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8 毫秒
1.
【摘要】 目的:测量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初步探讨该内固定方法的有效性。方法:8具甲醛溶液固定湿润成人骶骨标本,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 DEXA)测定S1椎体骨密度。在同一骶骨标本上随机置入3种骶骨螺钉:经骶1-2侧块螺钉(A组)、S1椎弓根螺钉(B组)、S1前外骶骨翼螺钉(C组)。将标本固定于858型MTS材料试验机上,对螺钉施加轴向拔出力,根据3种骶骨螺钉轴向拔出实验的数据绘制力(N)-位移(mm)曲线,取曲线的顶点作为最大拔出力数值。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对3组骶骨螺钉的最大拔出力数值行方差分析。结果:8具骶骨标本S1椎体骨密度为0.43~0.74g/cm3,平均0.641±0.275g/cm3。3种骶骨螺钉固定的螺钉即刻平均最大拔出力:A组为379.62±73.10N,B组为829.12±170.74N,C组为230.62±98.52N,3组之间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骶1-2侧块螺钉固定的最大拔出力低于S1椎弓根螺钉固定,但高于S1前外骶骨翼螺钉固定,当S1椎弓根螺钉固定不能施行时,骶1-2侧块螺钉固定可作为一种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从Roy-Camille采用颈椎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以来,相关的解剖学、生物力学研究以及临床应用使该技术日趋成熟,并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现就有关研究综述如下。1应用解剖学研究侧块位于颈椎体的后外侧,由分别向头侧突出的上关节突、向尾侧突出的下关节突以及中间的峡部组成,左右各一。临床所称“侧块”为“狭义侧块”,即可视侧块,仅包括峡部和下关节突,因上关节突位于上位椎骨下关节突的前方,术中无法视及。侧块的宽度和高度的测量可指导术中进钉点的确定,而侧块厚度对指导术中进钉深度有重要参考价值,不同学者测得…  相似文献   

3.
枢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的解剖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通过解剖测量验证枢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可行性。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对50例干燥枢椎标本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弓根的宽度和高度以及枢椎侧块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螺钉的内斜角度与上斜角度。结果:枢椎椎弓根的上缘宽度平均7.56mm,全部大于5.0mm;中部平均宽度5.70mm,22%小于5.0mm,7%小于3.5mm;下缘平均宽度3.95mm,75%小于5.0mm,40%小于3.5mm。枢椎椎弓根外缘高度5.62mm,40%小于5.0mm,5%小于3.5mm;内缘高度8.80mm,均大于5.0mm。枢椎侧块螺钉的钉道平均长度为18.33mm,最短15.32mm,最长20.87mm。枢椎侧块螺钉的平均内斜角度为5.35°,上斜角度为58.62°。结论:进行枢椎后路侧块螺钉固定是可行的,适用于93%的患者,比枢椎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与椎动脉、神经根的解剖关系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和影像学手段 ,了解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与椎动脉之间的关系以及斜位片在置钉过程中对神经根的监测价值。方法  (1)取 2 8具尸体的C3 ~C7标本 ,年龄 2 8~ 79岁。摄取标本各椎体的横断面片 ,测量X线片上C3 ~C7横突孔外缘与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的连线在横断面上与矢状轴之间的成角。 (2 )取 10具标本 ,以侧块背面中心点内侧 1mm处为入针点、横突与侧块相交处为出针点在C3 ~C6侧块内置入克氏针。当针尖未超出或超出侧块远侧皮质 2、4、6mm时 ,摄取标本左右 4 5°斜位片。把斜位片上椎间孔分为上、下两部分 ,上部实际是真正的椎间孔 ,下部则相当于横突间孔位置。观察针尖在斜位片上椎间孔内的位置并计数 ,同时与实际解剖比较两者的一致性。 结果  (1)C3 ~C6横突孔外缘与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的连线在横断面上与矢状轴成外偏 5°~ 12°的角度 ,椎体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2 )以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为出针点 ,实际观察当针尖超出侧块远侧皮质 2mm时 ,未突入横突间孔 ;当超出距离为 4、6mm时 ,针尖则突入横突间孔。X片上显示当针尖未超出远侧皮质时 ,斜位片上有 15 %针尖出现于椎间孔下部 ;当针尖超出 2mm时 ,斜位片 4 1 3%针尖出现于椎间孔下部 ;当针尖超出 4mm  相似文献   

5.
颈1、2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颈后入路经C1~2关节突侧块螺钉内固定技术的适应证、手术技巧和并发症,总结应用经验。方法 共22例患者,其中单独采用经侧块关节螺钉内固定寰枢椎2例,侧块螺钉联合钢丝内固定8例,联合Apofix系统3例,联合Cervifix系统作枕颈融合术6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X线摄片、CT和/或MRI检查,术后行颈围制动3~4周。结果 17例获随访,其中16例术后半年内达骨性愈合,一例11个月后骨性愈合。术前合并神经系统症状14例,术后症状均有程度不等改善或完全恢复。结论 该项技术具有立即重建上位颈椎的三维稳定、骨融合率高、手术并发症少等优点。术中保持正确的体位,X线透视监控以及手术仔细操作可以有效地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前支和后支)损伤的潜在风险。方法应用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两种固定技术,固定C_(3-7)节段,每种技术使用2具标本和20枚螺钉。使用直径为3.5mm、长度为20mm的螺钉进行过度穿透侧块腹侧皮质固定。仔细解剖颈部的前侧方,观察螺钉与脊神经前、后支的关系。结果下颈椎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总体神经损伤比例(45%)明显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90%),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经关节螺钉和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引起的神经损伤均最多见于脊神经后支,分别为25%和45%。结论经关节螺钉固定技术神经根损伤的风险低于Magerl侧块螺钉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7.
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在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0年法国学者Roy-Camille等报道应用颈椎后路侧块钢板螺钉内固定技术治疗颈椎骨折和脱位以来,该内固定方法已经越来越多的被应用到颈椎外伤和退变患者中,与其相关的解剖学、置钉技术、生物力学研究及临床应用的进展使该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就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CT测量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探讨寰椎经后弓侧块行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采用50具寰椎骨标本,对经寰椎后弓侧块的螺钉固定通道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18~2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上方2mm处的水平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进钉方向保持与冠状面垂直,在矢状面上钉尖向头侧倾斜约5°,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9.
寰椎侧块螺钉固定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Current Opinion in Orthopaedics》2004第15卷第1期刊登了Currier等撰写的关于寰椎侧块螺钉同定技术的研究进展,对近年来寰椎侧块螺钉同定技术的进展进行了比较全面的总结,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影像学测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提供国人寰椎CT测量的数据 ,评价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置钉的可行性。方法 :针对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 ,对 5 0具寰椎骨标本进行多个切面的CT断层扫描并测量。结果 :将寰椎后结节中点旁开 18~ 2 0mm的矢状面与后弓下缘的上方 2mm处的冠状面的交线在后弓后方的投影点确定为进钉点 ;于冠状面上保持垂直进钉 ,矢状面上钉头向头侧倾斜约 5° ,是寰椎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较理想的置钉通道。结论 :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1.
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评价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探讨进钉技术。方法:用电子游标卡尺和量角器在30例干燥枢椎标本上测量与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包括枢椎椎板的厚度,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的高度。设定枢椎椎板螺钉的进钉点位于枢椎棘突中线两侧5mm,上位螺钉距椎板上缘5mm,对侧的下位螺钉距椎板上缘9mm,螺钉在棘突根部上下交叉进入对侧椎板,并于下关节突中心点出钉,测量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钉道长度和进钉角度。结果:枢椎椎板上缘、中部、下缘的厚度分别是3.02mm、5.91mm和5.59mm;枢椎棘突根部、椎板和下关节突中部的高度分别是12.40mm、12.95mm、14.03mm;上位和下位椎板螺钉的平均长度分别是25.41mm和27.39mm;上位螺钉前斜26.4°,下斜7.6°;下位螺钉前斜30.1°,上斜1.4°。结论:对国人进行枢椎椎板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该方法可作为传统枢椎后路螺钉固定技术的补充。  相似文献   

12.
下颈椎侧块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 ,确定下颈椎侧块螺钉安全的植入途径。方法 取 2 8具C3~ 7标本 ,解剖确定安全的入、出钉点后摄取C3~ 7各椎体的横断面X线片 ,测量片上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之间的成角。结果 侧块背面中心内侧 1mm处是安全的入钉点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C3~ 6横突孔外缘与入钉点连线和矢状轴成外偏 5~ 12° ,椎体间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颈椎侧块外上象限是螺钉植入的安全区 ,横突与关节突相交处是安全的出钉点。颈椎侧块螺钉置入时保持外倾 15°以上 ,不会损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13.
C2/3经关节螺钉固定的临床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C2/3侧块关节螺钉固定的解剖可行性,为颈椎后路钉板固定在枢椎提供新的螺钉锚点.方法利用20例配套颈椎干骨标本,测量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的宽度和高度.设定C2/3侧块关节螺钉的进钉点和进钉方向,即进钉点在头尾方向上位于枢椎侧块的中下1/3交界处,在内外方向上位于枢椎侧块的中央,螺钉穿枢椎侧块经由C2/3侧块关节进入C3侧块;进钉方向与人体矢状面平行,并与C2/3侧块关节面呈90°角,测量螺钉分别在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内的长度.结果枢椎侧块的平均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4.83mm和9.63mm;第三颈椎侧块的平均宽度和高度分别是13.86mm和11.27mm.螺钉在枢椎和第三颈椎侧块内的平均长度分别是6.24mm和9.70mm,螺钉总长平均15.94mm.结论经C2/3侧块关节进行螺钉固定在解剖学上是可行的,可以作为枢椎后路螺钉固定的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测量C7椎板的解剖学参数,探讨C7后路椎板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和量角器测量22具成人C7标本与椎板螺钉进钉技术相关的解剖学数据,指标包括椎板上、中、下部分的厚度(分别为T1、T2、T3),椎板高度(H),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及侧块外侧壁的距离(分别为L1、L2),椎板轴线与矢状面的夹角(α)。结果:椎板上部厚度(T1)平均为(4.30±0.27)mm;中部厚度(T2)平均为(5.32±0.27)mm,27%(6例)小于4.50mm;下部厚度(T3)平均为(4.78±0.26)mm;椎板中下部厚度均大于4.50mm;椎板高度(H)平均为(14.83±0.26)mm;进钉点至椎弓根内侧壁的距离(L1)平均为(26.99±0.48)mm;最长钉道长度(L2)平均(41.60±1.10)mm;椎板与矢状面夹角(α)平均(49.3±1.1)°。结论:C7后路椎板螺钉固定是可行的,适用于多数患者(73%)。与C7椎弓根螺钉技术相比,椎板螺钉技术更简单,神经血管损伤的可能性更低。  相似文献   

15.
髋臼螺钉固定安全性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髋臼在其前、后柱上的投影和螺钉放置的安全范围。方法:取10具骨盆标本:在X线片透视下,(1)前柱测量:测量髋臼上缘投影与髂前下棘间的垂直距离和髋臼投影上缘与髂外血管鞘交点的垂直距离。(2)后柱测量:测量髋臼在其后柱投影上缘与坐骨大切迹顶点的垂直距离,下缘投影与坐骨棘的垂直距离。结果:(1)前柱:髋臼投影上缘在髂前下棘以远(1.97±0.10)cm,投影下缘在髂外血管鞘与前柱交点以远(1.48±0.06)cm。2、后柱:髋臼投影上缘在坐骨大切迹顶点以远(1.49±0.07)cm,投影下缘在坐骨棘以远(1.50±0.08)cm。结论:前柱利用髂前下棘和髂外血管鞘与前柱交点为标志,后柱利用坐骨大切迹顶点、坐骨棘和坐骨大孔缘为标志,能限定出髋臼在其前、后柱的投影,即螺钉固定危险区。  相似文献   

16.
寰椎测量及其经后弓侧块螺钉固定通道的研究   总被引:92,自引:29,他引:92  
目的:提供国人寰椎的数据,探讨经寰椎后弓侧块(类似椎弓根)螺钉固定的可行性。方法:用游标卡尺对50例干燥寰椎标本进行测量。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5例寰枢椎不稳患者采用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和枢椎椎弓根螺钉加钢板内固定,术中用卡尺和量角器测量寰椎后弓进钉点及进钉方向,术后在X光片和CT片上测量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结果:测量得出寰椎后弓、侧块、椎动脉沟、后弓进钉点、后弓侧块螺钉通道的轴线长度及进钉方向等参数。临床5例10枚经寰椎后弓侧块螺钉均准确置入寰椎内,无穿破骨皮质或损伤神经血管病例。结论:寰椎具备行经后弓侧块螺钉内固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为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提供临床解剖学依据.方法 在100对中国成人干燥寰、枢椎配对标本上,对与临床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相关的数据进行解剖学测量.并对11例创伤性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施行了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在齿状突与寰椎前结节后方置入颗粒状松质骨.结果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冠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外偏角(5.5±2.0)度,最大外偏角(23.6±2.1)度,矢状面上螺钉植入最小后倾角(14.9±2.6)度,最大后倾角(25.6 ±2.5)度,内侧钉道距离(16.58±1.49)mm,外侧钉道距离(26.44±1.75)mln.11例患者中,1例颈脊髓完全损伤患者,术后1个月死于肺部感染.其余10例病例获得随访,时间7个月~3年,平均17个月,无椎动脉及脊髓损伤,所有病例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前路经寰枢关节螺钉内固定术,操作简便,损伤脊髓或椎动脉的风险较小,为寰枢椎不稳定患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