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细菌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煤工尘肺患者肺部感染痰标本中分离出326株细菌,革兰阴性杆菌占88.36%,主要为铜绿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42.86%、30.21%,总检出率为34.87%。药敏试验表明亚胺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是治疗产ESBLs菌引起的煤工尘肺肺部感染的有效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武汉地区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和AmpC酶的发生率、耐药情况及质粒型耐药基因。方法从该地区3家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ICU)分离获得38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E-test法进行最低抑菌浓度(MIC)测定;以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NCCLS)推荐的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确证试验检测ESBLs;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检测AmpC酶;质粒接合和消除试验检测耐药基因。结果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71.05%(27/38);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13.16%(5/38);其中同时产ESBLs和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为5.26%(2/38)。产酶株对第三代头孢菌素、氨基糖苷类、氟喹诺酮类耐药率均较高,对亚胺培南、厄他培南等碳青霉烯类耐药率最低。通过质粒接合和消除试验,40%(4/10)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和20%(1/5)产AmpC酶的肺炎克雷伯菌检测到传播耐药的质粒。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和AmpC酶是其对多种抗菌药物耐药的主要原因,其耐药扩散与细菌质粒的水平传播有关,对这些产酶株的监测和阻止其传播是控制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各级微生物实验室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及其耐药性的检测水平.方法省检验中心统一发放菌株并提供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推荐的ESBLs标准检测方法,要求各实验室在规定时间内寄回报告,之后进行评定、分析、统计.结果 2000-2001年共进行4次调查,发放7株菌,其中产ESBLs菌2株,非产ESBLs菌5株.产ESBLs菌鉴定符合率2000年为71.83%(肺炎克雷伯菌),2001年为82.26%(肺炎克雷伯菌);非产ESBLs菌鉴定符合率2000年为78.13%(肺炎克雷伯菌),2001年为70.42%(大肠埃希菌),70.15%(伤寒沙门菌),95.16%(大肠埃希菌).2001年非产ESBLs大肠埃希菌鉴定符合率较2000年显著提高(χ^2=7.83,P〈0.05).结论 ESBLs室间质量评价调查活动是督促微生物实验室更新知识、提高检测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ESBLs主要由肠杆菌科细菌产生,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为其代表菌种,ESBLs是大多数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机制。笔者对268株肠杆菌科细菌中主要的菌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氏菌产ESBLs情况及耐药特点进行分析,旨在指导临床用药。  相似文献   

5.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医院感染调查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s,ESBLs)是一类能水解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及单环类(氨曲南)抗生素并介导细菌对这些抗生素耐药的β-内酰胺酶。自1983年德国首次从臭鼻克雷伯菌分离出SHV-2型ESBLs以来,全世界许多地区不断有新的ESBLs检出,ESBLs菌株引起的感染发病率在逐渐升高,在某些医院甚至出现暴发流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由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迅速增加,耐药菌株产生了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很容易引起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所涉菌株常表现多重耐药性的特征。多见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了解本地区产ESBLs菌耐药特点,以控制其传播和流行,我们对224株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做了产ESBLs检测,并分析其对1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临床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及耐药性.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大肠埃希菌中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结果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远高于非产酶菌株;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和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的耐药率均>88.0%;而非产ESBLs菌株对哌拉西林、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和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分别为68.0%、70.0%、22.0%;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头孢西丁有较高的敏感率(>73.1%),而非产ESBLs菌株对上述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率均>84.0%;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出率为34.2%;产酶菌株对大多数临床常用的抗菌药物表现为耐药,包括β-内酰胺类和非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结论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在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已较为普遍,且产酶菌株多为多药耐药菌株,临床应重视此类菌株的出现,加强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的检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了解新疆地区新生儿科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分布情况。方法:采用K-B法测定病原菌对19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TEM、SHV、CTXM-1、CTXM-9等4种β-内酰胺酶基因,并对部分产物进行测序分析。结果:100株产ESBLs菌对亚胺培南全部敏感,对喹诺酮类耐药率在10%以下;但对大多β-内酰胺类抗生素全部耐药。基因型分析显示有72株携带TEM基因,79株携带SHV基因,58株携带CTX-M-1基因,42株携带CTX-M-9基因;91%的菌株同时携带两种及两种以上ESBLs基因型。结论:新生儿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耐药严重,新疆地区新生儿以同时携带多种ESBLs基因型为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 讨引起社区和医院感染的大肠埃希菌产AmpC、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情况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以指导临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方法 采用头孢西丁酶提取物三维试验测定AmpC酶;双纸片协同试验和纸片确证试验筛选并确认产ESBLs菌株。结果 143株大肠埃希菌产AmpC酶、ESBLs及AmpC+ESBLs的总检出率分别为4.90%、28.67%、2.10%。非产酶株总耐药率,医院感染株为35.36%,社区感染株为21.85%,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产酶株总耐药率两者分别为73.40%、75.60%,差异无显著性(P〉0.05)。社区和医院感染的非产酶菌株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林、环丙沙星等常用抗菌药物都有较高的耐药率,分别为57.58%、39.39%、42.42%、39.39%及77.97%、71.19%、66.10.%、54.24%;产酶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上述平均水平。所有被测药物中,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敏感性最高,未出现耐药株。结论 社区感染的大肠埃希菌非产酶株耐药率明显低于医院感染株。大肠埃希菌耐药的主要原因是产ESBLs和AmpC;亚胺培南/西司他丁为目前大肠埃希菌产酶株感染的临床经验首选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肺部感染患者肠杆菌科产ESBLs细菌的临床特点、耐药性及对策。方法2001年2月~2004年9月,从本院住院肺部感染患者痰标本中做细菌培养,采用K-B琼脂扩散法和ESBLs确证试验进行ESBLs的检测。结果共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541株,其中产ESBLs菌135株;药敏试验耐药率对亚胺培南最低为0,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分别为31.11%和44.44%;产ESBLs菌株较不产ESBLs菌株表现为对抗菌药物明显高的耐药率(P<0.01);共筛选出入住ICU、侵袭性医疗操作、三代头孢菌素应用等6个危险因素。结论肺部感染患者中肠杆菌科细菌产ESBLs较严重,产ESBLs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性比非产ESBLs菌严重,亚胺培南是治疗由产ESBLs菌引起感染的最有效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某院住院患者血培养分离病原体种类及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防控医院获得性血流感染(BSI)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院2012年1月1日-12月31日住院患者送检的16 428份血培养标本进行分离培养、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5 546例住院患者送检血培养标本16 428份,血培养阳性者384例,病例阳性率为6.92%。检出病原体398株,其中革兰阳性(G+)菌94株(23.62%),革兰阴性(G-)菌272株(68.34%),真菌32株(8.04%)。61~80岁组患者阳性率(8.26%)最高;送检阳性率居前5位的科室分别是灼伤整形科、中医科、心外监护室、移植病区和创伤外科。 G+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保持高敏感率,发现1株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G-杆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对阿米卡星、碳青霉烯类药物敏感率高,其中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率分别为70.97%、35.90%。结论该院BSI病原体以G-菌为主,老年患者血培养阳性率高。医院应尽力提高血培养阳性检出率,并定期对病原体分布和耐药情况进行监测。  相似文献   

12.
149株血培养大肠埃希菌的检测及耐药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需氧和厌氧配对血培养分离大肠埃希菌的情况及其耐药性。方法采用mini VITAL或BacT/ALERT 3D血培养仪对2001年1月-2008年6月临床送检血液标本进行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并分离菌株,用VITEK 32分析系统及配套的鉴定与药敏卡进行细菌鉴定、药敏试验及超广谱β 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共分离149株大肠埃希菌,其中需氧和厌氧培养均生长115株(77.18%),仅需氧培养生长14株(9.40%),仅厌氧培养生长20株(13.42%);产ESBLs阳性率为36.91%(55/149)。149株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头孢西丁、奈替米星有较高的敏感率,分别为100.00%、94.63%、88.60%和75.84%;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吩、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萘啶酸、培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替卡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包括中介)均>40%。结论采用需氧和厌氧配对培养可提高大肠埃希菌阳性检出率。该院血源性大肠埃希菌产ESBLs率较高,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且呈多重耐药性,需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在不同呼吸道感染中高突变株的检出率和耐药性的差异。方法收集医院2011年1月-2014年3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和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呼吸道标本分离所得的铜绿假单胞菌48株进行检测,其中COPD组22株、VAP组26株,应用含和不含利福平300μg/ml的M-H平板检测突变率,筛选高突变株和非高突变株,应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最低抑菌浓度,统计分析比较差异性。结果 48株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11株占22.9%,非高突变株37株占77.1%;高突变株的突变率平均为(1.05±1.03)×10-6,非高突变株的突变率平均为(4.85±4.68)×10-8;两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高突变株的检出率在COPD和VAP分别为22.7%和23.1%,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COPD和VAP患者中铜绿假单胞菌高突变株的比例均较高,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建议联合应用抗感染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某院医院感染病原体中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株产生及其耐药性的动态变化。方法对2002年及2005年确诊为医院感染的患者所检出的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情况及其耐药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年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菌株检出率分别为45.39%及29.46%,与2002年的32.86%及38.27%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产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不产ESBLs菌株;仅有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结论医院感染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情况严重,产ESBLs菌株仍处于较高水平,应依据其耐药特点及变化趋势,采取适当的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某院重症监护室(ICU)患者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种类及其耐药性。方法对ICU 2008年9月-2010年6月发生的192例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24种192株病原体,其中革兰阳性(G+)球菌52株(27.08%),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株,73.08%)、表皮葡萄球菌(5株,9.61%);革兰阴性(G-)杆菌138株(71.88%),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43株, 31.16%)、肺炎克雷伯菌(36株, 26.09%)、鲍曼不动杆菌(30株,21.74%)、 大肠埃希菌(13株,9.42%);真菌2株(1.04%)。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中,产超广谱β 内酰胺酶株分别为24株(66.67%)和9株(69.23%)。金黄色葡萄球菌与表皮葡萄球菌除对替考拉宁、夫西地酸与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为0.00%外,对其余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较高(13.16%~100.00%)。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2.33%,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18.60%、23.26%,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为37.20%~100.00%;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呋辛的耐药率均为16.67%,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达46.67%~93.33%;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率为0.00%~23.08%,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为30.56%~92.31%。结论该院ICU下呼吸道医院感染病原体主要为G-杆菌,出现了多种多重耐药菌;应加强对病原体耐药性监测,密切关注病原体分布及其耐药性变迁,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某院临床标本分离的非发酵菌菌种分布及耐药谱,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临床各科室送检标本分离的990株非发酵菌资料。结果 990株非发酵菌分为11个菌属,其中以不动杆菌属细菌最多,占43.43%(430/990);假单胞菌属和窄食单胞菌属次之,分别为34.75%(344/990)和10.71%(106/990)。分离最多的前4种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9.19%)、洛菲不动杆菌(20.61%)、醋酸钙-鲍曼不动杆菌复合种(13.74%)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0.71%)。标本中以痰液分离菌数最多,占79.80%(790/990),其次为咽拭子7.88%(78/990)、体液6.87%(68/990)。5年来,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噻肟、亚胺培南、奈替米星、复方磺胺甲(口恶)唑、培氟沙星、庆大霉素、呋喃妥因和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05或P0.05),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头孢他啶和亚胺培南;不动杆菌属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庆大霉素、妥布霉素和复方磺胺甲(口恶)唑的耐药率变化显著(P0.005或P0.05),耐药率30%的抗菌药物有替卡西林、亚胺培南和奈替米星。结论非发酵菌为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且多重耐药现象严重,应定期监测细菌变迁和耐药性变化,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外科感染患者分离病原菌及耐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月某院外科患者送检标本分离的1 208株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208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G-)菌780株(64.57%),革兰阳性(G+)菌301株(24.92%),真菌127株(10.51%)。主要标本来源为痰液(44.78%)、尿液(21.11%)、血液(11.51%)、脓液分泌物(10.26%)等。药敏结果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检出率分别为62.60%和33.61%,二者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0.76%和15.57%。铜绿假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38.93%和75.8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1.68%和87.93%。结论该院外科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以G-菌为主,主要感染部位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多重耐药严重,尤其是碳青霉烯类耐药株,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试验依据.方法 病原菌培养与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按CLSI推荐的K-B法进行.结果 146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1%,革兰阳性球菌占24.0%,真菌占8.9%;146株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均显示较高的耐药性,但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糖肽类抗菌药物100.0%敏感.结论 急性白血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应采取有效措施,预防与控制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分离菌株的构成和耐药情况,为临床诊断和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6年12月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腹泻患儿的粪便培养和药敏结果,采用Microscan WalkAway-4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对粪便标本中的菌株进行鉴定,采用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研究所文件2006版的标准判读。结果 817份标本中检出112株致病菌和条件致病菌,检出率为13.71%。主要病原菌包括志贺菌属(44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29株)、沙门菌属(17株)、肠球菌属(10株)、变形杆菌属(6株)。主要的革兰阴性致病菌对亚胺培南、第三代头孢菌素和加酶抑制剂的抗生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革兰阳性致病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具有较高敏感性。结论 儿童细菌感染性腹泻的病原菌仍以致病革兰阴性菌为主。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选择抗生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某院血标本分离菌的分布及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治血流感染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该院2015年1月1日—2016年12月31日细菌室血标本分离菌进行鉴定和药敏分析。结果共分离1 061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66株(53.35%),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83株(36.10%),主要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为主;真菌112株(10.55%),以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重症监护病房(ICU)是血标本分离菌的主要来源科室,共308株(29.03%),其次为血液内科和小儿内科。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2.65%,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40.12%,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62.96%、33.14%。未发现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的检出率分别为83.61%、45.45%。发现对万古霉素和利奈唑胺耐药的屎肠球菌各1株。结论血标本分离病原菌种类多,临床应监测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情况,有效指导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