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复肝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5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们应用复肝汤治疗晚期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晚血”)50例,疗效较好,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50例均为我市治疗点的晚血病人,最小12岁2例;20~40岁20例;41~60岁26例;最大65岁2例。临床类型:腹水型18例,占36.0%;巨脾型10例,占20.0%;肝脾肿大型22例,占44.0%。  相似文献   

2.
1 一般资料 晚期血吸虫病肝硬变腹水50例,其中男性38例,女性12例,年龄最小14岁,最大64岁,40~50岁占本组的80%;晚期血吸虫病腹水型45例,巨睥型5例,病程最短1年,最长12年,既往均有血吸虫病治疗史。有肝、脾肿大,质硬,伴蜘蛛痣或肝掌,肝功能明显损害39例。超声波检查有参考性波型42例。 症状和体征:以肋下痞块、疼痛、纳呆、腹胀、浮肿、面色晦暗、神疲乏力、血痣或肝掌、腹水、小便短少等症状和体征最为多见,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弦或弦而兼滑数、沉较多。化验检查:白球蛋白比例倒置,总蛋白在6g以下者38例,白蛋白最高为3.8g,最低为1.5g,谷丙转氨酶均异常。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指导.方法 对156例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进行B超检查,了解肝纤维化状况,按TDR推荐的方案分级,分析检查结果.结果 156例病人按年龄分组,25~44岁组有37例,肝纤维化分级均为Ⅰ级.45~64岁组有83例,Ⅰ级77例,占928%;Ⅱ级6例,占7.2%.65~77岁...  相似文献   

4.
对用吡喹酮一个疗程的剂量后仍高热不退,症状无改善的28例(男23例,女5例)重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下简称急血),采用吡喹酮双疗程进行治疗。 患者平均年龄17.2岁。其中0~7岁1例(占3.6%),8~14岁12例(占42.9%),15~30岁12例(占42.9%)30岁以上3例(占10.7%)。农民14例(占50%),渔民1例(占3.6%),学生12例(占42.9%),学龄前儿童1例(占3.6%)。 病原检查:大便集卵阳性19例(67.9%),孵化阳性18例(64.3%),血吸虫病免疫反应皮试与间接血凝双项阳性7例(25%)。  相似文献   

5.
急性血吸虫病重型患者常常有心肌损害现象,1981年以来,我们给67例急性血吸虫病患者在治疗前作了心电图检查,其中31例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占48%。现总结如下: 1 一般资料 年龄:4~9岁6例,10~20岁13例,21~30岁5例,31岁以上7例。发病前均有疫水接触史。 临床分型:轻型8例,中型18例,重型5例。热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们采用吡喹酮治疗慢性血吸虫病人546例,其中出现程度不同的肝损害21例,现作临床分析如下。 一、临床资料:546例中,致肝损害者21例,致病率占3.8%。其中男性14例,女性7例,年龄在17~65岁之间。其中曾患过甲肝者13例,患过乙肝者6例,无肝炎病史者2例。肝损害症状出现时间一般在完成吡喹酮疗程后第13~18天,平均2周左右。肝损害治愈时间平均为34.5天(最短3周,最长3个月),均能一次性治愈(治愈标准:临床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随访一年无复发。 二、典型病例:唐某,男性,32岁。某乡粮站职工,有疫水接触史,1989年4月查IHAl:20  相似文献   

7.
1982年6~7月,我们用吡喹酮治疗急性血吸虫病121例。全部患者为男性农民和农村学生,年龄12~65岁,青少年占82.8%,均于同年4~5月有下疫水摸蚌史。62.8%的患者有尾蚴性皮炎。主要症状为发热、乏力、头昏、腹痛、腹泻、食欲减退、咳嗽、肝肿等。根据《血吸虫病防治手册》临床分型:重型23例(19%);中型44例(36.4%);轻型54例  相似文献   

8.
我站自1990年以来,对96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门脉高压病人进行了手术治疗,现就手术治疗结果及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50例,女46例。年龄8~63岁,平均37.1岁。其中17~55岁90例,占93.8%。病人全部来自血吸虫病疫区,均有血吸虫反复感染史,并经多次检查和治疗。其中工人2例,教师2例,干部1例,学生3例,农民88例。入院时伴有腹水50例,上消化道出血24例,脾破裂3例。96例病人均有脾肿大伴脾功能亢进。肝功能ChildA级31例,B级59例。C级6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42例。住院时间10~220d,平均32.6d。2手术方式及治疗结果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脑型血吸虫病的正确诊断率,减少脑血的误诊。方法收集了1980年11月-1998年9月的脑型血吸虫病55例,对其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20岁-40岁31例(占56%),男性47例(占85 5%),慢性型52例(占94.5%),单纯癫痫型22例(占38.1%),伴癫痫发作的混合型12例(占21.8%)。血吸虫病 COPT 和 IHA 检查阳性率分别为89.5%和70.4%。所有病例 B 超检查均发现有血吸虫肝损害现象。CT 与 MRI 影像学检查显示,脑血病灶主要发生在大脑顶叶、枕叶、及额叶,以顶叶受累最多。96.4%的患者吡喹酮(PQT)治疗后显效。结论脑型血吸虫病以青壮年多见,男性多于女性,以慢性型多见,COPT 和 IHA 免疫学检查有助于脑血鉴别诊断,B 超、CT 与 MRI 影像学检查可作为重要的辅助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20多年来,血吸虫病肾病日趋被国内外学者所注意,但国内对临床病例报告较少。我站1978~1988年共诊治72例,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978~1988年共收治急性日本血吸虫病614例,其中伴有血吸虫病肾病者72例,占11.7%。 72例中男52例,女20例;年龄5~52岁,平均年龄20.4岁;学生39例,农民27例,渔民5例,学龄前儿童1例。 临床表现以发热(100%,其中间歇热占85.3%,不规则热占14.7%)、畏寒(84.7%)、多汗(75.0%)、肝区胀痛(59.7%)、乏力(72.2%)、食欲减退(90.3%)等为主。  相似文献   

11.
本文观察了吡喹酮对各期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的副作用。作者通过1978~1981三年中所收治的664例血吸虫病患者的分析,认为吡喹酮引起的肝脏损害既少且轻。应用吡喹酮前肝功能正常,而用药后出现异常者占总例数的2.29%。在治疗前肝功能已有异常或合并肝脏夹杂症者中,81.4%能良好地耐受吡喹酮治疗;4.3%治后肝功能损害加重,但经辅肝药物治疗后迅速康复。上述资料提示吡喹酮远较其它传统的抗血吸虫病药物为优,可用于肝脏有损害的血吸虫病患者。  相似文献   

12.
血吸虫病可引起肝脏损害,血吸虫病并发乙型肝炎(乙肝)时对肝脏的损害加重。本院内科2005年3月~2006年12月,采用肝安(15氧基酸)为主共治疗慢性血吸虫病并发乙肝37例,晚期血吸虫病并发乙肝8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胃血吸虫病与胃癌的关系,将我科于1980~1983年送检标本中的25例胃血吸虫合并胃癌病例,着重从病理方面进行分析探讨。 资料分析 一、临床资料:25例中男性19例,女性6例,男女之比为3.1:1。年龄为48~73岁,其中50~59岁15例,占60%.25例均自幼生长于血吸虫病流行区,有血吸虫病史及治疗史。主要临床表现有上腹部疼痛16例、反酸嗳气13例、腹胀12例、食欲不振  相似文献   

14.
大理州是云南省血吸虫病重疫区,60~70年代中期,曾对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巨脾型病人开展大规模切脾手术。最近我们在巍山县两个血吸虫病重流行乡内行单纯脾切除术后15年以上的晚血患者进行了随访观察,共访212例,结果于下: 方法 调查对象按统一表格逐一填写手术前后自觉症状、劳动能力及体检结果。部分病例,作实验室检查。 结果 1 生存率 生存189例,生存率为89.2%(189/212),男42例占22.2%,女147例占77.8%,最小年龄31岁,最大年龄79岁,其中50岁以上126例,占66.7%。手术时最小年龄15岁,最大年龄58岁。术前脾肿大Ⅰ~Ⅱ级生存116例,占生存者的61.4%;脾肿大Ⅲ~Ⅴ级73例,占生存者的38.6%。  相似文献   

15.
枞阳县是湖沼型血吸虫病重流行区,人们因生产、生活活动频繁接触疫水。1993年我县共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以下简称急血)52例。现报告如下。 52例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30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8岁,9~14岁13例,占25.00%,15~20岁24例,占46.15%,21~35岁10例,占19.23%,36岁以上5例,占6.62%,本组病人中,学生31例,占63.21%,农民5例,占9.62%.渔、船民16例,占30.77%。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我院1977~1981年106例临床诊断为晚期血吸虫病手术时所取肝组织活检结果。其中67例(63.2%)确诊为单纯血吸虫病性肝硬变,39例(36.3%)为血吸虫病混合病毒性肝炎后肝硬变。后者的血吸虫卵沉积数较少而肝脏实质性损害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临床上,各型血吸虫病有时与外科疾病同时存在。本院外科1987年1月~1992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64例,都完成了血吸虫病病原治疗和外科疾病的手术治疗。现将有关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中,男42例,女22例。年龄最大61岁,最小13岁,35~55岁51例,占79.7%。农民34例,工人11例,干部12例,学生7例。 1.2 血吸虫病类型 急性血吸虫病10例(轻型6例、中型2例、重型2例),慢性血吸虫病48例,晚期血吸虫病6例(腹水型4例,结肠增殖型2例)。 1.3 外科疾病类型 急慢性阑尾炎24例,胃十二指肠溃疡15例,急慢性胆囊炎、胆石症10例,各型腹壁疝6例,肝脓肿4例,肠穿孔腹膜炎3例,肠梗阻2例。  相似文献   

18.
在前一报告中作者介绍了以往用羟氨喹治疗曼氏血吸虫病20例的初步结果。除1例年轻病人外,所有病例都治愈,有11例在治疗结束后24~48小时内有发热外,都无严重副作用。今年,作者对另外50例住院病人试用羟氨喹治疗,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研究结果。50例曼氏血吸虫病病人,为7~50岁的男性农民。粪便虫卵计数采用改良 Kato 氏厚涂片法,每克粪便含虫卵112~2,570个。根据临床表现,将病人分成3组:第1组30例伴有轻度到中等度的肝脾肿大,但无腹水;第2组10例晚期血吸虫病,有肝脾肿大及明显腹水;第3组10例有严重的弥漫性结肠息  相似文献   

19.
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药物性肝损害4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性肝损害又称药物性肝病(Druginduced liver disease),多系现代化学药品所引起,我们用中药复元活血汤加减治疗48例,特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本组48例患者,男性27例,女性21例,年龄自26~69岁不等,41岁以上的患病率占64.48%。 二、导致肝损害的药物 抗生素类,共18例,此  相似文献   

20.
流行性出血热(EHF)对肝脏的损害,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就112例EHF的肝脏损害情况作一分析与讨论。一、一般资料:男77例,女35例。年龄7~64岁,其中18~50岁者88例,占78.6%。农民87例,占7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