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 毫秒
1.
2.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MST)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控制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368例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患者的资料,总结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置管并发症的方法.结果 超声引导行肘上PICC置管,穿刺成功率为100%.导管末端位于上腔静脉350例,锁骨下静脉打折3例,颈内静脉15例,经调整后导管走向正常,局部损伤引起的渗血、渗液明显减少.结论 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一次穿刺成功率和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直接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中应用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在操作过程中采用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不通过导针器而直接刺入血管的方法。通过对410例用直接穿刺法行UX引导结合MST置入PICC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正确评估靶静脉、确立最佳穿刺角度和方向、掌握手眼配合及左右手配合等措施。结果41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99.8%;1针穿刺成功率80%,2针穿刺成功率16%,3针及以上穿刺成功率3.4%。结论直接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费用、减少操作流程、节约了护士操作时间,而且扩大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肘上PICC置管时重要环节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穿刺置管方法;治疗组:使用探头与血管呈横切面显像,将靶血管固定在超声屏幕上,左手保持探头始终垂直于皮肤,右手握住穿刺针的针栓处,针尖斜面向上,从探头中心点的外缘与皮肤大约呈45o,先刺入皮肤,再根据针尖与靶血管的位置适当调整进针方向,尽可能从正上方刺入靶血管。结果治疗组穿刺成功率为100豫,对照组穿刺成功率为9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超声引导联合微插管鞘技术行PICC置管过程中,控制穿刺角度、扩皮和送管方法、置管长度等重要环节,直接影响穿刺成功率。行PICC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经济简便,易于操作,适用于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的临床应用。方法30例肿瘤患者,外观及触摸血管状况较差,在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下,观察穿刺的成功率、置管的成功率、穿刺位置对患者活动度的影响、并发症的发生率等。结果30例患者一次性的穿刺成功率为96.7%,置管成功率为90%,术后7d内的回访没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血管超声及微鞘技术引导为对于血管状况不理想的患者建立安全的中心静脉通路提供了先进的技术,临床护士可在病房操作,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7.
8.
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中心静脉置管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结合微插管鞘技术对血管条件差的患者行上臂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的效果。方法选择某院2009年1-11月需行PICC置管的血管条件差的139例患者,按其入院时间的先后分为对照组(N=67)与观察组(N=72)。观察组患者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对照组患者在普通超声下穿刺血管行PICC。比较两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总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患者的舒适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7.2%,总穿刺成功率为100%,术后机械性静脉炎、深静脉血栓、局部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观察组患者穿刺时置管处疼痛情况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采用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系统和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操作更加安全,提高了一次穿刺成功率,有效降低了置管并发症发生率,减少了患者疼痛,有较好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直接穿刺法在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中应用效果并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采用将穿刺针在超声引导下不通过导针器而直接刺入血管的方法.通过对410例用直接穿刺法行US引导结合MST置入PICC患者的护理总结,提出正确评估靶静脉、确立最佳穿刺角度和方向、掌握手眼配合及左右手配合等措施.结果 410例患者置管成功率99.8%;1针穿刺成功率80%,2针穿刺成功率16%,3针及以上穿刺成功率3.4%.结论 直接穿刺法提高了穿刺成功率、降低患者费用、减少操作流程、节约了护士操作时间,而且扩大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置入PICC在临床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穿刺置管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液体流速、高压注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需行PICC置管的106例患者,按其入院先后分为对照组(n=54)和观察组(n=52),两组均采用美国巴德SiteRite5血管超声导引系统评估血管、利用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PICC穿刺,其中对照组采用巴德三项瓣膜式双腔PICC导管,观察组采用双腔PowerPICC导管。比较两组穿刺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两组患者接受增强CT时高压注射的途径及效果。结果两组穿刺成功率均为1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对照组为7.41%,观察组为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6,P〈0.05);观察组在接受增强CT检查时可直接连接高压注射器进行增强扫描,而对照组患者100%需再次进行外周大静脉穿刺;对照组药液外渗、局部肿胀及局部疼痛、不适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25.53%,观察组发生率均为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60,29.27;P〈0.01)。结论SiteRite5血管超声引导结合微插管鞘技术行上臂双腔PowerPICC置管操作安全、微创,穿刺成功率高,置管并发症低,输液速度、流量达到临床要求,并能应用于CT增强扫描等辅助检查,弥补现有PICC置管不能用于高压注射的缺憾,无药物外渗的危险,提高导管利用率、有效减少护士工作量及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1 胃管选择影响鼻胃管置管的准确性现在应用的鼻胃管为一次性透明硅胶管,科内统一领取,往往是一种规格和型号,质地的软硬、口径的粗细不能满足每个鼻饲病人的需求,鼻胃管过细往往因鼻甲肥厚、鼻道狭窄、喉头水肿、恶心、痰液多等食管阻力而弯曲反折或角度偏小而盘入口中导致置管失败;鼻胃管过粗又增加咽喉部刺激和食管阻力导致置管失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改良Seldinger技术应用于血管超声引导下上臂置入PICC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7-12月行PICC的120例患者按置管穿刺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试验组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行上臂PICC置管,对照组采用常规的盲穿置管,比较两组患者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时间、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及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置管成功率、机械性静脉炎和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98.33%、0和0,对照组分别为86.67%、13.46%和11.5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血管引导下上臂PICC置管的成功率高,置管后机械性静脉炎和血栓的发生率比较低,尽管操作时间有所延长,但仍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娜 《中国现代临床医学》2008,7(5):88-89
2007年11月-2008年2月,我科对49例患者行PICC置管(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术,其中失败了5例,为此,我们对影响置管成功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最大限度的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穿刺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在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的应用与维护,以及调查患者的舒适度。方法分析我科2010年9月~2011年6月对70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采用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在肘上肱二头肌腱内侧穿刺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临床应用情况,分析相关并发症及对策。通过问卷、患者自我评分调查患者的舒适度。结果70例单侧乳腺癌术后化疗患者中穿刺成功68例(97.14%),失败2例(2.86%);机械性静脉炎1例(1.43%),静脉血栓1例(1.43%),导管异位1例(1.43%),经正确处理后并发症均得到解决。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舒适度在7分以上者达82.35%。结论超声引导下使用改良seldinger技术肘上穿刺贵要静脉置入PICC导管,是单侧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较安全可靠的给药途径,患者的舒适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行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置管时选择上臂贵要静脉或肱静脉的可行性优势,为寻找最佳的PICC穿刺静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80例预行PICC的晚期癌症患者,被随机分为贵要静脉组和肱静脉组,每组各40例,穿刺前分别测量自然状态下穿刺部位同水平面两组血管的内径及距皮肤表面距离,比较两组患者PICC一次穿刺成功率、置管成功率、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合并症以及肿瘤类型方面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与肱静脉相比,同水平面的肘上贵要静脉内径大(4.979±0.659 mm vs. 4.056±0.713mm),距皮肤表面距离短(6.390±1.844mm vs. 10.195±2.111mm),且穿刺术中出血少(1.090±0.215g vs. 1.403±0.234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统计学差异 (p=0.644)。所有80例患者均被成功置入PICC导管,置管成功率均为100%;尽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166),但贵要静脉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要高于肱静脉组(97.5% vs. 90.0%)。结论:超声引导联合MST肘上PICC置管,经贵要静脉置管具有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术中出血的优势,PICC置管时,可优先考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