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罗宝嘉  郑美春  丘雪  覃惠英 《全科护理》2021,19(25):3570-3575
目的:探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中文版低位前切除综合征(LARS)评分表,于2019年1月—2020年6月对广州市某三级甲等肿瘤医院146例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恢复肛门排便1个月及以上的病人进行问卷调查,并采用高分辨肛门直肠测压仪检测病人的肛门直肠生理功能,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研究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排便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的LARS的发生率为76.71%(112/146),重度LARS发生率为35.62%(52/146).肛门直肠测压结果显示,与正常人群相比,病人的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压、直肠便意感觉容量、直肠最大耐受容量、直肠顺应性等指标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是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发生LAR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术后病人普遍存在排便功能失调,LARS的发生率较高,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越低,术后排便功能越受影响.提示在临床工作中对术前接受放化疗、肿物位置低的病人尽早干预,可通过指导针对性的康复锻炼、症状自我管理尽可能降低排便功能失调对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对肛门直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100例,患者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cm为低位组,肿瘤远侧缘距肛缘距离5~10 cm为中位组,低位组、中位组患者各5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低位前切除术,采用Hida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系统对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进行评分,观察患者排便情况,采用肛门直肠功能压力检测仪对患者进行检测。结果:术后低位组患者每日出现便失控、每周出现便失控、排气失控、排液性便失控、排固性便失控等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中位组,中位组中偶尔便失控、排便功能正常发生率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排便功能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个月时,低位组患者的肛门直肠临床功能评分较中位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中位组患者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肛管最大收缩时间、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力下降等均显著高于低位组,低位组患者肛门直肠测压较中位组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位直肠癌患者手术后肛门直肠功能障碍较中位直肠癌患者显著,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治疗时,应全面评估患者肛门直肠功能,争取保留患者肛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治疗直肠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6年2月至2017年1月某院治疗的108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54例)、观察组(54例)。观察组行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对照组行常规开腹直肠前切除术。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手术前后肛肠动力学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相对较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肛管收缩压、初始排便容量阈值、直肠末端静息压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相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腹腔镜下超低位经括约肌直肠前切除术用于直肠癌治疗中安全性、有效性较高,利于减少术中出血量与术后并发症,缩短治疗时间,促进肛肠动力学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肛肠疾病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3例肛肠疾病患者进行手术前后动力学检测研究。结果提示:术后直肠肛门反射能完全恢复或敏感性提高(P〈0.01);肛管收缩压明显增强(P〈0.01);肛管最长收缩时间与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直肠静息压明显降低(P〈0.01);肛管静息压手术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从而说明肛肠疾病患者术后的直肠肛管的生理功能能完全恢复到术前或有所提高,肛肠疾病手术是符合直肠肛管解剖和生理功能的手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ME)治疗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1月~2021年5月收治的60例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予以开腹直肠全系膜切除术治疗)和观察组(n=30,腹腔镜辅助TME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肛肠动力学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肛管最大收缩压(MSP)、肛管静息压(ARP)、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AIRT)、直肠静息压(RRP)]的水平均上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3/10)低于对照组33.33%(10/30)(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TME治疗可改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肠动力学,缩短住院时间、拔除引流管时间及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并发症的发生较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经腹会阴联合直肠癌根治术(Miles术)与直肠低位前切除术(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西藏成办分院收治的高龄低位直肠癌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行Miles术)、观察组(n=43,接受Dixon术)。记录两组手术一般情况、手术前后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测压、肛门直肠功能评分、生活质量[便秘患者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并发症及预后。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短/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排尿功能分级、勃起功能评分、射精功能分级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肛管最大收缩压、肛管静息压、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压下降值高于对照组,肛管最大收缩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术后3个月、6个月、10个月肛门直肠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而PAC-QOL评分低于对照组(P 0. 05);随访结束,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生存率、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Miles术与Dixon术治疗高龄低位直肠癌均有一定疗效,尤其是Dixon术在保留患者排尿功能、性功能、肛门直肠功能方面更有优势,有利于促进术后恢复,提高生活质量,且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内括约肌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癌的可行性和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括约肌切除术(ISR)在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1月—2005年8月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手术资料,全部患者均行ISR。术后应用病理大切片技术检测环周切缘有无癌浸及其程度,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评估排便功能。结果:环周切缘有癌浸润2例。术后并发症:大便失禁30例,但患者均于1周内恢复;吻合口瘘2例;吻合口狭窄2例;术后肿瘤复发2例,均再次手术切除;肝转移癌并死亡1例。38例患者术后排便功能指标、直肠测压结果均于术后9个月时趋于正常,其余3例患者于术后18个月时趋于正常,1例于术后15个月死亡。结论:ISR能为低位直肠癌患者保留肛门,在保证手术根治性效果的同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并获得较满意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求直肠癌患者采用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对肛肠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某院收治的直肠癌患者84例,将其按盲抽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直肠前切除手术,观察组行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肛门功能及肛肠动力学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对照组低,手术时间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后6个月,观察组Wexner评分较对照组低,肛管静息压(ARP)、肛管收缩压(AMSP)及直肠最大容量(RMTV)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14%)低于对照组(2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低位经括约肌间切除术治疗直肠癌,可减轻患者机体创伤,对肛肠动力学影响较小,利于肛门功能恢复,且并发症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9.
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分析和护理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治疗对功能性便秘的疗效和护理措施。方法对180例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直肠肛门测压记录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并与160例无排便异常患者进行比较。结果①功能性便秘患者直肠静息压、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②治疗后便秘患者直肠、肛管静息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及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域值降低(p〈0.05)。③治疗前后患者的症状明显缓解。结论生物反馈治疗和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通过改善直肠肛门压力达到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双吻合器应用于低位直肠癌手术,提高了直肠癌患者的保肛率,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患者肛门括约肌及排便功能,但由于其对肛周神经、肌肉组织的牵拉损伤及术后直肠、肛管容量的减少,导致患者可能出现暂时性大便失禁、尿潴留、吻合口狭窄、吻合口瘘等并发症,故加强术后护理,是保证患者顺利恢复的重要基础.我院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应用双吻合器技术治疗低位直肠癌22例.现总结护理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特发性便秘患者肛门直肠的感知阈值和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特发性便秘(CIC)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特征,便秘的病因和发病机理。方法 采用PC Polygraf高分辨多道胃肠功能测定仪检测24例CIC患者的肛门直肠压力、直肠容量感知、疼痛阈值、耐受闽值及排便功能等指标,并与12例健康人进行对照。结果 CIC组直肠静息压、肛管括约肌静息压、最大缩窄压及肛管长度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但CIC患者的初始感觉、疼痛、排便等阈值,引起肛门直肠抑制反射的最低支气量和肛管内括约肌松弛压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模拟排便时,CIC组33.33%(8/24)的患者在直肠收缩时伴有肛管括约肌矛盾收缩。结论 CIC忠者直肠粘膜对容量刺激的反应性降低和排便时肛管括约肌的反向矛盾收缩可能是形成便秘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The purpose of our study was to assess anal function in professional mountain bikers, as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cycling enthusiasts report functional and morphological problems in the anal region. We tried to find out if constant saddle vibration suffered by professional cyclists could lead to defecation disorders. METHODS: 19 professional male mountain bikers took part in this study. The finding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a control group (CG) of healthy volunteers who rode bikes less frequently. Both groups underwent rectal examination and anorectal manometry. Rectal sensation, rectal compliance and the anorectal inhibitory reflex were also assessed. Information on anal pain, blood on the toilet tissue, history of hemorrhoids, anal fissure, abscess formation and problems with defecation was collected by questionnaire and local examination was carried out. RESULTS: Sphincter resting pressures (89 +/- 27 mmHg vs CG: 69 +/- 16 mmHg), squeeze pressures (137 +/- 36 mmHg vs CG: 96 +/- 19 mmHg) and sphincter volumes (resting vector volume: 513 +/- 277 cc vs CG 273 +/- 170 cc, squeeze vector volume: 1389 +/- 867 cc vs CG: 490 +/- 219 cc)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the professional mountain bikers. Values reflecting rectal sensation (sensory threshold: 51 +/- 32 ml vs CG: 46 +/- 12 ml)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groups. CONCLUSION: Proctological problems are very common in professional mountain bikers. Permanent microtrauma through constant saddle vibration may lead to chronic inflammation and anal fissure resulting in anal pain and therefore high sphincter pressure. Muscle hypertrophy as a consequence may lead to defecation disorders.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治疗混合痔术后便秘的效果及对患者肛门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就诊于我院与榆林市星元医院肛肠科的40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给予腹针疗法联合穴位埋线,对照组采用口服麻子仁丸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经括约肌间切除术(ISR)治疗超低位直肠癌的围术期有效护理方法.方法 选取2009年6月-2011年6月16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经腹腔镜下ISR治疗,同时给予围手术期护理,观察护理效果.结果 16例患者经围术期精心护理均积极配合手术,无死亡病例,无吻合口瘘病例,未发生术后出血病例,所有患者恢复肛门排便后均有不同程度的肛门不适症状,患者主要包括坠胀感、患者急便感、患者肛门灼痛、患者排便不尽感等.出现肛周皮肤湿疹或溃烂11例,临床表现为大便稀、次数增多3~10次/d,经围术期精心护理,患者排便次数逐渐减少,控便时间逐渐延长,术后1年多数患者可获得满意的排便控制.术后患者1年肛门括约肌功能评估,A级患者8例,B级4例,C级3例,D级1例,患者功能良好率为93.75%.结论 围手术期护理对经腹腔镜下ISR治疗非常重要,应重视该期护理,以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盆底痉挛综合征(SPFS)患者肛管直肠压力的变化及其焦虑抑郁评分的高低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本院确诊SPFS患者68例(试验组),无排便功能紊乱症状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采用肛管直肠测定仪进行动力学检查,并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进行心理状况评估,比较两组直肠肛管压力和焦虑抑郁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直肠肛门抑制反射(RAIR)阈值、肛管最大自主收缩压、肛管自主收缩持续时间、排便窘迫阈值和直肠最大容量感觉阈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肛管静息压和直肠初始感觉阈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直肠静息压和初次排便感觉阈值高于对照组,但两者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评分及抑郁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SPFS患者存在明显的直肠感觉功能下降和盆底肌肉协调运动障碍,且存在焦虑抑郁症状,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肛门直肠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索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后肛门直肠功能降碍对排便的影响。方法 利用肛门直肠动力检测仪,对照比较30例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和30例正常人排便时肛门直肠动力学参数的变化。结果 颈、胸段完全性脊髓损伤患者排便时肛管压力下降幅度、直肠—肛管压力梯度和排便指数小于正常人(P<0.01)。结论 脊髓损伤破坏了用力排便时肛门直肠活动的协调性,使自主排便机制受损,非自主排便成为主要排便机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肛门直肠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目的  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连续纳入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的中低位直肠癌患者, 填写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排便功能的研究报告表, 并进行三维高分辨肛门直肠压力测定检查。根据肿瘤远侧缘距肛缘的距离将患者分为中位组和低位组  结果  共纳入6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 其中男45例, 女21例; 平均年龄(58.86±10.99)岁; 低位组22例, 中位组44例。95.5%患者有便血, 50.0%排便次数增多, 30.3%~40.9%有粪便性状异常、排便急迫感、排便不尽感、里急后重等症状; 便血、排便次数、排便不尽感与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r=0.308, P=0.012;r=0.290, P=0.018;r=0.305, P=0.013)。所有患者的直肠肛门抑制反射均无受损, 持续便意感阈值和最大耐受量均较正常值明显降低; 持续便意感阈值、最大耐受量与肿瘤浸润深度呈负相关(r=-0.333, P=0.007;r=-0.323, P=0.009)。与中位组相比, 低位组患者排便费力发生率高(27.2%比6.8%, P=0.031), 肛门平均静息压低[87.20(49.80)mmHg比108.25(41.80)mmHg, P=0.017]  结论  在中低位直肠癌患者, 除便血外, 排便症状多样化, 且不具有特异性; 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的直肠感觉功能受损明显, 肿瘤浸润深度和肿瘤远侧缘距肛缘的距离不同程度地影响患者肛门直肠感觉和动力功能。  相似文献   

18.
总结对30例经肛内吻合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护理。术前认真做好心理护理,介绍新的手术方法的基本过程,消除患者紧张、悲观、恐惧心理;根据肿瘤的大小、位置,做好肠道准备;补充足够营养。术后严密观察病情,做好胃肠减压,减少胃液对肠内的压力;做好饮食护理;肛门、会阴部护理;自制软肛管引流,降低吻合口的张力;肛旁引流防止渗出液的积滞;应用气囊扩肛器扩肛,预防吻合口疤痕挛缩狭窄;加强肛门功能锻炼。本组患者均无大便失禁及污粪,5年来随访、复查,尚未发现复发,肛门功能优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分析全程护理干预对于腹腔镜低位以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具体作用和影响。方法:将本院收治的100例符合条件的腹腔镜低位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对其肛门功能进行评估。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为76.00%,术后6个月,患者肛门功能良好率为88.00%。结论:全程护理干预可以有效促进腹腔镜低位以及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保肛术后肛门功能的恢复,有利于患者预后,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