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联合检测的意义,反映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预后判断的价值。方法利用SysmexCA-50血凝仪联合检测肝硬化患者与正常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含量。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而FBG则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凝血四项指标联合检测可从多方面客观准确地评价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状况及其病情预后。  相似文献   

2.
李云  李雪梅 《血栓与止血学》2007,13(5):231-231,234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指标的变化。方法采用美国贝克曼库尔特全自动血凝仪ACL Advance对40例正常对照组、40例肝硬化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问(aP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比较,PT、aPTT和TT均明显延长(P〈0.01),Fbg明显减低(P〈0.01)。结论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异常,凝血指标检测对判断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状况和病情预后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李莲萍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34):1121-1123
目的通过TT、PT、APTT、Fib、PLT的检测,预测肝硬化患者的转归。方法67例肝硬化患者,分别分成出血组28例,非出血组39例,按照Chad—Pu小分级法分戍A级27例,B级24例。c级16例。与60例正常组进行TT、pT、APTT、Fib、PLT检测值的组间、组内比较。结果在TT、PT、APTT、Fib、PLT检测中,出血组、非出血组与正常组,出血与非出血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Child—Pu曲分级法分成A、B、C组与正常组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结论检测TT、PT、APTT、Fm、PLT能反映肝硬化的严重程度,由此可预示肝硬化患者的预后,协助临床医生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尽可能地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4.
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APTT)、纤维蛋白原(HB)、凝血酶时间(TT)等凝血功能指标是反映凝血系统及纤溶功能的重要指标,本文通过检测43例肝硬化患者的上述四项指标,探讨凝血功能四项指标评价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损害程度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①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凝血功能变化以及血小板计数变化及其意义。②方法 测定56饲肝硬化患者和40例健康体检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g)以及血小板(PKT)。③结果肝硬化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APT、FT、TT、Fg以及PLT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④结论肝硬化患者APTT、PT、TT延长,Fg、PUF值降低。  相似文献   

6.
肝脏在正常的凝血、抗凝和纤溶中起重要作用.大多数的凝血、抗凝及纤溶因子是在肝脏中合成的.同时它还有清除或灭活被激活因子的作用.肝病会导致凝血、抗凝及纤溶系统的失衡,表现为多种凝血指标的异常[1].因此监测其凝血指标的改变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价值[2].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可比较全面地了解肝病时凝血因子的减少程度,借以帮助判断肝细胞损害程度,且对预后并发出血及预后有帮助.为此对肝硬化病人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bg)进行检测,并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临产孕妇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测检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856例临产孕妇(实验组)与329例正常非妊娠妇女(对照组)的凝血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临产孕妇组PLT、PT、APTT和FIB值相应与对照组的PLT、PT、APTT和FIB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产前及分娩过程中,及时监测各项凝血指标对预测和治疗产妇异常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56例肝硬化患者凝血四项指标检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晓建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0):3580-3581
目的:了解肝硬化患者四项凝血指标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德国美创MC-1000血凝仪,测定56例肝硬化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FIB)水平。结果: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四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PT、APTT、TT均明显延长,FIB明显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肝硬化失代偿组与代偿组比较也存在差异(P<0.01)。结论:四项凝血指标可客观准确的的评价肝硬化的凝血功能状况,对临床的治疗及疗效观察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脑梗死患者凝血检测结果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凝血象和血小板的变化。方法:对我院86例脑梗死患者和102例健康对照组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进行测试。结果:脑梗死患者纤维蛋白原(FIB)值升高,而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凝血酶时间㈣值缩短,血小板(PLT)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凝血的指标是判断出血性疾病的主要诊断指标,检测脑梗死患者的凝血象和血小板,能早期发现患者的血栓前状态,能尽快溶栓.对患者的病情恢复和预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凤娥 《内蒙古医学杂志》2009,41(11):1371-1372
目的:了解常规凝血四项(PT、APTT、TT、Fib)在妊娠产妇正常生理条件下的变化,探讨其变化与分娩及产后凝血功能障碍的关联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自动血凝仪对289例临产孕妇和16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进行凝血四项检测。结果:临产孕妇PT(凝血酶原时间)、APT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较健康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Fib(纤维蛋白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TT(凝血酶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产孕妇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孕妇体内凝血、抗凝血成分及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均发生明显改变。检测凝血四项,可了解妊娠产妇体内凝血状况,预防和治疗产中、产后异常出血及防治DIC发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血清胆碱酯酶及联合测定对肝硬化患者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霖 《中外医疗》2010,29(13):28-29
目的探讨血清胆碱酯酶及联合测定在肝硬化患者child-pugh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分析67例肝硬化患者和60例健康人员的血清CHE及白蛋白(ALB)γ-谷氨酰转移酶(GGT)、总胆汁酸(TBA)水平及凝血功能等测定结果。结果肝硬化组与对照组相比,CHE、ALB血清含量下降,GGT、TBA血清含量提高;在肝功能分级中各项指标也有意义。结论 CHE是诊断和鉴别诊断肝硬化的敏感特异血清学指标,CHE及联合测定有助于准确评估肝功能的损害程度和预后,对肝硬化的病情变化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凝血酶原时间(PT)及血小板参数在肝硬化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以60例肝硬化患者为观察组,以同期6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PT及血小板相关参数,分析其诊断肝硬化的价值.结果 观察组P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水平高于对照组,血小板计数(PL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  相似文献   

13.
乙肝后肝硬化血小板变化与病程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变化以及与病程的关系。方法 :检测 40例乙肝后肝硬化 ,1 7例酒精性肝硬化和 40例健康人血浆血小板数。结果 :乙肝后肝硬化组与健康组血小板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1 ) ,酒精性肝硬化组与健康组血小板比较无差异 (P >0 .0 5 )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病程≥ 3年者与病程 <3年者血小板比较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减少与病因有关 ,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明显减少 ;病程延长 ,血小板减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 RDW)及血脂与肝硬化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gastroesophageal variceal bleeding, GEVB)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  方法  以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肝病综合科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期间收治住院的发生GEVB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出血组,随机选取同期住院的未发生GEVB的肝硬化患者60例为未出血组。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基本资料、RDW、PLT、肝功能生化指标和血脂相关指标,然后通过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RDW和血脂对GEVB的影响,最后用ROC曲线判断其诊断效能。  结果  与未出血组相比,出血组RDW升高,TG、TC、HDL-C、LDL-C、ApoA1、ApoE降低(均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RDW是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的独立危险因素(OR = 1.367, 95%CI:1.141~1.639),TC是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的独立保护因素(OR = 0.437, 95%CI: 0.262~0.728)(均P < 0.05)。通过绘制ROC曲线提示,RDW诊断GEVB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03(P < 0.05),最佳临界值15.25%,敏感度为86.7%、特异性为63.3%;TC诊断GEVB的AUC为0.789(P < 0.05),最佳临界值2.765 mmol/L,敏感度为78.3%、特异性为75.0%。  结论  RDW及TC对于肝硬化患者发生GEVB具有较高的判断价值,临床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16.
杨碧玉 《中外医疗》2011,30(2):18-19
目的探讨护理程序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总结护理经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将80例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患者采用护理程序,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护理方法,比较2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焦虑和抑郁等都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护理程序应用于肝硬化患者中,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硬化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出血量100~1200mL。无术中死亡,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硬化肝癌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8.
山海军 《中外医疗》2013,32(5):11-12
目的分析肝硬化时入肝血流变化与肝功能分级(Child—Pugh)之间的关系。方法对85例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VLC)患者,和55例酒精性肝硬化(ALC)患者肝门静脉以及肝固有动脉测量,计算灌注指数DPI,并进行比较。结果 VLC组、ALC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两组的门静脉、固有动脉均增宽,最大流速降低,阻力指数(RI)和搏动指数(PI)均增高。VLC组参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VLC与ALC两组之间也由于病因的不同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不同,两组的血流变化均与肝功能分级有明显的相关性(VLC∶r=0.732和ALC∶r=0.714)。结论肝硬化时入肝血流变化与肝功能分级有很好的相关性,这为肝硬化的病因诊断提供了依据,对肝硬化的预防及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通过大样本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探讨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降低的症状分布特点。方法〓收集符合选择标准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采集其一般资料、症状(一般症状、舌象、脉象)和血小板计数(PLT)的结果。录入数据后,运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卡方检验,比较各个症状在PLT降低患者与未降低患者之间的频率。结果〓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中,PLT降低组与PLT未降低组患者相比,面色黝黑、面色晦暗、肝掌、纳呆、红绛舌、瘦舌、缓脉在PLT降低组频率高于PLT未降低组频率,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LT降低的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面色黝黑、面色晦暗、肝掌,纳呆、缓脉、红绛舌、瘦舌出现频率较高,说明PLT降低与血瘀、脾气虚及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