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笔者在解剖1例成年男性尸体时,见腹腔动脉变异.脾动脉起至腹主动脉.无肝总动脉,肝左动脉直接起于腹主动脉,肝右动脉则起自肠系膜上动脉.胃左动脉自肝左动脉远侧段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则由脾动脉分支,并发出肝中动脉.查阅文献见这种变异较少见[1],本文详细描述腹腔动脉分支及其次级分支的来源、行程,并用游标卡尺测量各动脉长度和外径.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腋动脉是位于腋窝内的上肢动脉主干,其分支类型和数目变异较大.国内外专著多以6支型作为腋动脉分支的代表类型[1,2].自腋动脉第1段发出胸最上动脉,第2段发出胸肩峰动脉和胸外侧动脉,第3段发出肩胛下动脉和旋肱前、后动脉.我们在标本解剖过程中发现1例左侧腋动脉分支变异,为积累解剖学资料并为临床工作提供形态学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左侧睾丸动脉变异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睾丸动脉多数由腹主动脉发出,或由肾动脉及分支、肾上腺中动脉、肾上下极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等处发出.笔者在教学过程中解剖一具成年男性尸体(约50岁)时,在上述几种常见分支处均未发现左睾丸动脉,而是起自左髂内动脉.此类变异罕见.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D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评价比格犬腹腔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解剖学特点。方法成年比格犬15只,分别进行多层螺旋CT(MDCT)检查和在直视下行经股动脉浅表分支选择性腹腔动脉插管及DSA造影术,观察腹腔干其主要分支的起源和走行并测量直径和长度。结果15只比格犬15条股动脉插管成功,成功率为100%(15/15)。腹腔动脉、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插管造影成功率均为100%(15/15)。比格犬腹腔动脉解剖与人类很相似。MSCT和DSA检查发现其与人类腹腔动脉解剖的相同点在于:(1)腹腔动脉起始部位在第1腰椎体中上水平;(2)腹腔动脉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后向前走行,然后再发出分支;(3)虽然胃左动脉由脾动脉近段发出,但是仍属于腹腔动脉分支,所以腹腔动脉三大分支肝总动脉、脾动脉和胃左动脉与人类相同。不同点在于:(1)胃左动脉发自脾动脉近段;(2)胃十二指肠动脉在肝门部分出,肝同有动脉很短或缺如。3只犬肝右动脉在胃十二指肠动脉之前发出20%。结论比格犬腹腔动脉与人类腹腔动脉解剖的相似性,对肝、脾、胰、胃等脏器的动物介入性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在局部解剖教学中,笔者发现1例腹腔干和肠系膜上动脉共干起于腹主动脉的变异。本例尸体为男性,50岁左右,身高约165cm。腹主动脉于第1腰椎体中份前方水平向右发出一动脉短干,起始处管径宽1.436cm。该动脉干横行于胰体后方,走行2.566cm后于胰颈后方分2支。分支处管径宽1.264cm,此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解剖一具成年男尸时 ,见腹腔干、肝总动脉有特殊变异 ,为积累资料及为临床提供参考 ,现报告如下。1 资  料腹腔干粗 8.2mm ,长 2 .4cm。在第十二胸椎前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向左行 ,分为脾动脉和胃左动脉 ,这两支的走行和分布与正常无异。腹腔干在距起始处 0 .2cm和 0 .5cm处分别发出左膈下动脉和左肾上腺中动脉 ,左膈下动脉在行程中尚发出肾上腺上动脉和胃后动脉 (见附图 )。附图 肝总动脉自肠系膜上动脉示意图肠系膜上动脉在第十二胸椎前方、腹腔干下方 0 .3cm、肾动脉上方 0 .2cm处发自腹主动脉前壁 ,向右下越过左…  相似文献   

7.
腹腔干分支的变异在肝、胃及胆道手术中具有一定的意义.我们在一例老年尸体的解剖中发现腹腔干分支的稀有变异,现整理报告如下.腹腔干自主动脉腹部发出后分为三支,即脾动脉、肝总动脉及胃左动脉.1.脾动脉发出后经胰腺下缘的后方,向左行达脾门,长118.18mm,起始部外径为6.38mm,在距起始部38.70mm处发出胃后动脉,经网膜囊后壁腹膜的深面向上走行,再经膈胃韧带到达胃体后壁的上部.胃后动脉长20.42mm,起始部外径为1.84mm.2.肝总动脉在网膜囊后壁腹膜深面,向右水平走行,长31.48mm,起始部外径为6.20mm,到达十二指肠T部的后下方,即分为胃十二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1)胃十二指肠动脉发出后经十二肠上部的后方向下走行,起始部外径为5.38mm,到达十二指肠上部下缘平面分为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85例腹腔动脉的 X 线解剖进行了分析.发现腹腔动脉开口于腹主动脉的左、正前壁者占88.1%;起始高度在第十二胸椎下份至第一腰椎上份之间者占76.8%;腹腔动脉主干直接分为胃左、脾、肝总动脉三大分支者占80.0%;发现39条肝迷走动脉,并有91条腹腔动脉主要分支存在变异.  相似文献   

9.
正常情况下,由腹主动脉平第12胸椎或第1腰椎发出一短干为腹腔干。腹腔干发出3个分支,分别是肝总动脉、胃左动脉和脾动脉,其中的肝总动脉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后,主干延续为肝固有动脉,肝固有动脉发出一支胃右动脉后,走行到肝门附近分为肝左动脉和肝右动脉进入了肝脏。但肝动脉起源形态多变,作者在解剖一成年男性标本时,见1例特殊起源,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马军 《华夏医学》2003,16(3):416-416
笔者在解剖一具约 14岁女尸时 ,发现结肠上区血管明显变异 ,详见图 1。 1腹腔干只发出两大分支 :脾动脉 ,沿胰背侧面上缘左行至脾门。胃左动脉在本干达到胃小弯前尚发出 3~4支细小的异常肝左动脉 ,经肝的脏面左纵沟前方进入肝左叶。 2肝总动脉缺如 ,在距腹腔干下方 5 6 mm处由腹主动脉直接发出异常胃右动脉 ,外径 2 .8m m,经追踪其尚发出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 3变异肝右动脉来源于肠系膜上动脉 (其距胃右动脉根部 75 mm ) ,且在肝十二指肠韧带内走行异常 ,肝门静脉居左前方 ,胆总管居右前方 ,其在二者后方走行 ,追踪至肝门 ,除发…  相似文献   

11.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腔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2高度,始段与主动脉呈近直角的方向行向外侧入肾,左侧50例右侧49例均为单支型,余为双支型,肾副动脉出现率33%,均发自主动脉或肾动脉;左侧51例右侧50例具肾上腺中动脉,全为1支,101支肾上腺中动脉中,95支起自主动脉。  相似文献   

12.
观察53具成人尸体腹主动脉主要的脏支及其分支:腹部干均为单支,46例起于T12高度,全发自主动脉前壁,90%相当于12点钟位,47例腹腔干为典型的三主支型,变异的仅6例;肠系膜上动脉均为1支,其中36例起于L1高度,全起自主动脉前壁,行向右前下,分支变异很少;肠系膜下动脉亦为单支,44例在L3高度发自主动脉前壁,全部行向左下,分支极少变异;左、右肾动脉分别起于主动脉左右侧壁,全部位于L1 ̄2高度,  相似文献   

13.
843例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移植供肝动脉的解剖类型和避免变异肝动脉损伤的供肝切取及修整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4月~2006年7月共计843例供肝切取和修整过程中肝动脉变异资料.结果 在843例供肝中,肝动脉解剖总变异率为20.4%(172/843),其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6.67%(57/843),其次为肝左动脉来自胃左动脉占6.41%(54/843),来自腹腔干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66%(14/843),变异肝右动脉来自腹腔干、肝总动脉或胃十二指肠动脉占1.54%(13/843),变异肝左动脉和变异肝右动脉同时存在占0.83%(7/843),肝总动脉来自肠系膜上动脉占1.54%(13/843),肝总动脉来自腹主动脉占0.95%(8/843).结论 肝动脉变异发生率较高,在供肝切取及修整过程中易受到损伤.熟悉肝动脉常见变异类型,并保持肠系膜上动脉主干和腹腔干的完整性是减少供肝变异肝动脉损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肝左动脉(肝固有动脉左支)一般从肝固有动脉发出,分布于肝左叶。胃左动脉一般为腹腔干的第一个分支。关于腹腔干及其分支的变异情况在国内外报道较多,情况各不同。本例是肝左动脉直接起于腹腔干为腹腔干的第一个分支,胃左动脉起于肝左动脉的一例变异。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一般情况:男性,成人,身高160cm,发育良好。  相似文献   

15.
肾上腺动脉的变异,有关文献虽陆续报导,但来源各异。笔者在尸解中发现一例,左右肾上腺动脉均直接来自肾动脉,腹主动脉未发出膈下动脉和肾上腺中动脉,为给临床手术积累资料,特报道如下: 男性成年尸体,发育良好,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位置正常。左肾动脉在平第二腰椎处发自腹主动脉,横向左,长3.2cm,直径0.7cm,主干经肾门入左肾,在距腹主动脉0.19cm处,由左肾动脉发出一分支向左上去行,管径0.20cm,在该支0.27cm处发出一分支,长1.10cm,立即分出二支从肾上腺中部和下部入肾上腺被膜内,即相当于肾上腺中动脉和肾上腺下动脉。由左肾动脉发出的分支继续向上走行,在1.20cm处发出二小支,一支经肾上腺上部入肾被膜内,该支相当于肾上腺上动脉  相似文献   

16.
统计了200例主动脉弓的分支类型。结果分为七型:第一型(A型)即正常型,177例,占88.5%;第二型(B型),头臂动脉与左颈总动脉合干起始,而左锁骨下动脉单独起始,11例,占5.5%;第三型(C型),由主动脉弓上自右至左发出:头臂动脉、左颈总动脉、左椎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四支,有4例,占2%;第四型(D型),似第三型,但右侧二支合干,有 1例,占0.5%;第五型(F型),由主动脉弓上自右至左发出:头臂动脉、甲状腺最下动脉、左頸总动脉及左鎖骨下动脉,計5例,占2.5%;第六型(H型)和第七型(CG型),皆系右鎖骨下动脉做为主动脉最末分支,起自主动脉弓与降主动脉移行部,各有1例,皆占0.5%。本文对这些变异的胚发生以及右锁骨下动脉起始异常伴随的周圍結构的改变做了討论。  相似文献   

17.
在164具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腹腔动脉的分支类型、发起侧别及长度等。本文将腹腔动脉的分支分为四型,每一型又可细分为若干分型。普通型占70.12±3.57%。其中主型为一般教科书记载的型别,有94例,占57.32±3.86%,故为常见型;副型中,以有代替肝左动脉或副肝左动脉起于胃左动脉者较多,有18例占10.97±2.45%。扩大型占11.59±2.50%。其主型是腹腔、胰背动脉于,有13例,占7.93±2.11%。缩小型占15.85±2.86%。其主型是肝总动脉的分支不完整,由其他动脉发来的动脉支补充,有12例,占7.32±2.03%。缺如型是腹腔、腸系膜上动脉干,占2.44±1.19%。本文各型的出现率,与国内各作者报导的儿童材料相比,并无显著差别,说明腹腔动脉的分支类型无显著年龄差异。国人合计432例的结果,与国外资料比较,亦未见有显著差异存在。在168个标本上,比较了腹腔动脉三个主要分支的管径,其中以胃左动脉较细,脾动脉大于肝总动脉者最多,占63.69±3.71%。腹腔动脉在腹主动脉上的起始侧别,本文161例的结果,以起于腹主动脉的前壁左侧者最多,占66.46±3.72%。腹腔动脉的长度,本文168例的拮果,以在21—25毫米之间者最多,占27.79±3.46%,其平均植为24.84毫米±0.47,标准差±6.15毫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解剖实验用小型猪主动脉及主要分支,为动物模型的构建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采用大体解剖方法解剖实验用小型猪20头。结果小型猪主动脉弓部向头颈部分支为左、右无名动脉;双侧颈内动脉均来自右无名动脉,故右无名动脉对脑底供血十分重要;双侧有沿脊柱向尾侧走行的折返动脉;胸主动脉背侧由胸6至胸14平面共发出8条肋间动脉,为胸腰脊髓的主要供血动脉;无腰大动脉。结论实验用小型猪主动脉分支及脊髓供血动脉与人类相似,但无在人类十分重要的腰大动脉,应用小型猪可以构建主动脉手术所致脊髓缺血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作者在解剖一具15岁男尸过程中发现在主动脉弓处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右锁骨下动脉四个分支和双上腔静脉的变异.主动脉弓上方发出右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而右锁骨下动脉则由主动脉弓下方右壁发出,正对主动脉发出左锁骨下动脉稍下处.右锁骨下动脉向右上斜行横过食管的后壁越胸膜顶前面,经胸廓上口到颈根呈弓形弯向外侧,经前斜角肌的后方入腋腔移行为腋动脉.关于右锁骨下动脉的上述变异,陈子华、菊地正嘉曾报道过.从发生学上来看,异常右锁骨下动脉是由右背主动脉的远端部分和第七节间动脉形成的.右第四动  相似文献   

20.
股动脉是髂外动脉的直接延续,股动脉主要分支为股深动脉,旋股外侧动脉正常由股深动脉发出,变异较少。笔者解剖一具成年女尸的过程中,观察到其股动脉分支存在多处变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