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冯月文  陈移 《重庆医学》2007,36(8):760-761
胆总管结石患者经内镜下胰胆管造影(以下简称ERCP),加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以下简称EST),加鼻胆管引流(以下简称ENBD),由于其能保持胆系的完整,对机体创伤小、并发症少、显效显著、恢复快等诸多优点,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1].本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对103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并应用护理程序实施围手术期的护理,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plus cholecystectomy,LCBDE+ LC)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ERCP/EST+ LC)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 浙江省人民医院2009年1月~2012年1月对210例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患者进行微创治疗.其中98例采用LCBDE +LC治疗,112例采用ERCP/EST+ LC治疗.对比分析两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成功率、结石残余率、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和费用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并随访两组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LCBDE+ LC组:手术成功率96.93%,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3.06%,结石残留率2.04%,远期结石复发率1.02%,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0%,乳头狭窄发生率1.02%.ERCP/EST+LC组:手术成功率91.96%,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10.71%,结石残留率7.14%;远期并发症:结石复发率7.14%,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4.46%,乳头狭窄发生率2.67%.两组手术成功率、结石残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排便时间、住院天数及住院费用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CBDE +LC组结石复发率、反流性胆管炎发生率显著低于ERCP/EST+ LC组(P<0.05),乳头狭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BDE+ LC是治疗胆总管结石合并胆囊结石更安全、有效、可行的微创术式,对于适宜的患者行胆囊管取石或胆总管Ⅰ期缝合更能体现微创的优势.但在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术后胆瘘、残余结石等情况下,ERCP+ EST仍有不可替代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护理体会.方法:应用十二指肠镜在X光机通过监视系统完成胰胆管造影检查(ERCP)及十二指肠乳头肌切开取石(EST).结果:内镜治疗胆总管结石(2004年6月-2005年8月)72例.经胰胆管造影检查确诊为胆总管结石,成功采用网篮加气囊一次排净结石70例,占97.2﹪.结论:通过对患者的术前护理,术中配合及术后护理指导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消化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对2009~2011年间收治的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99人,其中对照组使用剖腹取石术,实验组使用ERCP联合EST治疗,对两组患者进行观察和统计.结果对照组成功率97.96%,手术时间(175.34±58.46)min,并发症率8.16%,肛门排气时间(3.7±0.9)d.住院时间(18.36±6.2)d.实验组成功率93.88%,手术时间(41.53±19.65)min,并发症率2.04%,肛门排气时间(2.5±0.6)d.住院时间(8.7±3.4)d.实验组在手术时间、并发症、肛门排气、住院时间等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ERCP联合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可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患痛苦,疗效肯定,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5.
目的 回顾性分析比较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胆道镜探查取石术(LC+LCBDE)与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EST+LC)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1年2月-2016年2月间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疗的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患者300例,根据对患者采取手术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LC+LCBDE组与ERCP/EST+LC组,每组150例。比较2组患者临床资料、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肝功能等相关指标情况。 结果 2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中转开腹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LC+LCBDE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明显低于ERCP/EST+LC组(均P<0.05)。2组患者术后1 d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转氨酶升高,术后3 d各指标均恢复至正常。术后并发症发生率LC+LCBDE组6.67%,ERCP/EST+LC组为8.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院后短期随访结石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LC+LCBDE与ERCP/EST+LC均为治疗胆囊结石并胆总管结石的术式,其中LC+LCBDE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及手术费用等方面更具优势,但临床工作中仍需遵循个性化原则,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与医院条件灵活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随着胆石病发病率增加,术后胆道残留或复发性结石已屡见不鲜.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EST治疗胆总管结石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我们回顾性分析了自2007年10月~2009年10月经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164例病例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随着内镜、腔镜技术在外科等领域的迅速发展,传统的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逐渐被微创手术所替代[1,2]。目前常用的是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和腹腔镜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LCBDE)。我院于2006-2011年间采用EST及LCBDE两种微创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胆总管结石患者行经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EST)与开腹胆总管切开取石术(OCT)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5年3月陕西省汉中市人民医院收治择期手术的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ST'组49例和OCT组49例,OCT组行传统开腹胆总管切开探查取石术,EST组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联合EST取石。比较2组患者围手术情况、结石清除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采用胃肠生活质量量表(GIQLI)评定2组患者生活质量;随访12~18个月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EST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腹痛持续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均明显短/少于OC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115、10.356、88.928、18.198、34.946,P均<0.01);OCT组结石清除率略高于ES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7.8%峨93.9%,t=2.238,P>0.05);EST组消化道出血、胆道黏膜出血、切口感染显著低于OCT组,高淀粉酶血症明显高于OCT组(χ~2=6.292、6.292、10.748、5.869,P均<0.05),而肺部感染、反流性食管炎无明显差异(χ~2=2.163、0.332,P均>0.05);EST组在用药3个月后生活质量总评分显著高于OCT‘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4.638,P<0.01);随访12~18个月,2组患者均未发生胆管狭窄、胆系感染、胆漏及残留结石。结论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ST手术方式较传统OCT手术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少,有利患者的恢复,符合外科微创的理念,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选择方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雷波 《安徽医学》2013,34(6):728-730
目的评价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联合内镜括约肌切开术(EST)、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术(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联合EST、EPBD术(内镜组)临床资料,以同期82例传统开腹手术(开腹组)为对照,比较2组取石成功率、住院费用等。结果内镜组93例(96.9%)患者常规ERCP取石成功,2组患者成功率、住院费用、结石情况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内镜组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住院时间较开腹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 ERCP联合EST、EPBD治疗胆总管结石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内镜治疗198例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内镜诊断、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价值。方法19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在行ERCP检查后,189例经内镜行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结果198例患者中,ERCP显示明确为胆总管结石181例,诊断准确率为91.41%(181/198)。行EST并取石者189例,取石成功185例,成功率为97.88%(185/189)。EST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32%(8/189)。结论ERCP对胆总管结石有较高的诊断及治疗价值,同时也是一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安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开腹应用胆道镜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十二指肠乳头切开取石术(EST)治疗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行开腹应用胆道镜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46例(胆道镜组);选择同期行ERCP/EST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EST组),对两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操作成功率、残余结石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操作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道镜组和EST组住院时间分别为(19.4±4.5)和(11.4±5.2)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残余结石率分别为6.5%(3/46)和21.2%(11/5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腹应用胆道镜与行ERCP/EST均是治疗术后胆总管结石的有效方法,治疗各有优劣,应根据胆囊切除术后胆总管结石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宜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和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治疗经验和价值。方法:用ERCP+EST取石对74例确诊为胆总管结石的患者进行内镜下治疗,必要时行内镜鼻胆管引流。结果:一次取石成功率为94.6%(70/74)。术后并发胰腺炎5.4%(4/74),一过性高淀粉酶血症10.8%(8/74),消化道出血2例。结论:ERCP和EST取石术治疗胆总管结石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系数较高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本研究旨在比较十二指肠乳头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1~3 min球囊扩张持续时间与低于1 min持续时间治疗胆总管结石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分析行十二指肠乳头小切开联合大球囊扩张操作的76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球囊扩张持续时间不同(1~3 min VS<1 min)分为短时扩张组与延时扩张组,分析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完整取石率、机械碎石率、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出血发生率、感染发生率、穿孔发生率).结果 短时扩张组与延时扩张组患者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完整取石率、机械碎石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延时扩张组较短时扩张组出血发生率(P=0.032)和术后胰腺炎(P=0.028)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小切开联合大球囊延时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术后胰腺炎及出血发生率更低,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内镜Oddi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并胆总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1月至2016年4月武汉市长江航运总医院收治的胆囊并胆总管结石患者92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治疗组(n=51)和对照组(n=41),治疗组行ERCP、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行开腹LC、胆总管探查取石联合T管引流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治疗前后应激指标水平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恢复正常活动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胆总管直径、胆总管结石数和最大结石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至术后7 d两组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术后7 d血清E、COR和CRP水平均恢复至术前状态,术后1 d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取石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ERCP、EST联合LC治疗胆囊并胆总管结石对机体应激反应系统影响较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但有胆总管结石残留可能,对操作者技术要求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序贯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将84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观察组采用EST联合LC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切口长度、平均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肛门排气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平均手术时间上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在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使用镇痛药、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1.90%(5/42),明显低于对照组28.57%(12/4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序贯EST联合LC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较开腹治疗,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势,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胆管切开取石(CBDE)与内镜括约肌切开(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494例胆总管结石,经CBDE治疗326例,EST治疗168例,用χ2检验分析两种方法治疗的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和死亡率。结果CBDE组中胆囊已切除的168例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19例,手术成功率88.7%。EST组中,胆囊已切除的161例胆管结石,158例切开成功,3例失败(切开未成功),残留结石1例,手术成功率97.5%。EST组胆囊已切除病人的成功率明显高于CBDE组(P<0.01)。术后并发症CBDE组24/326(7.4%),EST组8/168例(4.5%),CBDE组明显高于EST组(P<0.01)。结论在胆囊未切除的胆总管结石病人应行CBDE治疗,胆囊切除术后的胆管结石应采用EST治疗。EST治疗具有损伤小,恢复快,住院天数短等优点。EST是目前治疗胆总管结石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升高。由于老年人多合并心血管等多种基础疾病,常难以耐受开腹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及死亡率较高。随着内镜技术的提高,经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取石术以创伤小、恢复快、疗效确切等优点,已逐渐取代传统开腹手术。我科2008年1月至2011年10月采用内镜技术为118例老年人胆总管结石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20.
我院自1995年3月至1995年12月,采用内窥镜括约肌切开治疗胆道疾患7例,6例成功,1例失败,失败病例为曾行毕式胃大部切除术病人,无法摆正切开刀,故放弃切开,胆道镜取石,治愈出院。余病例均切开成功,自然排石。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为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