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同时观察帕金森病患者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的异常并推测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择2001—09/2002—06在安徽中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30例帕会森病患者作为帕金森病组和20例健康对照者作为对照组。刺激正中神经,记录顶叶N20、P25、N30波和额叶P20、N3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刺激胫后神经记录顶叶P40、N50、P60波的潜伏期和波幅。结果 30例帕金森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全部完成体感诱发电位检查,均进入结果分析。帕金森病患者上肢额叶N30和下肢N50波幅明屁降低(P〈0.05)。结论 帕金森病患者上下肢体感诱发电位同时出现异常是黑质纹状体系统多巴胺缺乏的结果,下肢N50波幅比上肢N30波幅与临床症状的严再性更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背景:近年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除震颤、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等主要症状外,部分患者还出现视觉传导通路损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客观检测手段,能敏感地检测出视网膜及视觉传导通路功能,是评价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目的:应用诱发电位技术比较帕金森病患者与正常人视觉诱发电位的特征,以此探讨帕金森病病患者的视觉通路传导情况。设计:随机抽样法,病例-对照观察。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神经肌电图室。对象:帕金森病组:18例患者(36只眼)为2004-01/11为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男6例,女12例;年龄43~7…  相似文献   

3.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脑干及体感诱发电位改变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D)患者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诱发电位(BAEP)及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仪对46例PD患者分别进行VEP、BAEP、SEP检查,并与健康对照组50例作对照。结果PD组VEP的P100潜伏期(115.3±10.7)m s较健康对照组(103.5±9.2)m s明显延长(P<0.01);PD组P100潜伏期延长与PD患者的病程及病情呈正相关(r=0.49,0.43,P<0.01);PD组BAEP的Ⅲ-Ⅴ及Ⅰ-Ⅴ波间期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SEP各波潜伏期及波幅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PD患者的VEP和BAEP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提示PD患者可伴有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与视觉传导通路损害。  相似文献   

4.
帕金森病患者视觉诱发电位的改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帕金森病(PD)患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方法 对15例PD患和健康人进行VEP检查,对其双眼P100潜伏期,P100波幅进行比较。结果 PD患组双眼VEP的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100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 VEP可客观地反映PD患视觉通睡内多巴胺变化所致的视觉通路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5.
张丹  彭国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9):1278-1279
目的 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 81例脑出血患均在发病48h内行SISEP、F-VEP检查、Glas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 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的GCS、GOS均显相关。结论 E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帕金森病(PD)大鼠成模前、后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探讨BAEP作为PD早期诊断、病情评定的客观指标的价值。 方法35只SD大鼠随机分为PD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记录PD大鼠制模前、成模后1,2周的BAEP、相应旋转周数及假手术组大鼠的BAEP。 结果PD大鼠在成模后1周BAEP出现异常,右耳Ⅱ、Ⅳ、Ⅴ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潜伏期延长。成模后2周,右耳Ⅱ、Ⅳ、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左耳Ⅳ、Ⅴ波潜伏期及Ⅲ-Ⅴ、Ⅰ-Ⅴ波间潜伏期延长。第2周PD大鼠在阿朴吗啡(APO)诱导后的旋转圈数较第1周增加。 结论PD模型大鼠在成模早期即出现BAEP异常,提示BAEP有可能作为PD早期诊断及病情评定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背景:近年发现,帕金森病患者除震颤、运动减少、肌张力增高等主要症状外,部分患行还出现视觉传导通路损坏。视觉诱发电位检查作为一种非创伤性的客观检测手段,能敏感地检洲出视网膜及视觉传导通路功能,是评价视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视觉诱发电位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对75例PD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及51例PD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42.6%,VEP异常率为66.7%,BAEP异常中以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延长为主;VEP异常中以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显著。结论:PD是一种多系统侵犯的疾病,诱发电位可用作该病的客观检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脑梗死患者非梗死侧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SEP)的改变。方法对25例经头部MRI确诊的单侧颈内动脉脑梗死患者进行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检测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脑梗死组与对照组比较,非梗死侧SEP的P15潜伏期延长(P<0.05)、N60潜伏期显著延长(P<0.001);25例脑梗死患者中8例患者非梗死侧SEP异常,异常率32%。结论SEP检测对发现脑梗死患者的微小病灶或亚临床病灶具有重要价值,其敏感性高于MRI。它是一种客观的、敏感的脑功能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有多种诱发电位(EP)和脑外伤预后显著相关的报道,而EP和脑出血预后的关系还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了解发病早期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和脑出血近期预后的关系。方法81例脑出血患者均在发病48h内行SLSEP、F-VEP检查、Glascow昏迷评分(GCS),出院或死亡时进行Glascow预后分级(GOS)。结果SLSEP的中枢传导时间(CCT)、N20、F-VEP的N2和脑出血患者的GCS、GOS均显著相关。结论SLSEP和F-VEP是评价脑出血近期预后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帕金森病(PD)患者的视觉诱发电位(VEP)的改变。方法对15例PD患者和健康人进行VEP检查,对其双眼P100潜伏期、P100波幅进行比较。结果PD患者组双眼VEP的P100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P100波幅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VEP可客观地反映PD患者视觉通路内多巴胺变化所致的视觉通路的功能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帕金森病(PD)患者的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及视觉诱发电位的电生理改变。方法:对75例PD患者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测及51例PD患者进行视觉诱发电位检测。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42.6%,VEP异常率为66.7%,BAEP异常中以 V波潜伏期及Ⅲ-Ⅴ波间期延长为主;VEP异常中以P1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为显著。结论:PD是一种多系统侵犯的疾病,诱发电位可用作该病的客观检查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MLSEP)与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SLSEP)在脑梗死患者预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54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分别于入院和治疗3个月后进行MLSEP和SLSEP检测,并与格拉斯哥(GC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患者预后评估的相关性进行评价,同时选择同期3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对其进行MLSEP和SLSEP检查。结果入院后8例患者患侧波形消失(14.8%),健侧正常。MLSEP检测发现N35、P45和N60峰潜伏期均明显延长,且患侧明显高于健侧和对照组,而健侧也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SLSEP检测患侧与健侧潜伏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MLSEP检测发现患侧仍明显高于健侧(P0.05)。患者的GCS、MBI和NIHSS评分均呈现明显变化(P0.05),患者预后呈好转趋势。N20和N60峰潜伏期与治疗前后GCS、MBI和NIHSS评分均相关(P0.05),且以N60相关性最大。结论脑梗死患者患侧MLSEP峰潜伏期明显延长,潜伏期与治疗前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相关,且以N60波的异常表现及相关性最为明显,可将MLSEP和SLSEP联合应用以提高预后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三叉神经体感诱发电位(TSEP)的变化特征及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对64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TN组)进行患侧和健侧TSEP检测,对其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并与30例正常人(正常组)左右两侧TSEP进行比较。 结果TN组TSEP检测,患侧各波潜伏期延长,各波间期正常;部分伴有不同程度波幅下降;异常程度与病程长短有关。患侧与正常组比较,N13、P19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N30波潜伏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N组患侧和健侧各波潜伏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TSEP检测有助于了解三叉神经传导通路的功能状况;患侧各波峰值潜伏期顺应性的延长是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价值的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和体感诱发电位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糖尿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影响.方法:对132例糖尿病患者进行BAEP、SEP检测,并与正常组对照.结果:糖尿病其BAEP、SEP(除Ⅰ波外)各波潜伏期均延长,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伴周围神经损害者更显著.结论:BAEP、SEP参数变化可推断糖尿病中枢神经损害,为无中枢神经系统症状、体征的亚临床期提供电生理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帕金森病(PD)患者接受左旋多巴治疗后视觉诱发电位(VEP)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PD患者31例,根据患者意愿,选择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7例为PD-T组,不同意服用左旋多巴14例为PD组,分别行VEP检查,比较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变化。结果:治疗前PD-T组与PD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及P100波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D-T组在N75、P100、N135潜伏期缩短,P100波幅升高(P0.05或P0.01)。结论:VEP检查可以用于PD患者的视觉障碍研究;早期PD患者使用小剂量左旋多巴对视觉功能有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肝硬化患者的P300及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肝硬化患者常规P300 及体感诱发电位检查 ,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肝硬化各组P300 潜伏期明显长于正常组(P<0.05~0.001) ,肝硬化肝功能B级和C级组振幅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 ,体感诱发电位N9~N13、N 9~N20 峰间期及P、N60 峰潜伏期较正常组延长(P<0.01)。结论 :P300及SEP检查可以为亚临床肝性脑病诊断提供帮助 ,P300 优于SEP。  相似文献   

18.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陈日坚  马婉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547-2548
目的 了解帕金森病(PD)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 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Medelec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主要观察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及Ⅰ-Ⅴ、Ⅰ-Ⅲ、Ⅲ-Ⅴ波的间潜伏期(IPL),双耳PL及IPL的耳间差(ILD),V/I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结果 PD患者BAEP异常率为3/15。异常者3例均Ⅲ-Ⅴ/Ⅰ-Ⅲ IPL&;gt;1。PD组Ⅴ波PL、I-V波IPL、Ⅲ-Ⅴ波IPL分别为(5.82&;#177;0.4)、(4.08&;#177;0.3)、(1.91&;#177;0.29)ms,对照组分别为(5.50&;#177;0.27)、(3.86&;#177;0.28)、(1.68&;#177;0.1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D组的V/I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BAEP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PD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高位脑干)损害,与年龄、病程等无关。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一损害,可能作为评定PD患者病情敏感而客观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采用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法评估长病程随访和初诊原发性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的运动诱发电位(motor-evoked potentials,MEP),探究长期PD病理改变对大脑皮层兴奋性和中枢神经传导的影响。方法:选择病程>8年的PD患者和初诊未服药的PD患者各7例,采用统一帕金森病评定量表运动部分(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Ⅲ,UPDRS-Ⅲ)评估其运动功能,并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其认知功能,通过TMS检测其双侧静息运动阈值(resting motor threshold,RMT)、活动运动阈值(active motor threshold,AMT)、MEP波幅和中枢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根据每位患者症状重侧和轻侧进行双侧对比和组间比较。结果:RMT、AMT、MEP波幅及CMCT在长病程PD患者与初诊PD患者间,以及在每位患者症状重侧与症状轻侧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全体PD患者症状轻侧的CMCT与其UPDRS-Ⅲ总分及症状轻侧得分呈正相关(P<0.05);而在长病程组中,患者症状重侧的CMCT与症状重侧的UPDRS-Ⅲ得分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长病程PD并不改变患者的皮层兴奋性,但其中枢传导速度可能随疾病发展而降低。  相似文献   

20.
帕金森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分析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目的了解帕金森病(PD)是否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的损害。方法PD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各15例。使用英国OXFORD公司的Medelec034W11B-V4.0多媒体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检测。主要观察Ⅰ、Ⅲ、Ⅴ波的峰潜伏期(PL),及Ⅰ-Ⅴ、Ⅰ-Ⅲ、Ⅲ-Ⅴ波的峰间潜伏期(IPL),双耳PL及IPL的耳间差(ILD),Ⅴ/Ⅰ波幅比值,及波形分化。结果PD患者BAEP异常率为3/15。异常者3例均Ⅲ-Ⅴ/Ⅰ-ⅢIPL>1。PD组Ⅴ波PL、Ⅰ-Ⅴ波IPL、Ⅲ-Ⅴ波IPL分别为(5.82±0.4)、(4.08±0.3)、(1.91±0.29)ms,对照组分别为(5.50±0.27)、(3.86±0.28)、(1.68±0.16)ms,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PD组的Ⅴ/Ⅰ波幅比值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PD组BAEP异常率与性别、年龄及病程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D存在脑干听觉传导通路中枢段(高位脑干)损害,与年龄、病程等无关。BAEP检查可早期发现这一损害,可能作为评定PD患者病情敏感而客观的指标。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