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蝶腭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10侧新鲜头颅标本上,对蝶腭动脉分支进行了解剖测量,根据解剖所见,在处理严重性后鼻孔出血需作动脉结扎时,建议在中鼻道后端粘膜下对下鼻甲动脉进行结扎或者用YAG激光凝固。具有创伤小,止血快,术后无并发症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与蝶腭动脉结扎术有关的解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重鼻出血是临床上较难处理的常见疾病,常经各种保守治疗仍反复出血不止,以致不得不行动脉结扎止血,常用的有颈外动脉结扎术和筛动脉结扎术。遇顽固性鼻后部出血行蝶腭动脉结扎有良好止血效果。蝶腭动脉结扎术首先由Seifert[1]于1928年报道,以后未推广...  相似文献   

3.
蝶腭动脉区的显微外科解剖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鼻内镜下经鼻蝶腭动脉结扎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对固定的成人尸头蝶腭动脉区进行显微外科解剖及干性颅骨的骨性标志进行观察 ,并测量筛骨嵴与前鼻棘、下鼻甲上端、中鼻甲后端的距离。结果 :筛骨嵴位于蝶腭孔的前下方 ,蝶腭动脉分出的鼻后外侧动脉的前方。筛骨嵴与前鼻棘间距为 ( 5 0 .5 4± 3 .2 8)mm ,与下鼻甲上端垂直间距为 ( 9.99± 1 .79)mm ,与中鼻甲后端间距为 ( 9.5 1± 1 .88)mm。结论 :筛骨嵴是经鼻内镜下定位蝶腭动脉及蝶腭孔的重要解剖标志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进一步阐明一氧化氮(NO)与神经肽Y(NPY)在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支配机制中的作用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黄递酶(NADPH-d)组织化学方法与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技术观察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中一氧化氮合酶(NOS)与NPY阳性神经元分布及共存关系。结果: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中有NOS、NPY单标神经元和NOS-NPY双标神经元,以双标神经元最多,NPY单标神经元最少。3种神经元在神经节中无区域特异性的散在分布。两神经节中,各种神经元分布特点相似。结论:NO可能对翼腭神经节、耳神经节节后神经纤维末梢NPY的释放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为临床获取鼻内黏膜瓣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用10具(20侧)成人尸颅标本在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蝶腭动脉及其分支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进行观测。 结果 蝶腭动脉是鼻腔的主要供血动脉,在出蝶腭孔前或后分为鼻后中隔动脉和鼻后外侧动脉,鼻后中隔动脉在蝶窦前壁分成两支,主干或上支到蝶窦开口的距离为(3.95±0.74)mm,主干或下支距离后鼻孔的最短距离为(8.96±1.69)mm。鼻后外侧动脉在中鼻甲后端前下约10 mm处分为中鼻甲动脉和下鼻甲动脉。 结论 熟悉掌握蝶腭动脉及其分支的解剖特征对获取鼻内组织瓣有重要意义。鼻中隔粘膜瓣切取时应紧贴蝶窦开口上缘及后鼻孔边缘。在获取下鼻甲、中鼻甲黏膜瓣时,应特别注意靠近下鼻甲的下鼻甲后端10 mm及中鼻甲后端前下约10 mm区域。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的分布和起源。方法 采用成年健康SD大鼠,分成假手术组(A组)、单侧(右侧)手术组(B组)和双侧手术组(C组),B组与C组再分成膜性结构加鼻睫神经切除组(BⅠ、CⅠ)和单纯膜性结构切除组(BⅡ、CⅡ组)。术后第7d,取动脉环和A组动物的翼腭神经节与耳神经节。应用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黄递酶染色(NADPH-d)法,观察动脉环阳性纤维分布、变化及两个神经节内的阳性细胞分布。结果 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内均有大量的NADPH-d阳性细胞分布。单侧手术后,同侧的大脑中动脉(MCA)NADPH-d阳性神经纤维完全消失,但对侧MCA无明显变化;基底动脉(BA)和双侧大脑后动脉(PCA)、颈内动脉脑底段(ICA)、大脑前动脉(ACA)阳性神经纤维密度明显减少但并没有消失。双侧手术后,除ACA尚残留小部分阳性神经纤维外,其余血管(BA、PCA、ICA、ACA)的阳性纤维完全消失。BⅠ组与BⅡ组之间,CⅠ与CⅡ之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脑底动脉各段均有氮能神经纤维分布并交织成网状;靠近头端密度较高,靠近尾端则密度较低。不同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纤维的来源不同,:BA、PCA和ICA的氮能神经纤维完全来自双侧的翼腭神经节;MCA的氮能神经来源于同侧的翼腭神经节,ACA的氮能神经则除双侧的翼腭神经节外还另有来源。鼻睫神经不参与脑底动脉氮能神经纤维的来源构成。  相似文献   

7.
马瑞  周建平  肖明  顾振  韩群颖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2004,27(5):518-520,552,F003
目的:观察大鼠翼腭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年龄变化规律。方法:用NADPH-d组织化学法及图像观察分析不同年龄组翼腭神经节及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结果:从幼年到成年,翼腭神经节中NOS神经细胞密度呈逐渐下降趋势,而胞体大小逐渐增加,至成年时最大,直至老年无明显改变。脑底动脉神经纤维密度从幼年到成年逐渐增高,从成年起维持较高密度直到老年。结论:出生后翼腭神经节和脑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的年龄变化有其特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大鼠耳神经节及基底动脉壁神经纤维一氧化氮合酶(NOS)神经细胞的年龄变化.方法:黄递酶组织化学法及图像分析对不同年龄组耳神经节和基底动脉壁神经纤维NOS表达进行观察.结果: NOS神经细胞弥散分布在神经节内,细胞密度(细胞数/面积)在出生后1周达到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成年降到最低值,至老年无明显改变;在发育中,NOS神经元胞体大小逐渐增加,核质比下降,至成年时最大,至老年无明显改变.基底动脉神经纤维密度从幼年到成年逐渐增高,从成年起维持较高密度直到老年.结论:出生后耳神经节NOS神经细胞的发育变化有明显的规律性,对其发育研究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蝶腭孔、翼管前口的应用解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为鼻内窥镜翼管神经切断术等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用15个30侧经防腐处理的成人头颅标本,经正中矢状面剖开,解剖观察测量蝶腭孔、翼管前口及穿过的血管、神经。结果 19例(63.33%)蝶腭孔位于中鼻甲后端前方平均8.09mm;11例(36.67%)位于在中鼻甲后端前上方平均7.24min。蝶腭孔呈圆形24例,直径平均3.25mm;呈卵圆形6例,最大径平均4.92mm穿过蝶腭孔的动脉有蝶腭动脉,或其分支鼻后外侧动脉和鼻中隔后动脉。翼管前口位于蝶腭孔后方约7mm,呈圆形漏斗状,横径约3mm,略向外下方开口,距离鼻小柱平均71.72mm,有翼管神经和翼管动脉穿过。结论 经鼻腔暴露翼管前口及翼管神经,以及进入翼腭窝处理上颌动脉末端的分支时,蝶腭孔及其周围骨质菲薄的部位是理想的手术入路部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使用三维高分辨率CT(HRCT)重建的方法,观察经鼻内镜至翼腭窝(PPF)的手术入路中的重要解剖结构,探讨翼管(VC)、圆孔(FR)和蝶腭孔(SPF)这些重要解剖标志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患者及1例尸体标本的HRCT扫描数据。在CT三维重建的影像中,观察 SPF、VC和FR的形态以及SPF和VC之间的三维立体空间关系。 结果 三维测量SPF,VC,和FR的平均直径分别为(6.26±1.59)mm,(2.35±0.77)mm和(2.75±0.77)mm。VC和SPF后下缘之间的平均距离为(4.03±1.15)mm。三维立体CT重建影像中VC和FR之间的平均垂直和水平距离分别为(4.94±1.35)mm和(9.22±3.07)mm。VC的全部或部分边缘92%(33/36)位于SPF的下缘以上,97%(35/36)位于SPF内缘外侧。结论 深入理解SPF、VC和FR之间的三维空间立体关系,有助于安全实行内镜下经鼻至翼腭窝的手术。  相似文献   

11.
豚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在脑底动脉整体剥离标本上,用ABC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葡萄糖氧化酶-DAB-硫酸镍铵(Glucose oxidase—DAB—Nickel,GDN)显色技术,对豚鼠脑底动脉神经肽Y(Neuropeptide Y,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含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广泛分布于脑底动脉及其分支,在脑底动脉吻侧的NPY阳性神经纤维的密度明显高于尾侧。在动脉分支的起始部纤维密度更高。NPY阳性神经纤维主要走行在血管外膜中,多数呈膨体型,少数为非膨体型。在脑底动脉吻侧血管,纤维呈密集的网格状,而在尾侧呈螺旋状走行,在基底动脉和椎动脉则主要为纵向走行,上述结果提示,脑底动脉各段NPY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分布密度和形态差异可能与其发生及脑血流的生理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神经生长因子(NGF)对AD模型鼠脑植入胚基底前脑后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发育生长的影响。方法用使君子酸损毁SD大鼠基底大细胞核制成AD模型,分成BDNF、NGF、BDNF+NGF及单纯移植对照4组。在额、顶叶皮质植入同种胚基底前脑细胞悬液,前3组含相应神经营养因子,移植后每2d向侧脑室灌注相应神经营养因子共7次。移植后1、2.5和4个月时行避暗回避试验和跳台试验,最后脑切片经AChE组织化学、ChAT和LNGFR免疫组织化学等染色,对移植区中的神经元及纤维作定量分析和图像处理。结果移植后应用神经营养因子的动物较对照组行为改善明显迅速,BDNF+NGF组行为改善又较BDNF组或NGF组明显。形态学证实,应用神经营养因子动物移植区中AChE阳性神经元数、16900μm2网格中AChE阳性纤维交点数及AChE阳性神经元面积均优于对照组,BDNF+NGF组的结果又好于BDNF组或NGF组。结论BDNF与NGF一样能促进植入胚基底前脑的AD模型鼠行为改善和移植区胚胆碱能神经元的发育生长,BDNF和NGF联合使用比单独使用一种因子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13.
徐杰  姚志彬 《解剖学杂志》1996,19(4):317-321
用SD2月龄大鼠56只,建立皮质损伤模型。设胰岛素脑室内注射7组28只,分别存活1,2,3,4,5,6,8周,及相应对照组28只和正常组4只。用AchE染色法观察损伤切口两侧纤维密度的变化。结果:对照组切口尾侧纤维样正常组大量丢失,嘴侧部分丢失,第3周开始升高,4周后嘴侧纤维超过正常值,同时尾侧也有较大幅度回升,5周后增加变缓。  相似文献   

14.
褐云玛瑙螺(Achatina fulica Ferussac)脑神经节显微结构的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应用几种不同的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染色法观察了褐云玛瑙螺脑神经节的显微结构。褐云玛瑙螺脑神经节由前脑,中脑和后脑构成;前脑和中脑是由单一的细胞结构构成,而后脑依其细胞构筑差异则可区分为六个不同的区。  相似文献   

15.
左,右手动脉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成人上肢标本30对,经动脉灌注,解剖观测,比较研究了同一个体左,右手动脉的形态特点。结果表明,形态差异主要在手掌部,且以掌浅层动脉最明显。浅,深两层动脉的管径右手较粗者占多数,而掌浅弓为完全弓型者多见于左手,掌浅层动脉的支数左手较多,桡、尺动脉及其第一级分支间的吻合支也是左手多于右手,说明左手的侧副循环能力比右手强。  相似文献   

16.
大鼠脑底动脉环含NPY、VIP、SP、CGRP神经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颈上神经节切除术探讨了支配大鼠脑底动脉的含NPY、VIP、SP、CGRP神经的来源,并用交点计数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去左侧颈上节后,含NPY神经Ⅲ类纤维(环行纤维)在同侧筛内动脉,大脑前动脉的中段、尾侧段,颈内动脉,大脑后动脉吻侧段,后交通支上的密度降低约50%;Ⅰ类纤维(纵行纤维)仅在同侧后交通支上的密度有降低,而Ⅱ类纤维(斜行纤维)在各段血管上的密度基本上不变,提示脑底动脉环仅部分血管上的含NPY神经部分来自同侧颈上节。去一侧颈上节后,脑底动脉上含VIP、SP、CGRP神经元无明显改变,说明支配大鼠脑底动脉的含VIP、SP、CGRP神经既不在颈上节起源,它们的纤维也不经过此神经节。  相似文献   

17.
大脑皮质损伤后Ⅲ层和Ⅵ层内胆碱能纤维再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验从2月龄SD大鼠64只,于顶叶皮质切一深3mm、宽2mm的冠状切口,用染AChE纤维的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术后1~8周切口吻、尾侧区皮质Ⅱ层和Ⅵ层内胆碱能纤维的变化.结果表明:正常组皮质Ⅱ层纤维密度高于Ⅵ层(P<0.01);损伤组和损伤后胰岛素脑室内注射组(0.6IU/次/3d)在损伤后l~2周,皮质Ⅱ层内存留的纤维密度高于Ⅵ层,3周后Ⅵ层纤维再生幅度超过Ⅱ层(P<0.05);而在链尿菌素所致胰岛素缺乏的皮质损伤组,损伤后4周时Ⅵ层纤维密度仍低于Ⅱ层(P<0.05)。提示皮质Ⅵ层内胆碱能纤维损伤后再生幅度大于Ⅱ层,推测可能与脑内胰岛素及其受体在皮质深部分布密度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8.
老年SD大鼠(24月龄)顶皮质切一宽2mm的冠状切口,用染色AChE纤维的组织化学方法分析术后1、2、3,4、5、8周切口嘴、尾侧区的胆硷能纤维的再生和抽芽状况.结果显示损伤后切口嘴侧纤维先轻度减少,然后迅速增加超过正常22.6%,并沿切口嘴侧缘形成密集的AChE阳性纤维丛;损伤后第1周切口尾侧纤维显著减少,相当于正常的22.3%,从第2周开始纤维数量逐渐增加,到8周时恢复到正常的82.7%;并发现少量纤维直接穿过切口进入尾侧区.提示老年哺乳类皮质胆硷能纤维有一定的再生和侧支抽芽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用幼年、年青和成年SD大鼠颈上神经节(SCG)分别移植于48只经6—OH-DA损毁黑质的同种成年鼠尾状核,存活1—2个月后,用尼氏染色和甲醛—戊二醛诱发单胺类荧光法对移植物进行了观察。结果18例移植幼鼠SCG者,移植物的节神经元几乎全部丧失;17例移植年青的SCG者,移植物中见有存活神经元的有9例,占52.94%;13例移植成年鼠SCG者,移植物中有存活神经元的有8例,占61.54%。存活神经元数量较少,且多分布在移植物的周围区,其胞质尼氏染色较深,荧光显微镜观察,显示指示CA存在的特异绿色荧光。在存活神经元存在的区域及该移植物与宿主脑组织之间的界面有大量毛细血管,并常有胶质细胞增生。本文对影响移植节神经元存活的因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