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脑血管疾病是目前影响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是中国城镇居民死亡的重要病因。而动脉粥样硬化(AS)是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基础,能造成血管舒缩性降低,管腔狭窄,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现在越来越多研究发现,AS是由于各种因素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和结构的损伤,多种细胞因子介导,血管内皮细胞的的平滑肌细胞和白细胞共同参与的慢性炎性过程。而通过探讨中成药通心络胶囊对AS发生发展的影响机制以及临床观察表明了它在预防AS中的干预作用。1动物实验研究通心络胶囊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升高NO水平。资料显示,兔是动脉粥样硬化最常用的造模动物,对喂…  相似文献   

2.
滕晓茗  李吕力 《医学综述》2005,11(7):658-660
血管内皮细胞(vascularendothelialcell,VEC)功能除为血流提供光滑的表面、维护正常血流状态外,还起屏障作用,调节血管内外的物质交换。此外,还促进或抑制平滑肌生长;摄取、转换或灭活循环与局部产生的活性物质,合成和释放舒、缩血管物质等。VEC损伤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形成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AS会造成血管舒缩性降低、管腔变窄甚至阻塞以及血栓形成等病理改变,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近年来确认的一种新的独立的促AS危险因子[1]。现仅从Hcy对VEC损伤的病理生理及…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AS)性心脑血管疾病是当前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与脑动脉管腔较细有关,是AS最常累及的血管。这样粥样硬化的血管由于激发条件而引起粥样斑块表面溃疡,内出血,血小板凝集,血栓形成。动脉管腔狭窄或阻塞,从而引起冠心病(CHO)与缺血性脑卒中(IVCD)的发生。目前公认,动脉粥样硬化有几个危害因素,即高脂血症、吸烟、内分泌紊乱和遗传因素。根据流行病学调查,高脂血症等脂代  相似文献   

4.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心血管系统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据统计40岁以上的成年人约1/4的动脉血管膜上有不同程度的AS病变.AS可使血管壁增厚、变硬、发生坏死而形成粥样物,继发引起斑块内出血、破裂、钙化和血栓形成,从而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5.
李代欣 《医学综述》2012,18(16):2539-254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引起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血管平滑肌细胞被认为是AS斑块形成的主要启动子,血管平滑肌细胞迁移、增殖和凋亡在AS病变形成及粥样斑块破裂机制中起重要作用。现就血管平滑肌细胞在AS中的作用及其近年来针对AS斑块尤其是平滑肌细胞的分子影像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是血管壁中的主要细胞类型,其凋亡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的发生和发展.在早期AS中,VSMCs凋亡可作为新生内膜增生和管腔狭窄的代偿机制,然而这一过程又会加速AS斑块破裂,造成严重的心血管疾病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张浩 《实用新医学》2006,7(8):756-759
血栓形成是临床各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组织缺血和坏死而影响器官功能危及生命。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临床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是一个以血管内凝血系统激活导致血管内纤维蛋白沉着为特征的综合征,也是死亡率很高的急重症之一。近年来,血栓性疾病和DIC的诊断和防治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动物模型的不断完善。就近年文献报道的较为常用的血栓形成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动物模型加以综述,旨在促进血栓性疾病和DIC的治疗研究。  相似文献   

8.
泛血管疾病以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为主要病理特征,危及全身多处血管。冠心宁片由常用的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川芎组成,主要用于治疗稳定性心绞痛。大量基础和临床研究证实,冠心宁片具有抗AS的作用,可用于动脉粥样硬化性泛血管疾病的防治。本文从调节血脂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血小板聚集、保护血管内皮、调节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等方面,综述近年来冠心宁片抗AS的研究进展,旨在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泛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糖尿病(DM)已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慢性病。研究表明糖尿病血管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这是动脉粥样硬化(AS)的早期指标,亦是AS发生和加重的重要基础或起始事件。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AS) 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是造成人类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传统观点认为吸烟、饮酒、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是AS的危险因素[1-2].近年来,多项实验研究显示,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升高与AS性血管疾病和血栓形成密切相关,是AS的重要危险因素[3].探讨其作用机制,对AS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阿托伐他汀对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何坪  殷跃辉 《中国全科医学》2007,10(16):1390-1392
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是大多数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病理基础。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作为一种新型的人工合成降脂药,可降低血浆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并影响机体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血栓形成等病理生理过程,在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减少急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将阿托伐他汀对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血管内皮功能失调与冠心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心肌缺血除可因冠状动脉的器质性狭窄所致外,也可由冠状动脉张力增加造成的动力性狭窄所引起。血管内皮具有广泛的活性作用。内皮功能失调不但导致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而且对AS的进展及并发症(血管痉挛,血栓形成等)有重要影响。本文旨在回顾血管内皮功能的基础上,重点阐述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在冠心病发病学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与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全身性、慢性进展性的血管炎症病变.目前AS的病因尚不清楚,但是由于各种致动脉粥样硬化因素引起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多种炎性细胞因子的过度释放是AS形成的重要步骤.血管细胞粘附分子(VCAM-1)存在于内皮细胞膜上,受致炎因子刺激增加,在体内参与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本文根据目前 VCAM-1 在AS发生、发展中所起到的作用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主要阐述了 VCAM-1 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动脉粥样斑块中的表达.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曹强  李君 《海南医学》2023,(6):898-9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以细小支气管炎症性病变,呼吸道结构破坏,并伴有呼气性呼吸困难的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COPD后期常合并肺泡毛细血管、细小动脉管壁结构的重塑、肺间质纤维化以及肺动脉高压,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功能性糖蛋白,能促进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迁移、血管管腔的形成,对于血管的增生以及重塑具有重要的作用。缺氧诱导因子(HIF)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细胞内,广泛参与缺氧适应、炎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肿瘤的生长转移扩散,对于血管增生,管壁结构重塑以及细胞存活、凋亡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综述VEGF、HIF-1在COPD中的表达及对肺血管重塑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COPD的诊治、预后判断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血管内皮损伤在动脉硬化(AS)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AS的始动因素、关键环节。探明血管内皮损伤机制对于防治AS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肾脏血管系统对于正常肾功能的维持非常重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A(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A,VEGF-A)与肾脏血管系统的发育和多种肾脏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表明,肾组织中VEGF-A表达下调可引起肾髓质微血管密度降低,造成肾组织局部缺氧,反馈性导致促红细胞生成素增多,造成红细胞增多症;而VEGF-A过表达则可导致肾脏纤维化、肾囊肿形成,促进肾脏疾病进展.因此,调控VEGF-A的表达可能影响肾脏疾病的发生与发展.本文对VEGF-A在肾脏血管系统发育和肾脏疾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肾脏疾病提供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7.
肖胜军  朱建思 《医学综述》2004,10(3):144-146
控制血管生成,不论是正性还是负性,对于多种疾病包括炎症、肿瘤等的治疗是十分有用的。血管生成主要依赖于血管内皮细胞表型的改变。在血管生成过程中,血管内皮细胞有多种不同基因的表达。因此,了解内皮细胞内这些基因的转录调控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血栓形成的机制(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系列第1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栓形成是临床各科疾病中常见的一种病理过程,由于血管内血栓形成造成组织缺血和坏死而影响器官功能危及生命。血栓形成可见于心房室腔、动脉、静脉和微血管。血栓是在活体的血管系统中形成的凝块或栓子,它受到不同血管内血流的影响,因此它的结构特点不同于体外静止状态下形成的血  相似文献   

19.
缺血性卒中(IS)为脑血管疾病的一个大的亚型。脑血管疾病(CVD)是指各种“血管源性病因”引起的脑部疾病的总称。所谓“血管源性病因”是指:①心血管系统和其他系统或器官的病损,累及脑部血管和循环功能。最常见的是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等导致或伴发供应脑部血管的狭窄、闭塞,使局部缺血,或因血管病损破裂而出血;②颅内血管本身发育异常、创伤、肿瘤,如先天性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形等。临床上以第1大类病因常见,主要涉及到动脉系统疾病。广义的讲,脑血管疾病应包括脑动脉、脑静脉及静脉窦的疾病。  相似文献   

20.
在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过程中,由内皮细胞、巨噬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构成的复杂的网络中,单核细胞摄入脂质形成泡沫细胞是AS的始动因素,而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关键。在此,就这两个系统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