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机动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RTI)的影响因素,为预防和减少RTI的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广西省公安厅交警总队收集2000-2009年桂林市区的RTI数据,对机动车驾驶员RTI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00-2009年桂林市发生RTI共3603起,造成506人死亡,2911人受伤,男女死亡比例为2.54:1;RTI的伤亡主要发生在21~45岁青年;由机动车驾驶员造成的RTI共3208起,占总数的89.04%;疲劳驾车(P=0.000,OR=4.280,95%CI=2.055~8.916)、超速行驶(P=0.000,OR=0.269,95%CI=0.125~0.578)、纵向间距不够(P=0.001,OR=1.606,95%CI=1.815~3.164)及违反交通信号(P=0.000,OR=2.118,95%CI=1.524~2.945)等4个因素进入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论 疲劳驾车、超速行驶、纵向间距不够及违反交通信号与RTI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中国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中驾驶员违法行为流行现状、趋势及其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治对策与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万车死亡率、10万人口死亡率、里程死亡率、机动化程度和死亡系数等指标分析2006-2010年中国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中驾驶员存在的各类违法行为现状、趋势及其特征.结果 2006-2010年中国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中,前五位违法行为依次是超速行驶(死亡系数:0.33~0.17)、未按规定让行(死亡系数:0.26~0.14)、无证驾驶(死亡系数:0.21~0.08)、违法占道行驶(死亡系数:0.17~0.04)和逆向行驶(死亡系数:0.11~0.07).酒后驾驶和疲劳驾驶2010年死亡系数分别降至0.04和0.02,所致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数量远远低于前五项违法行为.结论 中国机动车道路交通伤害总体数量呈下降趋势,但严重程度呈上升趋势,违法行为仍然很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机动车驾驶员安全驾驶行为中身体条件的影响因素.方法 根据<公安部令第71号>规定,对6 707名驾驶员进行视力、色觉、立体视觉、选择反应时等身体健康检查,并将检查结果分组比较.结果色觉、立体视觉、选择反应时正常组与异常组违法驾驶率差异无显著性.但当双眼视力低于4.6时,驾驶员的违法驾驶率显著高于视力合格组(P<0.05);事故率高于视力合格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机动车驾驶员的近视对驾驶员的安全驾驶行为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机动车驾驶员视觉功能与行车安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汽车的行车安全一直是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车祸事故已成为当今社会的公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发生事故的原因很多,不外乎人、车、路三个方面,而人的因素足最主要的。目前对人以外的因素较重视,公安、交通部门进行过深入的研究,采取了许多有效的措施。然而驾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机动车驾驶员夜间驾驶不合理使用远光灯行为,为道路交通伤害预防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在浙江省永康市选择4条进城道路和5条城区道路,应用"违反规定使用远光灯自动记录系统"记录2020年7月某一周周一、周三、周五和周日19:00至次日5:00的9条道路机动车驾驶员远光灯使用情况.采用回归树模型分析机动车驾驶员不合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264名机动车驾驶员(暴露组)和85名对照组工人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心电图异常检出率暴露组为38.6%,对照组为23.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工人窦性心率异常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但各种窦性心率改变的构成不同,暴露组工人的窦性心率改变以窦缓为主;暴露组工人的心电图提示心肌供血不足和窦缓的检出率随工龄的增加有下降趋势。本文并综合分析了振动、噪声及汽油、四乙铅等有害因素以及职业性精神紧张、疲劳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675名机动车驾驶员高血压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的高血压患病率及机动车驾驶工作与高血压的关系。方法 按照《全国1991年高血压抽样调查工作手册》的要求 ,对机动车驾驶员和新考驾驶员在严格质控下进行调查并进行血压测定。结果 机动车驾驶员高血压患病率为 2 0 .0 8% ,驾龄超过 10年以上 ,高血压患病率明显上升。机动车驾驶员与普通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在 2 5岁组、35岁组、4 5岁组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0 1)。结论 机动车驾驶工作与高血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8.
机动车驾驶职业对驾驶员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机动车驾驶员的血压、心电图等心血管系统情况。方法对2004年10月—2006年10月在上海市第七人民医院体检中心检查的驾驶员的血压及心电图资料进行分析。与同期的健康体检者资料进行对照。结果驾驶员组的血压增高和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为28.83%和18.56%,均较对照组(19.73%和6.30%)高,且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压升高及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随驾龄增加而增加(Χ^2分别为41.6353.68,均P〈0.01)。结论机动车驾驶员职业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9.
探索道路交通伤害的危险因素,减少和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道路交通伤害的关键。在构成道路交通伤害的整个过程中,驾驶员是导致道路交通伤害的主导因素,主要包括驾驶员的酒精行为、疲劳驾驶、个性特征、使用手机、驾驶能力、安全带的使用、摩托车骑者的特征、生理特征、年龄、性别等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采取必要的措施,可减少道路交通伤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丹麦尔听美(Otometrics)-MADSEN Xeta型电测听仪在隔音室内(30 d B)对198名驾驶员进行听力检查,用ND2型精密声级计(经中国计量科学院校准)对驾驶室噪声进行测量。听力测定结果按照《声学纯音气导听阈测定听力保护用》(GB/T7583—1987)中推荐的参数进行年龄性别校正。大型机动车驾驶员以高频听力损失为主,且在4 000 Hz处出现"V"型凹陷;听力损失有随驾龄延长而增高的趋势。高频听力损失的驾驶员中近3年内发生交通事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进入南宁市的长途卡车司机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情况,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7月,在南宁市市区整群随机抽取3个长途卡车停车场的266名司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266人,艾滋病病毒(HIV)3条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89.85%~90.98%,HIV主要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为45.49%~75.56%,艾滋病主要预防措施的知晓率为65.41%~83.08% 15.04%做过HIV抗体检测。最近1次与小姐(暗娼)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为72.73%(16/22)。[结论]需继续加强对长卡司机的艾滋病、性病知识教育,从长卡司机行车特点等方面入手提高其知识知晓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轮机动车道路伤害中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开展交通道路伤害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蓬莱市随机抽取430名四轮车驾驶员,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四轮机动车交通事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影响四轮机动车交通事故的因素有高年龄组、文化程度、伤害前2 h内喝浓茶、领驾照前正规训练时间、有车祸史、夜班、小型客车、大型货车、工人、管理人员。[结论]有车祸史、夜班是伤害的危险因素,文化程度高、领驾照前正规训练时间长是道路交通伤害的主要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3.
梅丹  何静  战贤梅 《预防医学论坛》2011,(9):769-770,773
[目的]分析大连市2009年机动车交通伤害发生的特点,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年大连市3家伤害监测哨点医院急诊诊断为伤害的全部首诊病例中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9年3家医院合计报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3 315例,占全部伤害病例24 047例的13.79%。3 315例机动车交通伤害中,男性占58.25%,女性占41.75%;最多的是25~44岁(占41.42%)、45~64岁(占30.53%),商业服务业人员(占19.88%)、专业技术人员(占15.14%)、离(退)休人员(占11.55%);发生地点主要在公路/街道(占89.14%),伤害性质主要是挫伤(占60.30%),伤害部位主要在头部(占30.92%),伤害发生时活动主要是驾乘交通工具(占42.71%);意外事故占99.16%;死亡者占0.15%。[结论]2009年急诊首诊机动车交通伤害病例中,青壮年、男性多见。应针对机动车交通伤害的重点人群,开展伤害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机动车驾驶员听力损伤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噪声对驾驶员听力的影响。方法对1038名驾驶员进行纯音测听检查,并与240名非噪声作业的人员进行对照。结果机动车驾驶员听力损伤发生率为22.4%,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听力损伤发生率与驾龄有关。结论机动车噪声对驾驶员听力有一定的影响,并随着驾龄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通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方法]2008年7月,对通化市部分娱乐场所的暗娼进行调查。[结果]调查401人,其中桑拿/洗浴中心191人,年龄(33.5±8.9)岁,文化程度初中262人,在婚180人,汉族331人。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为34.41%。最近1次与客人发生性关系时安全套使用率为23.94%。[结论]通化市暗娼人群艾滋病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从事商业性性行为时安全套使用率很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昆山市城市居民对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对安全套的态度、教育和意向情况,及性别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调查,随机抽取城市社区3个街道中的6个社区、年龄在65周岁以下的社区居民415人。使用统一的调查问卷对调查者进行调查,并分析总体情况及性别对其的影响。结果男女性病/艾滋病防治知识在总体上无显著性差异,男性在吸毒尤其是静脉吸毒传播艾滋病的认识上优于女性(χ2=0.025,P﹤0.05),且更多男性认为避孕套能避免感染性病的危险性(χ2=0.023,P﹤0.05);但是在行动及态度上,女性明显优于男性(χ2=0.019,P﹤0.05)。结论不同性别对性病/艾滋病知识的掌握以及对安全套的态度不同,进行针对性较强的性病/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初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状况,了解以往开展的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效果,为开展学校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活动提供依据。方法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9个市的每个市区抽取1所学校,在初二年级中随机抽取6~8个班级,对所有到校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每所学校调查400人。结果共调查初二学生3608人,其中男生1875人(52.0%),女生1733人(48.0%)。艾滋病8条基本知识的知晓率在35.0%~93.0%之间,艾滋病防治基本知识知晓率为50.3%;无偿献血知识知晓率为64.1%;艾滋病治疗知识知晓率为61.5%;美沙酮知识知晓率为29.5%;自愿咨询检测服务知晓率为71.2%;对有关艾滋病防治态度的正确持有率为81.6%;向周围的人讲过艾滋病预防知识的比例为36.7%,主要传播对象有朋友和同学。结论本次调查显示初中学生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不高,亟待提高。今后将利用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以及中央补助项目为契机,加强学校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淮北市城区居民结核病防治知识掌握程度,为更好地开展结核病防治宣传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20名城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75.42%。其中结核病病人及家属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5.38%;机关公务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6.25%;医务人员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82.86%;普通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9.33%。调查对象最喜欢的健康教育形式是通过电视、宣传单、报刊和医务人员传播。结论需加强城区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促进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职学生的交通安全情况,为学校加强安全知识教育,降低伤害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调查问卷,于2009年10、11月对淮阴卫生高等职业技术学校596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女生在步行时违章率分别为74.8%、78.6%;骑车带人或拐弯不打手势车的违章率分别为46.3%、31.9%;骑车时占用机动车道、逆行或没等同方向的绿灯亮便过斑马线的违章率62.8%、43.1%;在乘车时,不论哪个年级都有50%以上的学生没系安全带。结论卫生高等职业学校高职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比较淡薄,不能很好地遵守交通规则,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值得学校尤其是教育部门重视,应该针对这种状况,在学生中加强交通安全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冯铁 《职业与健康》2010,26(1):21-22
目的探讨职业环境因素对交通民警健康的影响,为职业防护提供依据。方法对阳泉市区交通岗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对交通民警186人和对照组164人进行健康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交通民警中常见的有慢性咽炎、小支气管通气功能障碍、高脂血症和高脂蛋白血症等12种疾病;与对照组比较,除高血压外,其他疾病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对5个交通岗进行了环境监测,结果发现空气中飘尘、二氧化氮和噪声超过国家标准。结论交通民警中常见病的发生与职业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建议加强城市环境的治理,同时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