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乳猪腮腺放射治疗前、后的ADC值和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探讨DWI诊断乳猪腮腺放射性损伤的价值。方法对8只乳猪行单剂量放疗,放疗前、后行常规MR和DWI检查,测量左、右侧腮腺的ADC值,记录放疗前、后腮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放疗前乳猪左、右侧腮腺的唾液流速和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左、右侧腮腺的唾液流速和ADC值均有不同程度下降(P均<0.05)。ADC值与腮腺病理等级具有相关性(rs=0.649,P<0.05)。结论通过测量ADC值,DWI可能为腮腺放射性损伤提供一种无创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2.
味觉刺激弥散加权成像评价正常涎腺功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测MR弥散加权成像(DWI)是否能记录味觉刺激时涎腺弥散系数(ADC)值的变化,并观察味觉刺激前后ADC值的变化. 方法 对17名健康志愿者行1.5T MR检查.DWI序列于静息时采集1次,给予含化维生素C片500 mg之后30 s至23 min左右连续采集.由DWI得到刺激前后涎腺的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刺激前后的差异. 结果静息状态颌下腺ADC值(1.26±0.11)×10~(-3) mm~2/s高于腮腺(1.00±0.09)×10~(-3) mm~2/s(P<0.01).在酸刺激最初的 2 min(0.5~4.5 min)腮腺ADC值[(1.08±0.10)×10~(-3) mm~2/s]显著升高(P<0.01),颌下腺ADC值[(1.27±0.15)×10~(-3) mm~2/s]稍升高(P=0.71);之后的7 min(2.5~8.5 min)腮腺ADC值[(0.09±0.01)×10~(-3) mm~2/s]和颌下腺ADC值[(1.11±0.12)×10~(-3) mm~2/s]明显下降(P<0.01);之后的9 min ADC值逐渐上升,至16 min(10.5~22.5 min)达高峰.腮腺[(1.13±0.09)×10~(-3) mm~2/s]明显高于基线值(P<0.01),颌下腺[(1.34±0.11)×10~(-3) mm~2/s]轻度提高(P=0.02). 结论 DWI可以无创地评价涎腺功能变化,味觉刺激后ADC值显示出三个阶段的变化,可能对早期发现涎腺功能改变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31I治疗前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唾液腺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22例确诊为DTC的患者,在应用131I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进行放射性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并从定性、定量两方面进行唾液腺功能分析.另选取15名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 22例DTC患者接受131I治疗后,15例(68.18%)出现唾液腺自主排泌功能降低;治疗后双侧腮腺、颌下腺的15 min摄取分数(UR15)明显降低,双侧腮腺排泌分数(SR)降低,但颌下腺的SR值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相比较,治疗后双侧腮腺、颌下腺的UR15值和SR值均降低.结论 DTC患者在接受131I治疗后大多数患者自主唾液腺排泌功能下降;双侧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和排泌功能均降低.  相似文献   

4.
干燥综合征患者核素唾液腺显像定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放射性药物唾液腺显像定量分析对干燥综合征的诊断价值.方法静脉注射99TcmO4-370 MBq,前位采集唾液腺动态图像,连续50 min.在40 min时,给受检者口含Vit C 0.5g刺激唾液腺的分泌.根据唾液腺动态图像,建立腮腺和颌下腺的时间-放射性曲线,并计算有关功能参数.结果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和颌下腺的摄取比值(UR)分别为2.8±1.2和1.6±0.7,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1±1.4和3.4士0.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和颌下腺的Tmin分别为3.9±2.5和5.1±2.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1.8±1.1和2.4±1.4(P<0.01);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和颌下腺的Tmax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测定UR和Tmin是判断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及颌下腺功能十分灵敏的指标;而测定干燥综合征患者腮腺及颌下腺的Tmax临床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参数对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5例SS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期105例有口干、眼干症状的非SS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唾液腺超声检查和核素显像,观察两组患者超声图像、核素显像及唾液腺功能。采用ROC曲线分析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对SS患者的诊断价值。结果超声声像图显示,SS患者可见腮腺呈弥漫性病变,腮腺或颌下腺有1个或多个低回声结节;核素显像显示,SS患者可见双侧腮腺和颌下腺摄取功能明显降低,唾液腺对99TcmO4-摄取减少,口腔99TcmO4-浓聚更少,口服维生素C后未见明显浓聚,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呈持续上升。研究组颌下腺评分、腮腺评分及唾液腺超声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唾液腺超声总评分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颌下腺评分和腮腺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颌下腺、腮腺摄取指数和腺体排泄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临床诊断为准制作ROC曲线,其中唾液腺超声评分联合核素显像的诊断价值最高,其与单独诊断比较,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73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患者采用131I清甲、131I清灶,并在131I清甲、131I清灶后2h采用维生素C治疗。采用99mTcO-4唾液腺显像仪检测73例患者的131I清甲、131I清灶前1周及131I清甲、131I清灶后3个月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摄取分数(uptake ratio,UR)的水平,131I清甲、131I清灶前1周及131I清甲、131I清灶后3个月维生素C刺激后4min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排泌分数(secretion ratio,SR)的水平。结果与131I清灶前1周比较,73例患者的131I清灶后3个月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U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131I清灶前1周维生素C刺激后4min比较,73例患者的131I清灶后3个月维生素C刺激后4min左、右腮腺和左、右颌下腺SR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131I治疗过程中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可以较好地评估唾液腺功能受损情况,对临床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超声成像对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患者唾液腺硬度的评价效能。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74例PSS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为PSS组,同期选择6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所有研究对象的腮腺和颌下腺进行声触诊组织定量(VTQ)和声触诊组织成像与定量(VTIQ)检查,比较两组VTQ和VTIQ评分值、腮腺和颌下腺大小。比较PSS患者VTQ和VTIQ评分值及腮腺和颌下腺的超声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约登指数。结果两组腮腺长度和宽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组颌下腺长度[(28.30±3.10)mm vs(35.00±3.80)mm]和宽度[(11.10±2.40)mm vs(15.40±1.50)mm]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PSS组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的超声评分以及所有腺体的总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颌下腺超声诊断PSS的特异度(90.37%vs 82.54%)、敏感度(93.25%vs 75.57%)、约登指数(83.62%vs 53.11%)均高于腮腺(P<0.05)。PSS组腮腺VTQ值、VTIQ值和颌下腺VTIQ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两组颌下腺VTQ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SS组颌下腺VTIQ值显著高于VTQ值(P<0.01)。PSS患者腮腺VTQ和VTIQ呈正相关关系(r=0.870,P<0.01),颌下腺VTQ和VTIQ呈正相关关系(r=0.530,P<0.01)。结论 PSS患者大唾液腺硬度显著高于健康人群,能够通过超声VTQ和VTIQ成像加以区分,超声在诊断PSS方面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中药对~(131)I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唾液腺的损伤程度的干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DTC术后于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核医学科行~(131)I清灶治疗的患者58例。根据就诊顺序将患者随机分入a、b两组,每组各29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服~(131)I后2小时开始服用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加生津润燥汤,疗程均为4周。于~(131)I治疗前与清灶治疗后6个月分别行99mTcO4-唾液腺动态显像,从定性、半定量两方面进行腮腺及颌下腺功能的分析。结果 :a组患者治疗前后,腮腺最大摄取率URmax(%)及最大排泌率MSR(%)分别为(51.20±0.34)、(46.39±0.28),(62.17±0.21)、(56.02±0.33);颌下腺URmax(%)及MSR(%)分别为(45.33±0.25)、(40.34±0.41),(49.27±0.35)、(43.11±0.33)。b组患者治疗前后,腮腺URma(x%)及MSR(%)分别为(50.45±0.32)、(49.90±0.29),(62.45±0.25)、(59.10±0.23);颌下腺URmax(%)及MSR(%)分别为(45.30±0.23)、(44.79±0.19),(48.69±0.45)、(46.51±0.23)。a组患者治疗前、后腮腺及颌下腺URmax及MS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腮腺=1.28、0.84,t颌下腺=0.05、0.20,均P0.05);b组患者腮腺及颌下腺治疗前、后URmax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腮腺=3.01,t颌下腺=1.03,均P0.05),MS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腮腺=8.69,t颌下腺=0.80,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腮腺及颌下腺URmax及MS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腮腺=1.30、0.79,t颌下腺=0.12、0.25,均P0.05)。结论:~(131)I治疗DTC术后所致的腮腺及颌下腺功能损伤,应用中药生津润燥汤对其有预防及治疗作用,从而提高了~(131)I治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扩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横向弛豫时间成像(T2mapping)对腮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2例经手术确诊的腮腺肿瘤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行MRI检查,包括平扫、DWI和T2mapping序列。采用Logistic线性回归法回顾性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单一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效能。结果 82例腮腺肿瘤中良性肿瘤54例(65.9%)、恶性肿瘤28例(34.1%)。良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1.16±0.30)×10-3 mm2/s,平均T2值为(95.6±30.6) ms,而恶性肿瘤的平均ADC值为(0.97±0.18)×10-3 mm2/s,平均T2值为(65.5±12.7) ms。良、恶性肿瘤的ADC值和T2值之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根据ROC曲线分析,ADC值和T2值作为独立参数和联合参数区分腮腺肿瘤...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DWI对评价转移淋巴结早期放疗疗效的价值。方法 建立转移性淋巴结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放疗组(16枚淋巴结)与对照组(10枚淋巴结),分别于放疗前、后第1、3、7天进行常规MR及DWI检查,测量淋巴结的体积和ADC值。对两组淋巴结ADC值采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对每个时间点两组淋巴结体积和ADC值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 放疗组4枚淋巴结第7天出现坏死,呈长T1、T2信号,且放疗后第1天淋巴结ADC值下降(1.04±0.17)×10-3 mm2/s,第3、7天逐渐升高 。放疗后第7天两组淋巴结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7.87,P<0.05),放疗后第3、7天ADC值与放疗前及放疗后第1天AD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ADC值能用于观测动物转移性淋巴结的早期放疗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二维超声联合声触诊组织成像定量(VTIQ)技术诊断唾液腺干燥综合征(SS)的价值。方法 收集43例SS患者(SS组)和60例非SS患者(对照组),观察并对比其唾液腺病灶二维超声评分及剪切波速度(SWV),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二维超声评分、VTIQ及二者联合诊断唾液腺SS的效能。结果 SS组唾液腺二维超声评分及唾液腺SWV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以2.12、2.38 m/s为唾液腺(腮腺、下颌下腺)SWV最佳截断值,其诊断唾液腺SS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83.70%、88.30%、0.72和0.90;以二维超声评分2分为最佳截断值,其诊断唾液腺SS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76.70%、90.00%、0.67和0.91;以二维超声评分为1分且唾液腺SWV=2.12、2.38 m/s为最佳截断值,联合诊断唾液腺SS的敏感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和AUC分别为95.30%、60.00%、0.55和0.78。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VTIQ技术有助于诊断唾液腺SS。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高分辨率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DWI)在大鼠颅脑胶质瘤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只Wistar大鼠建立C6胶质瘤模型,并进行常规MRI、单次激发平面回波成像(SS-EPI) DWI及RESOLVE-DWI序列扫描。分别计算SS-EPI DWI和RESOLVE-DWI图像的SNR、CNR及ADC值,评价图像畸变程度,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ESOLVE-DWI解剖结构显示规则,颅脑结构轮廓更加接近真实颅脑结构。RESOLVE-DWI图像的SNR及CNR均明显高于SS-EPI DWI(P均<0.05)。RESLOVE-DWI图像评分高于SS-EPI DWI(P<0.05)。RESLOVE-DWI与SS-EPI DWI图像肿瘤中心区和对侧正常脑组织ADC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RESLOVE-DWI和SS-EPI DWI图像中肿瘤中心区ADC值均明显高于对侧正常脑组织(P均>0.05)。结论 RESOLVE-DWI可提供满足临床诊断需求的DWI及ADC图像,较SS-EPI DWI图像质量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3.
3.0T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初探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3.0TMR扩散加权成像(DWI)及相应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3例志愿者及13例胰腺癌患者在3.0TMR上行胰腺DWI成像。比较DWI与T1WI、T2WI序列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信号强度比(SIR);比较胰腺癌、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并绘制ADC值诊断胰腺癌的ROC曲线。结果DWI及T1WI图像中胰腺癌相对于癌周的SIR均明显高于T2WI(P<0.05),而DWI与T1WI相比则没有显著差异(P>0.05)。胰腺癌与癌周及志愿者正常胰腺的ADC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ROC曲线下的面积为(0.739±0.088)(P<0.05)。结论DWI成像及ADC值的测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协助胰腺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14.
肝外胆管癌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中b值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不同b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肝外胆管癌的显示能力,确定肝外胆管癌DWI的较佳b值;并探讨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肝外胆管癌分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对25例肝外胆管癌患者术前行DWI (b=100、300、500、800、1000 s/mm2) 和常规MRI.测量肿瘤的ADC值,计算多b值扩散成像和T2WI图像中的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信号强度比(SIR)等数据;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患者进行病理分级,比较不同b值时不同分化程度肿瘤的ADC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3例肝外胆管癌由DWI检出,DWI诊断肝外胆管癌的敏感度为92.00%.随着b值的升高,肿瘤的SNR和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逐渐下降,而肿瘤的SIR逐渐升高.b值为800 s/mm2时DWI图像肿瘤与正常肝脏的CNR、肿瘤的SIR和SNR均高于T2WI图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b值的增高,肿瘤ADC值逐渐变小.结论 b=800 s/mm2是肝外胆管癌扩散加权成像的较佳b值,可以得到良好显示的肝外胆管癌DWI图像;病灶ADC值随着癌组织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唾液腺显像诊断干燥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临床怀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唾液腺显像资料,在双侧腮腺、颌下腺勾画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对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唾液腺摄取指数(UI)和排泌分数(EF),分析UI和EF与唾液腺显像定性分级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并比较其诊断SS的效能。结果 与非SS患者相比较,SS患者唾液腺UI和EF均明显减低(P均<0.05)。定性诊断评价唾液腺功能受损程度分为0~3级,双侧颌下腺、腮腺UI与定性诊断分级呈负相关(P均<0.001);除右侧颌下腺EF与唾液腺显像定性分级呈负相关外(r=-0.312,P=0.039),其余腺体EF与定性诊断分级无相关性(P均>0.05)。UI的综合诊断效能均高于定性诊断,但是其ROC曲线下面积与定性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唾液腺显像定量分析可准确评价唾液腺功能,对诊断SS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结节的MR扩散加权成像与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甲状腺结节MR DWI表现,评价DWI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价值.方法 对111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性病变进行MR DWI检查.其中,恶性结节23例,良性结节88例.观察和比较不同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确定最佳b值和ADC阈值,并与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 随着b值增大,ADC值均降低.不同b值时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DC值均低于良性结节(P均<().05).甲状腺癌的ADC值明显低于腺瘤和结节性甲状腺肿(P<0.01),而与甲状腺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500 s/mm2时,选取ADC值1.70×10-3mm2/s为阈值,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92.32%、87.51%和86.93%.良、恶性结节的ADC值差异与其病理表现有关.结论 DWIADC值对鉴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宫颈癌癌灶大小及病理分化程度与ADC值的关系.方法 收集确诊为宫颈癌的患者53例,均于治疗前接受常规MR及DWI检查,b=1000 s/mm2,记录其病理类型、分化程度.采用后处理工作站的像素分析软件划定ROI,测量肿瘤ADC值和大小,并分析相互间的关系.结果 肿瘤平均ADC值为(1.05±0.17)×10-3mm2/s,与病灶横断面最大径(r=-0.28,P=0.04)及体积(r=-0.40,P<0.01)均呈负相关;不同分化程度的宫颈癌病灶横断面最大径、体积及ADC值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宫颈癌病灶体积越大,ADC值越趋向于低;而ADC值及体积大小均不能反映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DWI鉴别诊断鼻咽癌(NPC)及鼻咽部淋巴瘤(NPL)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2例NPC和27例NPL的 平扫、增强MRI及DWI图像,对比分析两者的平均ADC值和病灶与未受侵翼外肌ADC值的比值(rADC值),应用ROC曲线分析以ADC值、rADC值鉴别诊断NPC与NPL的效能。结果 NPC与NPL均于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NPC于DWI(b=1000 s/mm2)上呈稍高信号、ADC图上呈等低信号,NPL于DWI(b=1000 s/mm2)上呈高信号、ADC图上呈低信号。NPC组ADC值为(842.34±94.66)×10-6 mm2/s、rADC值为0.74±0.08。NPL组ADC值为(652.15±83.47)×10-6 mm2/s、rADC值为0.56±0.08。两组病灶ADC值、rADC值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应用ADC值鉴别NPC与NPL的曲线下面积为0.943,最佳鉴别阈值为736.5×10-6 mm2/s,敏感度为90.9%,特异度为85.2%;应用rADC值进行鉴别的曲线下面积为0.951,最佳鉴别阈值为634.0×10-6 mm2/s,敏感度为95.5%,特异度为81.5%。结论 DWI、ADC值及rADC值有助于鉴别诊断NPC与NP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技术评估干燥综合征(SS)涎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43例临床确诊的SS患者(SS组)和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对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行含T2* mapping的MR扫描,测量腺体T2*值。基于T1WI、T2WI及MR涎腺导管成像对腮腺、颌下腺进行形态学诊断,对比SS组与对照组间腮腺、颌下腺T2*值的差异。以Logistic回归联合ROC曲线评估MR形态学、T2*值及二者联合对SS涎腺病变的诊断效能。比较不同诊断方式对同种病变诊断、同一诊断方式对不同病变诊断准确率的差异,分析T2*值测量结果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SS组双侧腮腺平均T2*值[(12.88±3.37)ms vs(10.18±1.88)ms,t=-6.40,P<0.01)及双侧颌下腺平均T2*值[(23.58±3.73)ms vs(21.36±1.86)ms,t=-0.49,P<0.01)均明显高于对照组。MR形态学与T2*值联合诊断SS腮腺及颌下腺病变的准确率均明显高于独立诊断(腮腺病变:Z=0.803、4.471,P均<0.01;颌下腺病变:Z=8.398、5.329,P均<0.01),而单纯MR形态学与单纯T2*值诊断的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腮腺病变:Z=1.388,P=0.165;颌下腺病变:Z=0.553,P=0.579)。在腮腺病变和颌下腺病变之间,单纯MR形态学(Z=2.525,P=0.05)、T2*值(Z=0.677,P=0.498)及二者联合(Z=0.207,P=0.835)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者内及观察者间T2*值测量的一致性均较好。结论 T2* mapping技术测量T2*值能够评估SS早期腮腺、颌下腺病变,与MR形态学联合应用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