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原因以及护理对策。方法回顾分析112例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4Fr)穿刺置管,选择贵要静脉48例,正中静脉45例,头静脉19例。结果 PICC穿刺置管时常见并发症有:首次穿刺失败5例(4.46%),导管推进困难4例(3.57%),导管异位5例(4.46%),二次穿刺失败2例(1.79%),穿刺处渗血、血肿3例(2.68%)。结论 PICC穿刺置管时并发症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降低或避免其发生,提高置管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总结6例外周静脉穿刺困难的危重新生儿经腋静脉置入PICC的护理经验.其护理要点:置管前充分评估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适当镇痛避免患儿躁动致置管困难,根据患儿外周血管情况选择腋静脉;穿刺前做好体位摆放,掌握经腋静脉穿刺的技巧,利用导管引导导入鞘入血管的方法;做好导管置入腋动、静脉的判断及处理;做好导管固定及置管后导管维护的注意事项等.本组6例新生儿经腋静脉成功置入PICC,其中5例1次穿刺成功,1例2次穿刺成功,进针时无回血,在缓慢退导入鞘时回血,通过调整角度置管成功.置入PICC操作时间15~36 min,留置时间16~56 d,均为治疗结束拔除导管.6例新生儿留置PICC期间均无发生堵管、渗液、渗血、静脉炎、导管相关性感染、贴膜处皮肤破损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总结16例采用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发生置管困难的原因和处理方法,并提出预防对策.置管困难包括送管困难、导管异位、导丝及微穿刺鞘送入困难、微穿刺鞘内凝血、导管内导丝退出困难,认为在置管过程中术者要熟悉血管解剖,协助患者摆放适当体位;避免导丝对血管刺激,尽可能降低血管壁的阻力;对置管处皮肤充分扩皮,穿刺鞘与导管都进行预冲洗并避免回血过多,术前采用超声系统对血管进行评估等措施,可较好地解决改良塞丁格辅助技术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遇到的问题,提高穿刺置管的成功率,以安全、有效留置导管.  相似文献   

4.
盛叶  赵锐祎 《中华护理杂志》2018,53(10):1274-1276
总结1例上腔静脉综合征患者经上肢同时置入上腔静脉支架与PICC的护理经验。护理重点包括术前充分风险评估,选择上腔静脉支架与PICC同时置入;术中DSA可视下医护协同操作,第1次置管时解决送管困难、导管头端紧贴支架内壁等问题,第2次置管时采用原位换管以减少穿刺点出血,同时改良扩皮方法解决送鞘困难;术后指压结合加压包扎预防局部出血、利尿防止右心功能不全、补液纠正急性颅内压降低等并发症。2次置管成功,导管留置190d内功能良好,无相关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5.
正送管困难是PICC置管时常见并发症之一,不同报道的送管困难发生率差异很大,Leroyer等[1-2]报道为8%,国内报道差异较大,为2.7%~40.0%。如处理不当将可能直接导致置管失败,即便置管成功也因置管过程中导管在血管中反复移动损伤血管内膜而易引发机械性静脉炎。2015年3月,我院收治1例乳腺癌术后首次化疗行PICC患者,穿刺2次,均发生送管困难,经积极护理,导管顺利送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早产儿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穿刺成功后送管困难的原因及预防处理。方法总结分析22例早产儿置入PICC穿刺成功后送管困难与患儿血管充盈度CRT3秒、穿刺肢体肤温、患儿肌张力高送管时手臂未与身体垂直、穿刺血管近心端是否曾经穿刺过、导管误入其它静脉及选择头静脉穿刺的关系。结果送管困难与送管时患儿血管充盈度CRT3秒,穿刺肢体肤温低于36.2℃,患儿肌张力高送管时手臂未与身体垂直,选择近心端穿刺过的血管穿刺,导管误入胸壁静脉、颈静脉,选择头静脉穿刺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穿刺成功后送管时应患儿血管充盈CRT3秒、穿刺肢体肤温36.2℃、患儿肌张力正常送管时手臂与身体垂直、选择近心端未穿刺过的血管穿刺、导管终端未误入其它血管、避免选择头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ICC应用于肿瘤患者化疗的效果和护理方法.方法:观察73例患者置管过程中发生的护理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72例置管成功,其中一次置管成功69例(94.52%),二次置管成功3例(4.10%).因患者血管变异,无法送管至预定位置而被迫放弃1例((1.36%).置管成功者留管时间为15~225d,平均(102±72)d.使用PICC过程中导管圆盘处断裂3例(4.17%),立即进行修复.发生导管堵塞9例(12.50%),6例成功疏通,顺利完成化疗任务;3例失败,被迫拔管.引发静脉炎8例(11.11%),其中Ⅰ度5例,Ⅱ度2例,Ⅲ度1例;6例经护理后症状缓解,完成化疗任务,2例因处理效果欠佳拔管.穿刺点出血3例(4.11%),但出血量少,可能与使用自制冰指冰敷有关.穿刺处感染4例(5.56%),均为患者出院回家后弄湿敷贴未及时更换引起.拔管后肢体麻木、疼痛1例(1.39%),经处理后疼痛减轻,但肢体麻木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为肿瘤患者化疗时行PICC操作安全可靠,穿刺成功率高,留置时间长,PICC导管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进行严密观察和精心护理,可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8.
PICC置管困难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丽华 《家庭护士》2007,5(11):34-36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不需要缝针、不限制病人臂部活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尤其受到肿瘤病人的欢迎[1].此导管经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2].我科2005年3月-2007年6月对150例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其中置管困难者21例(14%),失败3例(2%).为此,对置管过程中出现置管困难,导管未到位(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以提高置管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改良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65例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改良PICC(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一次置管成功138例,二次置管成功21例,穿刺失败6例.经X线胸片示156例导管末端置入中心静脉,余3例导管末端异位,经处理后能正常使用.认为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达到了预防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等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节省时间和人力、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不需要局部麻醉、不需要缝针、不限制病人臂部活动、病人痛苦时间短,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尤其受到肿瘤病人的欢迎[1]。此导管经肘前浅静脉穿刺置入,头端送达上腔静脉的下1/3,靠近上腔静脉与右心房处起到外周血管置管中央静脉治疗的效果[2]。我科2005年3月—2007年6月对150例肿瘤病人行PICC置管,其中置管困难者21例(14%),失败3例(2%)。为此,对置管过程中出现置管困难,导管未到位(尖端位于上腔静脉)的原因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早产儿PICC导管位置影响因素,并分析其置管最佳长度与体重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整群抽取法,搜集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本院新生儿监护室实施PICC置管术患儿80例,明确早产儿PICC导管位置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及独立危险因素。统计异位表现,并分析PICC导管置入深度与体重相关性。结果 置管时胎龄、置管时体重、置管时机械通气、置管时日龄、置管部位、留置时间及置管外漏长度为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相关危险因素。置管时胎龄≤32周,置管时体重≤1500g,置管时行机械通气,置管时日龄≤3d,置管部位为上肢(贵要静脉),留置时间>1周及置管外漏长度>2cm者,为早产儿PICC导管异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置入过浅者3例(18.75%),置入过深者6例(37.5%),路径异常者7例(43.75%),经上肢(贵要静脉)PICC导管置入深度和经下肢(腘静脉)PICC导管置入深度均与体重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早产儿PICC导管置管,建议穿刺时选择下肢腘静脉实施,并妥善固定,尽量保证外漏部位在2cm以内,同时随着患儿体重的增加,及时了解导管位置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改良塞丁格穿刺法(modified seldinger technique,MST)在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置管困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收治的69例置管困难患者,经视觉和手的触觉无法找到可穿刺的血管,采用超声引导下MST进行PICC置管,观察置管的效果。结果患者置管成功率100.00%;置管时疼痛评分1-3分,平均(1.35±0.64)分,为轻度疼痛;置管时间18-60min,平均(29.52±10.28)min;并发症情况: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送管不顺利3例,导管异位至颈静脉9例。结论超声引导下MST应用于PICC置管困难的患者,能提高患者的置管成功率,减轻患者置管时疼痛,缩短置管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改良PICC在肿瘤患者化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对165例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改良PICC(经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静脉导管)进行临床护理。结果本组一次置管成功138例,二次置管成功21例,穿刺失败6例。经X线胸片示156例导管末端置入中心静脉,余3例导管末端异位,经处理后能正常使用。认为对肿瘤化疗患者采用PICC置管,操作方便,穿刺成功率高,创伤小,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少,达到了预防局部组织坏死、静脉炎等目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总结22例B超引导下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配合与护理。置管前做好心理护理,正确选择静脉及导管型号,置管过程与医生密切配合置入,置管后妥善按压穿刺点。18例患者1次穿刺置管成功,4例2次穿刺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5.
姚碧君  陈芳芳  王利波  黄靖 《护理与康复》2012,11(12):1150-1152
总结23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超声引导联合改良塞丁格技术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护理体会。置管前,做好物品及患者准备;置管时,安置患者舒适体位,严格按流程行穿刺置管,观察异常情况并及时处置;置管后,确定导管头端位置,做好导管维护。23例均置管成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超声引导下无法采用常规穿刺成功置入PICC导管的方法。方法:总结分析122例同期实施PICC置管肿瘤病人因血管条件差,无法实施常规穿刺置管的32例病人,在非超声引导下应用改良赛丁格技术穿刺置管的资料。结果:31例病人置管成功,1例穿刺成功后,因置入导管失败而改为股静脉穿刺,置入到下腔静脉。结论:在非超声引导下采用改良塞丁格技术,可有效解决常规方法不能实现的穿刺,提高了PICC置管成功率,操作简单、方便,作为常规置管的后备方法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赛丁格技术PICC穿刺过程中,穿刺失败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方法:60例患者利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术,观察穿刺效果。结果:成功穿刺55例,5例第一次置管失败,第二次重新置管成功。结论:PICC具有操作方便、留置时间长,减少病患痛苦等特点,对有长期输液要求或化疗患者尤为适用,应具体分析穿刺失败原因,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总结了为20例肘部静脉穿刺失败或肘部静脉无穿刺条件的患儿经颈外静脉通路 PICC 的护理体会。主要包括掌握颈部的解剖结构、掌握颈外静脉的解剖位置、做好 PICC 的护理等措施。20例患儿均置管成功,其中一次性颈外穿刺置管成功15例(右侧颈外静脉13例,左侧颈外静脉2例);2例右侧穿刺失败后转至对侧穿刺成功;1例右侧颈外静脉穿刺送管受阻改为对侧穿刺置管成功;2例左侧颈外静脉穿刺成功后错位至同侧腋静脉和对侧颈内静脉,重新调整后成功。置管后发生机械性静脉炎1例,堵管1例,意外拔管1例;导管留置时间为2月~10月。认为经颈外静脉穿刺置入 PICC 弥补了肘部静脉无法穿刺或穿刺失败的不足,是困难血管患儿使用 PICC 的备选方案,其使用安全可行;熟练掌握穿刺和维护技巧可以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分析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过程中的并发症,降低置管的风险.[方法]对我科2005年8月-2008年8月80例PICC置管病人发生的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并给予护理.[结果]一次性置管成功77例,成功率为96.25%;导管破裂1例,送管困难2例,导管脱出1例,穿刺点渗血2例,静脉炎3例,导管堵塞2例,穿刺点感染2例.[结论]严格掌握PICC的适应证、严格按照PICC的操作流程、及时对症处理可以降低PICC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应灵妹 《护理与康复》2010,9(9):795-796
总结B超引导改良塞丁格技术在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中的应用体会。52例患者均经肘关节上贵要静脉置管,50例置管成功,2例送管失败,置管成功率96.15%;发生导管异位1例、置管后静脉血栓形成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