54岁分别占14.63%、14.36%、42.48%、19.29%。1981~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肠道传染病城区与郊县(市)分别为341.80、172.35(P〈0.01);其中细菌性痢疾城区、郊县(市)分别为243.70、97.34(P〈0.01),甲肝城区、郊县(市)分别为95.02、73.44(P〈0.01)。[结论]大连市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呈波动性下降趋势。细菌性痢疾与肠道传染病的流行特征一致。  相似文献   

12.
李晨 《职业与健康》2007,23(8):584-587
目的探讨2005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流行状况。方法收集、统计、分析2005年南京市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2005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14种2779例,无死亡病例。总发病率为1000.99/10万,发病居前10位的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其他感染性腹泻病、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梅毒、猩红热、淋病、百日咳、流行性感冒、伤寒副伤寒。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其他感染性腹泻、痢疾、伤寒和副伤寒、甲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65.13%。结论,肠道传染病是南京市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麻疹近年来上升较为明显,防治肠道传染病,及时开展麻疹等疫苗的接种工作,仍是南京市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官陈平  陈杨  应毓琳 《职业与健康》2010,26(16):1813-1815
目的研究福州市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规律和趋势。方法将1993—2009年痢疾、甲型肝炎、伤寒副伤寒3种肠道传染病的发病率建立灰色预测GM(1,1)模型并进行外推5年预测。结果后验差比值C和小误差概率P综合模型检验,3个模型等级结果均为1级。结论通过模型进行分析,3种肠道传染病发病率在未来的5年将下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台江县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台江县2004-2009年肠道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台江县2004-2009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4种1 014例,年均发病率为111.85/10万。痢疾发病率最高(87.91/10万),其次是伤寒副伤寒(18.86/10万)。5-10月为高发季节,占总病例数的61.14%。年龄以0~9岁为主,占总病例数的33.63%,其次是30~39岁和20~29岁,分别占17.95%和11.64%。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84.82,P〈0.01)。职业以农民(50.49%)和学生(28.50%)为主。结论:肠道传染病虽呈逐年下降趋势,但仍是台江县疾病预防控制工作重点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2003年学龄前儿童传染病的流行状况。方法 收集、统计、分析2003年学龄前儿童法定报告传染病报告卡。结果 2003年学龄前儿童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23种38771例,总发病率为865.44/10万,发病率居前10位的病种依次为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痢疾、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麻疹、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病毒性肝炎、风疹、出血性结膜炎?在各类传染病构成比中,肠道传染病(痢疾、伤寒、副伤寒、甲型肝炎、戊型肝炎、未分型肝炎)发病数最多,占总发病数的66.60%。死亡病种为11种,189例,总死亡率为4.22/10万。主要死亡病种为狂犬病、乙型脑炎和新生儿破伤风,这3种病的死亡数占学龄前儿童法定传染病总死亡数的85.71%?结论 肠道传染病仍然是广西壮族自治区儿童流行的一类主要传染病,控制肠道传染病应是今后儿童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6~24岁人群(简称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传染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广州市越秀区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累计报告学龄人群法定传染病6760例,年均发病率为591.75/10万,死亡3例,平均病死率为0.04%,各年发病率分别为684.06/10万、404,96/10万、398.82/10万、960.33/10万、517.44/10万。2006~2010年年均发病率(/10万),男性为691.01,女性为487.43;6~9岁为1220.40,10~14岁为669.26,15~19岁为344.14,20~24岁为450.62;流感为140.67,流行性腮腺炎为96.82,其他感染性腹泻病为75.63,肺结核为63.1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39.39,病毒性肝炎为22.67,梅毒为22.06,淋病为21.62,麻疹为8.93,痢疾为4.73,风疹为4.29,猩红热为2.80,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为2.10,登革热为1.66,伤寒和副伤寒为1.49,流行性出血热为0.26,乙脑为0.09,手足口病为36.35(2008-2010年),甲型H1NI流感为158.07(2009~2010年)。[结论]2006-2010年学龄人群传染病发病率,甲型HINI流感和流感较高。  相似文献   

17.
郝玉军 《职业与健康》2008,24(20):2194-2196
目的对2006年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疫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秦皇岛市卢龙县法定传染病报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6年卢龙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报告乙类传染病10种568例,报告发病率135.52/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丙类传染病5种217例,报告发病率51.78/10万,无死亡病例报告。乙类传染病发病居前5位的疾病依次为肺结核(80.97/10万)、病毒性肝炎(32.39/10万)、流行性出血热(14.72/10万)、痢疾(7.61/10万)、淋病(0.98/10万);丙类传染病中其他感染性腹泻报告发病率最高(42.45/10万),其次是流行性腮腺炎(7.85/10万)。呼吸道传染病占乙类传染病的59.15%,血源及性传播性传染病占18.3l%,肠道传染病占11.44%,自然疫源性及虫媒传染病占11.09%;丙类传染病占总发病的27.64%(217/785)。结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加强重点人群防病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8.
徐朝阳  刘波  杨希存  陶旭 《职业与健康》2010,26(10):1130-1131
目的了解秦皇岛市肠道传染病流行特征,探索适合该市的肠道病防治策略。方法4072例病例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整理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共报告肠道传染病407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55/10万,其中伤寒3例(0.07%),甲肝65例(1.6%),戊肝369例(9.1%),菌痢834例(20.5%),其他感染性腹泻2801例(68.8%)。夏季发病占51.0%。男性发病高于女性。结论秦皇岛市腹泻发病高峰为夏季,其他感染性腹泻是主要腹泻病种,儿童为主要发病人群。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武城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痢疾、伤寒、乙型病毒性肝炎、活动型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患病情况,便于今后的监督与管理工作。[方法]对武城县1998-2007年所有从业人员按食品、公共场所两大行业进行分类登记,询问既往病史(主要是传染病史),进行内科、皮肤科(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检查、X线胸透、采集粪便进行伤寒、痢疾杆菌培养,抽取静脉血2ml,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HBsAg,阳性者再检测HBeAg。[结果]1998-2007年共检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42177人。检出HBsAg阳性、痢疾和肺结核3种疾病者1278例,检出率为0.03%;未检出伤寒和皮肤病。其中,HBsAg阳性率为3.01%,痢疾检出率为0.01%,肺结核检出率为0.01%。食品从业人员检出3种疾病患者1018例,检出率为0.03%;公共场从业人员检出3种疾病患260例,检出率为0.07%。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BsAg阳性率,不同行业、年份、性别、年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武城县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五病”总患病(检出)率为3.03%,HBsAg阳性率为最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