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直肠癌骨髓微转移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联用细胞角蛋白 (CK )、膜上皮抗原 (EMA)、癌胚抗原 (CEA)单克隆抗体对结直肠癌骨髓微转移进行检测。一、材料和方法1.骨髓血标本 :结直肠癌患者 6 1例 ,其中男 2 9例 ,女 32例。高分化腺癌2 6例 ,中分化腺癌 30例 ,低分化和粘液腺癌 5例。DukesA期 2 4例 ,B期 2 6例 ,C期 11例。对照组男 2例 ,女 7例 ,其中结肠息肉 5例 ,胃溃疡 4例。术前 1周抽取骨髓血标本。2 .试剂 :免疫组织化学链霉卵白素 过氧化物酶标 (SP)试剂盒、CK、EMA、CEA单克隆抗体均购自美国Zymed公司。3.骨髓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病灶中CK20的检测价值.方法 对40例结直肠癌患者共326例经HE染色证实无转移的淋巴结,使用RT-PCR技术检测CK20 mRNA,并与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方法进行比较,以寻找更为敏感的淋巴结微转移检测方法.结果 免疫组织化学法和RT-PCR分别发现41枚和105枚微转移淋巴结,两种方法发现的微转移阳性率分别为12.8%和32.2%,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T-PCR法是比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更为敏感的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免疫组化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ytokeratin-18(CK-18)免疫组织化学在结直肠癌前哨淋巴结转移检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03年5月至2004年3月采用CK-18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99例SLN组织微转移癌。结果常规病理检测发现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45例,未转移54例。99例SLN常规病理癌转移阴性81例,其中CK-1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发现微转移31例。CK-18染色将15%(8/54)常规病理Dukes’A及B期患者肿瘤分期提升为Dukes’C期。CK-18免疫组织化学判定结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98%,特异性为96%,准确度为97%。结论CK-18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直肠癌SLN有助于提高Dukes’A及B期结直肠癌的病理分期。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灶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有关乳腺癌为全身性疾病已达共识,即使是Ⅰ期病例,也有近1/10会发生转移。以往根据病理类型、原发灶大小、腋淋巴结转移情况及雌激素受体测定等来筛选易复发或转移的高危病例。随着对肿瘤生物学特性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很多因素可帮助判断乳腺癌病人的预后,诸如肿瘤S期细胞比例、是否异倍体肿瘤以及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表达等。此外,肿瘤的微转移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微转移是指采用常规病理方法难以检出的实体瘤转移,可采用免疫组化、放射免疫法、流式细胞仪和RT-PCR检测。对乳腺癌而言,主要有骨髓和腋淋巴结的微转…  相似文献   

5.
结直肠癌微转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其复发和转移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结直肠癌早期微转移也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们的重视.现综述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结直肠癌微转移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直肠癌患者根治术后,其复发和转移率较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结直肠癌早期微转移也越来越受到肿瘤学家们的重视。现综述近年来有关结直肠癌微转移检测指标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直肠癌淋巴结CK20、CK19、CEA诊断微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探讨微转移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以CK20、CK19、CEA为指标,检测36例直肠癌患者手术区域252枚淋巴结的微转移,对照组为淋巴结反应性增生的标本15例。结果:常规HE检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7.94%,CK19、CK20、CEA阳性率分别为20.63%、23.02%、17.46%,均高于HE检测结果(P〈0.01)。三种抗体在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存在统计学差异。19枚对照组淋巴结CK19阳性率47.37%,CEA阳性率10.53%.CK20表达阴性。CK20、CK19、CEA淋巴结微转移阳性率与3年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常规病理检测未发现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有必要辅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其微转移,CK20是首先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R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44例结直肠癌癌中心,癌旁(距肿瘤边缘1cm),癌切缘(距肿瘤边缘3cm以上)Rb蛋白表达情况,并分析Rb蛋白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44例结直肠癌癌中心Rb蛋白表达为61.4%(27/44),癌旁黏膜为90.9%(40/44),癌切缘为97.73%(43/44);Rb蛋白表达与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瘤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 Rb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的部分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可能是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一项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
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主要的转移途径之一,而跳跃转移足直肠癌淋巴结转移的一个重要特点.很多病例在系膜淋巴结尚未有明确转移时就发现侧方淋巴结或上方淋巴结已有转移或微转移.准确地检测、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助于临床治疗,更影响预后水平.近年来淋巴结微转移研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这对直肠癌的治疗也将是一种促进.  相似文献   

10.
CK19/20检测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消化外科》2002,1(4):250-252
  相似文献   

11.
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与其免疫功能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以细胞角蛋白20(CK20)mRNA为标志物检测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并探讨其与患者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对2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281枚淋巴结,分别采用病理切片常规HE染色检测转移癌灶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淋巴结CK20mRNA表达;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外周血CD4^+、CD8^+及NK细胞活性,ELISA法检测外周血IL-2、sIL-2R及IL-12水平。结果21例患者281枚淋巴结中,HE染色法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者为2例16枚(5.7%,16/281),RT-PCR法检出有淋巴结转移(CK20mRNA表达阳性)者10例140枚(49.8%,140/281),2种方法在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及检出阳性病例数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11例淋巴结CK20mRNA表达阴性患者术前CD4^+及NK细胞活性、CD4^+/CD8^+比值、IL-2及IL-12水平高于8例HE染色无法检出而CK20mRNA表达阳性(即存在微转移)患者(P〈0.05),而前者术前CD8^+细胞活性及sIL-2R水平低于后者(P〈0.05);且CK20mRNA的表达与CD4^+(r=-0.769)及NK(r=-0.532)细胞活性、CD4^+/CD8^+比值(r=-0.755)、IL-2(r=-0.834)及IL-12(r=-0.819)水平间均呈负相关(P〈0.05,P〈0.01),与CD8^+细胞活性(r=0.562)及sIL-2R水平(r=0.751)之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发生与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
Seprase表达与人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Seprase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印迹及半定量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本中Seprase的表达进行了检测,并对Seprase的表达与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 Seprase在肿瘤细胞和邻近基质细胞中均有表达,Seprase蛋白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组织(P〈0.01).其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Seprase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与肿瘤Dukes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3.
CK19/20检测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CK19/20mRNART-PCR检测对结直肠癌微转移的诊断意义。方法 采用RT-PCR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方法检测42例结、直肠癌患者及对照组6例非恶性病变腹部手术患者骨髓血、门静脉血和外周血CK19mHNA及 CK20 mRNA的表达。结果 对照组6例患者无 CK19及 CK20阳性表达,CK19及CK20在42例结、直肠癌患者骨髓血、门静脉血及外周血中阳性表达分别为24/42、21/42、11/42及27/42、18/42、11/42,两间无显著差异(P>0.05),骨髓和门静脉中表达比外周血高(P<0.01),Dukes C 期患者表达高于Dukes A、B期(P<0.05)。结论 CK19、CK20的RT-PCR检测是较敏感和特异的结、直肠癌微小转移指标,阳性表达患者有较高发生远处转移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结直肠癌血液、腹腔液CK20mRNA检测预测微转移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患者腹腔液,血液中CK20mRNA对微转移预测的价值。方法 采用RT-PCR技术对50例结直肠癌患者的腹腔液,血液进行CK20mRNA检测。结果 50例结直肠癌患者腹腔液CK20mRNA阳性率为52%(26/50),血液CK20mRNA阳性率为68%(34/50),10例结直肠良性病变均为阴性。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检测腹腔液和血液中的CK20mRNA对于预测腹腔和血液循环中的微转移,指导术后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5.
乳腺癌骨髓和前哨淋巴结微小转移检测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淋巴和血行转移是乳腺癌二种主要转移形式 ,我们采用HE染色、免疫组织化学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和RT PCR等不同方法同时检测骨髓和前哨淋巴结 (sentinellymphnode,SLN)的微小转移 ,探讨其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 :自 2 0 0 0年 7月至 2 0 0 1年 12月采用 1%异硫蓝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sentinellymphnodebiopsy,SLNB)、常规病理检查SLN及腋窝其他淋巴结未发生转移的 38例女性乳腺癌患者 ,年龄 31~ 76岁 ,平均 5 1 4 7岁。全身麻醉后 ,取胸骨体作为穿刺部位 ,进针后抽吸 10ml骨髓 ,肝素抗凝 ;骨髓同时涂片 ,做IHC检…  相似文献   

16.
结直肠癌的前哨淋巴结示踪技术与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世界上胃肠道恶性肿瘤的重要死因,在美国位居第一位。由于临床Ⅰ、Ⅱ期(American Joint Committeeon Cancer,MCC)病例尚缺乏全身辅助化疗对延长生存期有利的证据,故通常未进行化疗。然而却有约20%~30%的局限于肠壁、“无转移”的早期病例(约55%),虽然施行了标准的结直肠癌根治术,仍然于5年内不可避免的死于复发和远处转移。最有可能的解释是,因为隐蔽微转移(micrometastasis,MM)的漏诊,将临床Ⅲ期病例误诊、降低分期为Ⅰ、Ⅱ期,而未行化疗。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因素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年龄、性别、组织分化程度、TNM分期及5年生存率的关系。结果显示,27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阳性表达率为83.15%(227/273)。MG7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及M分期无相关性(P〉0.05),而与组织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及5年生存率密切相关(P〈0.05)。结果表明,检测结直肠癌组织中MG7的表达对了解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判断患者预后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检测乳腺癌骨髓微转移 ,探讨其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学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RT -PCR法 (一步法 )检测骨髓中CK19mRNA表达。结果  10 2例乳腺癌患者骨髓CK19mR NA表达阳性率 5 6.9%。骨髓CK19mRNA表达率随乳腺癌肿块增大而增高 ;随临床分期增加而增高 ;随组织学分级增加而增高。但与腋淋巴结转移与否无关 ,亦与乳腺癌患者年龄、月经状况及病理类型无关。结论 乳腺癌骨髓微转移与某些临床病理学因素有关。癌细胞播散无固定模式 ,早期乳腺癌亦可发生远处转移。骨髓微转移应作为常规检测方法 ,以更早、更准确地预测全身转移情况 ,进行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的表达情况,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用实时定量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FQ-PCR)方法,检测了72例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及周围静脉血CK20mRNA的表达.结果:结直肠癌患者门静脉血CK20mRNA表达的阳性率72%(52/72)高于周围静脉血43%(31/72)(P<0.001),结直肠癌DukesC、D期门静脉血CK20mRNA高于A、B期(P<0.001).结论:门静脉血CK20mRNA表达的检测比周围静脉血检测更准确、敏感,是判断体内隐性播散和愈后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大肠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MM)的检测方法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64例行根治性手术的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进行定位;应用常规HE染色联合免疫组化SIP法染色,对定位成功的122枚SLN中细胞角蛋白20(CK20)及端粒酶进行检测,并分析其表达与I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显示:(1)SLN定位成功61例(95.3%),共获取SLN122枚。(2)定位成功的61例中,有6例9枚SLN常规HE染色阳性;余55例113枚SLNHE染色阴性,其中免疫组化染色CK20阳性15例(27.3%),端粒酶阳性12例(21.8%),两者联合检测SLNMM阳性21例(38.2%)。(3)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MM(+)组癌的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同期SLNMM(-)组(P〈0.05),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而与DukesC期复发转移率及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SLNMM(-)组患者的复发转移率、生存率与同期DukesC期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DukesB期大肠癌患者SLNMM的发生与患者年龄、性别及肿瘤侵犯肠管周径、生长方式、生长部位均无显著相关,而与肿瘤分化程度及大小、外周血癌胚抗原(CEA)值显著相关。结果表明,应用免疫组化法联合检测CK20和端粒酶,可提高大肠癌SLNMM的检出率;大肠癌SLNMM的检出能精确大肠癌的Dukes分期,有助于指导术后的辅助治疗和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