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活动平板运动试验和心电图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活动平板运动试验(TMT)及心电图(ECG)动诊冠心病的价值。方法从1993年5月~1996年12月做冠脉造影(CAG)、TMT和ECG的可疑冠心病者中随机抽取35例,以CAG为标准计算TMT和ECG的敏感性等指标,分析TMT和ECG的助诊效果。结果可疑患者最小23岁,随年龄而增加,40岁后尤明显,CAG显示40岁前实际患者很少,其后明显增加。冠脉狭窄累及前降支者最多。TMT的敏感性、阴性结果预测值均较ECG高。冠脉狭窄大于75%者TMT及ECG均呈阳性,在4O%~75%者TMT多呈阳性而ECG均呈阴性。结论TMT助诊冠心病较ECG更敏感,但需排除假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常规心电图(ECG)在诊断中老年人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对103例50岁以上住院患者做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二者结果对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3例中ECG与CAG均提示冠状动脉有病变43例(41.7%),其中心肌梗死28例,心肌缺血15例;ECG无典型心肌梗死改变,但有ST-T改变,而CAG提示无明显病变者30例(29.1%);ECG提示正常30例(29.1%),其中CAG提示有病变者12例(40.0%),多为左前降支病变. 结论 ECG用于中老年人诊断冠心病简便易行、快捷、便宜.但对中老年人ECG检查无阳性发现而有临床症状者,应高度警惕冠状动脉病变,尤其是左前降支的病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常规静息心电图(ECG)与二维超声心动图(2D-UC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ECG、2D-UCG和冠状动脉造影(CAG)分别以ST-T异常、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及冠状动脉主要分支固定狭窄≥50%为诊断标准,将77例有发作性胸痛并拟诊冠心病患者的ECG、2D-UCG资料与CAG结果对比分析。结果77例胸痛患者CAG阳性53例,CAG阴性24例(其中女性患者占50%,年龄43~58岁占66.7%)。ECG敏感性88.7%,特异性66.7%;2D~UCG敏感性58.5%,特异性83.3%。结论绝经期间女性胸痛多不是冠心病危险因素。对于诊断有典型胸痛的冠心病,ECG仍是简便和较为敏感的诊断方法,2D-UCG诊断冠心病敏感性较低而特异性较高,二者结合有助于提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4.
正确评价ST-T改变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很重要,现对84例ST-T改变疑诊冠心病者进行选择性冠脉造影,作对比分析,报道如下。选1999-2002年12月本院84例住院者,男58例,女26例,合并高血压41例,合并糖尿病18例,依临床表现分为两组:A组为ST-T改变合并典型胸痛48例;B组为ST-T改变合并不典型胸痛或无症状36例,均行选择性冠脉造影。每组对其ECG的ST-T改变,心律失常与造影结果进行对比。患者住院期间多次记录ECG、对ECG的以R波为主导联的ST段水平或下斜型压低>0.5mV,T波倒置为异常,对ECG的激动起源异常与激动传导异常为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电图(ECG)检查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20例,均行ECG及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根据是否合并典型心绞痛进行分组,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ECG的诊断准确性。结果:ECG对CAHD诊断的敏感性为83.53%,特异性为51.43%,与CAG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ECG对典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73.33%,特异性为41.67%,与CAG检查无明显差异(P>0.05);ECG对非典型心绞痛诊断的敏感性为24.00%,特异性为45.45%,与CAG检查差异显著(P<0.05)。结论:ECG检查可作为CAHD诊断方法之一,但仅凭ST-T改变不足以确诊,尤其是非典型心绞痛,需通过CAG检查并结合临床特征进行综合评判。  相似文献   

6.
210例心律失常患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有或无典型胸痛的心律失常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10例各类心律失常患者分为伴典型胸痛的A组102例和不伴典型胸痛的B组108例,作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结果:A组中98例(96.1%)有冠脉病变,而B组中仅18例(16.7%),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对心律失常患者诊断为冠心病时,应结合临床胸痛症状。  相似文献   

7.
在冠心病患者中,心律失常的较多见[1,2]。对于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特别是伴有不典型胸痛易患因素时,临床较常诊断为冠心病,甚至在教科书上也有心律失常型冠心病之说,本文对116例拟诊为冠心病并接受冠状动脉造影伴有心律失常患者的造影及临床资料进行分析,以探讨有冠状动脉造影对心律失常伴不典型胸痛患者的诊断价值。1 资料和方法11 对象心律失常患者116例,其中不伴心绞痛症状或症状的典型得62例(A组),男性55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52±58岁。伴心绞痛(均符合WHO标准)症状者54例(B组为对照组),男性52例,女性2例,平均年龄54±47岁。两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体表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对我院门诊冠心病患者诊断的临床诊断价值研究及护理分析。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初步诊断的冠心病患者2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行常规静息12导联的ECG检查及CAG检查,分析ECG的临床诊断结果、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以及冠脉狭窄支数的诊断结果,并给出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ECG对于冠心病的诊断灵敏度为77.14%(135/175)。135例CAG阳性患者的冠脉狭窄情况中,中度组的阳性符合率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的阳性符合率显著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中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支数为二支的阳性符合率与一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脉狭窄支数为三支的阳性符合率与一支组及二支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在护理后疼痛症状及焦虑情绪均明显缓解,与护理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患者对于护理工作作出的评分中,﹥90分者占84.78%,显著高于﹤60分、60-80分以及80-90分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CG诊断冠心病有一定价值,但也存在误诊情况,临床上可与其他方案联合检测。同时,给予一定的护理措施较为重要,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比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冠脉CTA)与冠脉造影(CAG)的结果,探讨其对可疑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29例可疑冠心病患者先行冠脉CTA筛查,经冠脉CTA检查诊断为重度狭窄或闭塞的31例患者在1个月内行CAG检查,分析比较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并评价其与CAG对冠心病诊断的吻合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320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获得良好的三维重建.冠脉CTA对冠脉不同狭窄程度判断的精确率达73.4%.冠脉CTA对于评估正常或重度狭窄的冠脉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冠脉CTA与CAG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吻合度.结论 320排螺旋CT冠脉成像是一种比较可靠、简便而且安全的冠脉病变无创检查手段,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高的准确度,可以作为可疑冠心病患者的一种筛查与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10.
50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开展冠状动脉造影(冠脉造影,CAG)以来,冠心病的诊断有了可观而可靠的诊断依据。我院自1990年4月开展此项工作以来,已对500例临床诊断或可疑冠心病患者行CAG术,以达明确诊断或选择更好的治疗方法之目的。本文意从500例患者中依靠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改变诊断冠心病与冠状动脉造影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人们认识到CAG对冠心病诊断的重要性,但临床症状及心电图检查对冠心病诊断价值也不可低估。材料和方法500例患者均选自我院1990年4月至1998年8月住院收治患者。年龄28~78岁,平均年龄53.l岁。其中男358例,女142例,男:女一2.5:…  相似文献   

11.
陈天海 《中外医疗》2014,(21):193-193
目的:观察分析多排螺旋CT冠脉成像(MSCT)、心电图(ECG)、冠状动脉造影(CAG)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该院疑似冠心病患者共60例,分析所有患者MSCT、ECG和CAG检查结果。结果该组患者中冠心病52例,52例患者 ECG 检查阳性41例、阴性11例,另有4例假阳性患者,ECG 诊断敏感性78.85%、特异性50.00%、阳性预测值73.33%、阴性预测值26.67%、诊断准确率75.00%;MSCT检查发现51例阳性患者和1例假阳性,诊断敏感性98.08%、特异性87.50%、阳性预测值98.08%、阴性预测值87.50%、诊断准确率96.67%;CAG检查发现52例阳性患者,未见假阳和假阴现象,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为100%。心电图ECG检查敏感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均明显低于MSCT及CAG检查方式(P<0.05),MSCT方式与CAG检查结果相近(P>0.05)。结论临床上可推广MSCT技术实现无创筛选检查,弥补冠状动脉造影技术诊断冠心病的缺陷,提升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冠心病不同检查方法的比较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心病(CHD)不同检查方法的价值。方法 对169例胸闷、心前区疼痛查因患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症状典型者冠脉异常48%,静息12导联心电图(ECG)诊断冠心病者冠脉异常52%,活动平板试验(TET)阳性者冠脉异常66%,核素心肌显像(ECT)诊断冠心病者冠脉异常68%。结论 依靠典型胸闷、心前区疼痛可得到较可靠的初步诊断,ECG诊断冠心病最简便易行且敏感性较高,活动平板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特异性最高,核素心肌显像的敏感性最高但特异性差。联合任何两种无创检查方法均可不同程度提高诊断冠心病的符合率。  相似文献   

13.
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讨论冠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临床诊断冠心病的53例病人进行冠脉血管造影,男41例,女12例,年龄43-77岁,其中心律失常组7例,心衰组3例,心绞痛24例,心梗组19例。结果:心律失常6例,心衰3例。女性10例冠脉造影结果均无固定性狭窄,18例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后16例效果满意,结论:心律失常,心衰及女性诊断冠心病须慎重,冠脉造影为冠心病诊断最可靠的方法及选择有效治疗的必要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老年心律失常患者冠脉造影60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心律失常是心脏病中较常见的表现,临床常将老年人不明原因的心律失常诊断为冠心病,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国内外亦将心律失常作为冠心病的一个临床分型,但在近期的观察中提示其在冠心病的诊断中的意义仍待明确。本文分析我院1996~1998年间的60例老年人有心律失常伴或不伴典型心绞痛及缺血性心电改变的患者冠脉造影资料,以探讨心律失常在冠心病诊断中的意义。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选择60岁以上临床有明显心悸,心电(包括Hoter)检查有心律失常,病程1年以上患者,共60例,男43例,女17例,年龄60~76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特点,以探索更合理的诊断方法。方法总结49例HCM住院病人的临床表现、心电图(ECG)、超声心动图(U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磁共振(MRI)、冠状动脉和左室造影术(CAG4-LVG)特点。结果49例ECG均为窦性心律,其中4例正常,45例分别表现为左室高电压、ST—T改变、T波深倒而双肢对称、Q波窄而深及各种心律失常,6例心尖部肥厚型心肌病(AHCM)患者ECG显示V3-5R波振幅增高伴V2-6对称性明显倒置T波;49例UCG检查发现室间隔、心尖部不对称增厚;14例核素心肌断层显像检查发现核素分布异常;7例MRI均显示室间隔或心尖部心肌肥厚,室间隔最厚可达30mm。结论凡中、青年患者出现不典型胸痛、晕厥,体格检查发现有心前区收缩期杂音伴第三心音和(或)第四心音,ECG有缺血性ST—T改变和(或)异常Q波,但临床上难以用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瓣膜病来解释者,应考虑HCM,进一步UCG常规检查可以明确。近年来冠脉多排螺旋CT(MSCT)对HCM与冠心病的鉴别诊断有独到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潘慧超  张丽华 《河北医学》2008,14(7):783-785
目的:研究心律失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为临床综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111例具有心肌缺血症状并伴相应心电图(或holter)表现疑诊"冠心病"的患者分为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比较两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率。结果:心律失常组与非心律失常组冠脉造影结果阳性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心律失常与冠心病无必然关系,冠脉造影检查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心电图(ECG)与心脏彩超(UCG)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7月在解放军第91中心医院心血管内科疑诊为冠心病的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ECG及UCG检测,以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测为金标准。比较ECG、UCG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及诊断符合率。结果以CAG为金标准,E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80.00%,特异度为53.33%,诊断符合率为73.33%;UCG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4.44%,特异度为73.33%,诊断符合率为74.17%;ECG与UCG的灵敏度、特异度、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在无法进行CAG诊断时,ECG与UCG可为临床治疗方案提供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典型与不典型胸痛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诊断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具有反复发作性胸痛、临床诊断或须排除冠心病的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CAG)的临床资料。结果:冠脉狭窄阳性者55例,占54%,其中典型组48例危险因素者明显高于非典型组。结论:男怀典型心绞痛伴有2个或2个以上冠心病危险因素患者发生冠脉狭窄的可能性极大,女性冠心病临床胸痛症状不典型。绝经是女性冠心病特殊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心电图在冠心病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冠状动脉造影被认为是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本文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了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现将其结果对比分析如下。1对象与方法1·1病历选择选择2004—2006年住院接受心电图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60例,均符合1979年WHO诊断为冠心病标准,其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41~82岁,平均(55±10)岁。1·2观察方法心电图:常规12导联心电图和运动平板实验中有一项符合心肌缺血者可诊断为心电图阳性。冠脉造影:采用Judkins法,冠脉直径减少≥50%者判断为阳性。2结果2·1心电图(ECG)与冠脉造影(CAG)结果比较60例冠…  相似文献   

20.
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结合冠状动脉造影评价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价值。方法 156例临床诊断冠心病的患者,均记录18导联心电图(ECG),部分患者行运动心电图检查,继之行冠状动脉造影(CAG),部分患者同时接受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结果 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为78.6%;特异性36.1%;假阳性率63.9%;假阴性率19.7%;阳性预测值58.9%;阴性预测值为59.1%。CAG前ECG有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未见明显管腔狭窄占43.4%(49/113);临床有发作性胸痛,ECG无缺血性改变的患者中,CAG显示相应血管有粥样硬化狭窄者40%(17/42);CAG显示3支血管病变,ECG无缺血性改变的占19.4%(7/36)。结论 心电图是诊断冠心病的有效手段,但有一定的局限性,应重视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