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女,46岁。82年10月6日初诊。患者于近月来白带增多,每天换纸三、四次,带下粘稠无气味,无痒感,伴腰痛,眠差梦多,时潮热汗出,纳差。舌淡薄白苔,脉沉细。此乃带脉约束无力,脾湿下流所致。治当培土以制湿,疏木以升清。拟完带汤加味治之: 党参15克、白术30克、苍术15克、柴胡3  相似文献   

2.
完带汤的临床治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
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 ,傅氏云 :“此方脾、胃、肝三经同治之法 ,寓补于散之中 ,寄消于升之内 ,升提肝木之气 ,则肝血不燥 ,何至下克脾土 ;补益脾土之元 ,则脾气不湿 ,何难分消水气。”笔者临床多年 ,用完带汤治疗虚证带下病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现将 1997~ 1999年间的临床病例 70例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70例均为临床门诊病人。年龄最小的 15岁 ,最大的 4 3岁。临床主要证候为带下量多 ,色白或淡黄 ,质粘稠如鸡蛋清样 ,无臭气 ,伴面色萎黄 ,神疲乏力 ,纳少便溏或有腰酸 ,舌淡苔白或腻 ,脉缓弱。已婚妇女做妇科检查见外阴 (- ) ,阴道粘膜…  相似文献   

4.
李海涛 《光明中医》2010,25(10):1900-1901
<正>完带汤出自《傅青主女科》,由炒白术、炒山药、人参、白芍药、车前子、苍术、甘草、陈皮、黑荆穗、柴胡组成,原治脾虚不运、湿浊不化、肝郁乘脾、带脉失摄所致  相似文献   

5.
完带汤治痤疮,鼻炎验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培城 《河南中医》1999,19(1):58-58
1寻常性痤疮陈某,男,19岁,学生,1996年7月21日初诊。患者自诉3年来,面部经常出现紫红色丘疹,时有发痒,某院皮肤科诊断为“寻常性痤疮”,曾接受外用及内服中西药治疗,效否参半。查面部两颊及前额均有较密集的紫红色丘疹,挤压时有乳白色脂柱排出,有些...  相似文献   

6.
呕吐证治     
<正> 凡饮食或涎水从胃中上逆涌出者,名为呕吐。古代医籍多以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有物有声为呕吐。方药中氏说:“吐时有声无物叫呕,吐时有物无声叫吐,吐时有声有物叫呕吐”(《医学三字经浅释》)。临床上往往呕吐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本篇将呕吐合而论之。胃为水谷之海,主受纳与腐熟水谷,其气主降,以下行为顺。若感受外邪,内扰于胃;饮食失节,嗜食肥甘,损伤脾胃;情志失调,肝郁气滞,横逆犯胃,致胃失和降,气机上逆,则发生呕吐。故《济生方》谓:“盖胃受水谷,脾主运化,生血生气,以统四体者也。若脾胃无所伤,则无呕吐之患。其或饮食失节,温凉不调,或喜餐腥脍乳酪,或贪食生冷肥腻,露卧湿处,当风取凉,动扰于胃,胃既病矣,则脾气停滞,清浊不分,中焦为之痞  相似文献   

7.
呕吐治验     
肺胃不和呕吐案:唐××,男,40岁。1976年2月15日初诊。呕吐已旬余,前医治之无效。今除呕吐外,还伴见大便秘结,颜面浮肿,咳逆喘息之症。舌苔黄腻,脉濡数。证属胃热移肺、肺胃不和所致。治拟清胃肃肺法。用薛生白《湿热病篇》中的黄连、苏叶方加味。处方:黄连1.5克苏叶1.5克藿香3克杏仁3克水煎服,二剂。二诊:上方服后诸证均减,嘱再服二剂以  相似文献   

8.
呕吐治案     
1 痰饮呕吐病例:马××,男,37岁,菜场职工。1990年5月7日初诊。上月30日夜间起,卒然头晕目眩,呕吐频作,当夜5次之多,难以进食,先吐宿食,后吐痰涎、胆汁。曾去区中心医院急诊,诊断为“神经性胃炎”、“幽门梗阻”,经用西药氯丙嗪、维生素B_6、葡萄糖静脉注射与煎服中药丁香、柿蒂  相似文献   

9.
硼砂治呕吐     
我父(退休老中医伍文昌),1984年4月行胃穿孔修补术,前后一年多,经常食后片刻即吐,呕吐物中含有大量痰涎,每月要呕吐数次。经多方医治,使用各种中西药皆罔效。1985年8月11日,用硼砂口服治疗,呕吐即止。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至今从未复发过一次。  相似文献   

10.
呕吐治验     
陈××,女,71岁。1988年2月9日诊。患者因气候剧变,感冒寒冷,恶寒发热,头痛,腹痛,喘咳多痰,恶心呕吐,口苦咽干,渴不欲饮,精神疲惫,呼吸气短。西医检查:心尖区可闻及Ⅱ级收缩期杂音,血压25.3/14.6KPa。胸透:“两肺门阴影增大,结构模糊,两下肺透亮减低,有片状淡薄阴影存在,肺纹理增多”。诊断为支气管炎并感染。经注射  相似文献   

11.
治呕吐验方     
余从医三十寒暑,运用家传验方治疗呕吐,每获良效,介绍如下: 药物组成:藿香、大枣各10克,砂仁2克,乌梅8克,白豆蔻3克,炮姜三片。例1.眩晕呕吐。陈××,女,84岁。1986年7月9日因受凉后,眩晕呕吐,胸闷不适入院。西医诊断:“美尼尔氏综合征”,“冠心病”。经治罔效。现眩晕、多寐、胸闷恶心,食入即吐,口苦不渴,舌质淡红,苔厚腻,脉  相似文献   

12.
呕吐证治     
例1.李××,女,12岁。1986年7月28日诊。患儿于二月前,曾食油炸麻花及冰糕,当晚即吐酸水甚多。继而每日呕吐2~3次。经治疗后,转为隔日呕吐。近一月来,嗳气、呃逆、呕吐更甚,饭后或药后均吐,市人民医院诊断为幽门梗阻,治疗无效。今背来我院就诊。诊见面色萎黄、消瘦,脉细弦数而涩,舌质淡有紫点,苔薄黄腻,大便干燥,数日一行。此属肝郁化火、横逆犯胃,湿热壅塞,血瘀阻络,水谷不能通达肠间,故上逆而为呕吐、呃逆之证。治拟活血化瘀、清肝和胃降逆法。处方:丹参、半夏各15克,赤芍、桃仁、降香、旋复花、柴胡、龙胆、党参各12克,红花、黄连各6克,砂仁3克。  相似文献   

13.
呕吐治验     
患者杨某,女,47岁,东台县制药厂工人。1985年6月20日诊。患者自觉口渴思饮,但饮水不多,饮入即恶心不适,继则呕吐。吐出物先为胃内容物,后为清水。曾服胃复安、VB_6等药未效。渐至每食必吐,依靠输液供给热量。西医据  相似文献   

14.
呕吐治验     
刘××,女,22岁,未婚。1981年7月16日诊。患者于1975年初始患胃病,时感胃脘闷胀、疼痛,恶心欲吐不欲食,逐渐发展到食入即吐。X线钡餐检查无异常,经多方治疗均未见效,病情持续达七年之久。患者精神闷闷不乐,面色晦暗,胃脘及两胁肋胀痛,饮食难进,食后即吐,尤以喝水吐得利害,纳差,失眠,大便尚可,小便黄,苔薄白,舌质淡,脉沉弦细弱。此脾胃虚弱兼肝  相似文献   

15.
李××。男,61岁。1985年1月23日诊。患者一月前因饮食不当引起腹痛、腹泻,日十数次。两天后,患者形体消瘦,目眶下陷,曾昏仆不省人事,乡卫生院诊为急性肠炎伴重度脱水。治疗一周后症状控制而出院。出院第二天即出现恶心呕吐、噫气、胃脘痞闷,食则  相似文献   

16.
神经性呕吐为一顽疾,有的病程较长,可造成极严重的衰弱状态,因病久而脾气大伤,故本病以脾虚为主,如《杂病源流犀烛》说:“呕吐哕,脾胃虚弱病也。”若脾气不足,运化失职,则痰饮停积,阻于中脘,故《证因脉治》说:“脾气不足,不能运化水谷,停痰留饮,积于中脘,得热则上炎而呕吐,遇寒则凝塞而呕吐矣。”虚和饮所致之神经性呕吐最为多见,当然也有诸多兼证,因此临证必须辨清虚、实、寒、热。  相似文献   

17.
怀孕妇女一般在第6周后常出现择食、食欲不振、轻度恶心、呕吐等早孕反应,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少数反应严重者,可选用下列方剂治疗,效果颇佳.  相似文献   

18.
呕吐是一种反射性动作,可因多种病症引起。有声无物为呕,有物无声为吐。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呕吐"。虽然呕吐病因较为复杂,但其根源无非就是由于胃的逆蠕动所引起。胃主受纳腐熟水谷,以和降为顺。只要是外感、内伤之邪侵犯胃腑,和降失常,即可引起呕吐。中医辨证呕吐,一般分为四种,即伤食呕吐、痰饮呕吐、肝气呕吐、外感呕吐。伤食呕吐就是食积不化,可由过食生冷甘  相似文献   

19.
呕吐亦称吐逆,是指食物或痰涎等由胃气上逆而出的一种病证,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现代医学的神经性呕吐、急慢性胃炎、贲门痉挛、幽门痉挛或梗阻、胆囊炎、某些颅脑疾患或以呕吐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其它疾病,都可按本病辨证施治.其病位在胃,但与肝脾有关.基本病机是胃失和降.气逆于上.和胃降逆是基本治则,临床上多从虚实二纲进行辨证施治,实证以驱邪为主,虚证以扶正为纲,但不可见呕止呕,更不能妄投攻下,滋将其治法和临床体会概括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 病者梁××,女,17岁,学生,西安市人. 1980年10月13日初诊.病者呕吐一年多近两月加重,无明显原因,自觉上腹不适,不甚疼痛,伴纳差,每日约食4-5两左右.泛酸,呕吐,每于饭后开始,吐物为酸水和未消化之食物,次数频繁,量不多,吐时毫不费力,得病后即在×院门诊,后又住院两月馀,曾作肝肾功能检查、蛋白电泳、肝胆超声、血糖、血沉、骨髓穿刺均在正常范围,心电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