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DSA影象研究肺癌纵隔、肺门转移淋巴结血管表现特征、分型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促进术前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分析86例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为肺癌病例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与53例肺部非恶性病变的病例比较。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肿大与不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其癌转移率(MLNMR)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主要发生在第2、3、5和7组。病程越长、原发病灶的T分级越高,则MLNMR越大(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MLNMR依次增大(P〈0.05),有毛刺征者比分叶征、偏心空洞征及单纯包块者MLNMR都大(P〈0.05)。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和癌转移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可以促进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情况,促进术前对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方法:分析86例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为肺癌病例的纵隔淋巴结肿大情况,并与53例肺部非恶性病变的病例比较。进一步分析相关因素与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肺部良恶性病变的纵隔淋巴结肿大发生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0),肿大与不肿大的纵隔淋巴结其癌转移率(MLNMR)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部位主要发生在第2、3、5和7组。病程越长、原发病灶的T分级越高,则MLNMR越大(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癌的MLNMR依次增大(P<0.05),有毛刺征者比分叶征、偏心空洞征及单纯包块者MLNMR都大(P<0.05)。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肿大和癌转移具有一定特征,掌握这些特征可以促进术前对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  相似文献   

4.
5.
王丹  张虎 《中国厂矿医学》1999,12(2):136-137
肺癌是否停在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对临床分期、判断预后及选择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我院原发性肺癌病人纵隔及肺门淋巴结的CT与病理村服分析。以了解CT对肺癌纵隔及肺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资料和方法1.一般资料22例均选自我院1992年1月~1997年10月根治手术的肺癌病人.摘除纵隔及肺门淋巴结76组、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32岁~68岁,平均年龄50.5岁。腺癌6例,鳞癌11例.小细胞癌1例.腺鳞癌4例。2.方法攸用美国产98川op卜kLF机.扫描山肺尖至横流连续扫描,层厚1()n。n。,层距1()nlm。以淋巴结直径大于1门。…  相似文献   

6.
吕斌  张维  陶磊 《安徽医学》2002,23(3):27-28
目的探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1999年12月~2001年7月27例肺癌手术切除的患者,术中同时行同侧纵隔淋巴结广泛廓清术,所取淋巴结分别分组、标记、固定,然后石蜡包埋,切片镜下观察.结果本组共廓清纵隔淋巴结172组,其中42组病理证实有癌转移,淋巴结转移阳性率24.4%.分布为肺上叶肿瘤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32.4%,其上纵隔、下纵隔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47.4%、15.2%和27.3%;肺下(中)叶肿瘤纵隔淋巴结转移阳性率为18.8%,其上纵隔、下纵隔及隆突下淋巴结转移阳性率分别为18.9%、18.8%和37.5%.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十分活跃.在施行肺癌根治切除术时,肺叶或全肺切除同时应加同侧纵隔淋巴结的广泛廓清,才有利于增加手术切除的彻底性.  相似文献   

7.
王伟  宋天福 《安徽医学》2006,27(6):531-532
目的总结分析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影像及临床特点。方法对76例经病理证实肺癌病人的胸部CT片纵隔淋巴结肿大的大小、位置以及与临床过程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按美国ATS纵隔淋巴结解剖部位分组法,右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以同侧第2~4组为最多见;左肺癌以第7组转移为最多见。结论右肺癌最多见转移至同则第2~4组、左肺癌最多见转移至第7组纵隔淋巴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肺癌中不同形式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与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术后病检证实伴有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肺癌病例56例,统计纵隔淋巴结的具体转移情况并分为:(1)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组;(2)跳跃式转移组与非跳跃式转移组;(3)1组淋巴结转移组、2组淋巴结转移组及3组淋巴结转移组。比较各相应组的生存情况。结果: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组与非隆突下淋巴结转移组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跳跃式转移组生存情况较非跳跃式转移组差(P<0.05)。纵膈淋巴结转移组数越多预后越差,尤其是伴有3组以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预后更差(P<0.01)。结论:肺癌纵隔淋巴结的转移形式与预后相关,跳跃式转移及转移组数多的病例预后更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CT在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收治的病理诊断确诊为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患者3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然后使用CT进行检查。结果本组患者的诊断符合率为92.75%。结论采用CT诊断肺癌纵膈淋巴结转移符合率非常高,值得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10.
<正> 我院胸外科自1985年4月始,在肺癌根治术中根据国际抗癌协会(UICC)的规定将纵隔内及肺门区域淋巴结按其编号做规范的清除手术,由于开展时间短暂,远期效果尚不能判定。目前许多国家施行此种手术,现将有关的几个问题和体会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1.
为了深入了解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特点 ,更合理地对N2 肺癌进行治疗 ,现将我科 2 0 0 0年 3月 1日— 2 0 0 4年 3月 1日经根治性切除的 6 9例原发性肺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全组 6 9例均为原发性肺癌 ,男 5 5例 ,女 14例 ;年龄 4 5~ 76岁 ,平均 6 4 .4岁 ;中央型 33例 ,周围型 36例 ;全肺切除 2例 ,肺双叶切除 15例 ,肺叶切除 5 2例。病理类型 :鳞癌 5 4例 ,腺癌 15例。1.2 方法 对每例的肿瘤部位、肿瘤大小、病理类型、组织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淋巴分组以Naruk…  相似文献   

12.
<正>恶性肿瘤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常因肺、肝、骨等远处转移而使治疗失败,肺转移在鼻咽癌远处转移中最为常见,鼻咽癌肺转移病灶分布规律及化疗关系如何?笔者作如下探讨。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1998年1月-2010年11月间死亡病例43例,经鼻咽活检,鼻咽CT确诊为鼻咽癌,全部为低分化鳞癌,胸片胸部CT证实肺转移。1.2肺转移灶分布情况外肺野13例,中肺野6例,内肺野2例,中外肺野4例,内肺野+纵隔淋巴结肿大10例,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频度、分布范围及特点 ,为广泛廊清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Naruke肺癌淋巴结分布图对 62例肺癌患者纵隔淋巴结广泛廊清。结果 纵隔淋巴结 3 60组经病理证实转移 110组 ,转移率为3 0 .6%。结论 术中行纵隔淋巴结广泛廊清 ,才能准确进行TNM分期和减少癌残留 ,达到根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术中超声判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术中超声(intraopertive ultrasonography,IUS)在肺癌手术中检出纵隔和肺门淋巴结的能力及其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方法:对28例肺癌患者进行了IUS研究,并和术前CT进行对比,逐区记录纵隔和肺门所发现淋巴结的个数、大小、部位,并分别根据各自标准预测其是否为转移。每例手术均行纵隔和肺门淋巴结清扫,切除的淋巴结均做记录并送病理检查。结果:①CT和IUS的淋巴结检出率分别为73.9%(119/161)和86.3%(139/161),P=0.005。②IUS以几何尺寸、声像特征为标准,CT以几何尺寸为标准,判断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分别为73.7%,88%,66.7%(P=0.149);特异度分别为78.3%,66.7%,75.8%(P=0.666);准确度分别为68.4%,81.8%,64.7%(P=0.174)。结论:IUS是肺癌手术中探查和发现纵隔淋巴结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有纵隔淋巴结转移(N2)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外科治疗选择。结果全组5年生存率约为6/32。鳞癌高于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有1~3枚者也有〉3枚者。所有T3、T4及M1患者均无5年生存率。结论对于N2 NSCLC肿瘤为T1或T2、病理类型为非腺癌及纵隔淋巴结转移〈4枚者,应积极争取外科治疗。肿瘤的根治性切除及肺门和纵隔的系统淋巴结清扫,是病变分期和提高生存率的关键所在。术后的综合治疗有助于患者的远期生存。  相似文献   

16.
纵隔镜检查术(mediastinoscopy)是一种用于纵隔探查及活检的手术.其临床应用已有40多年的历史[1],因其操作简便、安全可靠、敏感性及特异性都很高,长期以来一直是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金标准".但近十几年来,随着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尤其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和食管腔内超声(EUS)检查在临床中不断开展,纵隔镜的应用有所减少,其价值和地位也受到了挑战.现将纵隔镜手术及其在评价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非小细胞肺癌N_2淋巴结转移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坚  罗清泉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4):1854-1856
目的: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趋势,总结pN2肺癌术中淋巴结清扫范围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非小细胞肺癌(pN2)手术患者103例,观察其纵隔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大小、病理类型及转移区域的关系。用四格表、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取P<0.05有显著性意义。结果:非小细胞肺癌的纵隔淋巴结转移与病理类型(P=0.035)、肿瘤部位有关,与肿瘤的大小无关(P=0.559)。纵隔淋巴结转移多见第3,4,7组淋巴结。结论:肺癌患者术中应系统清扫纵隔淋巴结,重点清扫第3,4,7组淋巴结,为降低局部肿瘤复发,术后准确判断临床分期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CT诊断肺癌纵隔淋巴结转移判定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30名肺癌患者的的纵隔淋巴结进行了术前CT-外科手术-病理对照研究,探讨我国癌患者纵隔淋巴结转移的CT诊断标准。采用数学统计方法对CT图像和摘除淋巴结的长、短径进行评价、同时对阈值进行优化选择。  相似文献   

19.
詹烜 《中外医疗》2014,(9):73+75-73,75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措施和治疗效果,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2年8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12例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严密监测患者治疗期间的各项临床症状和生命指标,总结其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治疗后3年的生存率为35.7%,治疗后5年的生存率为28.6%。结论采用手术方式治疗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非小细胞肺癌是一种良好的临床治疗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在治疗期间进行淋巴结清扫十分重要,值得临床重视和推广。  相似文献   

20.
1999-2003年我们采用胸部CT及增强CT诊断单纯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23例,现就增强CT对其的诊断价值,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