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贵州省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和流行病学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惠君  程文芳 《贵州医药》1991,15(5):299-301
淋巴丝虫病是严重危害我省人民身体健康的主要寄生虫病之一。20多年来经历了流行病学调查、反复查治、巩固防治效果及考核验收四个级段,1984年经卫生部考核验收,确认贵州省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指标。为进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中央卫生部丝虫病考核组的严格考核,卫生部顾问黄树则九月十日在“贵州省基本消灭丝虫病总结表彭会”上宣布:贵州省1958年有47县丝虫病流行,平均微丝坳阳性率9.86%,丝虫病人达百余万。贵州各族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下,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了大规模的普查普治工作,在技术措施上,全省采取以消灭传染源为主的防治对策,针对不同虫种、不同程度流行区,实施反友查治病人,反复查治加用全民服药或全民服海群生药盐三种防治方案,在战略部署上采取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由点到面,再联成一片建立联防区,消灭一片,巩固一片的方法,通过25年的防治,终于取  相似文献   

3.
1991年10月1日—8日在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WHO)召开了《淋巴丝虫病防治专家委员会》会议,目的是总结1983年第四届会议以来全球淋巴丝虫病防治与科研的进展,提出今后丝虫病防治研究的建议,同时出版《淋巴丝虫病防治》书籍及审阅再版《淋巴丝虫病防治手册》,供全球各国丝虫病防治科技专业人员参考。参加会议代表有英、美、法、中、马来西亚等各国专家23名出席会议。本次会议与1983年会议比较,在淋巴丝虫病防治和科研方面所取得的新进展归纳如下:一、讨论丝虫病地理分布,估计病人数:在西太区丝虫病防治中取得显著成效,中国除安徽省外有14个省(市)823个县(市)(95.3%)已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以村或大队为单位微丝蚴阳性率降到1%以下),认为  相似文献   

4.
贵州省寄生虫病研究所郑慧君等同志应用免疫学新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丝虫病,进行丝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及丝虫病防治工作后期纵向监测,效果很好。研究结果证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与丝虫病患者阳性符合率达95%以上;用于流行病学调查能反映一个地区丝虫病流行程度;在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工作中。选择幼年儿童试验,结合血检及虫媒解剖,可综合判断当地丝防成绩是否巩固。这种试验具有敏  相似文献   

5.
我县大面积消灭丝虫病是从一九七一年开始的。六年来,我们以阶级斗争为纲,顶住林彪、“四人帮”的干扰和破坏,实行领导、专业防治人员与群众运动相结合,大打《送瘟神》的人民战争。一九七六年九月经省考核组随机抽样验收考核三个区、四个公社中的九个大队,实查六千零七十六人,查出微阳病人十七例,微阳率为百分之零点二八。应征青年中的丝虫病人,也从一九七○年的百分之十五点六下降到一九七六年的百分之零点三七。达到了中央提出的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汪仕文  应潜 《江西医药》2005,40(Z1):759-760
目的为掌握丝虫病流行动态,巩固丝虫病防治成果,总结丝虫病防治经验,我们收集了全市1984年基本消灭丝虫病后近20年的丝虫病病原学、蚊媒监测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微丝蚴率和蚊媒感染率均为0%。结论鹰潭市已消灭传染源,传播途径被完全阻断,达到了卫生部颁发的《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7.
余虹  陈世清  王玺 《贵州医药》2013,37(7):652-653
毕节市是贵州省燃煤污染型氟中毒最严重的地区。2005~2010年在国家重大医改项目的支持下,全市完成了130万户地氟病防治改良炉灶任务,并在2011年初通过卫生部考核验收,完成了落实防治措施阶段性工作。为巩固项目成果,建立长效防治机制,毕节市从2011年开始按《贵州省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项目后期管理方  相似文献   

8.
丝虫病是严重危害深圳市人群健康的寄生虫病,曾给我市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较大的影响.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关心人民健康,1956年在全国农业发展纲要中提出在一切可能的地方基本消灭丝虫病.1970年我市(原宝安县)掀起除害灭病高潮,发现我市有丝虫病流行.1970年后,组织卫生人员深入农村开展丝虫病普查普治工作,摸清了我市丝虫病的流行分布情况,治疗了大批微丝蚴血症者,取得了初步的防治效果,随后经历了反复查治、巩固扫尾和基本消灭丝虫病、防治后期监测等阶段,我市于1998年实现了全市消灭丝虫病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商丘市位于苏、鲁、豫、皖四省结合部,辖9个县市区,总人口约830万,是经济欠发达的农业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0%以上.是河南省班氏丝虫病流行比较严重的地区之一,防治前全市人群平均微丝蚴率8.25%,中东部县市区感染率显著高于西部县,以村为单位的人群微丝蚴率最高达46.8%;淡色库蚊是唯一传播媒介.在人群微丝蚴率11.9%~25.5%村庄,淡色库蚊自然感染率在11.31%~18.05%.自1972年起根据抽样调查结果,针对不同地区的感染水平,分别采取反复普查普治、查漏补治、全民食用海群生药盐等综合防治措施,到1987年以村为单位人群微丝蚴率降至1%以下,以县为单位达到基本消灭丝虫病标准.经过10多年的纵向和横向监测,残存的微丝蚴血症者全部自然转阴,未发现新的感染者,2004年经卫生部考核达到消灭丝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10.
1983年WHO丝虫病专家委员会报道班了氏丝虫微丝蚴能在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大部分微丝蚴脱鞘后8天发育为第一期蚴虫(L_1)。1987年2月,我们对马来丝虫微丝蚴(mf)在不同基础培养液中存活情况进行了观察比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mf的收集: 以生理盐水腹腔灌洗法从感染丝虫的鼠体内获取mf。方法详见贵州省丝虫病防治与科研资料汇编(1955—1966页) 二、培养技术: (一)基础培养液:应用Earle液;Earle加0.5%水解乳旦白(L+E);Hanks液;RPMI—1640;No199。每种培养液取2ml加  相似文献   

11.
阻断丝虫病传播阈值的研究是丝防后期监测工作中一项重要研究课题,我们于1985-1988年在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德江县龙盘村和沿河县中介村,从病原学、昆虫学和免疫学三方面持续4年现场实验研究,观察不同密度残存微丝蚴血症者对丝虫病的传播作用,掌握防治后期丝虫病流行动态,为监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已用于丝虫病辅助诊断和流行病学调查,但能否用于丝虫病防治后期的监测和防治效果评价却报道较少。为此,我们于1985~1987年将IFAT用于丝虫病的后期监测工作,并对原班氏丝虫病高、中、低等不同类型流行区人群血清丝虫抗体水平进行对比,结合血检mf率进行评价。材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3.
由于马来丝虫沙鼠模型的建立,马来丝虫Mf、Aw 抗原及经体外培养获得的 Es—Ag 已广泛应用于人体淋巴丝虫病的免疫学诊断和丝虫病流行病学的监测。近年来,应用单克隆抗体检测丝虫病人循环抗原亦获可喜结果。随着丝虫病防治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丝虫病的免疫预防、保护性免疫及晚期丝虫病人免疫机制的研究已成为当前我国丝虫病防治、科研领域的主要研究课题。为深入探索这些问题,本研究用 SDS—PAGE 技术对马来丝虫 Mf、L_3、AW 可溶性抗原,马来丝虫MfES—Ag、L_3—L_4Es—Ag;班氏丝虫L_3ES—Ag 和 McAb、BmAWES_5、McAb  相似文献   

14.
徐秀菽  刘涛  王世海 《贵州医药》2002,26(6):566-567
淋巴丝虫病曾在我省 4 7个县 (市 )严重流行 ,是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媒介寄生虫病 ,微丝蚴 (Mf)血症者近百万 ,晚期丝虫病患者 6万余人。经过几十年大面积防治 ,现已有效的控制了流行。Mf血症患者及蚊媒幼虫已很难查看 ,防治效果是巩固的。但遗留的晚期丝虫病例 (如乳糜尿、象皮腿、鞘膜积液等 )仍继续存在 ,新发病例时有出现。它已成为当前我省丝虫病流行区的一个严重公共卫生问题。晚期丝虫病例一般在外周血中很难查到Mf,病原学诊断很困难。因此血清学的监测是其重要方法之一。为此目的 ,我们筛选了各类晚期丝虫病例 ,流行区和非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基本消灭丝虫病以后残存传染源的传播能力和自然转归,探索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人群和蚊媒监测方法。方法 选择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微丝蚴血症者的三个村庄作为纵向监测点,连续监测人群和蚊媒微丝蚴感染情况。按照防治前感染率分层抽取部分村庄作为横向监测点,监测人群和蚊媒微丝蚴感染情况。结果 在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残存的低密度微丝蚴血症者能够自然转阴,并不会造成新的感染。结论 商丘市基本消灭丝虫病后,丝虫病的传播无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基本消灭丝虫病的县,如何进一步发现和治疗残存的传染源,掌握流行规律,做好后期扫尾巩固工作,为消灭丝虫病提供科学依据,实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为此我们于一九七六年始,先后在德江、思南、印江及务川四个班氏丝虫病流行县建立监测点,对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的消长规律进行了纵向观察,同时比较了不同净化措施的近期效果。实验方法和结果一、基本消灭丝虫病后流行消长规律的纵  相似文献   

17.
我国除班氏和马来两种丝虫病外,未发现过罗阿丝虫病.197(?)年2月,对前来要求体检的13名回国援外人员中,发现7例拟似罗阿丝虫病(Loiasis)症。其中1例患者在周围血中查到罗阿微丝蚴。鉴于今后援外与国际交往人员日益增多,在我国发现罗阿丝虫病患者的机会也越多,为搞好本病的防治工作,将本病资料报告如下. 病例报告患者男性,43岁,福州籍,勘测工人. 主诉:两小腿交替或同时肿胀,乏力,颈部发现一肿块近三年。患者于1973年5月赴赤道几内亚参加援外工作,在当地常受状如“小牛虻”的小虫叮咬,约2~3个月后,常感两小腿交替或同时出现肿胀、乏力,服药(药名不详)1周后症状减轻。1974年回福州后腿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告由中央卫生部组织的八省专业人员,对新沂县用海群生拌食盐基本消灭丝虫病的远期效果进行了考核,结果微丝蚴阳性率以大队为单位均下降到1%以下(平均为0.26%),达到了基本消灭丝虫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班氏丝虫病广布于整个热带地区,引起众多的睾丸鞘膜积液和象皮病;马来丝虫病则局限于亚洲,几乎仅出现肢体征状。我国流行有周期型班氏和马来两种淋巴系丝虫病。防治技术措施国外有以防制蚊媒为主要措施而取得防治成效的事例,如斯里兰卡用除草剂清除曼蚊赖以孳生的水草后,马来丝虫病随之渐趋消失。但对能广泛孳生而一时难以消灭的媒介蚊种,  相似文献   

20.
海群生(Diethylcar bamazine)是抗丝虫病的重要药物。为了在防治丝虫病中制订出合理的用药方案,需要对药代动力学进行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