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设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生物化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苏成芝教授;副主任:陈苏民教授。 该室现有专业人员23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9名、中级职务人员10名。学术带头人苏成芝教授为博士导师,现任全军生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民解放军神经生物学实验室设在第四军医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鞠躬教授;副主任:党康杰讲师。 该室现有专业人员28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6名、中级职务人员10名。学术带头人鞠躬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导师,现任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Neuroscience》杂志编委。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解放军烧伤研究实验室为全军开放实验室,设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黎鳌教授,副主任:杨宗诚教授。专家组由黎鳌、肖光夏、杨宗诚、汪仕良、程天民、陈意生、董燕麟、盛志勇、陈壁、黄跃生等10人组成,由黎鳌教授担任组长。 该室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各类专业人员6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4名、中级职务人员19名。学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民解放军实验血液学实验室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吴祖泽研究员;副主任:贺福初研究员。 该室现有专业人员23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名、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为全军开放实验室,设重庆和北京两个点。实验室主任:朱锡华教授,副主任:王雪峰副教授。专家组由朱锡华、沈倍奋、谢佩蓉、陈仁馨、孔宪涛、金伯泉、高杰英等7人组成,朱锡华教授任组长。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子遗传学研究室为全军开放实验室,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物工程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马清钧研究员,副主任:  相似文献   

7.
中国人民解放军牙髓生物学实验室设在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实验室主任:史俊南教授;副主任:肖明振教授、高志荣副教授。 该室现有专业人员16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4名、中级职务人员6名。学术带头人史俊南教授为博士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口腔学会牙体牙髓病学组组长、《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主编。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解放军新药评价实验室为全军开放实验室,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实验室主任:肖文彬研究员,副主任:马成禹研究员。专家组由阮金秀、恽榴红、马成禹、李培忠、石庭森、杨造萍、罗质璞、张志祥、吴德政、王治乔、茹祥斌等11人组成,阮金秀研究员任组长。  相似文献   

9.
中国人民解放军复合伤研究实验室设在第三军医大学预防医学系防原医学教研室。实验室主任:程天民教授,副主任:罗成基、粟永萍教授。 该室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专业人员22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10名、中级职务人员7名。学术带头人程天民教授为博士导师,现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和公共卫生预防医学评议组召集人、总后卫生部专家组成员、全军防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创伤基础研究实验室设在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实验室主任:王正国研究员,副主任:陈惠荪、杨映波研究员。 该室为国家重点学科点和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科技人员120名,其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22名、中级职务人员69名。学术带头人王正国研究员为博士导师,现任国务院学  相似文献   

11.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为全军开放实验室,包括北京和重庆两个点。北京点设在军事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实验室主任:沈倍奋研究员,副主任:高杰英研究员、任蕴芳副研究员。专家组由苏新、沈倍奋、朱锡华、荣康泰、刘成贵、高杰英、孔繁华、金伯泉、曹雪涛等9人组成,沈倍奋研究员任组长。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民解放军分子病毒与分子免疫学实验室为全军开放实验室,设在第四军医大学基础部。实验室主任:马文煜教授;副主任:金伯泉教授。专家组由马立煜、金伯泉、姜绍谆、徐志凯、李恩善、朱关福、杨佩英、沈倍奋、殷震组成,姜绍谆教授任组长。  相似文献   

13.
航空生理学是航空航天医学的基础科学。主要的功夫是要吸收现时文献的和一本1200页教科书的内容。值得探索的还有高空生理学的400多年的丰富历史。不是每个人对历史的价值都意见一致。但有了历史的知识能够预防研究的重复和错误,并且能使必要的学习更为有趣并且因此会比较容易一些。邮票、信函和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简要概述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生理研究近百年的发展。 资料来源与选择 根据国内外公开发表的报道 ,突出介绍了自人类早期升空探索尤其是二战以来有关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技术的发展。 资料引用 作者独立引用文献2 9篇 ,论著 8本。 资料综合 回顾百年人类高空探索活动 ,阐述了航空供氧、增压座舱、加压供氧和机上制氧技术的发展过程 ;介绍了我国在供氧生理应用基础、高空加压供氧装备、供氧防护装备和分子筛供氧生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结论 航空供氧防护装备是飞机战术技术性能发展的关键环节 ,供氧防护生理学是航空医学在航空应用的…  相似文献   

15.
16.
航空供氧生理学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7.
耿喜臣  颜桂定  金朝 《航空军医》2004,32(5):189-196
现代高性能战斗机所产生的高持续+Gz加速度的特点是:快增长率(6 G/s)、G值高(+9 Gz)、作用时间长(15~45 s),并可反复出现。由于现有抗荷措施不能完全满足防护需要,+Gz引起的意识丧失(G-induced loss of consciousness,G-LOC)发生  相似文献   

18.
简要概述了航空医学研究所建所40年来航空供氧生理学研究的发展,重点阐述了近10年的研究成果,并对航空供氧生理研究设备和鉴定方法的发展作了介绍。资料来源为已发表的有关研究论文和课题档案资料。着重介绍已应用的研究成果和鉴定试验设备、方法。分供氧生理学基础研究、各型号供氧装备卫生保障研究、高空供氧装备生理学研究、低总压简化供氧装备研究、鉴定试验方法及设备等几部分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我高兴地读完了2005年由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由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肖华军研究员编著的《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生理学》一书,受益非浅,感受良多。本书共分上、中、下3篇,内容充实,重点突出。上篇叙述高空生理学基础、航空环境热负荷、高空气压变化等内容,重点阐述了高空低压缺氧因素及航空供氧装备对人体的影响和体现我国特色的高空低总压供氧、简化代偿装备、机载分子筛制氧等重大研究成果。中篇着重叙述了各种类型装备的防护方案与生理学要求,以及这些防护装备的结构、原理与功能。下篇叙述了这些装备性能的评定方法。为方便读者使用,展示医学与工程学结合的研究成果,还在附录里列举了我国的航空供氧与个体防护装备。作者在本书中清晰地分析了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生理学的发展史、现状和研究方向,向读者展现了航空供氧防护装备生理学的发展远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