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微血管密度(MVD)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间的关系。方法对27例胃癌组织标本行常规石蜡包埋及5μm切片,然后行MVD及VEGF免疫组化染色。结果MVD平均值为37.81±10.99(个/视野),VEGF阳性率为59.26%。VEGF阳性组中的MVD值明显高于VEGF阴性组。MVD、VEGF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有统计学意义相关性(P<0.05),与组织学分化程度及浆膜层是否受侵无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胃癌MVD值和VEGF表达密切相关,在胃癌发生、发展和转移中起重要作用,两者均可作为反映胃癌生物学行为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膀胱癌内血流分级与微血管密度(MVD)计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能量多普勒(PDI)技术对膀胱癌的血流信号进行血流分级,术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肿瘤MVD及VEGF的表达。结果PDI技术测定肿瘤内血流等级与MVD及VEGF表达有较好的相关性,MVD与血流等级的相关性为r=0.49,P〈0.05,与VEGF表达为r=0.36,P〈0.05。随着血流分级的增高MVD增高,血流分级丰富组VEGF阳性表达高于VEGF阴性表达组。结论PDI显示血流信号在组织学和生物学上与血管生成有关。PDI联合MVD及VEGF免疫组化指标可从不同角度反映膀胱癌的血管生成特征,有助于对膀胱癌血管生成和预后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在胰腺癌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情况和微血管密度(mi- crovessel density,MVD),探讨血管生成因素在胰腺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3例胰腺癌标本及相同数目的正常胰腺组织作为对照,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VEGF表达和计数MVD。结果:胰腺癌VEGF阳性率及MVD均明显高于正常胰腺组织(P<0.05);胰腺癌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和MVD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TNM分期高者VEGF和MVD高于分期低者,胰腺癌VEGF表达与MVD明显相关(P<0.05);根据VEGF和MVD水平高低分组,高水平组生存时间明显短于低水平组(P<0.05),MVD是唯一的独立影响胰腺癌生存时间的因素(P<0.05)。结论:(1)VEGF对于胰腺癌的血管生成、肿瘤生长和转移具有重要意义。(2)VEGF与MVD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两者均是反映肿瘤血管生成情况的理想指标。(3) VEGF和MVD可作为判断胰腺癌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肾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及肿瘤微血管密度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VEGF)在肾癌的表达情况及肿瘤微血管密度 ( MVD)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LSAB法对 10例肾良性肿瘤、38例肾癌中 VEGF表达进行检测 ,并对肿瘤 MVD进行测定。结果 VEGF阳性率肾癌为 6 5 .8% ,肾良性肿瘤为 2 0 %( P<0 .0 1)。 、 期肾癌为 47.8% , 、 期肾癌为 93.3% ( P<0 .0 5 )。肾癌 MVD显著高于肾良性肿瘤 ( P<0 .0 1) , 、 期肾癌MVD显著低于 、 期肾癌 ( P<0 .0 5 )。随访 2年 :VEGF及 MVD均与肾癌预后有关。结论 VEGF及 MVD在肾癌的形成及浸润发展中有重要作用 ,二者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与膀胱尿路上皮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对50例原发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VEGF进行染色,记数肿瘤内MVD,并观察VEGF的表达同MVD的关系。结果膀胱尿路上皮癌VEGF阳性表达率为62%(31/50),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未见表达。VEGF阳性表达组MVD显著高于阴性表达组(P〈0.05)。VEGF表达与肿瘤的分级分期明显相关(P〈0.05),提示VEGF阳性表达者的预后较阴性者差。结论VEGF的异常表达是膀胱癌微血管形成能力增高的重要因素。VEGF表达与膀胱癌MVD增加及恶性进程和不良预后有关,是判断膀胱癌预后有价值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和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与卵巢恶性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9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患者(其中良性上皮性肿瘤患者17例,交界性上皮性肿瘤患者13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64例)中VEGF表达情况及MVD计数。结果在上皮性卵巢癌、交界性上皮肿瘤、良性卵巢肿瘤中VEGF阴性分别为:2例(3%)、4例(31%)、16例(94%);VEGF低度表达分别为:31例(48%)、7例(54%)、1例(6%);VEGF高度表达分别为:31例(48%)、2例(15%)、0例。VEGF蛋白高度表达与肿瘤的临床分期、细胞分化程度及患者预后有明显的相关性。MVD与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无明显的相关性。VEGF蛋白高度表达者的生存率比VEGF无或低度表达者差。结论VEGF蛋白表达的测定可以帮助判断卵巢上皮癌患者的预后,在指导临床治疗方面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胶质瘤病理分级的关系,分析VEGF与MⅧ和PCNA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及5例正常脑组织中VEGF、PCNA的表达水平和MⅧ。结果VEGF和PCNA的表达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但Ⅰ级和Ⅱ级之间差异不显著,其余各组间差异显著;MVD随胶质瘤病理级别的增高而增加,各组间均差异显著;VEGF的表达与MVD及PCNA的表达均呈正相关。结论VEGF、MVD及PCNA均可作为反映胶质瘤恶性程度的指标;VEGF促进胶质瘤血管的形成,增加胶质瘤的微血管密度;VEGF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胶质瘤瘤细胞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8.
曹浩强  姚明  周永庆  沈剑峰 《中国实验诊断学》2006,10(10):1164-1166,F0003
目的 通过检测人脑胶质瘤细胞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的表达,探讨VEGF在脑胶质瘤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正常脑组织对照标本3例,取自脑外伤后内减压的病人.62例胶质瘤病人的手术标本,其中胶质母细胞瘤23例,间变胶质细胞瘤20例和星形胶质细胞瘤19例.采用VEGF多克隆抗体、兔抗人八因子相关抗原(Ⅷ-R Ag)行常规S-P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计算VEGF免疫活性指数和微血管密度值.结果 VEGF染色指数随着肿瘤恶性度的升高而增高;脑胶质瘤组织微血管密度随着肿瘤级别的升高而增高;脑肿瘤病理分级和VEGF(r=0.941)的表达及与MVD(r=0.907)之间呈正相关性.结论 VEGF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组织内血管生成,在人脑胶质瘤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其表达水平对判断恶性程度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乳腺癌中的微血管密度(MVD)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本组乳腺恶性肿瘤77例和良性肿块12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VEGF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肿瘤组织MVD,结果 乳腺癌和良性肿块患者血清VEGF无显著性差异;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血清VEGF有显著性差异。乳腺癌与良性肿块MVD差异有显著性;有与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MVD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MVD确实是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重要指标。而MVD测定必需组织病理标本,不能反复测定。监测血清VEGF不仅可预测有无淋巴结转移。而且便于术后监测随访。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骨髓微血管密度(MVD)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探讨作为骨髓造血微环境重要组成成分的微血管以及调节因子VEGF在AA是否存在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以抗Ⅷ因子相关抗原及VEGF单克隆抗体标记骨髓活检组织切片,检测51例初诊AA患者及10例对照者骨髓MVD及VEGF表达,比较AA患者与对照者以及AA患者免疫抑制治疗后MVD及VEGF表达变化。结果AA患者骨髓MVD为5.5±3.5,明显低于对照组(8.7±3.4,P〈0.05)。非重型AA(NSAA)与重型AA(SAA)患者的MVD分别为7.4±2.9和4.3±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A患者骨髓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6.7±8.4)%和(14.7±6.1)%,P〈0.01],但NSAA与SAA患者的骨髓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2例经免疫抑制治疗后获得治疗反应的患者骨髓MVD及VEGF阳性细胞百分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增加。结论AA患者骨髓MVD减少及VEGF表达减低,可能是AA骨髓造血衰竭的病理生理机制之一。促进血管生成以及改善骨髓血液循环的药物在免疫抑制治疗的基础上或可加快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关系。方法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制成病理切片后,采用SP二步法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MVD、VEGF的表达。结果膀胱移行细胞癌患者中VEGF明显高于对照组,VEGF在不同的病理分级、分期中有不同的表达。膀胱移行细胞癌MVD高于对照组,且与膀胱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有关。结论VEGF与膀胱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 (MVD)与喉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 30例喉癌组织、 11例喉上皮单纯性增生及 4例非典型增生组织中VEGF及CD34的表达 ,并计算微血管密度 ,分析VEGF表达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 :在喉上皮单纯性增生、非典型增生及喉癌组织中 ,VEGF表达阳性率及MVD分别为 36 36 %、 5 0 0 0 %、 80 0 0 % ;2 19± 3 2 2、 17 83±8 10、 5 9 13± 2 4 82 ,差异显著 (P <0 0 5 )。在喉癌组织中 ,低表达VEGF组与强表达组的MVD平均值分别为38 31± 38 30、 6 4 33± 2 0 6 0 ,有统计学差异 (P <0 0 5 )。结论 :VEGF表达与肿瘤微血管密度有密切关系 ,VEGF促进肿瘤血管的形成 ,在喉癌的生长、转移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BTCC组织中HPAmRNA及VEGF mRNA表达,并以12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分析HPAmRNA表达与肿瘤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HPA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例正常膀胱组织未发现HPAmRNA阳性表达,BTCC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为58.06%(36/62)。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明显相关。而且,HPA与VEGF二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501,P〈0.01)。【结论]HPAmRNA阳性表达与BTC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PA在BTCC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释放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长因子D(VE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研究50例BTCC中VEGFD蛋白表达的水平,评估VEGF-D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论]50例中VEGF—D阳性表达率84.0%;VEGF-D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大小明显相关(P〈0.05)、与复发性无关(P〉0.05)。【结论】在BTCC中,VEGF-D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其可能成为诊断和判定预后的一个指标及一项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检测48例人大肠癌组织的VEGF表达,分析VEGF与大肠癌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并观察VEGF在大肠癌组织不同区域的表达。结果 VEGF表达率随大肠癌Dukes分期的进展而增加,且Dukes C期的VEGF表达率显著高于Dukes A期(P<0.01)。VEGF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它的表达与组织学类型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VEGF仅在癌细胞内表达,在癌旁及正常组织内无表达。结论:VEGF表达对大肠癌的进展有促进作用,VEGF可作为反映大肠癌生物学行为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PD-EC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生长与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ER)测定了3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6例正常膀胱粘膜的PD-ECGF和VEGFm-RNA水平。结果:肌层浸润性(T2-4)和粘膜下浸润性(T1)膀胱移行细胞癌中,PD-ECGF和VEGF mRNA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粘膜下浸润性(T1)与非漫润性乳头状(Ta)膀胱移行细胞癌相比,PD-ECGF mRNA明显增高,而VEGF mRNA无明显变化;非浸润性乳头状(Ta)膀胱移行细胞癌中仅见VEGF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膀胱粘膜,而PD-ECGFmRNA无明显变化。PDECGF和VEGF mRNA水平升高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高分级有关。结论:PD-EC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而VEGF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生长与浸润都有关。  相似文献   

17.
戴岳楚  潘印 《浙江临床医学》2005,7(11):1124-1125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及计算机条带分析半定量方法检测了VEGF异构体及受体mRNA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的表达水平.对VEGF121 mRNA及KDRmRNA表达水平和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绝经前后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在乳腺癌组织及癌周组织均检测到VEGF121和KDR,flt-1的mRNA表达,VEGF121和KDR在癌组织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组织,在癌组织及癌周组织,VEGF121 mRNA表达和KDR121 mRNA表达之间有明显直线正相关及回归依存关系,VEGF121,KDR的mRNA表达在肿瘤≥2cm;淋巴结阳性及绝经前组病人明显高于淋巴结阴性、肿瘤<2cm和绝经后组病人.结论 VEGF、KDR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癌周组织,VEGF积极参与乳腺癌的新生血管增殖过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浓度变化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定 40例胃癌患者血浆VEGF含量 ,并与胃癌生物学行为进行分析。结果 胃癌患者血浆VEGF浓度为 12 0 .16± 86.45p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n =15) 73 .41± 11.56pg/ml(P <0 .0 1) ,胃癌≥ 5cm组 (n =2 7)血浆VEGF较 <5cm组 (n =13 )明显升高 ,分别为 12 8.78± 74.51pg/ml与 98.45± 3 8.91pg/m1(P <0 .0 5)。另外 ,血浆VEGF与胃癌TNM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 ,细胞病理类型无明显关系。结论 血浆VEGF的水平与胃癌肿瘤负荷有关 ,血浆VEGF是诊断胃癌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 (BTCC)中树突状细胞 (DC)浸润及其表面分子表达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 12例BTCC病例 (浅表性癌Ta 1期 5例 ,浸润性癌T2~ 4期 7例 ;高中分化癌G1~ 2 4例 ,低分化癌G3 8例 )和 10例正常膀胱组织中树突状细胞CD1a、CD80及CD86的表达 ,并分析CD1a、CD80及CD86的表达与肿瘤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在BTCC和正常膀胱组织中CD1a阳性树突状细胞的数量没有显著差别 ,但在BTCC组织中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下调 ;②在BTCC中CD1a阳性DC的数量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无关 (P >0 .0 5 ) ,但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的表达与BTCC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 (P <0 .0 5 )。【结论】BTCC组织中DC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6表达下调可能是BTCC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