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及死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泽珍 《广东医学》1995,16(4):273-273
老年病人维持性血液透析并发症及死因分析广东农垦金宝血液净化中心(510610)陈泽珍我院自1989年11月~1994年11月,接收维持性血透老年病人共80例,目前仍有19例在透析中,占现有透析人数(66例)的28.8%,现把本院5年多来老年病人维持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心理护理,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我科1994年1月-2001年12月收治90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结果 90例患者经不同措施的心理护理后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主云贵积极地配合治疗,收到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 对各种不同心理特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措施,可以提高透析疗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外周血管直接穿刺进行维持性血透的体会(附152例分析)镇江市丹徒县中西医结合肾病医院镇江市马珍梅,李雨生血管通路是血透病人的生命保证,我院绝大多数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因此不可能在我院建立持久性血管通路进行血透。我科自1987年9月至1996年3月,先后...  相似文献   

4.
张燕 《中国厂矿医学》1998,11(6):472-473
随着医学的发展,血液透析(HD)已成为治疗慢性肾衰尿毒症患者的重要疗法。我院自1994年1月以来,已进行血液透析126例3350人次,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维持性血透12例,下面谈谈维持性血透的一些护理体会。临床资料1994年正月~1997年4月共行血液透析126例,其中12例行维持性血透。男性8例,女性4例。年龄34~72岁,平均48.33岁。均在本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性血透8个月以上。透析时间最长者已4年余.其中3例透析8个月后行肾移植,l例透析4年余转人他院,5例自动终止透析,余3例均在透析二年以上,病情平稳,继续行血透治疗。维…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维持性血透患者进行心理护理 ,以提高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维持性血透患者的透析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方法 回顾性地总结了我科 1994年 1月~ 2 0 0 1年 12月收治 90例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经验。结果  90例患者经不同措施的心理护理后树立了战胜疾病的信心 ,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收到了较好的透析疗效。结论 对各种不同心理特征的维持性血透患者 ,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地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措施 ,可以提高透析疗效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为寻求长期门诊血透病人能得到全面主动、连续的保健服务,自2002年9月起,我科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了以健康教育处方为载体的教育形式,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介绍我科实施健康教育处方的情况,并将接受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维持性透析病人(透析时间〉3个月)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7.
慢性血透患者死亡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血透患者死亡状况分析北京国际血液净化中心于平本中心自1984年5月至1995年10月共收治368例慢性肾功能衰竭病人进行长期维持性透析,死亡62例,总死亡率16.8%,现将病人死亡状况分析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368倒尿毒症病人,男246例,女1...  相似文献   

8.
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中的慢性肾衰病人可因透析不充分,体液潴留,低蛋白血症或因腹膜透析并发症转为血液透析治疗的病人,往往可出现透析相关性腹水。内科保守治疗费用昂贵,并且多数治疗效果较差。我科于1996年开始采用血透同步腹水回输术取得满意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共4例,男3例,女1例,年龄46~54岁,并发透析相关性腹水(3~15个月)。腹围(93~109cm),实验室检查为漏出液,细菌培养及肿瘤细胞检查为阴性。2疗法病人按常规进行血液透析操作后,在严格无菌操作下,取脐下二指处插入临时腹透管。同时连…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1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病人发生的34例次急性充血性心衰原因的观察,认为导致维持性血透病人充血性心衰的主要原因是水钠潴留和高血压,充分透析、控制摄入水量和透析间期的体重是防治透析病人充血性心衰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0.
健康教育是以医院为基地,以病人和家属为对象,通过护理人员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过程,帮助病人及家属了解,掌握卫生保健知识,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1],为寻求长期门诊血透病人能得到全面主动、连续的保健服务,自2002年9月起,我科在传统健康教育基础上实施了以健康教育处方为载体的教育形式,收到良好效果,本文介绍我科实施健康教育处方的情况,并将接受两种不同教育方式的维持性透析病人(透析时间>3个月)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1资料2002年9月~2003年5月在我科行血透治疗的尿毒症病人68例接受了健康教育处方的教育方式。其中男性39人…  相似文献   

11.
慢性肾衰行维持血透期间,死于心脏并发症高达53%。其中充血性心力衰竭是维持性血透病人最常见死亡原因。本文报告我科1992年1月至1995年4月11例病人14人次维持血透病人肺水肿的治疗情况。一、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11例。男3例,女8例,年龄32~62岁,原发病:慢性肾炎10例,肾  相似文献   

12.
醋酸盐血液透析不耐受五例报告血透中心毕伊平,李纪毅[关键词]不耐受反应,醋酸盐,血液透析我院自1993年2月至1995年3月对86例终末期肾衰病人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我们采用醋酸盐透析液,但其中5例出现醋酸盐不耐受反应,在透析开始1~3小时后即出现...  相似文献   

13.
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多少和病人的生活质量有密切关系。两次透析之间体重增加最好不要超过2kg(以1~1.5kg为好)[1]。透析间期体重增加过多表示水潴留明显,严重者可引起高循环容量综合征甚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后者是导致透析病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控制透析间期体重增加对提高维持性血透病人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为探讨影响透析问期体重增加的因素,本文对影响30例维持性血送病人透析问期体重增加的相关因素进行观察分析,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我院血透中心1995年1月至1996年12月规律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影响维持性血透病人透析间期体重增加的各种因素,以便使病人更好地控制干体重。方法:将35例维持血透的病人按体重增加了7.5%为界线分成两组进行比较,观察年龄,性别、透析时间、经济状况、家庭关心程度,病人态度,康复情况,心血管并发症等指标,结果:两组间在平均年龄,平均透析时间,平均血红蛋白、病人态度、心血管并发症有显著差异,结论:对于维持性血透病人应更着重于对年轻,透析时间长、对待疾病态度消极的病人进行限水及疾病知识教育,使其更地控制干体重,减少心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朱芳 《中国医药导报》2008,5(35):126-127
目的:总结血液净化治疗患者留置永久静脉导管的经验,探讨永久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的应用以及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并发症的防治。方法:2004年2月~2007年5月,我科对1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血透)患者行涤纶环双腔留置导管经颈内静脉建立永久血透通路,延长患者的生命。结果:经颈内静脉建立长期血透通路的12例患者,血流量为200~300ml/min,流速稳定。对慢性透析患者血液条件差,无法建立内瘘者提供了肯定的生命线。结论:严格遵循无菌原则及规范的接管透析操作,精心的观察护理,永久性静脉置管是维持性慢性透析的可靠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更新与发展,血透病人的生存年限逐渐延长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患者的死亡原因也有所变化。我院透析中心血透并发脑出血发生率、死亡率明显高于心血管疾患而成为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本文报道我院透析中心近6年来血透并发脑出血13例并对其相关因素及可能机制进行了研究。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慢性肾衰维持性血透并发脑出血13例其中男t410例女性3例;年龄37~63岁平均523岁。原发病慢性肾炎5例肾小动脉硬化3例,肾盂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2例多麦肾1例,均经CT或临床体检证实3例病人在透析过程中出现脑出…  相似文献   

17.
尿毒症血透患者临床上有不同程度的缺锌,使患者的性功能受到了影响。本研究对30例血透患者口服葡萄糖酸锌前后的血清睾丸酮水平、精子密度进行观察,探讨补锌治疗后是否能改善性功能及锌对他们的影响。 对象和方法   一、对象 观察对象为1996~1997年在我科住院的30例尿毒症男性维持性血透患者,平均年龄36(28~45)岁,接受透析治疗3个月以上,均使用瑞曲Gambro-S90,GFE-11透析器,每周透析2~3次。健康对照组30例,为本院血库献血员,均无肾脏疾病,平均年龄32(20~35)岁。  相似文献   

18.
尿毒症病人经血透治疗后病情虽明显改善,但长期透析病人可出现顽固性腹水。我院1983年5月~1988年底透析时间3个月以上的15例维持性血透病人中有6例并发严重腹水。因性质不同于一般肾病腹水,且皮下浮肿不显著,故对其原因及处理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19.
吴燕平 《现代医学》2001,29(6):418-419
动 静脉内瘘是维持性血透患者保证充分透析的重要生命线。随着透析技术的进步 ,维持性血透患者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 ,因而血透的血管通路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尤其是高龄透析患者普遍存在血管硬化的问题 ,因此 ,紧急行介入溶栓治疗抢救急性闭塞的动 静脉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现将介入溶栓治疗的术前、术后护理 ,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我科自 2 0 0 1年 1~ 5月 ,收治 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出现急性动 静脉内瘘闭塞 (指血管杂音在 12h内消失 )。其中男 1例 ,女 4例 ;年龄 6 4~ 81岁 ,平均 ( 71± 10 )岁。原发病为干燥综合征所…  相似文献   

20.
魏月丽 《吉林医学》2005,26(1):37-37
因急性肾功能衰竭或慢性肾功能衰竭内瘘成熟前病人,病情危重需立即进行血液透析者,多采用动静脉直接穿刺法。此法在每次透析后,均需拔出穿刺针,下次透析需重新穿刺,这给病人带来痛苦并给护理工作带来困难。而且重危病人全身水肿严重,根本无法行动静脉直接穿刺且急需透析。2000年4月起我科采用股静脉插管建立临时血透通道进行血透,共行9例。9例均成功,成功率100%,平均留置16d,其中1例危重病人病情一直不稳定无法造瘘,故用此法血透46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