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儿隐孢子虫肠炎临床研究及其中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术鉴定隐孢子虫卵囊(CSO)、确诊隐孢子虫肠炎34例,占同期腹泻小儿4.1%。年龄4月至7.6岁(2.5±1.7),典型大便为泡沫水便。6~9月份占74%。以苦参、黄芪为主中药治疗前、后同时测27名病人LBT和血清Ig水平并做PHA试验。除2例分别持续4~6月外,腹泻持续2~22d(10.9±7.1);CSO转阴为21.5±12.3d。PHA试验和LBT测试结果治疗前分别为7.9±2.4mm(直径),48.7%±10.1%,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治疗后均恢复正常。作者推荐:对病因不明腹泻病人常规用番红-美兰和改良抗酸染色法查粪CSO;苦参、黄芪为主中药驱虫与增强细胞免疫力,有助康复;无症状排CSO可能是感染源。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查人的B淋巴细胞,并配合淋巴细胞的其它表面标记(SrbcR、CR、FcrR、ME-R)的检查,对淋巴细胞白血病进行了免疫学分型。检查对象为体检合格的助血员血30份、急淋24份、慢淋5份、多毛细胞白血病3份、巨球蛋白血症1份。受检血液用肝素抗凝,并以密度梯度分离方法分离淋巴细胞,然后用Hanks液把淋巴细胞洗三次,配成5×10~6/ml细胞浓度。所用荧光血清系FITC标记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隐孢子虫病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儿童隐孢子虫病患者中的药治疗前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经金胺-酚染色、改良抗酸复染法鉴定隐孢子虫卵囊(CSO),确诊1-10岁儿童隐孢子虫肠炎42例。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数、淋巴细胞转化率。结果:患者CD3,CD4值降低,淋巴细胞转化受抑。用苦参合剂治疗后,临床腹泻症状消失,排虫转阴。CD3,CD4淋巴细胞转化值显著升高。结论:苦参合剂对隐孢子虫的感染有较好的驱虫效果,并能增强细胞免疫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在体外苦参水煎液对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生物膜(Biofilm,BF)的影响及其与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FX)的协同杀菌作用.方法 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将不同浓度苦参水煎液作用于P.a,结晶紫染色法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y,CLSM)评价药物对菌株黏附力的影响;苦参水煎液单独或联合LFX作用于BF,采用连续稀释法计数及CLSM对BF进行分析.结果 苦参水煎液能抑制P.a的黏附力;与LFX联合作用后,BF内存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 苦参水煎液能抑制P.a生物膜的形成,并可增强LFX对BF内细菌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苦参合剂治疗对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成年健康雌性SD大白鼠40只,随机分为苦参合剂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每鼠皮下注射醋酸可的松25 mg/次,2次/周,建立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模型.苦参组除按上述方法外,用苦参合剂3 ml/kg灌胃,2次/d.给药6周后,检测大鼠的脾T淋巴细胞植物血凝素(PHA)刺激转化率及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IL-2、INF-γ分泌水平.结果 实验组上述三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 苦参合剂有增强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大鼠细胞免疫的功能;可作为肾移植术后等患卡氏肺孢子虫肺炎病人治疗中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荧光染料DiI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可行性.方法 6只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1%3μl的DiI染料,3天后经4%多聚甲醛灌注固定,冰冻切片机切片,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并进行连续光学切片兼对标记的触液神经元进行三维重塑.结果 DiI对中脑导水管腹侧处中缝背核内的触液神经元标记清楚,且阳性标记神经元的三维重塑显示,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胞体和近胞体的一级树突可被清楚标记.结论 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对荧光活性染料DiI的亲和力较强,脑切片无需进行其他染色处理,可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触液神经元,是一种示踪标记中缝背核触液神经元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样本放置时间、抗体标记孵育条件及本实验室配制的红细胞裂解液对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的影响。方法 :全血单个核细胞用荧光标记单抗标记后作多参数流式细胞仪分析。结果与结论 :样本采集后分别在1h和 6h测定抗原CD4 5 ,三种白细胞表达的平均荧光强度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样本分别在室温 (2 0℃~ 2 5℃ )和 4℃条件下孵育 ,比较检测结果无差异 (P >0 .0 5 ) ;采用本实验室配制的裂解液与商品化裂解液进行裂解比较 ,检测结果无差异 (P >0 .0 5 )。  相似文献   

8.
一种高效FITC标记LPS方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一种高效的荧光素示踪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的方法.方法 将LPS解聚为单体后,加入表面活性剂,在37℃中性溶液中用FITC标记LPS 18 h,通过分子截留技术将小分子游离的FITC及其他杂质从FITC-LPS中除去,并用荧光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标记反应液和纯化后的FITC-LPS溶液的荧光值,将两者进行比较,测定荧光标记率.结果 本方法标记的FITC-LPS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能进行良好示踪.经荧光分光光度计检测其标记率为LPS:FITC=1:33.13(物质的量比值).结论 利用表面活性剂与超滤纯化相结合对LPS进行FITC标记的方法较传统方法效率高,操作简单可靠,为医药学实验中示踪LPS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桂林市一起旅游团体腹泻疫情进行诺瓦克病毒Ⅰ型(NV GⅠ型)和Ⅱ型(NV GⅡ型)检测分型,为疫情处理及时做出准确的判断.方法用实时荧光探针(RT-PCR)方法对腹泻病人样本的特异引物进行核酸扩增检测.结果通过用实时荧光PCR法对28份样品进行快速检测,NV GⅠ型阳性6份(21.4%),NV GⅡ型阳性3份(10.7%),NV GⅠ型和NV GⅡ型同时阳性1份(3.6%),阴性19份(67.9%).结论实时荧光PCR在诺瓦克病毒检测中能起到快速、准确和高灵敏的效果,对病人病情的及时诊断治疗和对突发疫情的快速控制和处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种快速稳定的人精子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快速稳定的人精子核双色荧光原位杂交的实验方法。方法:采用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 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方法取精子标本用EDTA/PBS液处理,再用二硫苏糖醇(DTT)使精子去凝集,甲醇/冰醋酸固定后制片,变性后与双色荧光直接标记(CEP X、Y)探针杂交。结果: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标本背景清晰,精子头部染成蓝色,边界清楚,头部有1个绿色荧光信号的精子为 X精子,有 1 个红色荧光信号的精子为 Y精子。精子头部有2个或2个以上信号的精子为染色体数目异常精子。结论:本方法具有快速、稳定、荧光信号强、易分辨等优点,可用于人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率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苦参5种提取方法的优劣。方法:以苦参碱、氧化苦参碱、苦参总碱、HPLC总面积、干浸膏为指标综合评判,对半仿生提取液(SBE液)、水提取液(WE液)、半仿生提取醇沉液(SBAE液)、水提醇沉液(WAE液)、醇提液(AE液)进行比较,确定最佳提取方法。结果:综合评价Y值由大到小的顺序为:YSBE>YWE>YAE>YSBAE>YWAE。结论:苦参以SBE法提取为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儿童单纯性肥胖症(CSO)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门诊55例确诊为CSO的患儿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并对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经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有差异(P<0.05).结论 对CSO患儿施行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可有效达到减肥的效果,以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黄柏溶液联合康复新液对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高糖饲料联合链脲佐菌素(STZ)的方法建立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切除大鼠脊柱两侧1 cm处1.5 cm×1.5 cm全层皮肤,诱导创面缺损。将48只糖尿病创面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康复新液组和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分别将0.9%Na Cl溶液、复方苦参黄柏溶液或(和)康复新液浸湿的无菌纱布湿敷在相应组别大鼠的创面处,20 min/次,1次/d,连续14 d。分别于第3、7、14天切除各组4只大鼠的创面愈合新生组织。肉眼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 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创面组织病理学改变; ELISA检测创面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与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的含量。结果:(1)肉眼观察发现,第7、14天各药物干预组的创面愈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以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2)药物干预第7、14天,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康复新液组和联合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而联合治疗组的创面愈合率显著高于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和康复新液组(P0.05)。(3)HE染色显示,对照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缓慢,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新生毛细血管增生;各药物干预组大鼠创面肉芽组织生长旺盛,成纤维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炎症浸润减轻;其中联合治疗组最为明显,第14天肉芽组织已转化为瘢痕组织,新生血管已形成完整血管网。(4)药物干预第3、7、14天,与对照组比较,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康复新液组和联合治疗组的EGF和FGF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P0.01),而联合治疗组的EGF和FGF含量显著高于复方苦参黄柏溶液组和康复新液组(P0.05)。结论:复方苦参黄柏溶液联合康复新液可增加创面组织微血管数量,升高创面组织EGF和FGF含量,从而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导用荧光标记抗人F(ab')_2抗体测定正常人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百分数。该试验将人Ig用胃蛋白酶处理,使其断裂为F(ab')_2和Fc两段,通过层析柱,获得F(ab')_2组分免疫家兔,将兔抗人抗体,通过离子交换层析,得到纯化的抗人F(ab')_2抗体,将该抗体用异硫氰酸荧光黄(FITC)标记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苦参注射液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大肠癌的分子机制及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建立细胞实验模型,将药物作用于大肠癌LoVo细胞株。采用MTT法测定苦参注射液、奥沙利铂以及两药联用对LoVo细胞株增殖的影响;以TUNNEL法和荧光法观察药物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苦参注射液和奥沙利铂对LoVo细胞株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性,且随剂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苦参联合奥沙利铂作用于LoVo细胞,有明显的协同和增效的效果,细胞增殖的抑制性明显的优于单种药物作用效果(P<0.05);TUNNEL法测试结果表明两种药物联合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性大于单种药物(P<0.05);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凋亡结果显示两种药物联合致细胞的凋亡指数显著性大于单种药物(P<0.05)。结论苦参注射液和奥沙利铂通过诱导大肠癌肿瘤细胞的凋亡及抑制其增殖而发挥作用。在临床运用中,将苦参注射液和奥沙利铂联用具有一定的协调及增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用荧光胺标记来示踪氨基葡甘露聚糖(aminoglucomannan, AGM)的跨细胞膜转运,以此证实氨基葡甘露聚糖跨(细胞)膜能力与转运机制.方法 用荧光胺标记氨基葡甘露聚糖,将标记所得的荧光衍生物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和HepG2细胞在CO2培养箱中孵育,然后用荧光显微镜(紫光作激发光)观察.结果 PBMC和HepG2细胞内均出现靛色荧光.结论 氨基葡甘露聚糖能跨细胞膜转运进入细胞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人醛糖还原酶基因(AR)及其与绿色荧光蛋白基因(GFP)融合的酵母细胞表达模型,选用两种经典的AR抑制剂(ARI)-Sorbinil和Zopolrestat,初步观察模型在药物筛选方面的功能。方法复苏菌种并培养,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ARI,观察细胞生长、GFP表达及荧光强度、AR蛋白表达及AR活性。结果 GFP荧光表达及AR蛋白的表达不受影响,但AR活性可被Zopolrestat抑制。结论 GFP标记的AR基因的酵母细胞模型可用于ARI的初步筛选,易重复,费用经济。Zopolrestat对酵母工程菌中表达的AR活性呈现出良好的抑制效应,可考虑作为该模型进行ARI筛选时的对照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参芪合剂对荷瘤(S180)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建立荷瘤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观察参芪合剂(黄芪、苦参、土槿皮、蛇床子、黄连)对荷瘤小鼠体内抗肿瘤作用。结果:参芪合剂可抑制荷瘤小鼠体内瘤体生长。结论:参芪合剂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体内肿瘤细胞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制备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以及评价在兔肝脏的显影效果。方法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细胞膜绿色荧光分子探针(3,3 dioetadeeyloxaearboeyanineperehlorate,DiO)后,抽取少量溶解液加至脂质冻干粉内与溶媒液相溶,全氟丙烷置换瓶内空气,最后机械振荡仪高速振荡制成带有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检测其微泡的一般物理性质、荧光标记情况;随机选取6只健康新西兰大白兔,雄性,体质量2.0~2.5 kg,经兔耳缘静脉团注荧光微泡后动态观察微泡在兔肝实质的显影效果,手术切取部分肝脏,冰冻切片后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素在肝脏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形态呈圆形,大小均一,微泡浓度范围(4~7)×109/mL,微泡粒径为(429±119)nm,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微泡外壳被绿色光圈环绕。兔肝脏造影可见持续饱满的增强显影效果,荧光显微镜下肝脏内荧光素面积分布较少。结论荧光标记的脂质微泡大小均一,粒径大小达到进入肺循环标准,在兔肝脏内显影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小鼠精子甘露糖受体的表达及其对受精的影响,采用FITC-DMA作为探针,对精子甘露糖受体(MR)进行定位,获能精子分别用DMA、D-甘露糖处理后和卵子共培养;或卵子分别用甘露糖苷酶、Con A处理后与获能精子共培养.在相差显微镜下计数各组卵子的精子结合数.结果显示小鼠精子头部呈现2种荧光标记:①整个精子头部有荧光标记:②赤道后区有荧光标记.DMA、D-甘露糖、甘露糖苷酶、con A对精子-透明带结合有显著抑制作用,而对精子-卵膜结合没有影响.说明甘露搪受体在精子-透明带相互作用中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