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2.
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IMT(软组织6例,右肾1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其中2例接受CT检查,5例接受MR检查.结果 纵隔IMT呈条状分布,边界不清,平扫CT呈低密度,增强扫描轻度强化;腹膜后IMT平扫CT呈等密度,中心有囊变坏死区,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明显强化.4例软组织IMT在T1WI上2例呈等信号,1例呈稍低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T2WI上2例呈稍高信号,1例呈低信号,1例呈不均匀等信号;增强扫描均较明显强化;其中3例合并黏液变或囊变坏死区,1例合并低信号分隔样结构.右肾IMT呈囊实性,囊性部分呈T1WI稍高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T2WI稍低信号,增强扫描实性部分及囊壁明显强化.结论 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定性诊断较难,在临床工作中若涉及到各部位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应考虑到本病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枢神经系统孤立性纤维瘤(SFT)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SFT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①9例SFT均为单发病灶,发生于幕上者5例,幕下1例,枕部中线跨天幕1例、伴颈椎管种植转移,颈椎管、右侧脑室体部各1例。肿瘤边界清楚,椭圆形或类圆形6例,不规则形3例;2例可见分叶征,病灶最大径15.26~78.13 mm。②4例CT平扫为略高密度,2例密度均匀,2例不均匀,1例瘤内伴灶性坏死,1例合并出血。③与脑实质对比,6例T1WI呈等信号为主的不均匀信号,2例呈均匀等信号;6例T2WI为低、等(或略高)混杂信号,2例为均匀等或略高信号。④增强扫描病变不均匀强化5例,均匀强化2例;3例可见“脑膜尾征”;2例见血管流空。⑤镜下显示肿瘤由疏密不均的梭性细胞、致密胶原纤维以及大量薄壁血管组成。结论 中枢神经系统SFT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与临床病理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是诊断SFT有价值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脂肪肉瘤是常见的恶性软组织肉瘤,好发于脂肪组织较多部位,发生于肝脏者罕见.本文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肝脏脂肪肉瘤患者的影像学表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韧带样纤维瘤(D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DT患者的临床特征、CT、MRI及病理表现。结果 32例DT患者共38个病灶,其中84.21%(32/38)边界不清楚,39.47%(15/38)包绕侵犯血管神经,15.79%(6/38)有骨质侵犯。对11例进行CT检查,共发现14个病灶,平扫呈稍低密度,均未见坏死及钙化,增强后呈均匀或不均匀强化,强化程度等于或稍低于邻近肌肉组织。对21例进行MR检查,共发现24个病灶,T1WI上呈等或稍低于肌肉的信号,T2WI呈高于肌肉低于脂肪信号,增强扫描呈中等或明显不均匀强化;其中87.50%(21/24)可见条状或带状T1WI及T2WI低信号,增强后未见强化。组织学上肿瘤组织内纤维母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呈束状、编织状排列,偶见核分裂,细胞间可见胶原组织包绕。结论 T1WI、T2WI呈条带状低信号,且增强扫描不强化是DT的特征性MRI表现。CT检查可以帮助了解病灶的侵犯范围,为鉴别诊断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IMT)的影像学表现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患者,3例行CT平扫,10例平扫后行多期增强扫描,2例行MR检查,1例行食道钡餐检查。结果:病变位于乳突窦1例,肺部2例,纵隔2例,鼻咽1例,鼻窦1例,食道1例,胃窦1例,肝脏1例,腹膜后1例,膀胱1例,影像学表现为实性肿块8例,囊实性肿块5例,大部分病例边界清楚,增强扫描肿瘤呈均匀或不均匀中度到明显强化,发生在头颈部及腹膜后的肿瘤及1例纵隔肿瘤影像表现具有侵袭性。病理示瘤组织由梭形纤维细胞及炎细胞组成,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结论:IMT是一种少见的肿瘤,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但能为其提供准确的解剖部位等信息,在定性诊断方面有一定价值,最后确诊有赖于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其免疫组化染色肌源性蛋白阳性表达是诊断IMT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分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6例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①普通髓腔型:X线平片检查6例,表现为溶骨与硬化混合的外观,位于长管状骨者可见骨内膜的扇贝样改变。CT检查8例,7例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钙化明显,3例钙化轻微。MR检查9例,T1WI为等、低信号,T2WI 8例呈明显高信号,其中6例可见低信号分隔。②间叶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肿瘤位于骨内,呈轻度膨胀性改变,1例位于骨外,病灶密集钙化。CT检查7例,6例位于骨骼系统外,4例钙化明显,1例钙化局限,1例未见明显钙化。MR检查5例,4例骨外型T2信号特点取决于瘤体内钙化的形态及范围,或呈胡椒面样表现或表现为高信号包绕低信号。③去分化型:CT 检查3例,均示钙化,2例尚可见絮状成骨样改变。MR检查2例,T2WI上均为高低混杂信号。④皮质旁型:X线平片检查2例,1例可见相应部位异常钙化。CT检查3例,均显示分叶状外形的软组织肿块贴近骨皮质,2例见基质轻微钙化。MR检查3例,2例可见髓腔侵犯。增强扫描普通髓腔型及皮质旁型呈边缘及间隔强化,间叶型呈弥漫性强化,去分化型则同时可见边缘强化及弥漫性强化。结论 普通髓腔型软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较具特征性。结合钙化特点、信号特征及增强后表现可提示诊断间叶型及去分化型软骨肉瘤。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影像表现与病理的关系,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11例,术前分别经X线平片,CT平扫,MR SE T1WI、T2WI,增强T1WI扫描,仔细复习影像学结果并与手术病理作对照。结果:11例原发性骨骼软骨黏液样纤维瘤中,发生于长管状骨7例,骨盆2例,颅骨1例,脊柱1例。所有肿瘤呈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内可见骨性分隔9例,周边骨质硬化8例,软组织肿块3例。肿瘤直径3.2~16.9cm,平均4.7cm。7例位于长管状骨者,所有病灶位于干骺段,破坏区呈椭圆形,长轴与骨长轴一致,内可见增粗骨小梁,皮质膨胀,显著骨内膜增生,少数可见弓环状钙盐沉着。位于骨盆的2例中,1例呈地图样囊性骨质破坏,内可见少许分隔,并见硬化边;1例以巨大软组织肿块为主,境界欠清,可见明显弓状和环状钙化。1例位于鞍区,CT检查显示病灶密度低于肌肉密度,内隐约可见分隔和钙化,MR T1WI为低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内均可见低信号分隔,增强扫描分隔明显强化。1例位于腰椎的附件,MR T1WI为等信号,T2WI显著高信号,增强隐约可见强化。结论:软骨黏液样纤维瘤多位于长管状骨的干骺段,呈偏心性、膨胀性、溶骨性骨质破坏,皮质膨出、增粗小梁以及大量骨内膜增生为其显著特点,病灶内软骨钙化少见。少数可侵犯骨盆、脊柱附件以及颅底等不规则骨,多呈不规则圆形或地图状,边缘常有硬化。软骨黏液样纤维瘤由软骨样物质、黏液样结构和纤维按不同比例构成,不同肿瘤三者比例不同,某一种成分比例过多可能影响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恶性外耳道炎(MEO)的影像学表现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确诊的MEO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MEO主要临床症状包括耳痛(13/13,100%)、外耳道流脓(10/13,76.92%)及听力下降(5/13,38.46%)。HRCT主要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内异常软组织影及周围骨质受累,13例(13/13,100%)外耳道和10例(10/13,76.92%)中耳鼓室见异常软组织影,7例(7/13,53.85%)颞骨鼓部、9例(9/13,69.23%)岩鼓裂、7例(7/13,53.85%)茎突、6例(6/13,46.15%)乳突、3例(3/13,23.08%)下颌骨髁突、3例(3/13,23.08%)颈静脉孔见溶骨性骨质破坏。MRI表现为外耳道和中耳鼓室及周围软组织受累,8例(8/8,100%)外耳道、7例(7/8,87.50%)中耳鼓室、8例(8/8,100%)乳突、7例(7/8,87.50%)颞下颌关节、7例(7/8,87.50%)颞下窝、8例(8/8,100%)咽旁间隙、5例(5/8,62.50%)腮腺平扫可见异常软组织信号,增强后明显强化;其中7例颅内侵犯...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粒细胞肉瘤(GS)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证实的G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11例接受CT检查,其中4例接受增强扫描;9例接受MR平扫,其中7例接受动态增强扫描;6例接受超声检查;4例接受FDG PET/CT检查。结果 27例GS中,14例为白血病性GS,5例孤立性GS,8例未知分型;15例多发,12例单发,共计40个病灶,其中软组织GS 13个,淋巴结GS 12个,胸腹膜及胃肠道GS 5个,生殖系统GS 4个,中枢神经系统GS 3个,骨及骨膜GS 3个。40个病灶中,29个形态不规则,27个边界不清;CT扫描11例,呈等或略低密度,病灶中心CT值均较外周稍低,4例增强后均明显强化;MR扫描9例,DWI显示均明显弥散受限,8例呈等T1等T2信号,T2WI上病灶中心信号强度较外周稍低,7例动态增强中6例呈速升缓降型。PET/CT检查4例,病灶均代谢活跃,2例见全身骨髓弥漫性代谢活跃;超声检查6例,均呈低回声,2例可见血流信号。结论 GS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病史有助于做出初步诊断。  相似文献   

11.
1 病例资料 例1:女,38岁,发现左臀部肿物3年.体检:左臀部肿胀,可触及一包块,质硬,移动度差.MR:左臀大肌深部见一类圆形,T1WI呈不均匀稍高信号,内有少许斑片状低信号,界清,约9.0 cm×6.0 cm×5.8 cm;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的影像学表现表现,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 7例硬膜外脊膜瘤位于颈椎管,1例位于胸椎管,累及2~4个椎体节段;8例病灶均呈扁平形、以增厚的硬膜为基底,伴硬膜外肿块形成;5例肿瘤经椎间孔向硬膜外延伸、相应水平椎间孔扩大;椎管均均匀变窄,1例伴脊髓水肿,1例伴脊髓变性。CT显示病灶呈等密度,6例硬膜可见条片状钙化。MRI显示病灶于轴位图像上均呈半环形,包绕脊髓,T1WI上呈等(n=5)或低(n=3)信号,T2WI上呈等(n=3)或低信号(n=5);增强后呈中等(n=2)或明显(n=6)强化,其中7例强化均匀,1例不均匀。结论 扁平形硬膜外脊膜瘤好发于颈椎管,可累及多个椎体节段,以硬膜增厚、钙化并硬膜外肿块形成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影像学特点并分型。方法 收集本院病理证实为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患者22例,分析其影像学特点,并对其进行分型。结果 22例患者共发现23个病灶。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的典型影像特点包括晚期高强化(13/20)、中心坏死(12/23)及边缘包壳(12/23)。有核果型为最典型的形态学分型(8/23),其次为无核果型(7/23)。结论 肝脏炎性肌纤维母细胞瘤多为单发结节样病变,病灶中心可见"虫蛀隧道"样坏死、边缘可见包壳、形似"有核果"为典型表现,晚期强化及边缘强化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4.
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方法 回颐性分析经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骨膜下型骨样骨瘤6例,其中男4例,女2例.年龄15~36岁,平均24岁.所有病例均行X线检查,同时行CT检查者3例,行MR检查者1例,3种检查方法都进行者1例.结果 5例病瘤巢表现为弧形骨陷窝,口径为6~16 mm,深为5~10 mm,其周围骨质硬化不明显;1例瘤巢表现为骨骼表面小丘状软组织影.影像学检查均清楚显示瘤巢.结论 影像学检查是发现骨膜下型骨样骨瘤的瘤巢的重要方法,多切面X线投照对于发现瘤巢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肝脏原发性未分化多形性肉瘤(UPS)的CT与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原发性UPS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6例肿瘤位于肝右叶,1例位于肝左叶,1例位于尾状叶。6例病灶呈不规则形,边界模糊;2例呈类圆形,边界尚清。7例呈混杂密度,1例密度较均匀。8例肿瘤增强扫描动脉期均呈轻度不均匀强化,静脉期肿瘤强化程度、范围均进一步增加;6例肿瘤延迟期持续强化。4例肿瘤并发下腔静脉或门静脉癌栓。结论 肝脏UPS的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6.
与复视相关影像学改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复视患者影像学改变,提高复视病因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收集复视患者153例,对其CT、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153例中影像表现正常者37例(24.2%),有异常影像表现者116例(75.8%);②37例影像表现正常者中,有外伤病史者19例(51.4%),临床检查发现眼外肌麻痹者8例(21.6%),临床诊断为脑梗死者2例(5.4%),临床诊断不明确者8例(21.6%); ③有异常影像表现的116例中,病变位于眼眶内90例 (77.6%),其中眶壁骨折66例 (71.8%);病变位于颅内者20例(17.2%);眶颅沟通者3例(2.6%);其他3例(2.6%).结论引起复视的疾病影像学表现多样,仔细观察,全面分析有助于明确引起复视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