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MSCTCTA与DSA诊断肾癌的应用对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与选择性肾动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对诊断肾癌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病理证实的肾癌患者的MSCTA与选择性肾动脉DSA影像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MSCT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符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6.15%。选择性肾动脉DSA对肾癌的肿瘤血供类型、肿瘤供血动脉来源的诊断合率和肾动脉解剖显示正确率达到92.31%(P〉0.05)。结论MSCT(CTA)与DSA对诊断肾癌都具有较高的临床诊断价值;对指导肾癌的介入与外科手术治疗,MSCTA具有更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烟雾病诊断中的价值以及应用前景。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烟雾病患者的MSCTA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的影像学资料。结果MSCTA可清晰显示狭窄、闭塞以及异常增多的脑血管。容积重建有利于显示病变血管与周围结构的空间关系,综合最大密度投影法重建和多曲面重建图像分析可清晰显示异常增多的脑血管,即烟雾状血管。MSCTA对狭窄及闭塞血管的检出率为66.2%(53/80);DSA对狭窄及闭塞血管的检出率为67.5%(54/80),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SCTA对颅底异常血管网的显示及分布情况与DSA大致相似。结论MSCTA诊断烟雾病的灵敏度高,是早期诊断烟雾病的重要依据,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改善烟雾病患者预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成像(MSCT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糖尿病伴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诊断中的影像学特点及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10月至2021年7月于北京市平谷区医院首次接受下肢动脉检查及治疗的286例糖尿病患者的MSCTA、DSA、CDFI影像学资料,以DSA检查结果为诊断糖尿病伴下肢ASO的金标准,分析MSCTA、CDFI检查对糖尿病伴下肢ASO的诊断效能。结果 286例糖尿病患者均顺利完成MSCTA、CDFI扫描,共获取1449个动脉节段,包括膝上动脉1110个,膝下动脉339个。DSA检查结果显示,阴性126个,阳性1323个。在1449个动脉节段中,MSCTA检查对糖尿病伴下肢ASO患者腓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均高于CDFI检查(P<0.05)。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MSCTA检查对肾下腹主动脉、腓动脉、足背动脉、足底动脉的诊断结果与DSA检查结果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appa=0.847、0.828、0.922,0.799,P<0.01)。CDFI检查对足背动脉的诊断结果与DS...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脑动脉狭窄的病变特点及侧支循环的模式,探讨脑动脉闭塞或严重狭窄时侧支循环代偿建立的情况与患者神经功能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资料,全部患者均接受DSA检查。对脑血管狭窄病变的特点及侧支循环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362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中,334例共存在716处脑动脉狭窄病变;其中单纯颅内动脉狭窄143例(42.81%),单纯颅外动脉狭窄84例(25.15%),颅内、颅外动脉均存在狭窄107例(32.04%);单纯前循环病变173例(51.80%),单纯后循环病变58例(17.37%),前、后循环联合病变103例(30.84%)。300处颅外动脉狭窄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85处(61.67%),椎动脉颅外段狭窄96处(32.00%);416处颅内动脉狭窄中,大脑中动脉狭窄171处(41.11%)。脑动脉闭塞且有侧支循环的患者与无侧支循环的患者间NIH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脑梗死与TIA患者责任血管狭窄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外动脉狭窄好发于颈内动脉颅外段,颅内动脉狭窄好发于大脑中动脉。TIA患者发展为脑梗死的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和超声造影(CEUS)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中的应用价值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对肝移植术后患者常规行CDU检查,对CDU疑肝血管血流异常患者行超声造影检查,观察肝动脉、门静脉、下腔静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对其中29例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或CT血管造影(CTA)/MR血管造影(MRA)证实病例的CDU及造影检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血管并发症患者29例,其中肝动脉狭窄22例,肝动脉血栓闭塞3例(肝动脉血栓闭塞合并肝梗死2例),门静脉狭窄2例,下腔静脉狭窄1例,另1例为肝门部血肿并肝动脉、门静脉受压狭窄。CDU显示25例狭窄均有血流参数异常,但不能判断狭窄部位及程度,3例血栓闭塞者,动脉血流均未显示,但不能肯定诊断;超声造影可明确诊断肝动脉血栓闭塞,显示肝动脉、门静脉及下腔静脉狭窄,与DSA或CTA/MRA结果符合率分别为100%(3,3)、90.9%(20/22)、100%(2/2)及100%(1/1)。结论CDU与超声造影互为补充,有利于提高肝移植术后血管并发症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超声与血管造影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比较超声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差异。方法对34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行颈动脉超声及全脑DSA检查,其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05例,脑梗死患者235例;又根据年龄分为青年组(n=54)、中年组(n=137)和老年组(n=149)。结果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梗死组颈动脉狭窄高于TIA组(P〈0.05);超声与DSA检查均发现老年组颈动脉狭窄高于中年组和青年组(P〈0.05),中年组高于青年组(P〈0.05);超声检查颈动脉颅外段动脉狭窄与DSA相比,狭窄、闭塞及总体符合率分别为89.39%、80.85%、87.15%。结论颈部血管超声联合应用DSA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因、诊断、临床治疗及术前评估与术后随访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7.
MSCTA诊断肺栓塞扫描延迟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不同扫描延迟方法在肺栓塞(PE)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60例临床可疑PE患者随机平均分A、B、C三组,采用相同碘浓度、注射速率、对比剂用量(对比剂浓度300mgI/ml,注射速率3mI/s,注射对比剂60ml后用40ml生理盐水冲刷),并进行MSCTA检查。扫描延迟方法:A组:固定时间法(经验法15s);B组:小剂量时间-密度曲线测试法;C组: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容积再现技术(VR)对肺动脉栓子数目、部位、形态进行评价,并与DSA结果比较。结果A组MSCTA检查成功率55.00%(11/20);B、C两组MSCTA检查成功率100%;3组诊断结果与DSA结果比较诊断符合率均为96.04%(291/303)。结论MSCTA诊断PE的最佳扫描延迟方法为对比剂追踪触发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中老年头晕或眩晕患者脑血管狭窄发生频率、狭窄血管的分布情况和动脉狭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的发生率,探讨导致头晕或眩晕的动脉狭窄原因。方法2007年7月至2008年7月筛选主诉为头晕或眩晕,年龄大于50岁且无其他神经系统局灶体征的患者726例以及健康体检者211例,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检测颅内血流速度、频谱形态、声频、搏动指数。结果(1)头晕或眩晕患者中131例有脑血管狭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18.04%(131/726),远高于健康体检者的2.84%(6/211)。(2)单纯颈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发生率为38.93%(511131),单纯椎一基底动脉系统血管狭窄发生率为36.64%(481131),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椎动脉狭窄者29例,占22.14%,其中单侧椎动脉狭窄占55.17%(16/29),右侧椎动脉狭窄明显多于左侧椎动脉。(4)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者占8.40%(11/13).(5)脑血管狭窄患者中原发性高血压发生率为46.56%(611131),糖尿病发生率为19.08%(251131),明显高于无脑血管狭窄患者(P〈0.01)。结论TCD检测对门诊中老年头晕或眩晕患者脑血管狭窄筛选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与介入治疗在胃肠道动脉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78例消化道动脉性出血患者的DSA表现和动脉栓塞、药物灌注的治疗经验。结果本组患者十二指肠溃疡15例,胃溃疡5例,胃癌2例,Dieulafoy病1例,血管畸形和发育不良9例,胃肠术后吻合口出血8例,肝胆疾患术后肝动脉破裂出血10例,Crohn病5例、肠道憩室出血6例、小肠炎或溃疡6例,小肠息肉3例,小肠中度恶性间质瘤1例,小肠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直结肠癌5例。74%(58/78)的患者DSA造影阳性,造影剂外溢直接征象者33%(26/78)。术后吻合口出血直接征象者83%(15/18)。介入治疗的病例中动脉药物灌注15例,技术成功率60%(9/15),临床成功率40%(6/15);栓塞36例,技术成功率86%(31/36),临床成功率72%(26/36);介入治疗后再出血率16%(8/51)。其中1例栓塞后再呕血经胃镜治疗无效死亡。DSA造影和介入治疗后手术者27例。造影与术后病理诊断的符合率为78%(21/27)。随访时间2个月至3年,未发生胃肠道缺血坏死等并发症。结论DSA对消化道动脉性出血的定位、定性有着重要价值,选择性动脉栓塞及药物灌注止血安全有效,有助于择期手术和并发症处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及融合技术对胃周动脉的显示能力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11年4—8月间收治的53例患者行腹部64层螺旋CT扫描.其中26例胃癌患者行手术治疗。采用容积再现(VR)技术分别重建胃周动脉和胃,并使之相融合,观察腹腔干分型和10条胃周动脉的起源和走行及其与胃的空间关系:将手术患者的术前MSCTA资料与术中所见对比,评价64-MSCTA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53例MSCTA均清晰显示腹腔干,其中MichelsI型(肝脾胃干型)46例(86.8%)。通过融合技术可任意角度清晰显示胃周动脉和胃的空间解剖关系,胃左动脉和胃网膜右动脉显示率均为100%(53/53),胃网膜左动脉94_3%(50/53).胃右动脉83.0%(44/53),胃短动脉58.5%(31/53),胃后动脉49.1%(26/53),替代肝左动脉15.1%(8/53)。副肝左动脉、副胃左动脉及替代肝右动脉显示率均为7.5%(4/53)。CTA术前预测各动脉的准确性为84.6%。100%.敏感性为82.6%~100%.特异性均为100%。结论64.MSCTA可清晰显示胃周动脉.采用融合技术使胃周动脉和胃相融合.可真实显示活体胃及胃周血管解剖,指导手术安全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MSCT血管造影(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价值。方法对80例可疑冠心病患者行64排MSCTA检查,按MSCTA成像质量分为A组(n=41,血管显示清晰)和B组(n=39,血管显示不清);以CAG结果为金标准,计算并比较MSCTA和MSCTA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诊断冠状动脉狭窄的准确率。结果A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85.98%(141/164)]高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80.49%(132/164)],B组中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准确率[66.03%(103/156)]低于MSCTA结合首过灌注成像[79.49%(124/1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MSCT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时,对于血管显示不清者,结合心肌首过灌注成像能明显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2.
MSCT常规腹部多期增强去骨血管 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编辑减影去骨技术对MSCT常规腹部多期增强扫描数据进行快速血管成像,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临床怀疑非血管性病变而接受常规腹部多期增强扫描的患者123例,进行减影去骨快速血管成像,并与常规轴位像比较,部分患者同时与DSA结果进行对照。结果与常规增强轴位图相比:去骨MSCTA技术发现动脉瘤27例,狭窄与细小血管55支,变异血管37支;门静脉栓塞12例(常规轴位图诊断出11例)、动静脉瘘6例(常规轴位图诊断出5例)、静脉曲张12例(常规轴位图诊断出8例);另有27例可清晰显示肿瘤供血血管,与DSA比较,去骨MSCTA对上述病变及肿瘤供血血管总检出率达94.59%。结论利用MSCT常规腹部多期增强扫描数据,进行编辑去骨血管成像能快速清晰显示腹部血管,为血管病变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颅内后循环动脉瘤的特点,探讨其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行血管内介入治疗的颅内后循环动脉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介入治疗过程,观察期效果及术后随访结果。结果 40例患者共发现42个后循环动脉瘤,均完成血管内介入治疗,其中8个行单纯弹簧圈栓塞,28个行支架辅助栓塞,1个行Onyx胶栓塞,5个动脉瘤及载瘤动脉同时闭塞。术后即刻DSA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30个,近全栓塞6个,部分栓塞6个。术后6个月随访DSA造影显示动脉瘤完全栓塞36个,近全栓塞4个,部分栓塞1个。患者出院时行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分35例,1分3例,2分1例,1例死亡为6分;出院后3~6个月随访mRS评分0分38例,1分1例,无动脉瘤复发及新发神经功能障碍病例。结论颅内后循环动脉瘤具有特殊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且复杂动脉瘤较为常见,对于颅内后循环动脉瘤,血管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使用DSA寻找确定的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对咯血诊断及治疗作用。方法对89例咯血患者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和相关动脉造影,寻找责任血管,明确咯血责任血管的来源及走行,并根据DSA结果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结果咯血责任血管主要来源于支气管动脉(133/176,75.57%);其次来源于肋间动脉、膈动脉(34/176,19.32%),少见来源于肋颈干、胸廓内动脉、胸廓外动脉、甲状颈干、头臂干(9/176,5.11%)。31例检出多支咯血责任血管且不共干,49支为共干血管。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18例。接受BAE后治疗成功率为92.13%(82/89)。结论根据DSA发现的咯血责任血管,应注意多支咯血责任血管存在不共干和共干的可能,避免漏栓和误栓;并注意检出少见咯血责任血管,以提高咯血治疗成功率。此外DSA还能发现CTA不能发现的支气管动脉-肺动脉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血流编码DSA(CC-DSA)评估颈动脉支架植入术(CAS)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CAS治疗的颈内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患者16例。将CAS前后颈动脉造影图像经CC-DSA后处理得到相应的彩色血流编码图像,分别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C1段、大脑中动脉M1段及横窦处设置感兴趣点(POI),分别检测达峰时间(TTP)及相对达峰时间(rTTP)。同时收集CAS前后颈动脉狭窄段及颈内动脉C1段远端(管腔正常处)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及舒张末期流速(EDV)。结果 CAS治疗后颈内动脉C1段及大脑中动脉M1段TTP及rTTP均较术前降低(P均0.05),CAS治疗前后颈总动脉、横窦TTP及横窦r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AS治疗后颈动脉狭窄段PSV及EDV均较术前降低,颈内动脉C1段远端PSV较术前升高(P均0.05)。CAS治疗前后颈内动脉C1段TTP变化值与其远端(管腔正常处)超声参数PSV、EDV变化值均呈正相关(r_s=0.500、0.522,P=0.049、0.038)。结论 CC-DSA可量化评估颈内动脉狭窄患者CAS治疗后血流动力学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CDFI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颈动脉颅外段(ECCA)斑块的检出效能及对斑块类型和稳定性的评估能力。方法对48例临床拟诊颈动脉硬化及狭窄患者行CDFI及MSCTA检查,比较两种方法对斑块的检出能力及对斑块类型和稳定性判断的差异。结果CDFI与MSCTA对斑块的检出能力及对斑块类型的判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O.05),评价斑块稳定性的一致性较好(Kappa=0.618)。结论CDFI及MSCTA均可准确检出斑块,无创、有效地评价易损斑块,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肝癌TACE术中增加DSA斜位投照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TACE术的肝癌患者127例,分别记录正位和右前斜30°~40°投照DSA图像中肝动脉分支重叠的轻、重程度以及两种投照位成功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例数,评价两种方法的差异。结果正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52例(52/127,40.94%),重度重叠75例(75/127,59.06%);右前斜位投照时,肝动脉分支轻度重叠108例(108/127,85.04%),重度重叠19例(19/127,14.96%)。在对肿瘤供血动脉分支起源位置的观察中,单一正位可显示24例(24/127,18.90%),单一右前斜位可显示74例(74/127,58.27%),包括18例(18/127,14.17%)在正位和斜位均能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者。127例中,6例(6/127,4.72%)仅能在正位、56例(56/127,44.09%)仅能在右前斜位分辨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位置,47例(47/127,37.01%)在两种位置均无法显示其起源。两种投照方法比较,显示上述肝动脉信息能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肝癌TACE术中增加右前斜30°~40°的投照体位,有助于减少正位投照时肝叶、肝段动脉分支影像重叠现象,更好显示肿瘤供血动脉起源;作为重要的补充投照体位,其有利于完成肝癌超选择插管TACE治疗。  相似文献   

18.
MSCTA肠系膜下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在肠系膜下动脉(IMA)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因直肠或左半结肠癌和血管性病变行MSCTA检查的患者75例,采用容积再现(VR)血管生长技术(AV)进行血管重建,观察肿瘤供血动脉及IMA狭窄或闭塞后的侧支循环情况。结果35例直肠癌患者中,显示肿瘤供血动脉:直肠上动脉35、直肠下动脉29例、骶正中动脉6例、乙状结肠动脉4例;7例乙状结肠癌由乙状结肠动脉供血;3例直肠乙状结肠交界区癌中,1例乙状结肠动脉供血,2例乙状结肠动脉和直肠上动脉供血;2例降结肠癌由左结肠动脉供血;5例脾曲癌由左结肠动脉升支和中结肠动脉左支供血。23例IMA狭窄或闭塞患者均有Riolan动脉弓侧支循环形成。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IMA参与肿瘤供血及准确评价其狭窄或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