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考察香附挥发油经透皮透过量及其对吲哚美辛体外经大鼠皮肤促渗透作用,为香附挥发油和吲哚美辛经皮渗透制剂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建立吲哚美辛和香附挥发油中主要成分α-香附酮的HPLC法。用改良的Franz扩散池考察α-香附酮和吲哚美辛的体外经皮透过量。结果香附挥发油和吲哚美辛的皮肤渗透行为均符合Higuchi方程,累积渗透量Qn与时间t呈良好的线性关系,香附挥发油皮肤渗透量随浓度增大而增大;5%、3%、1%香附挥发油对吲哚美辛的增渗倍数分别为0.943 1、0.621 1、0.195 9,相应浓度氮酮的增渗倍数分别为1.105 0、0.407 8、0.094 8。结论香附挥发油具有良好的皮肤渗透性,与氮酮的促渗效应相似,可以作为吲哚美辛的透皮促进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奇正伤湿止痛膏用药期间和停止用药后对大鼠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选用10周龄Wistar大鼠,在其背部两侧皮肤涂抹含伤湿止痛膏药物的浸膏和不合药的对照膏剂,应用电子显微镜观察该药剂引起的皮肤角质层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对照膏剂比较,涂药4~12h后表皮角质层开始变薄,细胞间距增大,细胞结构变得比较疏松,外层细胞有脱落。1d后,角质层疏松减轻,细胞间距缩小。停药后第1天,表皮角质层细胞间距变小。停药3d后,表皮角质层已基本恢复正常。结论该膏剂主要通过降低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促进药物透皮吸收效率。停止用药后表皮角质层变化可短时间内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寻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的方法.方法 以包皮组织作为细胞来源,采用消化法获得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采用组织块法获得成纤维细胞,以鼠尾胶原为支架,构建色素化皮肤类似物.HE染色、Fontana Masson染色检测构建的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的大体结构及其中黑色素细胞的分布和状态,以透射电镜观察类似物的超微结构.结果 构建的色素化皮肤类似物结构完整,细胞状态良好,与皮肤结构相似.结论 成功构建了色素化皮肤类似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创面消毒凝胶对大鼠皮肤创伤后愈合的促进作用,并利用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将48只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给药组,每组16只。除空白组外,其余2组建立皮肤创伤模型,造模后给药组在伤口涂抹创面消毒凝胶(1.0 mg/mm2),空白组和模型组涂抹等体积的赋形剂,共涂抹28 d。于给药后第4,7,14,28天计算各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取造模处皮肤组织,行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病理变化。通过Cytoscape 3.7.2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疾病网络,寻找核心成分及作用靶点,并利用AutoDock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果 给药后第4天给药组大鼠伤口开始结痂,给药后第7天模型组大鼠伤口开始结痂;与空白组比较,给药后第4,7,14,28天模型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比较,给药后第7,14,28天给药组大鼠创面残留率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空白组大鼠皮肤组织真皮层和表皮层完整,少有炎症细胞。模型组大鼠表皮层增厚,真皮层内有大量炎症细胞,给药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透皮促渗剂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方法:用 Valia-Chien 水平扩散池,选择氮酮、丙二醇、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氮酮与丙二醇合用作为促进剂,离体SD大鼠腹部皮肤用促渗剂预处理,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接收液中的药物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除了丙二醇对吲哚美辛和沙丁胺醇体外经皮渗透有抑制作用外,其余促进剂均显著提高二者的渗透速率(P<0.01),尤其以氮酮与丙二醇合用的促渗效果最好,吲哚美辛、沙丁胺醇的渗透速率分别达125.91、155.94 μg·cm-2·h-1.结论:氮酮与丙二醇合用、氮酮、N-甲基-吡咯烷酮、油酸、薄荷油可作为促渗剂用于复方吲哚美辛的透皮制剂.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吲哚美辛在不同给药时间与血药浓度的关系.方法:对本院2005年6月-2006年6月门诊确诊的急性风湿关节炎患者55例,不同时间服用吲哚美辛后,测定吲哚美辛的血药浓度.结果:发现上午服用吲哚美辛后,血药浓度较高,晚上较低.结论:对于急性风湿关节炎患者,如能在晚上适量加服吲哚美辛,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7.
吴娟  瓦龙美 《医学综述》2004,10(10):583-585
皮肤是人体面积最大的器官,由表皮和真皮构成,借皮下组织与深层组织相连。皮肤与外界直接接触,能阻挡异物和病原体侵入,防止体液丢失,具有重要的屏障保护作用。皮肤是再生能力较强的组织,皮肤的最外层表皮,主要是由角质形成细胞组成。表皮的基底层由位于基底膜上的基底细胞组成,是表皮角质形成细胞的生发层。基底层的角质形成细胞经过棘细胞层和颗粒细胞层逐步分化成熟并不断从角质层的表面脱落,丢失的细胞由基底层的增殖细胞补充。  相似文献   

8.
海水浸泡对表皮屏障影响的超微结构观察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海水浸泡对裸鼠表皮屏障功能的影响及其意义.方法:成年雄性裸鼠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浸泡0、3、6和12h,标本分别经锇酸和四氧化钌固定,在电镜下观察海水浸泡后裸鼠表皮角质层损伤的变化规律.结果:表皮经海水浸泡后,角质层结构发生改变,表现为上部角质细胞间空腔形成,角质细胞剥脱;四氧化钌固定后的标本显示角质层脂质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表现为角质细胞间隙中出现异常的排列紊乱的絮凝块状电子致密或透明物质,脂质膜状结构异常并在膜结构间形成腔隙,上述改变随浸泡时间的延长其变化愈明显.结论:海水浸泡可引起表皮角质层脂质超微结构的改变从而导致表皮屏障的损伤,本实验结果可为海战训练以及长期海上作业或渔业生产的防护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法治疗置铜宫内避孕器(intrauterine device,IUD)所致家兔子宫不规则出血的作用机制。方法:56只家兔,随机分为宫环止血灵大、中、小剂量组,吲哚美辛对照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手术后不放置宫内避孕器)和空白对照组(不造模),每组8只。前5组建立家兔置铜宫内避孕器模型。宫环止血灵大、中、小剂量组及吲哚美辛对照组分别予以宫环止血灵大、中、小剂量及吲哚美辛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及空白对照组则予以蒸馏水灌胃。透射电镜观察家兔子宫内膜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VECs)及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子宫螺旋动脉VSMCs胞浆内水肿,细胞器部分崩解、数量减少,或细胞萎缩,线粒体空泡样变性,其外周胶原纤维增多,血管内皮下间质局部水肿。VECs内线粒体空泡样变性。益气化瘀法治疗组,子宫内膜螺旋动脉VECs及VSMCs的线粒体、肌丝、高尔基体、间质等超微结构损伤较模型组均有明显减轻,与吲哚美辛对照组相似。结论:益气化瘀法对置铜IUD家兔子宫内膜的血管内皮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较好地防治因置铜IUD引起的子宫不规则出血。  相似文献   

10.
裸鼠表皮角质层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皮肤角质细胞间脂质的形态结构。 方法 :裸鼠表皮分别用四氧化钌和锇酸固定后电镜下观察裸鼠表皮角质层脂质的超微结构。 结果 :经四氧化钌和锇酸固定后的标本均能显示表皮颗粒层中被膜颗粒的结构 ,但分泌于角质层与颗粒层之间的被膜颗粒内含物 ,特别是角质细胞间脂质的膜状结构 ,只能用四氧化钌固定后才能观察到。 结论 :角质层脂质以其独特的结构组合分布于角质细胞间隙之中。另外 ,四氧化钌固定法可为研究皮肤角质层形态结构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溶剂汽油对皮肤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活体染毒后,分离皮肤,采用皮肤静式渗透装置,测定氚水(3H)经皮渗透量。结果连续接触溶剂汽油0.5、1、2h组的大鼠皮肤,氚水经皮渗透量有所增加,但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接触溶剂汽油4h组,氚水经皮渗透量在各采样时段,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在同一采样时段,有随接触时间延长氚水渗透量逐渐增加的趋势;各组氚水经皮渗透量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结论接触溶剂汽油达到一定时间,可造成皮肤屏障功能的损伤。  相似文献   

12.
大鼠腹部皮瓣的血管形态及构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腹部皮瓣是皮瓣移植实验研究常采用的实验模型,目前对大鼠腹部皮瓣血管解剖学报道甚少。本文对wistar大鼠(35只)制成的血管灌注标本、透明标本、铸型标本及组织切片,采用手术显微镜、生物显微镜、扫描电镜及MAS图像分析仪,分别进行观测、计数血管密度、构筑及面积分数(Aa)。大鼠腹部皮瓣的血供分内、外侧两组。内侧组由胸外侧动脉内侧支,腹壁浅动脉及穿动脉供给;处侧组由胸外侧动脉外侧支,旋髂浅动脉及腰动脉的分支供给。内、外侧组分别供应腹内侧2/3和外侧1/3。内侧和外侧吻合区之间,各层血管计数及血管面积分数(Aa)均无显著性差异。人和大鼠腹部皮瓣血管Aa也无显著性差异。大鼠腹部皮瓣较人的薄,脂肪极少,多一层肉膜。大鼠腹部皮瓣血管网分为五层,即浅筋膜层、肉膜层、真皮深层、乳头下层和乳头层。皮瓣的血管构筑与人相似,但在真皮网状层中缺少血管吻合层,可能与大鼠腹部皮瓣较薄有关。  相似文献   

13.
In patients after extensive burn injury the lack of 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 donor sites, and consecutive delay in wound closure are critical factors of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In addition limited functional and aesthetic results after transplantation of split thickness skin grafts present a socioeconomic problem. For improved wound closure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he development of a one stage technique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multi layer composite graft, existing of a collagen-GAG-matrix with silicon layer of a two layer synthetic dermal equivalent (DE) with integrated fibroblasts, and ceratinocytes. - In 64 athymic nude mice the evaluation of the multi layer skin grafts potential to re-establish a human epidermis, and high quality dermal structure was performed. In addition to clinical investigations we measured wound contraction, and analyzed histomorphologic, immunohistologic, "in situ hybridisation", and electro microscopic data. -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seeding of DE with human fibroblasts and ceratinocytes as a composite skin graft reproducible enabled a wound healing with an organised human dermis and epidermis within 10 - 15 days. The histological studies of the grafted composite skin grafts in this model showed morphologically a characteristic dermal-epidermal skin structure with a cornifying epithelium, being of human origin ("in situ hybridisation"). Through the co-cultivation of fibroblasts and ceratinocytes in the DE the generation and structural morphology of collagen fibres, and inflammatory reaction in the neodermis is positively influenced, and as a consequence wound contraction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regard to the early preparation of composite grafts, and the minimal requirements for donor sites - with dependable stable reconstruction of the integument - this technique may present a step forward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extensive burns.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立方液晶载体材料甘油单油酸酯(glycerol monoolein,GMO)的细胞毒性。方法:体外培养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以MTT法及琼脂覆盖法评价立方液晶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毒性分级情况。结果:甘油单油酸酯对大鼠皮肤成纤维细胞的细胞活力无明显影响,毒性分级为0级。结论:甘油单油酸酯无潜在的细胞毒性,是一种生物相容性良好的载体材料。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及观察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正常比较组织学。方法取SD大鼠和巴马小型猪不同部位的皮肤进行石蜡切片、HE染色,光学显微镜观察。结果两种动物的皮肤组织学结构在以下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1.SD大鼠的毛囊成簇分布,平均3~9成群,而巴马小型猪的毛囊较稀少;2.SD大鼠表皮较薄,没有透明层,基底细胞缺乏异质性,真皮与表皮连接面平坦,没有皮钉;而在巴马小型猪皮肤表皮和真皮连接区,有上下交错的表皮皮钉和真皮乳头;3.SD大鼠的真皮结构相对松散,真皮血管系统不发达,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真皮网织层和乳头层交界的地方,水平分布着很多的浅表小静脉和小动脉丛,这种血管分布的方式与人类皮肤中的血管分布极为类似;4.SD大鼠的汗腺只局限于足垫的皮肤,汗腺上皮只有一种细胞类型,腺细胞呈立方形或矮柱状,胞核圆形,导管短而弯曲,由两层上皮细胞组成。而巴马小型猪皮肤的汗腺是顶泌汗腺,分布于真皮和脂肪相接的真皮深层,分泌部为粗管,管腔大,盘曲成团。腺细胞呈立方形或扁平,胞核圆形或长梭形。腺细胞与基膜之间也有肌上皮细胞。导管较细而直,开口于毛囊上段。  相似文献   

16.
低功率毫米波辐射对大鼠皮肤超微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刘卫  陈景藻 《医学争鸣》1990,11(2):89-91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神经酰胺脂质体(Cerosomes,CS)对灵芝发酵液(Ganoderma lucidum fermentative liquid,GLFL)大分子极性成分的经皮递送效果及机制,为GLFL高效经皮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依据.方法 以水溶性大分子荧光素异硫氰酸酯-葡聚糖(Fluorescein isothiocya...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糖尿病皮肤伤前潜在的病理生理改变及其形成的机制。方法将16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糖尿病组(8只)和正常对照组(8只)。致病12周后,肝素抗凝血收集血浆,取背部全层皮肤组织标本。测量血浆中糖化蛋白(GSP)、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观察皮肤组织学的改变,检测表皮厚度、表皮细胞周期、皮肤组织糖和AGEs含量;建立AGE-HSA干预的细胞培养体系,观测AGEs干预后表皮细胞周期和ECV304细胞的生长抑制。结果糖尿病大鼠毛色灰暗、枯黄、体质量减轻,皮肤明显变薄,表皮细胞数量减少,复层排列缺乏,表皮厚度[(0.016±0.007)mm]明显薄于正常对照大鼠[(0.037±0.007)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真皮层部分胶原萎缩、肿胀,退化变性,并伴随程度不等的炎性细胞浸润;皮下脂肪进行性萎缩或消失。糖尿病大鼠血浆GSP和MDA含量升高,GSH下降,皮肤糖含量和胶原提取液的荧光值也显著升高(P均<0.01),真皮基质AGEs蛋白表达强烈且广泛,有的相互连接呈片状,正常大鼠真皮基质中亦出现AGEs蛋白的阳性表达,但均散在且淡染。糖尿病大鼠皮肤组织S期表皮细胞百分数(4.83±2.16)%与正常大鼠(5.01±2.47)%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进入G2/M期表皮细胞百分数(0.80±0.62)%比正常大鼠(2.86±1.10)%明显减少(P<0.05),而原代培养的表皮细胞经150μg/ml AGE-HSA干预48 h后,S期和G2/M期细胞比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ECV304细胞在12.5、25及50μg/ml AGE-HSA作用48 h后,细胞凋亡百分率与对照组比较仍无显著性差异,而在100或200μg/ml AGE-HSA作用6、12、24及48 h后,各时相点的细胞凋亡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结论糖尿病皮肤组织局部高糖和AGEs等毒性物质蓄积所致的皮肤组织自身的细胞或基质功能不良,是糖尿病皮肤损害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组织工程皮肤修复动物皮肤缺损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表皮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用于修复动物皮肤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将扩增的人表皮细胞复合异种(猪)脱细胞真皮支架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将制备的人工皮肤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缺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并进行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裸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良好,新生的表皮由移植的人表皮细胞增殖形成。结论利用表皮细胞复合脱细胞真皮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用于修复动物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20.
自体皮肤组织培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应用不同来源皮肤组织进行表皮细胞培养获得成功,其结果证明:应用组织块培养成功率高,接种后24小时后细胞开始生长,2-3周表皮细胞融合连片,表皮细胞层达5-6层,可用于临床,同时还发现,应用胶原做底层,表皮细胞生长快,融合连片快,在表皮细胞生长的同时成纤维细胞也生长,且生长速度快,阻碍表皮细胞的生长,用0.25%胰蛋白酶与0.1%EDTA2:1混合液去除成纤维细胞效果较好,是细胞培养获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