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国内核糖核酸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有关医药数据库,下载原始病例报道,分析发生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提出合理用药建议。结果:共获得19篇25例核糖核酸注射剂不良反应病例报道。男19例(76%),40岁以上的患者22例(88%),不良反应类型以过敏反应为主(一般过敏反应和过敏性休克),其他不良反应仅为个例报道。结论:注意患者和适应证的选择,密切监测用药过程中患者的反应并及时处理可有效预防核糖核酸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右旋糖酐氨基酸注射液(DAAI)致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病例报告原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24例不良反应的病例报告,男16例,女8例;2例有药物过敏史,1例有哮喘病史;不良反应以过敏反应为主,过敏性休克占比最高(19例,79.2%),且全部发生在用药后30 min以内。24例中2例老年患者(60岁和84岁)因过敏性休克死亡。结论:医务人员应重视DAAI的不良反应,尤其对过敏性休克这种致命不良反应更要有清醒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药物致5-羟色胺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报道我院1例疑似氟西汀致5-羟色胺综合征的病历,并通过检索1994~2013年国内医药期刊报道的相关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文献报道以及我院氟西汀致可疑5-羟色胺综合征共40例,其中14例是单用一种药物引起的,其余26例都是联合用药引起。5-羟色胺综合征大部分发生在用药24 h内(42.5%)。经停药及对症治疗后大部分病例(95%)症状缓解。结论:药物引起5-羟色胺综合征时有发生,临床应用时应密切关注患者的变化,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苦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1年12月有关苦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的病例报道,共8例,并进行分析。结果:男5例,女3例,年龄10~76岁,8例患者原患疾病均有黄疸型肝炎,用药5 min~70 d后发生变态反应,其中严重不良反应4例,均经临床处理后缓解。结论:临床医师、药师及护士应重视苦黄注射液致变态反应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5.
静脉滴注脂肪乳致不良反应70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脂肪乳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4—2008年国内医药学期刊,共发现70例脂肪乳致不良反应病例,对此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脂肪乳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变态反应(22.86%)、发热(15.71%),其次为肝、肾损害(12.86%)和中枢神经系统反应(10.00%)等。结论临床应用需熟练掌握脂肪乳的适应证和给药方法,特别应了解患者的基础性疾病,并加强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维生素B12致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万方医学网检索维生素B12致ADR病例报告,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维生素B12 致ADR病例报告39例,女患者(29例,74.4%)和21~60岁的患者(28例,71.8%)多见;过敏反应多见,其中又以过敏性休克多见(25例,64.1%);肌肉注射、穴位注射、静脉注射和口服给药均可致ADR;联合用药,尤其是与维生素B1注射液的联合肌肉注射是导致严重ADR的重要原因。结论: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维生素B12是安全用药的基本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仑伐替尼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与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WebofScience、CNKI和万方数据库从建库至2023年6月关于仑伐替尼致ADR个案报道,对病例中患者信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仑伐替尼致ADR个案报道54篇,涉及ADR共61例;ADR主要集中50岁以上患者(93.44%);ADR以心血管系统(16例)、泌尿系统(11例)和消化系统损害(11例)较为多见;严重的不良反应57例(93.44%),新的不良反应14例(22.95%),死亡4例(6.35%)。结论:仑伐替尼相关ADR累及全身多个系统,且其中不乏新的、严重的甚至致死性的ADR,应加强对仑伐替尼ADR的认识,以降低用药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注射用二磷酸果糖(FDP)致高磷血症诱发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机理,为临床合理应用FDP提供借鉴。方法回顾《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9-2006年国内医学期刊报道的18例个案和作者所在医院的1例个案,对患者性别、年龄、用药情况及发生不良反应的时间及原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例患者血磷明显升高,出现了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系统损害。结论二磷酸果糖可引发高磷血症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及多系统损害,老年患者尤应加以关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Web of science、Springer link、Embase、Scopus、中国知网(CNKI)、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维普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收载的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检索时间为2011年1月-2019年7月。结果: 检索到14篇共15例关于替格瑞洛致心律失常不良反应个案报道,以男性为主(10例,66.67%),年龄50岁及以上患者12例(80%)。心律失常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最短的是负荷剂量1 h后;最长为用药后2个月。其中10例(66.67%)患者在用药后10 h内出现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后有3例患者植入临时起搏器,1例患者在出院前植入永久性双腔起搏器,其他11例患者分别通过停药、继续用药、换用其他药物及对症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结论: 替格瑞洛可能通过抑制红细胞对腺苷的摄取,升高细胞外液腺苷的浓度,而引起心律失常的不良反应。对于传导系统已经受损的患者,临床上在联合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临床合理使用替格瑞洛的同时,应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我国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 ICIs)致甲状腺相关不良反应(thyroid-immune related adverse events, T-irAEs)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自建库至2022年12月关于T-irAEs的文献报道,提取个案数据并进行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5篇文献,共28例个案报道,患者平均年龄(61.59±10.60)岁,原发疾病为肺癌者最多(64.29%),T-irAEs发生时间多为用药后3.03个周期,约66.54 d,其中报道的不良反应类型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3例(10.71%)、甲状腺功能减退13例(46.43%)、甲状腺功能亢进7例(25.00%)及甲状腺炎5例(17.86%)。结论:文献分析显示我国T-irAEs以甲状腺功能减退为多,在ICIs治疗过程中,应加强监测,及时识别,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克唑替尼致不良反应(ADRs)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PubMed、维普数据库、中国知网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关于克唑替尼不良反应的文献并进行分析。结果:克唑替尼致ADRs的个案报道共30例次;其年龄分布以51~70岁年龄段较多(16例,53.3%);多发生在用药后90 d内(29例,96.7%);克唑替尼致ADRs累积器官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呼吸系统损害(32.3%)、胃肠系统损害(25.8%)和心律及心率紊乱(12.9%)。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克唑替尼致ADRs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孟鲁司特钠致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指导。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PubMed数据库关于孟鲁司特钠致儿童ADR病例,从发生ADR患儿的性别、年龄、发生时间、转归、临床表现、累及器官-系统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收集到符合条件的文献15篇,共19例患儿;ADR男性患儿发生率(68.42%)明显高于女性(31.58%),不良反应多发生在用药后1周内(63.16%),2~5岁儿童ADR发生率最高(36.84%);累及系统-器官以精神系统(63.16%)和消化系统(10.53%)为主,主要临床表现为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攻击性行为、肝功能异常等。结论:使用孟鲁司特钠时应加强监测,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29例甘露醇注射液致不良反应文献病例进行分析,探讨其引起不良反应的规律和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1998~2012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文献进行检索,对其中涉及甘露醇注射液致不良反应17篇文献报道的29例病例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甘露醇注射液不良反应多发于老年患者,以速发型为主,主要不良反应损害为全身性损害等。结论甘露醇注射液临床使用具有一定风险性,应注意合理用药和用药后监护。  相似文献   

14.
注射用血栓通(冻干)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不良反应,提出防治措施,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结合本医院的7例和检索1979—2009年文献资料中的16例注射用血栓通(冻干)的不良反应案例,进行评介和分析。结果:注射用血栓通(冻干)可致过敏反应,心血管、神经肌肉等系统的不良反应,尤以过敏反应为主。结论:临床应了解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所致不良反应的特点和防治措施,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艾迪注射液致不良反应的一般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医药数据库,下载有关艾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14篇关于艾迪注射液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其中,中老年患者多见,9例为男性(64.29%)。用药各时段均可发生不良反应,以用药过程中发生为主(71.43%)。临床表现多样,以变态反应为主(50%)。部分患者可见左心衰竭、休克、冠心病、血小板减少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艾迪注射液可致多种不良反应,临床使用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加强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艾曲泊帕所致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ADR)的发生发展特点,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万方、PubMed和Web of Science 数据库收载的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并进行分析。结果:收集艾曲泊帕致ADR的个案报道15篇共18例,其中男性7例(38.89%),女性11例(61.11%),年龄分布以50岁以上居多(13例,72.22%),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用药90 d以内(15例,83.33%),主要累及循环系统(7例,38.89%)和皮肤系统(6例,33.33%)。患者经停药或减量和/或对症处理后均好转。结论:应关注艾曲泊帕所致ADR,加强用药教育,避免严重ADR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二磷酸果糖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超敏C反应蛋白及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0月-2012年10月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72例,随机将患儿分为丹参酮组,二磷酸果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每组24例。另选同期收治的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缺养缺血患儿治疗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和脂联素水平的变化情况,患儿心率和心电图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新生儿相比,其他3组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hs-CRP水平明显提高,而APN水平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患儿相比,治疗后丹参酮组、二磷酸果糖组及联合用药组患儿hs-CRP水平明显降低,而仅联合用药组患儿APN水平明显提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联合用药组患儿相比,单用药丹参酮组和二磷酸果糖组患儿心率和心电图恢复正常的时间明显延长,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儿在治疗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丹参酮ⅡA磺酸钠联合二磷酸果糖可作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患儿合理的联合用药方案做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托珠单抗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发生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的临床表现和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2019年12月至2023年4月收载的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时发生ADRs的病例报道,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检索到35篇共52例托珠单抗治疗COVID-19中ADRs的病例报道,男42例(80.77%),女10例(19.23%);年龄分布以40~69岁(36例,69.23%)居多;ADRs多发生在用药后1~20 d(40例,76.92%),主要为感染及侵染类疾病(16例,21.05%)、肝胆系统疾病(12例,15.08%)以及胃肠系统疾病(11例,14.47%);其中深静脉血栓、继发性噬血细胞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为药品说明书未记载的ADRs。结论:临床应加强对托珠单抗ADRs的监测,特别是在用药20 d内发生的感染及侵染类、胃肠系统以及肝胆系统的疾病,以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唑来膦酸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唑来膦酸在中国上市以来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载的不良反应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唑来膦酸不良反应的个案报道共14例,男性3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为43岁,最大为78岁,年龄50岁以上发生率较高(11例,78.6%);不良反应分别涉及全身性损害、肌肉骨骼系统损害、代谢和营养障碍、肝胆系统损害等。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应了解唑来膦酸致不良反应的规律和特点,加强用药监测,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六神丸不良反应/事件的临床特征,为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检索1995~2014年之间公开发表的关于六神丸致不良反应/事件的病例报道,对筛选出的86例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嘱用药与自我药疗的比例为1:6,累及系统-器官主要为呼吸系统(26.5%)、心血管系统(16.3%);新生儿超剂量用药现象普遍,后果严重,占所有死亡病例的73.3%。结论六神丸说明书亟待补充完善安全性信息,应严格凭处方销售六神丸,建议新生儿禁用、婴幼儿慎用六神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