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郭君  阮红 《中国伤残医学》2013,(10):291-292
目的:观察综合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67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除了康复训练,同时给予压力治疗、功能性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2组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Fud—Meyer评分、BI评分和疼痛一目测比(VAS)评定。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运动功能均较治疗前改善,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能明显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的运动功能,是1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刺络放血法治疗中风后肩-手综合征(SH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30例,给予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刺络放血法治疗。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均能提高肩手综合征患者Fud—Meyer运动能力和ADL评分,有效降低患者肩手疼痛及肿胀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P〈0.01),两组差值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刺络放血法对SHS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能改善关节活动度,并能缓解痉挛,增加上肢运动功能及肩、手指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靳三针疗法配合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2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靳三针针刺治疗方法结合功能训练,对照组单纯采用功能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疼痛进行评定,采用简式Fugl—Meyer法进行上肢功能评分,并用测角器测量肩关节主动外展和被动上举的无疼痛范围。【结果】两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均能不同程度地缓解疼痛,改善上肢运动功能和扩大肩关节活动范围(P〈0.05或P〈0.01),且治疗组的改善作用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靳三针疗法结合功能训练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SHS肩部症状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康复训练改善肩手综合征(SHS)肩关节疼痛及活动度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实验组在康复训练的同时给予针灸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肩关节疼痛、肩关节活动度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但针灸组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灸结合康复训练能进一步缓解肩痛及增加肩关节活动度,从而提高治疗SHS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缪刺肩痛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远明 《甘肃医药》2009,28(3):176-178
目的:探讨缪刺肩痛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80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分为缪刺肩痛穴结合康复训练为治疗组(40例),单纯康复训练为对照组(40例)。比较两组手功能(疼痛,Fugl Meyer评定,上举,外展)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手功能评分均高于单纯康复训练治疗组(P〈0.01)。结论:缪刺肩痛穴结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疗效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探讨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在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治疗上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来该院接受治疗的偏瘫后肩手综合征患者56例,按照抛硬币法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28例,仅进行运动康复训练,研究组28例,对患者进行针灸治疗并配合运动康复训练。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上肢简化的 Fugl -Meyer 运动功能评分(FMA)。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研究组的 FMA 评分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针灸治疗配合康复训练可有效促进偏瘫后肩手综合征临床疗效的提升,并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埋线治疗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常规针刺治疗基础上配合埋线治疗,对照组进行针刺治疗。两组均同时进行常规康复训练。结果两组治疗后肩关节活动度及上肢运动功能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实验组效果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配合埋线治疗能进一步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缓解肩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是治疗肩手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结合关节松动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60例,依据随机双盲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使用针刺配合关节松动术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肩三针穴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疼痛评分、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达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治疗前后比较,2组肩关节活动度评分、疼痛评分及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2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采取肩三针穴位注射与关节松动术结合治疗,可更好地提高疗效,改善上肢运动功能与肩关节活动度,并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目的 针灸穴位注射联合康复训练三级治疗方案在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实施效果.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2018年6月-2020年3月我院76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根据就诊挂号顺序分为甲、乙两组,各组38例,统计两组患者肩关节活动度、手部肿胀程度、MMSE、FMA、MBI评分及临床疗效,并予以评定和总结.结果 甲组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6例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扶正补土针灸法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76.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补土针灸法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可缓解疼痛,提高运动功能,效果优于单纯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0例脑卒中后SH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予以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治疗,对照组予以电针和温针灸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分别在治疗前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采用肩手综合征评价量表(shoulder hand syndrome scale,SHSS)及简化Fugl-Meyer运动评分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对患者的肢体感觉、水肿以及运动功能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治疗后SHSS、FMA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治疗后及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时S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结合电针和温针灸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后SHS患者关节肿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疗效优于常规针灸治疗组,且具有较好的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对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80例社区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予以相同的基础治疗,随机分为银质针治疗组40例及体针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针后均进行系统康复治疗,采用非双盲法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好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高于治疗前(治疗组P<0.01,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高于对照组治疗(P<0.01)。治疗后治疗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明显提高(P<0.01)。结论银质针结合系统康复治疗能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促进损伤的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药湿热敷配合综合康复手段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12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2例。对照组采用综合康复手段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湿热敷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以及两组治疗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镇痛效果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结果VAS疼痛数字评分、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量表(ADL)治疗后两组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组治疗后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7%,明显优于对照组(75.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11.234,P〈0.05)。结论中药湿热敷配合康复能促进中风患者偏瘫肩痛疼痛及上肢运动功能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合并肩痛的作用.方法:将80例脑卒中后偏瘫合并肩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浮针疗法和关节松动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康复治疗共14天. 2组患者均在康复前和康复14天后进行评定.疗效评定应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简式FMA上肢功能评定,改良巴氏指数,并进行肩前屈、后伸、外展、内旋和外旋被动活动度的测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的各项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评分情况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 05).结论:浮针结合关节松动术在脑卒中偏瘫后肩痛的治疗中更加有效,能够明显缩短病程,促使患者更早回归家庭和社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雷火灸对中风后肩痛患者的治疗效果,分析雷火灸在疾病治疗过程中的优势,为雷火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方案提供一定的临床依据.方法 将60例中风后肩痛患者分为治疗组(雷火灸联合针刺组)、对照组(针刺组).在3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和基础治疗下,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针刺疗法,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雷火灸治疗.治疗前后...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and massage for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hemiplegia patients.METHODS:One hundred and twenty hemiplegia patients with stage I shoulder-hand syndrom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group treated with standardized electric acupuncture and massage,and a group treated with rehabilitation therapy for 6 weeks.The primary indices evaluated were pain on passive movement of the shoulder using the numeric pain rating scale(NPRS),and the 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houlder-hand syndrome at Steinbrocker stage II or III after treatment.The secondary indices were Fugl-Meyer evaluation of functional movement of the upper limb and hand using the modified rankin scale(MRS).RESULTS:At post-treatment evaluation and a 12-week follow-up visit,NPRS score,number of patients with stage II or III shoulder-hand syndrome,and MRS score were all improved in the acupuncture-massag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P<0.05).On Fugl-Meyer evaluation,functional movement of the upper limb was also improved in the acupuncture-massage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rehabilitation group(P<0.05).CONCLUSION:Standardized acupuncture-massage therapy may have curative effects on shoulder-hand syndrome in hemiplegia patients.  相似文献   

17.
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腕踝针配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为临床治疗此病提供新证据和新手段.方法:本研究选取90例中风患者,采用计算机产生随机数字表,将病人随机分为腕踝针配合康复治疗组及康复治疗组.主要结局指标为视觉模拟评分(VAS),次要结局指标包括Fugl-Meyer关节活动及疼痛评分和AD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两组均采取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运动疗法治疗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3例肱骨外髁颈骨折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温针群刺加运动组(37例)、恢刺加运动组(30例)和运动疗法组(26例).温针群刺加运动组与恢刺加运动组取患肩部僵硬软组织进行取穴, 配穴取曲池、合谷、阳陵泉, 予以针刺治疗, 取针后被动活动肩关节。运动疗法组先被动活动肩关节后再行主动运动训练。治疗50 d后统计疗效。 [结果] 治疗前比较, 治疗结束后3组患者的视觉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活动度评分,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温针群刺加运动组与恢刺加运动组分别与运动组比较, 肩关节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 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针刺疗法对骨折术后肩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疗效显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除内科基础治疗外,给予康复训练,包括正确摆放体位、被动运动和主动运动等。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和艾灸。采用肩手综合征(shoulder-hand syndrome,SHS)量表、上肢FuglMeyer功能量表(upper limb Fugl-Meyer assessment scale,U-FMA)、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ctivity daily living scale,ADL)、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风痰瘀阻证评分评价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患者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P物质(substance P,SP)和血浆缓激肽水平及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痛觉过敏、远端水肿和肩部活动运动3个维度评分及SHS量表总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观察组SHS量表3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2)与治疗前相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U-FMA和AD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U-FMA和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NIHSS和风痰瘀阻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3)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CGRP水平升高,SP和缓激肽水平下降(P0.01),治疗后观察组CGRP水平高于对照组,SP和缓激肽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4)观察组有效率为96.43%,对照组为83.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085,P0.05)。结论:针刺联合艾灸治疗缺血性中风后肩手综合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