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 毫秒
1.
目的 了解合肥市4~5岁学前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家庭环境特征对儿童心理行为的影响.方法 抽取18所托幼机构中共1 588名4~5岁儿童(男童824名,女童764名),分别采用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相关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合肥市4~5岁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36%,其中男童为8.37%,女童为20.81%.影响男童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主要有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组织性;影响女童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主要为矛盾性、成功性和组织性.结论 女童的行为问题检出率明显高于男童,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及家庭因素调查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及其相关家庭因素。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家庭调查问卷,调查罗湖区3047名4~6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和相关家庭情况。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25.9%,行为问题各因子检出率为0.6%~7.9%。男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为攻击(7.9%)、忧郁(5.9%)、违纪(5.3%)、社交退缩(2.6%)及分裂样(2.4%);女童前5位的行为问题因子为分裂样(6.2%)、躯体诉说(5.6%)、多动(5.4%)、社交退缩(5.3%)及忧郁(4.8%)。对学前儿童行为问题有显著影响的家庭因素有家长对孩子管教方式不当、带养人文化程度低、父母关系不和谐、父子相处时间少、生活环境变迁较频繁、父亲职业不稳定等。结论深圳市城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较近几年全国其它地区文献报道为高,表明在经济发达地区学前儿童行为问题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公共卫生问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家庭环境对流动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以沈阳市3所小学3~6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家庭环境调查;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教师版)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流动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7.12%;行为问题流动儿童家庭环境组织性低于非行为问题流动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行为问题流动儿童家庭环境与非行为问题常住儿童相比较,矛盾性高、组织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环境是流动儿童行为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研究家庭环境对儿童智力发育的影响,设计了儿童家庭环境调查问卷。利用该问卷对4~6岁幼儿249名进行家庭环境的调查,同时测定幼儿智力。分析结果表明,该问卷能较全面地反映儿童的家庭生活环境,可信性和有效性也达到一定水平。  相似文献   

5.
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以降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率。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105名儿童的行为及家庭环境进行调查。结果不同家庭精神环境特征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有矛盾性、知识性;影响女性儿童的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娱乐性。结论家庭环境对儿童行为有重要影响。在进行儿童行为问题的诊断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黄石市6~16岁儿童的行为问题现状,探究能够影响到儿童心理行为的常规家庭因素,为以后出现异常行为的儿童提供相关指导。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评定黄石市2 275名儿童行为问题;并采用自行设计的一般情况问卷了解儿童家庭环境因素以及家庭一般情况。结果 6~11岁组儿童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调查结果显示,男性儿童的多动因子、攻击性高于女性儿童,女性儿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抑郁高于男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16岁组儿童,女性儿童的活动能力、社交能力、抑郁高于男性儿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随着年龄增长,男性儿童的多动因子和攻击性与女性儿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家庭影响中,父母的言行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尤其明显,儿童身心的发展同他们的受关注度呈正相关。结论在儿童生理和心理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因素对儿童好动性、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及其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着更为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太原市3~6岁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状况,分析家庭环境对其发生的影响,为减少儿童行为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干预措施。方法 采用Conners行为量表(CBCL)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1 143名3~6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评估,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父母关系、父母文化程度、教育方式、父母对子女期望、是否留守儿童、亲子互动和看电视时间等这7个因素影响儿童行为发育。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父母关系、亲子互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教育方式和留守儿童这5个家庭环境因素与儿童行为问题的发生密切相关。结论 3~6岁儿童行为问题不容忽视,要避免行为问题的发生,必须有效控制家庭环境中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8.
深圳市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深圳市城区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流行病学特点和分布情况,进一步探讨行为问题的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为制定预防和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ChildBehaviorCheckList,CBCL)中国标准化版对深圳市福田区3所小学、2所中学共2162名6-16岁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行为问题总检出率为13.97%,男14.76%、女12.99%,6-11岁组男女性别间检出率及女生6-11岁、12-16岁组间检出率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学习成绩优、中、差三个等级行为问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深圳市城区儿童少年各行为因子检出率及排序因不同性别、不同年龄而不同,学习成绩的优劣与行为问题的发生不一定相关,应针对深圳市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现状从多方面入手制定相应的预防及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4~5岁儿童行为发育的家庭环境。[方法]采用Achenbech儿童行为量表和自制家庭环境问卷对600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影响4-5岁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因素包括家庭结构、父母亲职业和健康状况及对儿童的经济投入情况等。不同家庭环境因素对4-5岁儿童各行为因子产生不同的影响,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结论]家庭环境对4-5岁儿童行为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在对儿童行为问题进行干预时要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10.
胡斌  胡冰霜  艾松松  陈月竹  陈青 《现代预防医学》2011,38(22):4602-4603,4608
[目的]验证绘画艺术疗法对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矫治效果。[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存在行为问题的学前儿童进行筛查并在给予绘画治疗后进行后测验证。[结果]接受绘画艺术治疗的学前儿童,其问题行为的3个因子的前后测分数有统计学差异:品行问题(P﹤0.01)、多动(P﹤0.01)、多动指数(P﹤0.01)。[结论]绘画艺术疗法对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有明显的矫治作用。  相似文献   

11.
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家庭环境与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关系。方法: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版和Cibbers儿童行为问卷(父母用)对967名6--14岁儿童少年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1.27%,影响男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矛盾性,影响女性儿童少年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特征有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结论:不同的家庭环境对儿童少年行为问题有不同的影响,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Tourette综合征(TS)儿童的行为和家庭情况,探讨家庭因素对TS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采用定式问卷、家庭环境量表(FES)、儿童行为量表(CBCL)对60名TS儿童和60名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家庭背景和家庭环境进行调查评定,并对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TS组CBCL总分及各因子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TS组家庭-亲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家庭-矛盾性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相关分析显示家庭-亲密度与社会退缩、躯体主诉、行为问题总分负相关;情感表达与躯体主诉负相关;家庭-矛盾性与社会退缩、焦虑/抑郁、违纪行为、外化性问题、行为问题总分正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TS儿童行为问题与家庭-矛盾性正相关,与母亲文化程度负相关.结论:TS儿童存在广泛和明显的行为问题并有着相对不良的家庭环境,TS儿童的家庭环境和行为问题相互影响,家庭矛盾性和母亲文化程度是TS儿童行为问题的主要家庭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Conners问卷评价学前儿童行为问题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儿童行为问题的调查研究、预防和干预一直为很多儿童工作者所关注。从个体评价到群体调查 ,都是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 ,在选用合适的研究和评价工具 ,找出主要的影响因素 ,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几方面都有很多进展。本研究采用Conners父母症状问卷 (ConnersParentSymptomQuestionnairePSQ)对学前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 ,以探讨评价工具的使用和影响行为问题的危险因素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法抽取了太原市六所幼儿园 ,大、中、小班共 6 6 6名3~…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流行现状,初探家庭环境因素对儿童行为问题的影响。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分层抽样方法,于2017年4-6月对顺义区4所幼儿园1 301名学龄前儿童采用Achenbach量表(CBCL)、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家长问卷调查。结果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为14.8%(192/1 301),男童检出率(16.9%)明显高于女童检出率(12.2%)(χ2=8.80,P=0.003)。行为问题组和对照组相比,男童在家庭环境的知识性(t=2.475,P=0.014)、娱乐性(t=2.340,P=0.02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童在家庭环境的矛盾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94,P=0.000);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矛盾性是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的危险因素(OR=1.154,P=0.004)。结论 学龄前儿童行为问题受家庭环境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对不同性别的行为问题儿童应制定个性化和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5.
16.
龚建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4):1925-1926
目的:探讨学前儿童行为发育与母亲行为的关系。方法:使用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母亲行为问卷,调查罗湖区467名4~5岁儿童的行为发育及其母亲行为。结果:儿童行为问题与母亲支持行为存在显著负相关,与母亲不支持行为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的不支持行为增加儿童行为问题,母亲情感支持行为显著减少儿童行为问题。结论:母亲行为对学前儿童行为发育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汪韶洁  何怡峰 《中国校医》1996,10(2):102-104
为了解青岛市6~12岁儿童心理现状及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我们对青岛市两所小“学的478名在校学生进行了调查.现报告如下。1对象和方法1.1调查对象选择青岛市区内A、B两所学校,A为重点小学,B为普通小学,在两学校1~5年级各任选一个班同学进行调查。发出600份调查问卷,返回501份,除去资料不完整以致无法统计的33份,共获有效调查资料478份。1.2调查方法采用间卷对被调查学生家长进行调查。问卷采用英国儿最精神病?专家Rutter的“儿童行为景表家长用表”,量表以三级评分,按原作者制定的界限>13公判为阳性,即为有行为问题。同时另…  相似文献   

18.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的偏相关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儿童行为发展与家庭环境的关系,为儿童家庭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问卷(父母问卷)评价儿童行为,采用Moss家庭环境量表(FES)评价家庭环境。结果 ①儿童行为与家庭情感表达程度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儿童反社会行为(A行为)与家庭环境的相关不显著(P>0.05)。③儿童神经症行为(N行为)与情感表达和组织秩序有显著的负和正相关(P<0.05)。结论 儿童行为与家庭环境有密切关系,不同类型行为的家庭环境特征有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上海市虹口区学龄前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发生情况及其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为儿童保健从业人员和家长携手改善儿童饮食行为,促进儿童健康成长而努力。【方法】随机抽取120名有饮食行为问题的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家长问卷调查,分析儿童饮食行为问题与家庭环境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120名学龄前儿童的饮食行为问题包括挑食、偏食、进食量少、进食时间过长、进食地点不固定等。他们大多母孕产期情况良好,幼时添加辅食没有困难,在幼儿园的饮食行为表现比在家中更让家长满意。与以祖辈为主要照养人的儿童相比,以父母为主要照养人的儿童能更早不依赖奶瓶,更早独立进食。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人工喂养,独立进食的年龄晚是家长对儿童饮食行为表现不满意的高危因素(P=0.000);家庭喂养态度一致是父母对孩子饮食行为表现满意的保护因素(P=0.003)。多数家长认为儿科医生的帮助是可靠的。【结论】早期认识并重视儿童饮食行为问题及其可能的家庭环境影响因素,积极主动干预;加强健康宣教,发挥家庭在儿童保健中的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0.
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鲁静  徐勇  李学来 《中国公共卫生》2002,18(11):1356-1358
目的 探讨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方法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和Achenbach's儿童行为量表对苏州地区2187名6~11岁学龄儿童的行为问题及其家庭环境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多元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结果 影响男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组织性、成功性和亲密度,影响女性儿童行为问题的家庭特征包括矛盾性、知识性、亲密度和控制性.家庭环境对学龄儿童行为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结论 为降低学龄儿童行为问题发生率,必须重视家庭环境的作用,并要注意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