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的化学成分,并探索该复方及其代表性成分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方法 运用大孔树脂、硅胶、C18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制备液相等色谱技术对黄连解毒汤进行化学成分的分离;应用UV、MS、NMR等技术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并运用体外神经细胞保护的药理模型,对黄连解毒汤和其中京尼平苷、小檗碱、黄芩苷进行了神经保护作用的筛选.结果 从黄连解毒汤中分离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小檗碱(1),巴马亭(2),黄芩苷(3),黄芩素(4),汉黄芩素(5),千层纸素A(6),京尼平苷(7),鸡屎藤次苷甲酯(8),京尼平-1-O-β-D龙胆双糖苷(9),6'-O-对香豆酰京尼平龙胆双糖苷(10),黄柏内酯(11),蔗糖(12),D-甘露醇(13),粘毛黄芩素Ⅲ(14),栀子苷(15),羟异栀子苷(16),Jasminosides B(17),藏红花酸(18),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19);研究了黄连解毒汤和其中主成分京尼平苷、小檗碱、黄芩苷对PC12细胞和原代神经元细胞的损伤保护作用.结论 化合物15 ~ 19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5-羟基吡啶-2-甲酸甲酯在组成该复方的四种单味药中均未见报道;神经细胞保护实验结果表明黄连解毒汤和其中京尼平苷、小檗碱、黄芩苷单体均具有神经细胞保护作用趋势,但没有统计学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朱华旭  黄山  陆文聪  纽冰  郭立玮 《中成药》2011,33(10):1709-1712
目的 将支持向量机算法用于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研究,探讨建立能反映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质量浓度与药效作用相关性的数学模型.方法 根据数学组合原理,将黄连解毒汤君(黄连)、臣(黄芩)、佐(黄柏)、使(栀子)4味药组合为11组,每组分别采用膜分离、大孔吸附树脂进行分离,得到22个部位.选用鼠性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活性跟踪筛选,MTT法测定黄连解毒汤及各分离部位对过氧化氢(H2O2)、氯化钾(KCl)、连二亚硫酸钠(Na2S2O4)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的影响.应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算法考察标识黄连解毒汤的3种指标性成分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黄芩苷、栀子苷量与保护率之间的相关性,寻找3种成分浓度的优化配比关系.结果 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13∶12时,样品对过氧化氧致细胞损伤的保护率最高;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的浓度比为13∶1∶3时,样品对连二亚硫酸钠造模的保护率最高;而对于氯化钾造成的损伤,未能得出最优浓度.结论 不同造模机制下得到的黄连解毒汤中指标性成分的最佳浓度比不同,该汤剂中指标成分适宜的浓度范围及比例需要进一步药理实验研究确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黄连解毒汤不同提取部位及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芦丁对小鼠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脾T、B淋巴细胞模型,运用MTT比色法分析比较黄连解毒汤的不同提取部位及其主要化学成分与丝裂原(ConA、LPS)共同作用时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结果黄连解毒汤全方水提部位(H2O部位)、醇提总部位(EtOH部位)、二氯甲烷萃取部位(CH2Cl2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n-Bu部位)对未活化或LPS和ConA诱导的脾T、B淋巴细胞具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小檗碱、黄芩苷(10μM)能促进未活化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而栀子苷、芦丁(50μM)对未活化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作用不明显。对于脂多糖(LPS)或刀豆蛋白A(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芦丁均能抑制其增殖。结论:黄连解毒汤不同提取部位及其中主要化学成分小檗碱、黄芩苷、栀子苷、芦丁对T、B淋巴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灵敏、准确、可靠的小檗碱、小檗红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京尼平苷和栀子黄素B在大鼠海马、皮层、纹状体和脑脊液组织中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HPLC-MS-MS)分析方法,用于黄连解毒汤中9种主要成分在大鼠脑组织中分布研究。方法优化黄连解毒汤中9种主要成分及内标克拉霉素和氯霉素的质谱检测条件,确定分析条件并对方法学进行考察。正常大鼠ig给予黄连解毒汤,末次给药1 h后采集脑脊液、海马、皮层和纹状体样品,经处理后将该方法用于9种成分的测定。结果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栀子黄素B在1~250 ng/mL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小檗红碱在1~5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1 2),京尼平苷在5~500 ng/mL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 5);各成分的日内、日间精密度RSD均小于12.94%,准确度均在-12.71%~6.91%;提取回收率均在88.02%~106.70%,基质效应均在88.92%~105.10%;短期、冻融循环和长期稳定性RSD均小于12.51%。各成分在海马、皮层和纹状体中的含量为小檗碱黄芩苷京尼平苷小檗红碱巴马汀汉黄芩素药根碱千层纸素A栀子黄素B;各成分在脑脊液中的含量为京尼平苷小檗碱小檗红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黄素B药根碱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结论该方法可用于大鼠脑组织中小檗碱、药根碱等9种成分含量的同时检测,并可用于这9种成分在大鼠脑组织分布研究,为探究黄连解毒汤治疗脑部疾病的物质基础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神经细胞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在细胞水平阐明黄芩苷、栀子苷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SH-SY5Y细胞,采用缺氧、复氧结合缺糖、复糖的方法,对其进行攻击,模拟人体神经细胞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观察黄芩苷、栀子苷对此损伤的治疗作用。结果 缺氧、缺糖8 h结合复氧、复糖12 h对神经细胞可造成明显损伤,导致SH-SY5Y细胞突起皱缩、变圆,可见有部分细胞漂起,细胞轮廓不清,凋亡率明显上升,线粒体的活性下降;而黄芩苷、栀子苷可以显著减轻上述损伤。结论 黄芩苷、栀子苷对缺氧缺糖/再灌注损伤的神经细胞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黄连解毒汤(HJD)自沉淀制备条件,测定自沉淀主要成分量及自沉淀对PC12细胞损伤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以提取时间和投水量为影响因素,确定自沉淀的制备工艺;采用HPLC法,测定自沉淀中黄芩苷、小檗碱、栀子苷、巴马汀、黄连碱、汉黄芩苷的量;采用CCK-8法评价HJD上清液、自沉淀对CoCl_2损伤的PC12细胞模型作用。结果在10倍量水回流提取30 min的煎煮条件下,干燥后HJD自沉淀质量约占上清液质量的10%,自沉淀中81.28%的成分为酸碱性化合物,其中黄芩苷占42.12%,小檗碱占31.17%,黄连碱占5.89%,汉黄芩苷占1.50%,巴马汀占0.60%,未检测到中性成分栀子苷。上清液、自沉淀对CoCl_2损伤的PC12细胞的EC50值分别28.25、19.58μg/m L。结论自沉淀制备工艺操作简单,重复性好,通过成分分析,得出自沉淀的形成机制以酸碱络合为主的假想;与上清液相比,自沉淀表现出较好的神经保护活性,为HJD的二次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栀子苷、黄芩苷和小檗碱对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离体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复氧损伤模型,用1.024,0.512,0.256,0.128,0.064,0.032,0.016,0.008μmol.mL-1栀子苷,0.224,0.112,0.056,0.028,0.014,0.007,0.003μmol.mL-1黄芩苷和0.192,0.096,0.048,0.024,0.012,0.006,0.003μmol.mL-1小檗碱分别作用于正常组和模型组细胞。细胞活性用MTT比色法检测。结果:0.128,0.064,0.032μmol.mL-1栀子苷,0.028,0.014,0.007μmol.mL-1黄芩苷和0.024,0.012,0.006μmol.mL-1小檗碱能够比较理想的保护缺氧4 h复氧12 h损伤的大鼠脑微血管内皮细胞。结论:适当浓度的栀子苷、黄芩苷和小檗碱等黄连解毒汤主要成分可以保护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8.
黄连解毒汤抗氧化作用的血清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研究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对细胞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药效动力学,并对其血清药理学方法进行探讨。 方法 :采用血清药理学方法,研究黄连、黄芩、黄连解毒汤含药血清对H2O2所致PC12细胞氧化应激损伤保护作用的时间-效应关系;并研究黄连、黄芩、黄连解毒汤提取物和小檗碱、黄芩苷纯品对氧化损伤保护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 结果 :各药的含药血清对细胞氧化损伤都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其中以黄连解毒汤作用最强,黄芩和黄芩苷次之,黄连最弱;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黄连解毒汤和黄芩提取物对模型细胞有剂量依赖性保护作用,而黄连没有保护作用;在0.15~10 μg ·mL-1浓度范围内,黄芩苷对细胞模型有保护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0.15~10 ng ·mL-1浓度范围内,小檗碱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结论 :黄连解毒汤体内抗氧化作用强于各单味药;黄芩苷可能是黄芩及其含药血清中的抗氧化成份之一,而小檗碱与含药血清的抗氧化作用无关;黄连解毒汤及其单味药含药血清对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的保护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导致小分子药效物质溶液通过Al2O3陶瓷膜转移率不同的原因。方法:选择黄连解毒汤中4种小分子药效物质——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为研究对象,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4种小分子药效物质与Al2O3陶瓷膜间相互作用进行分析并与试验结果相印证。结果:Al2O3陶瓷膜对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均呈现出一定吸附作用,转移率依次为94.21%,90.17%,83.71%,85.61%;吸附能分别为-101.451,-548.142,-797.793,-792.970kcal·mol-1。结论:4种小分子药效物质与Al2O3陶瓷膜间的吸附能可能是导致其膜过程转移率不同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以黄连解毒汤(黄连、黄柏、黄芩和栀子)为研究对象,探讨采用不同相对截留分子量聚醚砜超滤膜处理后高分子物质和指标性成分变化规律以及药理作用差异,为优选黄连解毒汤超滤工艺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逐级用pes-5w、pes-3w、pes-2w、pes-6k的超滤膜处理黄连解毒汤离心液,测定不同膜处理后渗透液和离心液中高分子物质(果胶和蛋白质)和药用指标性成分(栀子苷、黄芩苷、巴马汀和小檗碱)的质量分数及其对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缺血缺氧的保护和改善作用.结果 随着膜相对截留分子量的降低.各级渗透液的高分子物质的质量分数不同程度地降低;指标性成分的质量分数除黄芩苷逐级降低外,其他都呈升高趋势;pes-3w的综合指标性成分质量分数最高;药理实验证明pes-5w渗透液对PC-12细胞缺氧缺血有很好的改善作用.结论 pes-Sw超滤膜既能有效去除非药用成分或药用性较差的物质,又能保留有效成分,适合于黄连解毒汤的精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共存状态及相互作用。方法:选择黄连解毒汤模拟液为研究对象,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分析物质进行建模、体系能量最小化、计算总体系能量、计算共性高分子单独存在时的能量、计算小分子药效物质单独存在时的能量,分析淀粉、果胶等共性高分子物质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淀粉、果胶与小檗碱、巴马汀为相互吸引关系,与黄芩苷为弱相互吸引关系,而与栀子苷则为相互排斥作用;淀粉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平均相互作用能依次为-32.159,-28.630,-5.974,234.295 kcal·mol-1,果胶与小檗碱、巴马丁、黄芩苷、栀子苷的相互作用能平均值分别为-19.717,-19.804,-1.067,253.258 kcal·mol-1;淀粉、果胶和小分子药效物质的分离容易顺序依次为栀子苷 >黄芩苷 >巴马汀 >小檗碱。结论:共性高分子和小分子药效物质间的相互作用由范德华力占主导地位,静电作用较小(3%~15%),相互作用能的大小和正负值与药效物质的空间位置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并观察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和配方颗粒汤制剂中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方法:选择并制备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对照组)和配方颗粒汤制剂(观察组),采用高效液体相色谱法进行测定并计算两种药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比较两种药剂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结果:观察组10μg配方颗粒汤制剂中,盐酸小檗碱为(16.24±0.42)mg/g,盐酸巴马亭为(3.59±0.11)mg/g,盐酸药根碱为(1.98±0.06)mg/g,黄芩苷为(12.58±0.23)mg/g,栀子苷为(19.58±0.24)mg/g;对照组10μg传统饮片汤剂中,盐酸小檗碱为(9.15±0.25)mg/g,盐酸巴马亭为(1.21±0.03)mg/g,盐酸药根碱为(1.04±0.01)mg/g,黄芩苷为(9.24±0.46)mg/g,栀子苷为(12.04±0.21)mg/g;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同剂量的黄连解毒汤传统饮片和配方颗粒汤制剂,配方颗粒汤制剂中的主要活性成分含量显著高于传统饮片。  相似文献   

13.
多波长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类成分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李新中  雷鹏  刘韶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20):1686-1688
目的:同时测定黄连解毒汤中3类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亭、盐酸药根碱、黄芩苷、栀子苷)的含量。方法:三波长同时检测的高效液相色谱法; Diamonsil 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水-甲醇-0.05%磷酸(梯度洗脱);柱温35 ℃;流速1 mL·min-1;检测波长345,280,238 nm。结果:建立了同时对黄连解毒汤中的5个成分进行定量的测定方法,本法快速、重复性好、灵敏度高。结论:为黄连解毒汤提供了更合理、可靠的质控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黄连解毒汤中黄酮成分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探讨本方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物质基础。方法:以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红白血病细胞株K562的耐阿霉素(adriamycin,ADM)细胞株(K562/ADM)为细胞系,通过MTT实验观察黄芩苷、京尼平苷对K562/ADM细胞ADM的敏感性的影响,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耐药逆转倍数,并对细胞内ADM浓度变化进行测定。结果:黄芩苷、京尼平苷均能部分逆转K562/ADM细胞。黄芩苷、京尼平苷的IC50值分别为5.06,6.74 mg.L-1。黄芩苷、京尼平苷的耐药逆转倍数分别为1.95,1.46倍。与相应的对照组相比,K562/ADM细胞经黄芩苷(50 mg.L-1)、京尼平苷(100 mg.L-1)作用后,细胞内ADM的荧光强度高于对照组,其中黄芩苷组提高到3.6%,京尼平苷组提高到1.7%。结论:黄连解毒汤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物质基础可能与其含有的黄芩苷、京尼平苷有关。  相似文献   

15.
黄连解毒汤提取动态过程及沉淀产生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运用统计学方法,初步探讨黄连解毒汤提取动态过程中"沉淀物"的产生及机制。方法:采用UV测定其中总生物碱、总黄酮的量,HPLC同时测定小檗碱、药根碱、巴马汀、黄芩苷、栀子苷的量并计算固含率,沉淀率。采用SPSS统计软件评价各指标性成分、沉淀率、固含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总生物碱中的小檗碱等的量均与总生物碱呈较好的相关性。总黄酮中黄芩苷与总黄酮的相关系数并不高,而总黄酮与栀子苷的相关系数略高;沉淀率与各指标性成分不显示有极高的相关性。固含率与各指标性成分的相关系数相对较大。结论:随提取时间的变化,提取液中以小檗碱为代表的总生物碱及黄芩苷等达到一定浓度后可视为一平衡点或称为沉淀生成的临界点,即可发生反应,生成"沉淀物";由于"沉淀物"的生成,降低了上述成分浓度,破坏了"平衡状态"。药材中相关成分溶出速度增加,同时沉淀物可能部分溶解,达到新的平衡状态。  相似文献   

16.
韩凤梅  李宇  李路军  陈勇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4):1406-140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安宫牛黄丸中栀子苷、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的反相液相色谱法。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柱(4.6 mm×250 mm,5 μm),乙腈-6 mmol·L-1 KH2PO4水溶液(pH 4.6)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结果:栀子苷、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50~110.00,5.00~153.00,6.40~191.00 mg·L-1;质量检测下限分别为0.77,1.53,1.43 ng;栀子苷的回收率为104.44%,RSD为1.79%;黄芩苷的回收率为96.98%,RSD为1.76%;盐酸小檗碱的回收率为101.08%,RSD为3.1%。结论:采用该方法同时测定安宫牛黄丸中栀子苷、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优选黄连解毒汤药效物质提取时方药最佳组合方式。方法:将方药排列组合成15组,用半仿生提取法提取;以小檗碱、黄芩素、栀子苷、总生物碱、总黄酮、HPLC总面积、≤1 000提取物为指标,将各指标测得值进行标准化处理,并经加权求和后得综合评价Y值,Y值大者为优。结果:7个指标综合评价Y值以AD+BC最大。结论:黄连解毒汤的提取,以黄连和栀子、黄芩和黄柏分别合提,再将提取液合并为最佳。  相似文献   

18.
杨丽宏  袁子文  纪鹏  张晓松  华永丽  魏彦明 《中草药》2019,50(16):3794-3801
目的建立黄连解毒汤(HJD)中13个活性成分黄柏碱、绿原酸、木兰花碱、京尼平苷、黄连碱、表小檗碱、药根碱、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汉黄芩素、千层纸素A的HPLC检测方法,利用活性成分含量和比例筛选HJD有效部位。方法借助索氏提取器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将HJD水煎液冻干粉依次经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纯净水提取并干燥后获得HJD不同极性部位,将残渣干燥后作为沉淀部位。采用Agilent 1260型高效液相色谱仪建立HJD中13种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并对HJD及其不同极性部位中活性成分含量进行检测,筛选HJD有效部位。结果成功建立了稳定可靠的HPLC检测方法;HJD中各活性成分含量从高到低依次为京尼平苷、小檗碱、巴马汀、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连碱、药根碱、表小檗碱、木兰花碱、黄柏碱、汉黄芩素、绿原酸、千层纸素A。与石油醚、醋酸乙酯、水和沉淀部位相比,HJD正丁醇部位中各活性成分总量最高且其比例与HJD全方相近,为HJD有效部位。结论成功建立了HJD中13个活性成分的HPLC检测方法,经筛选HJD正丁醇部位为HJD有效部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