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甘草对大鼠小肠运动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甘草对大鼠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0只SD大鼠平分为氨甲酰甲胆碱组和甘草组,用药前后检测小肠的电活动,以MMC活动周期、Ⅲ相持续时间为指标分析小肠电活动状态。另20只SD大鼠平分为正常组和甘草组,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肠嗜铬细胞及小肠神经系统(ENS)中5-HT的含量,用显微分光光度计对免疫染色强度进行定量测定。结果:(1)甘草能抑制M-受体激动剂氨甲酰甲胆碱引起的十二指肠和空肠收缩反应。并能预防其收缩反应的发生;(20甘草组与正常组比较,小肠嗜铬细胞和ENS中5-HT含量明显减少。结论:(1)甘草对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的抑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是由M-受体介导的突触后抑制作用;(2)甘草通过抑制小肠嗜铬细胞分泌5-HT及降低ENS中5-HT的含量而大鼠小肠MMC活动起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胆汁酸肝肠循环在大鼠消化间期胃肠肌电活动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萍  董蕾  罗金燕 《医学争鸣》2004,25(13):1185-1187
目的: 研究胆汁酸肝肠循环在大鼠消化间期胃肠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中的作用. 方法: 32只大鼠被随机等分为4组. 在大鼠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慢性埋置三对银丝电极,其中3组于高位结扎胆总管. 术后在大鼠清醒、禁食状态下记录消化间期胃肠肌电活动. 后两组分别给予UDCA及生理盐水灌胃观察其对胆道梗阻组大鼠胃肠肌电活动的影响. 结果: 正常禁食大鼠可观察到MMC波,胆道梗阻大鼠梗阻早期可见起源于胃、十二指肠的MMC波消失,代之以空肠起源的MMC波,梗阻后期十二指肠起源的MMC波逐渐恢复. UDCA灌胃可重新诱发胆道梗阻组大鼠十二指肠起源的MMC波,所诱发的MMC较正常组周期缩短,Ⅲ期时程延长. 生理盐水灌胃对胆道梗阻大鼠胃肠肌电活动无影响. 结论: 胆汁酸肝肠循环与大鼠MMC密切相关,主要与十二指肠起源的MMC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
甘草对大鼠胃动力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甘草对大鼠胃动力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观察甘草组与空白组移行性综合肌电(MMC)的周期持续时间、Ⅲ相持续时间、Ⅲ相每分钟快波数(FM)和每簇的快波数(FC)的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结合显微图像定量分析扫描系统检测胃嗜铬细胞及其肌间神经丛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血管活性肠肽(VIP)的相对含量。结果:甘草组与空白组比较,MMCⅢ相FM和FC明显减少,MMC周期明显延长,Ⅲ相持续时间明显缩短,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甘草组胃黏膜及肌间神经丛内5HT表达明显较空白组减少(P<0.05及P<0.01),胃窦黏膜无明显SP、VIP阳性免疫反应物表达,但胃肌间神经丛内SP含量明显减少(P<0.01)、VIP含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甘草对大鼠胃动力有抑制作用,这种抑制作用可能与其引起5HT、SP、VIP分泌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4.
大黄的泻下作用与肠道5-HT及其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大黄泻下作用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的关系 ,将成年SD大鼠 2 0只随机分为灌服大黄组 (A组10只 )和对照组 (B组 10只 )。采用免疫组化和医学图像分析系统相结合的方法 ,测定各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面积、平均灰度、细胞内 5 -HT含量及 5 -HT受体的含量。结果发现A组大鼠十二指肠 5 -HT细胞的数目 (10 8 80± 5 2 6 )、面积 (30 18± 2 18) μm2 、5 -HT含量 (0 340 9± 0 0 30 8)AU、5 -HT受体含量 (0 3188± 0 0 312 )AU均高于B组 (P <0 0 1) ,平均灰度 (12 3 38± 3 94 )较B组降低 (P <0 0 1)。结果表明大黄的泻下作用可能与肠道 5 -HT及其受体含量的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通腑汤的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用甘草灌胃建立胃肠动力障碍动物模型;观察通腑汤对大鼠十二指肠,空肠肌间神经丛中5-羟色胺(5-HT),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经通腑汤治疗6d后十二指肠肌间神经丛内5-HT,SP和VIP含量有显著性差异,5-HT,SP含量明显增加,VIP含量明显减少。结论:通腑汤可纠治甘草引起的胃肠动力障碍,使5-HT,SP,VIP的分泌恢复正常,说明通腑汤的药物作用机制与5-HT,SP和VIP的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脾肾合剂对顺铂诱导的SD大鼠胃肠损伤的影响。方法 运用尾静脉注射顺铂建立SD大鼠胃肠损伤的模型,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格拉司琼组、脾肾合剂组,给予相应药物干预,观察大鼠进食量和体重情况,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十二指肠嗜铬细胞5-羟色胺(5-HT)的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脾肾合剂组大鼠进食量增加,体重增加,血清EGF水平升高(P〈0.01),十二指肠嗜铬细胞5-HT表达下降(P〈0.05)。结论 脾肾合剂可改善顺铂诱导的SD大鼠胃肠损伤。  相似文献   

7.
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清醒大鼠小肠移行性综合肌电(MMC)及基本电节律(BER)。结果表明,(1)正常大鼠十二指肠段(幽门括约肌下10cm处)的MMCIⅢ相时程为3.26±0.67min周期为12.30±2.99min,而在空肠上段(幽门下30cm),Ⅲ相时程为3.59±0.92min,周期为14.43±3.58min;(2)正常大鼠MMCⅢ相的扩布速度,在幽门括约肌下10cm至20cm段内为3.56±1.56cm/min,幽门括约肌下20cm至30cm段内为2.50±0.85cm/min;(3)正常大鼠小肠BER自十二指肠至空肠上段逐渐减慢,但在MMC不同时相内BER存在差异,即Ⅰ相内的BER较Ⅲ相时快;(4)同组动物两次记录时间相隔2天和7天时,MMC各项参数无显著性变化。提示本方法记录的大鼠小肠MMC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壬基酚(NP)对大鼠血浆和尿液中5-羟色胺(5-hydroxy tryptamine,5-HT)及血小板中5-HT和5-HT2A受体含量的影响,探讨壬基酚对大鼠5-HT和5-HT2A受体影响的毒效应机制。方法 将24只SD雄性大鼠分为阴性对照组和NP低、中、高剂量组[30、90、270mg/(kg·d)],隔日灌胃染毒28d后检测大鼠血浆中5-HT、血小板中5-HT和5-HT2A受体含量,并检测灌胃后收集到的24h尿液中5-HT的含量。结果 染毒28d后,随NP暴露的剂量增加,各组大鼠血浆、血小板及尿液中5-HT含量升高,血小板中5-HT2A受体表达则下降。NP暴露中、高剂量组大鼠血浆及血小板中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P<0.01),NP暴露高剂量组大鼠血小板5-HT2A受体表达低于对照组(P<0.01)。第4~28天,NP暴露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的尿液5-HT含量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NP暴露剂量与大鼠血小板5-HT、5-HT2A受体及血浆和尿液中5-HT含量均呈剂量-效应关系,提示NP通过影响大鼠5-HT水平和5-HT2A受体表达而产生毒效应。  相似文献   

9.
采用双极银丝电极记录清醒大鼠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移行性综合肌电(MMC)。结果表明:以2kg/L(200%)生大黄液连续胃饲5天(4ml/只/天),造成的“脾虚”腹泻大鼠模型具有明显的脾虚证表现;与造型前比较,腹泻大鼠小肠MMCI相时程显著缩短或保持不变,而Ⅱ、Ⅲ相时程显著延长,并出现MMC周期的显著延长。提示“脾虚”腹泻大鼠的十二指肠和空肠处于运动亢进、推进加强的状态,这可能是大黄造型所出现的“脾虚失运”状态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赵高峰  叶飞  张骏鸿  陈其城 《广东医学》2016,(12):1757-1760
目的:研究围术期足三里穴位电针疗法对阑尾切除术大鼠胃肠纵形肌肌条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3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6只,实验分组:正常对照组、电针组、造模组、造模+电针组、造模+假电针组。大鼠麻醉后,行阑尾切除术造模。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操作,造模组仅行阑尾切除术,电针组和造模+电针组行双侧足三里电针,造模+假电针组双侧足三里穴插上针灸针但不通电,电针治疗1次/d,连续7 d后取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体和胃窦的纵形肌肌条。结果造模+电针组十二指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强于造模组(P<0.05),造模+假电针组十二指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造模+电针组(P<0.05);造模组空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正常对照组和电针组( P<0.05);电针组回肠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强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也强于造模组、造模+电针组(P<0.01);造模组胃体纵形肌肌条的振幅明显弱于电针组(P<0.05);造模+假电针组大鼠胃体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高于造模组(P<0.05);各组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窦的胃肠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电针刺激可增强大鼠回肠和胃体纵形肌肌条收缩振幅,电针对大鼠十二指肠纵形肌收缩的作用比只针刺而不通电刺激要强;阑尾切除手术后大鼠空肠纵形肌收缩的振幅减弱,电针刺激对阑尾切除术大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胃窦的纵形肌肌条收缩波频率变化并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针刺对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onstipation-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C)大鼠的小肠推进率及血清、结肠中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P物质(substunce P,SP)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对IBS-C大鼠的作用机制。方法 从60只健康清洁级SD大鼠中随机选取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50只大鼠采用寒冷-束缚-饥饱失常综合法进行IBS-C模型复制,进行模型评价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取30只分为模型组、四单穴组方组、非经非穴组,每组10只。分别用活性炭粉悬浊液灌胃法观察各组大鼠小肠推进率,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HT、VIP、SP水平,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结肠中5-HT、VIP、SP水平。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大鼠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5-HT、VIP水平显著升高(P<0.05),SP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及非经非穴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大鼠血清、结肠组织中5-HT、VIP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S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 针刺可明显升高IBS-C大鼠小肠推进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结肠、血清中5-HT、VIP水平,升高SP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2.
大黄对淤胆型大鼠胃肠消化间期MMC的影响及利胆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从胃肠电生理探讨大黄治疗胆汁淤积的机制.方法 在大鼠的胃窦、十二指肠及空肠埋置3对银丝电极,采用α-异硫氰酸萘酯建立大鼠急性肝内胆汁淤积模型.观察大黄对胃肠消化间期移行性复合肌电活动(MMC)及胃肠组织中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结果 模型组早期MMC节律完全消失,随后逐渐恢复,但恢复时间较正常组晚且周期明显延长,胃肠NOS的表达明显增多.大黄组MMC节律恢复时间较模型组早,周期无明显改变,胃肠NOS的表达也比模型组显著减少(P<0.05).结论 大黄通过增加胆汁排泌,促进胆汁淤积大鼠胃肠MMC的恢复,从而达到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的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小肠移植膀胱后对不同剂量 N-丁基 - N- (4-羟基丁基 )亚硝胺 (N- butyl- N- (4- hydroxybutyl)nitrosam ine,BBN)诱发大鼠膀胱肿瘤的影响。方法 :空肠移植膀胱 (空肠组 ) ,回肠移植膀胱组 (回肠组 ) ,未手术组(对照组 )进行不同剂量 BBN诱发膀胱肿瘤实验。低剂量 BBN给药群共 9只 ,其中回肠组 5只 ,对照组 4只 ;高剂量BBN给药群共 17只 ,其中空肠组 5只 ,回肠组 6只 ,对照组 6只。结果 :所有移植到膀胱上的小肠段除空肠组 1只外 ,均未发生肿瘤 ;所有大鼠膀胱组织均有肿瘤发生 ,但手术组肿瘤分化程度较好。结论 :小肠与膀胱组合后对 BBN诱发大鼠膀胱肿瘤有抑制倾向 ,这种倾向在高、低剂量 BBN群之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4.
袁晔蓉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6):2137-2138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水对大鼠胃肠道的影响。方法:运用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十二指肠的影响实验、对胃排空和肠推进的影响和对胃泌素分泌的影响来研究藿香正气水对胃肠道的影响。结果:藿香正气水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排空和肠推进具有促进作用,对胃泌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本研究对藿香正气水临床上用于胃肠道疾病提供了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5.
藿香正气水对大鼠胃肠道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藿香正气水对大鼠胃肠道的影响.方法:运用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十二指肠的影响实验、对胃排空和肠推进的影响和对胃泌素分泌的影响来研究藿香正气水对胃肠道的影响.结果:藿香正气水对乙酰胆碱刺激的兔离体肠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胃排空和肠推进具有促进作用,对胃泌素的分泌具有促进作用.结论:本研究对藿香正气水临床上用于胃肠道疾病提供了实验根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肠嗜铬细胞(EC)及肥大细胞(MC)表达的影响。方法 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匹维溴铵(25 mg/kg)组和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大、中、小剂量(1.2、0.6、0.3 mg/kg)组。采用孤养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法建立IBS大鼠模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结肠5-羟色胺(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数量的变化,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结肠MC数量的变化。结果孤养复合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可造成大鼠结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数量显著增加(P0.01),结肠MC数量显著增多(P0.05)。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大剂量可显著减少结肠5-H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EC和MC数量(P0.05)。结论蜘蛛香成分11-ethoxyviburtinal可抑制IBS大鼠结肠EC和MC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肠道组织CFTR基因表达与分泌性腹泻发生的关系。选取昆明小鼠24只,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对照组经小鼠腹腔注射0.2mL生理盐水,试验组小鼠经腹腔注射LPS(6mg/kg.BW)分别作用1h、8h,于注射后通过小鼠精神状态、肠道组织形态学判定分泌性腹泻模型的建立,利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段肠道组织CFTR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LPS成功诱导小鼠发生了分泌性腹泻;CFTR基因在小鼠十二指肠、空肠、回肠和结肠组织中均有不同的表达丰度,以结肠最高,但各段肠道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组相比,LPS上调了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CFTR基因的转录,下调了结肠CFTR基因的转录。提示肠道组织CFTR基因转录水平的上调与LPS诱导分泌性腹泻的发生密切相关,且在各肠段发挥的作用不同,其中空肠在Cl-分泌中发挥主要作用,结肠的作用最弱。  相似文献   

18.
羟基红花黄色素A的吸收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羟基红花黄色素A(羟A)在大鼠体内的吸收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和大鼠胃肠道不同部位分别给药后.用HPLC测定羟A的血药浓度和胃肠道中羟A残留量;大鼠小肠推进实验。结果:橄榄油、维拉帕米和环孢素显著性促进羟A的吸收(P〈0.01);橄榄油和川芎挥发油延缓了药物在肠道内的推进速度(P〈0.01);羟A在胃内不吸收;羟A在肠道内的吸收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空肠、十二指肠、回肠;羟A在胃肠道内的稳定性从大到小依次为:回肠、胃、空肠、十二指肠。结论:大鼠口服羟A时生物利用度受胃肠道蠕动速度、P-糖蛋白、吸收部位及其在胃肠道内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伊托必利对肝衰竭大鼠胃肠道动力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肝衰竭模型组(以下简称模型组)、肝衰竭模型+伊托必利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葡聚糖蓝-2000为胃肠内标记物,测定大鼠胃肠道传输的改变,通过放射免疫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大鼠胃窦、小肠组织中胃动素(MTL)的含量和分布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胃肠道动力明显减弱(P <0.01),胃窦、十二指肠组织中MTL的含量及分布无明显减少(P >0.05);但伊托必利治疗后,大鼠胃肠道传输明显改善(P <0.05),胃、十二指肠组织中MTL的含量和分布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伊托必利能明显改善肝衰竭大鼠的胃肠道功能,其机制可能与MTL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