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射频消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立光  陶新智 《广西医学》1998,20(3):329-331
射频消融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15例。根据室速发作时体表心电图及心电轴初步定位起源点,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与起搏标测法相结合,15例均于局部标到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前20 ̄45ms的高频低振幅电位。起源点位于左室间隔区7例,右室流出道8例。放电功率20 ̄30W,放电10s内室速全部终止,平均手术时间1.4h,平均X线曝光26分,无并发症,随访0.5 ̄3.6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是指发生于正常心脏的室性心动过速(VT),根据其起源部位不同可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IRVT)。左前分支阻滞型特发性室速更为罕见。目前,药物治疗IVT效果欠佳且不能完全根治。近年来,经导管消融根治IVT获得良好效果。我院收治2例多次反复发作的IVT左前分支阻滞型患者。常年应用药物维持治疗效果欠佳。经介绍到上级医院采用射频消融术(RECA)根治特发性室速,获得成功。随访结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朱雪梅  刘鹏 《新疆医学》2002,32(2):79-80
一、病历报告:患者男性,17岁,因反复发作性心悸、胸闷5年,加重1个月入院。心电图示:室性心动过速,不伴低血压及晕厥,静推异搏定后可终止,入院查体:血压120/80mmHg.双肺(一),心界尢扩大,心率76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杂音。入院时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脏彩超、胸片及血生化检查均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特发性室速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方法:11例特发性室速患者,分别采用起搏标测和心室激动顺序标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特发性右室流出道室速5例,均用起搏标测消融成功。特发性左室室速6例,4例用激动顺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采用起搏标测法消融成功,1例消融未成功。在12-36个月的随访过程中,曾有1例复发2次,经再次消融成功后随访18个月未再复发。结论:射频消融术是特发性室速的有效治疗方法,近期、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技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VT)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发作IVT时的体表 12导联心电图定位起源部位 ,行心内电生理检查 ,寻找稳定诱发IVT的条件 ,采用激动标测或 (和 )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标测靶点 ,对起源左心室间隔部的IVT寻找Purkinie电位 (p电位 ) ,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 11例呈RBBB图形伴电轴左偏或重度右偏 ,靶点在左心室间隔面中、下部 ,10例找到p电位。 7例为LBBB图形伴电轴不偏或右偏 ,靶点在右心室流出道 ;1例为LBBB图形伴电轴左偏 ,靶点在右心室流人道。l例IVT同时起源右室流出道的间隔部和游离壁 ,l例左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LVT)合并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先消融房室结双径路 ,再行ILVT的消融。 1例右心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 (IRVT)消融虽未立即成功 ,因延迟作用 3周后心动过速消失。消融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 ,未出现手术相关的并发症 ,随访期内所有病例存活。结论射频消融治疗IVT临床疗效肯定、成功率高、安全 ,应作为首选的根治方法。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LIVT射频消融的成功率及靶点特征、靶点位置。方法:男18例,女6例,均有阵发性室速,行射频消融术。结果:靶点大部分位于左心室间隔的心尖部和基底部之间前、中间隔1/3处附近,P电位提前LIVT时QRS波,15~55(30±10)ms,手术100%成功,并发症1例,Ⅲ度AVB。结论:射频消融LIVT安全有效,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27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行消融治疗,探讨室性心动过速的心电图特点。消融方法及消融结果。方法:男性24例,女性3例。年龄11-58岁。所有患者均经药物治疗无效。在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5个半衰期后,消融能量为15-40W,即刻消融成功标准为放电后10s内室性心动过速消失,消融后以消融前的条件反复诱发并同时静滴异丙肾上腺素室性心动过速不能诱发,随访成功标准为无室性心动过速发作。结果:27例患者起源右室流出道11例。右室游离壁2例,右室心尖部1例,左室后间隔区12例。右室流出道并左室后间隔区双部位室性心动过速1例。即刻消融成功26例。成功率96.3%。随访3月-4a。复发3例。分别于术后半月,2月及5月复发。再次消融成功且无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可以作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首选治疗方法。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中出现快速心室反应可以作为有效消融指标。  相似文献   

9.
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是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已得到临床的肯定.最近我院用RFCA方法成功根治1例IVT,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道5 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疗效。 方法:5例患者中,右室流出道特发性室速4 例,左室特发性室速1 例,均给予射频消融术治疗。 结果:3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和1例左室特发性室速消融成功,1 例右室特发性室速好转。4 例成功患者随访4~28 个月无复发,1 例好转患者消融后仍有室性早搏,但无室性心动过速发生。 结论: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消融成功率高,在体表心电图和影像解剖定位指导下,激动标测与起搏标测的结合是寻找消融靶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是指发生于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的室性心动速 ,因此也称正常心脏室速。根据起源部位又分为左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lef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LVT)和右室特发性室速 (Idiopathicrightventriculartachycardia ,IRVT) ,前者多起源于左室室间隔 ,后者多起源于右室流出道。绝大多数患者愈后良好 ,经导管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catheterablation ,RF CA)治疗成功率高。现将我院收治的 6例报告如…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对我院所作的2例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电生理资料,对其进行分析,以期对其心内电图特点作一总结.方法 对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的IVT患者进行常规心电图、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 2例患者,其中1例起源子左室心尖部,1例起源于左室流出道,均获成功.结论 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可在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IVT发作时的体表12导联心电图定位起源部位,行心腔内电生理检查,寻找稳定诱发IVT的条件,对起源于左室间隔部的特发性左室室速(ILVT)采用激动标测法或窦性心律下直接标测Purkinje电位(P电位);对特发性右室室速(IRVT)采用激动标测和起搏标测相结合的方法标测靶点,标测靶点后放电消融。结果25例患者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时均诱发出VT,ILVT消融的靶点在左心室间隔面中、下部,IRVT消融靶点在右室流出道的间隔部及游离壁,24例消融成功,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无手术相关的并发症,随访期间1例复发,再次消融成功。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技术能够根治IVT,成功率高、安全,可作为治疗IVT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15.
刘冬生 《当代医学》2010,16(19):67-68
目的观察射频消融(RFCA)治疗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1例IVT患者,停用抗心律失常药,以心内激动顺序标测及起搏标测两种方法相结合确定靶点进行消融,温度〈60℃,功率〈50W。结果射频消融治疗的总成功率为95.2%,复发率4.76%,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射频消融术治疗IVT成功率高、安全性高,寻找靶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13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其中左室IVT9例,左室IVT4例。9例左室IVT中6例消融成功;4例左室IVT中位于右室流出道的2例消融成功,另2例失败,其中1例消融后VT发作频率明显减少且药物易于控制。随访3-22个月,1例术后1月复发经再次消融成功。结果表明射频消融是治疗IVT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我们对11例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在持续发作下行导管射频消融术(ERFCA)取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男6例,女5例。年龄35~56岁。入院时间2002年10月,反复发作心动过速2~15年,11例均诉心悸、头晕,其中1例伴胸痛,1例有晕厥史。经体检和体表心电图(ECG)、X线胸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报道5例右室间隔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标测及射频消融治疗。方法 用7FEPT温控大头电极导管进行消融,心动过速时在右室后间隔标侧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为消融靶点,以温控50~55℃、功率30~35W放电。3s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然后行常规心内电生理检查,不能诱发心动过速作为消融终点。术后口服Aspirin 0.1g/d 1个月。结果 放电消融5s内心动过速终止,巩固放电40s,消融前后体表心电图无明显改变。术后心室S1S2程序刺激,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重复上述刺激,均不能诱发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随访4~22个月,无心动过速发作,无并发症出现。结论 (1)在右室后间隔也能形成类似于左室后间隔的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标测到明显提前的P电位处消融容易获得成功。(2)右室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在心动过速时也有典型的体表心电图特征。(3)此型室性心动过速应与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IVT)和顽固性室性早搏(VPC)的射频消融(RFCA)治疗效果及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对10例左室特发性室速(ILVT)、9例右室流出道室速(IRVT)及22例右室流出道(RVOT)室性早搏、2例左室流出道(LVOT)室性早搏,分别采用激动顺序标测法及起搏标测法行射频消融治疗。结果43例患者术中,总成功率为97.7%,室速成功消融率19/19(100%),室早成功消融率23/24(95.8%),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术后随访3-40mo,室速无复发,室早消融复发率低1/23(4.3%)。结论射频消融治疗特发性室速或室早是安全、有效且成功率高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张录兴  马选平  郑强荪  王滨 《广东医学》2001,22(10):932-932
患者 ,男 ,33岁。阵发性心悸、胸闷、气短 1年余 ,每阵发作持续 10余小时 ,静脉推注异搏定可终止心动过速。 2 0 0 0年2月 2 1日入院 ,查体 :体温 36 4℃ ,脉搏80次 /min,血压 130 / 80mmHg,心界不大 ,心率 80次 /min,律齐 ,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其他检查 :心脏三位片、心脏彩超、腹部B超均正常 ;血尿常规、血糖、血脂、电解质、肝、肾功能均正常 ,临床初步诊断 :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2 0 0 0年 2月 2 4日行射频消融术 ,靶点位于左室中位间隔获成功 ,但出现结性心动过速 ,基础心率 12 5次 /min ,R -R间期基本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