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的病因、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3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的病例资料。结果 35例均行D-二聚体检查,阳性率为100%;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32例,30例异常。行持续吸氧、抗凝等治疗后治愈出院24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溶栓抗凝等治疗后好转出院6例,因呼吸衰竭死亡4例,好转后因切口严重感染脓毒症死亡1例。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及其手术治疗是肺栓塞的高危因素;D-二聚体检查结合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助于肺栓塞的快速诊断;溶栓、抗凝治疗能减轻肺血管阻塞,是挽救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病人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6月-2008年6月我院收治的32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病例资料.结果:22例行持续吸氧、抗凝等治疗后治愈出院,6例行呼吸机辅助呼吸、溶栓抗凝等治疗后好转出院,4例因呼吸衰竭死亡.结论:D-二聚体检查结合螺旋CT肺动脉造影有助于肺栓塞的诊断;溶栓抗凝治疗能减轻肺血管阻塞,是挽救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肺栓塞患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围术期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均高,严重威胁了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目的为了改善围术期手术患者的预后,降低围术期PE的发生率,现对围术期PE的临床预防作一综述。内容主要针对围术期PE的危险因素,讨论目前国内外临床有效的抗凝及介入性预防措施的争议和进展,以及如何优化实施预防措施使围术期PE的发生率最小化。趋向采用以抗凝药为主,机械和介入为辅的综合预防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围术期PE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预防肺栓塞71例经验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 (VCF)置入术预防致命性肺动脉栓塞 (PE)的有效性、安全性和手术指征。方法经颈内静脉或股总静脉放置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 71例 ,常规行下腔静脉造影 ,确定下腔静脉和释放途径静脉无血栓形成 ,将滤器放置于平肾静脉开口之下的下腔静脉。结果本组病例均获成功。术后随访 1~ 4 1个月 ,无肺栓塞发生者 ,术后下腔静脉血栓形成 2例 ;滤器倾斜 5例 ,倾斜角度小于 15°。无其他相关并发症。结论永久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可以有效的预防致命性肺栓塞。术前行彩超和术中下腔静脉造影 ,了解下腔静脉和滤器放置通路的情况 ;术后严格的抗凝治疗 ,是确保放置成功、有效预防PE、避免或降低并发症出现的关键。严格掌握VCF的指征是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肺栓塞是一种极严重,极少见的并发症,为减少和预防关节置换术后肺栓塞的发生,所以我们要在临床护理中严密观察病情,指导和鼓励患者术后早期适当活动,重视并发症预防和护理,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和抢救能力,对防止肺栓塞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所致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其病因诊断要点.方法 以手术探查结果为标准,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出现肠梗阻的72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肿瘤复发组病人原发肿瘤的分化程度较非复发组低,肿瘤分期也较晚(P<0.05).两组在腹部包块、不完全性肠梗阻和结肠直肠梗阻的发生率方面均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复发组的CEA阳性率及其平均值均明显高于非复发组(P<0.05).结论 两组间的上述差异可作为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复发所致肠梗阻病因诊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胃肠道恶性肿瘤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治疗。方法 总结17例合并肺结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12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其中11例术前2周及术后予正规的抗结核治疗后均能安全渡过围手术期;1例术后第8天死于呼吸功能衰竭。有6例完成6个月的化疗,无结核扩散表现。5例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术前未服用抗结核药物;有1例在术后第3个月化疗时出现结核复发。结论 合并肺结核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经过正确的处理,可限期手术并进行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8.
胃肠道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化疗的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德云  邱萌  李潞  鄢希  侯梅  任莉  易成 《腹部外科》2001,14(1):22-24
目的 探讨胃肠道的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腹腔化疗方法及其相关副作用。方法 应用直接注入法、腹腔置管法、腹腔置泵法三种手段进行腹腔化疗 ,选用的药物是 :5 Fu、CF、HCPT、PDD、VP 16等联合化疗药物组合有三种 :(1) 5 Fu、CF、HCPT ;(2 ) 5 Fu、CF、PDD ;(3) 5 Fu、CF、VP 16。化疗剂量与每一静脉化疗周期量相同 ,即 :5 +Fu 2 .5~ 3.0 g/周期 ;CF 10 0~ 15 0mg/天 (使用 5 Fu当天前 2~ 4小时应用 ) ;HCPT 40~ 5 0mg/周期 ;PDD 10 0mg/周期 ;VP 16 30 0~ 5 0 0mg/周期 ;输入腹腔的液体量在 2 5 0 0~ 30 0 0ml。结果 三种腹腔化疗方法各有优缺点 ,以腹腔置管法应用最为常用 ,腹腔化疗方法本身引起的主要副作用是腹胀 (10 0 % )、腹痛 (14.9% )、肠损伤、肠麻痹、腹膜炎偶有发生 ;腹腔化疗药物引起的反应有恶心、呕吐、白细胞下降、肝功损伤、腹泻、脱发等 ,但程度不重。结论 直接注入法、腹腔置管法、腹腔置泵法是值得推广的腹腔化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肺栓塞的治疗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跃 《医师进修杂志》2000,23(10):51-53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预防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发生的效果。方法将84例食管癌术后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42例。对照组术后予以双下肢加压治疗,实验组在双下肢加压治疗的基础上,术后第2天予以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通过对比,了解低分子肝素预防术后APE的效果。结果对照组术后发生APE8例(19.1%),实验组3例(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后第2天应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有效预防术后AP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胃肠道肿瘤主要包括胃、小肠和结直肠癌。在中国.大多数医院包括县级医院都在开展胃肠道肿瘤的手术。但是术后并发症的出现给患者及其家属都带来了压力.原因是发生这些并发症会使医疗费用上升.有时还会产生医疗纠纷.故应该引起广泛关注。胃肠道手术后的急性出血、梗阻和吻合口瘘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视胃肠道手术的并发症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通过介入方法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临床疗效。 方法 对 38例急性肺动脉栓塞的病人 ,经肺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通过旋转猪尾导管碎栓、抽吸导管抽吸和局部溶栓来开通肺动脉。观察临床症状、动脉血氧分压 (PaO2 )、肺动脉平均压 (PAPM)和肺动脉开通情况。 结果 术后症状即刻缓解 36例 ,完全开通 30例 ,与术前相比PaO2 明显升高 (P <0 0 5 ) ,PAPM明显降低 (P <0 0 5 ) ,并发脑出血 1例 ,死亡 2例 ,36例存活。 结论 介入放射学方法是诊断、治疗及预防急性肺动脉栓塞有效、微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急性肺动脉栓塞15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急性肺动脉栓塞的介入治疗经验,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收治的15例急性肺动脉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有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先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术,其后5例肺动脉主干栓塞者行肺动脉碎栓吸栓及置管溶栓,10例肺动脉分支栓塞者于髂股静脉内置入溶栓导管行外周及肺动脉同时溶栓,术后观察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并发症、Miller指数、平均肺动脉压(mPAP)与动脉血氧分压(PO2)的变化,以及肺动脉开通情况.结果 5例肺动脉主干栓塞者主干血管完全开通,症状即刻缓解,Miller指数从(0.51±0.04)降至(0.27 ±0.38),mPAP从(55.3±3.1) mmHg降至(32.7 ±2.2) mmHg,PO2从(40±3) mm Hg上升到(63±4) mm Hg,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例外周导管溶栓患者栓塞的分支肺动脉部分开通,髂股静脉的血栓大部分被清除,临床症状明显缓解,术后均给予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本组随访13例,随访3 ~12个月,平均(8±3)个月,疗效持续,未见复发.结论 急诊肺动脉介入治疗能迅速改善急性肺栓塞肺循环梗阻状况,减轻临床症状,疗效显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腹腔镜器械的进步及手术技术的发展,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手术已经成为目前的主流术式。腹腔镜直肠癌手术能够提供更好的手术视野、更精细化的解剖认知、更小创伤的微创治疗理念,在国内外均获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此外随着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RCT)研究数据的发表,让我们也消除了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对于肿瘤学不良结局的顾虑。但是,腹腔镜直肠癌手术后的相关并发症仍临床治疗的难点和重点,也令外科医师们存在一定的敬畏。本文通过对近几年国内外文献的复习并结合我中心的治疗经验,以阐明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常见并发症类型、病因以及防治策略,为降低腹腔镜直肠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供更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Fatal pulmonary embolism following removal of a central venous catheter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 1-year-old child developed fatal septic pulmonary embolism upon removal of a central intravenous catheter. Histologically identical material was found in the pulmonary arteries and in the inferior vena cava at the catheter tip site. The pathophysiology of pulmonary embolism occurring during childhood is reviewed.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们2001 年3 月~2004年8月1 400例LC的临床资料。结果 术后发生出血7例、胆漏4例、胆总管残余结石9例,均经手术及保守治疗治愈。无胆管损伤和死亡病例。结论 术中遵循暴露充分、钝性分离、准确识别胆囊壶腹和胆囊管交界部、适时应用术中胆道造影的原则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苗琨  张炜  任晔  严江涛 《骨科》2019,10(5):446-451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病人不同类型急性肺栓塞的临床特点、相关因素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骨科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经CT肺动脉成像(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 CTPA)确诊为急性肺栓塞的40例病人的临床资料。按照栓塞部位将其分为中央型和周围型两组,其中中央型18例,周围型22例,分别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特点(包括性别、年龄、高危因素、危险分层及手术类型等),实验室检查[包括D-二聚体(D-dimer)、肌钙蛋白、N末端B型钠尿肽前体(NT-proBNP)、血气等],心电图以及心脏超声等。结果 中央型高、中、低危病人分别为3例、10例、5例,周围型高、中、低危病人分别为0例、9例、13例,中央型中高危病人比例高于周围型,危险分层在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2,P=0.048)。在临床治疗方式的选择上,中央型与周围型选择溶栓治疗的病人分别为3例和0例。其余如性别、年龄、高危因素等临床特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型肌钙蛋白较周围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992,P=0.025);其余两组间如D-dimer等实验室检查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中央型心脏超声异常较周围型更常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527,P=0.033)。结论 骨科手术病人发生中央型急性肺栓塞危险程度更高,及时完善相关检查能够提供早期诊断价值,可以指导治疗,进一步降低骨科手术肺栓塞病人死亡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